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型景观设计规范2025-08-23实施2025-08-23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 引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设计原则 15一般规定 26景观要素设计 37景观空间设计 48景观主题设计 49标准实施和评价 6附录A(资料性)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型景观主题 7附录B(资料性)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邢梅、刘宏涛、梅林、吕文君、宋利平、谢秋琪、朱剑峰、罗晶、张莉俊、韩丽、杨剑。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系电话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邮寄至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九峰一路201号,邮编430074),联系电话邮箱:710146480@。环境教育是现代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生作为环境教育的主体,其教育环境的塑造至关重要,而校园生态景观是环境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湖北省在推动中小学环境教育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大量的校外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但校园自身环境教育型景观建设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实际上,这类景观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载体,是针对性增强青少年环境意识、培育环境文化、提升生态环境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合理利用校园自然及教育资源,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级环境教育实施文件,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指南》和《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有效开展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同时深入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以及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要求,设计和建设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型景观十分必要。然而,目前针对该类型景观的设计与构建,尚无专项研究或指导内容。基于我省目前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型景观的建设现状,本规范挖掘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景观特征,探究设计要点,并结合国内外环境教育型景观的前瞻性发展成果编制而成,旨在为我省生态文明的有序建设与健康发展提供助力。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2规范管理要求。接受残疾生源的中小学校,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符合GB50763的相关规定。环境教育型景观主题见附录A中表A.1,也可根据校园资源与实际条件进行设置。园内集中建设环境教育型景观。不同资源优势中小学校园适用的环境教育型景观参照附录A中表A.2。录A中表A.3。35.5应用场景设计应充分考虑校园绿地日照、种植环境及建筑空间。游园场域宜设置植物科普园、气象观测站、生态试验园等景观;零星绿地宜设置昆虫旅馆、生境花园、低碳装置点等景观;利用广场绿地或教室走廊设置环境教育宣传廊;根据校园生物资源、水体、地质资源特点设置环境元素认知景观。6景观要素设计6.1.1环境教育活动户外场所宜塑造微地形起伏,利于雨水的滞蓄和渗透,增加学生探索野趣。6.2.1水环境科普点和亲水实践区应考虑水生植物展示要求和师生人身安全,并符合GB50420的相关规定。6.2.2中小学生可接触的水景水质应符合GB12941的规定;非接触的水景水质不应低于GB3838规定的IV类标准。6.3植物6.3.1以乡土物种为主,兼顾地方珍稀植物资源。具有湖北省特有或珍稀濒危植物适宜生存环境和场所条件的,应予以保护,体现相关植物的生境及科普价值。6.3.2选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合理搭配常绿、落叶植物,营造季相变化丰富的复层群落结构。6.3.3不宜选择有毒、有刺激性、有伤害性的植物(如硬质叶片丛生植物),适当选用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如抗二氧化硫、抗氟化物、抗臭氧、粘附粉尘、抗氯气等植物。6.3.4校园内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和校花校树,应作为重要环境教育资源进行保护性设计。6.3.5宜结合环境教育主题,选用具有独特叶型、花型、树型的趣味植物,如无障碍科普点宜选择具有特殊形态、有触摸感或芳香类植物,紧靠园路两侧种植。6.3.6挺水植物应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种植土厚度不小于30cm,种植水深一般不超过100cm;沉水植物底泥厚度要求在20cm以上,水深以50cm~100cm为宜,以展箱安全性展示为宜;漂浮植物应在水面相对静止的围合区域种植,水深宜控制在10cm以上。6.3.7雨水花园选用具有忍耐暂时性水浸、有一定抗污染能力和净化能力的乡土植物或长期驯化的植物物种,且与周边植物景观相衔接。6.3.8屋顶环境教育景观植物选择应充分考虑环境与建筑物,选择适宜屋顶环境生长的植物,如耐热、耐寒、耐瘠薄的浅根系、小冠幅低矮植物,并进行疏植。6.4设施与小品6.4.1校园内收集保育、科普展示的生物资源应借助铭牌进行信息记录,标注信息应科学、准确、规范;古树名木信息牌应增加标注树龄和栽培历史,珍稀动植物信息牌应增加标注保护等级信息,并采用不具伤害性的标牌以及安装方式。6.4.2临水景观区、受损或退化生态区应设置相应安全警示标识。昆虫旅馆、小动物饲养园等科普点除安全警示牌外还应配备相应识别图鉴、构造解析图。6.4.3科教装置一般包括生态陈列、互动或声像演示、模型、科普游戏等类型,设计应采用方便中小学生读取或互动的形式、内容和高度。室内解说设施与科教装置的设计与安装应符合DB42/T1787的相4关规定。6.4.4人文生态园、楚辞植物园等人文生态教育景观,宜辅以文化小品、诗意铺装等增强教育氛围。7景观空间设计7.1科普教室布局内部空间布局应考虑环境教育的实验研究和授课活动需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如授教区、观察区、交流区、实践区等。7.2自然角设置宜在教室和廊道设置自然角,增加生态观察缸等教育设施。其引入与设计应遵循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所应用的动植物材料均应安全无害。7.3屋顶空间利用屋顶环境教育景观四周应设置具有安全、稳定性的防护围栏,所有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牢度、强度、稳定性、安全性、防水性及使用功能等要求,不应影响原有建筑物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并符合GB50009的相关规定。7.4立面空间利用校园墙体、廊架、坡面等立面空间宜结合立体生态、垂直绿化技术形成特色环境教育景观。所有设计不得影响原有建筑物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要求,并满足植物生长、立体展示以及学生参观学习的综合8景观主题设计8.1环境认知教育景观8.1.1围绕环境基本元素主题进行设计,向师生科普自然环境要素、自然资源保护、气候变化等知识。校园宜设置植物科普园、小动物饲养园、土壤科普点、昆虫旅馆、水科普景观、气象观测站等主题景观。8.1.2校园温室宜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内部宜设计为符合保育植物习性的多样生境,成为展示生物多样性、特殊生境及环控技术的“活标本馆”。8.1.3植物科普园宜选用中小学课程内容涉及的植物种类,并可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专设蔬菜园、果园、百草园等,通过劳动实践使学生体验劳动乐趣并理解植物生命过程。8.1.4利用校园不同空间展示植物多样性,如廊架、墙体等处展示攀援植物种类与特征,屋顶空间展示附生植物形态与生态功用等。8.1.5小动物饲养园应选取经检疫安全、无生态安全威胁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小型动物,应符合GB50099相关规定。不宜活体展示的动物,应以模型、展板或虚拟技术等形式予以科学展示。8.1.6土壤科普点宜设置不同类型土体的典型垂直断面比对展示,并配设土样展台、说明展牌和土壤微生物图鉴等。8.1.7水科普景观宜将水体融入科普器械或装置中,展示水体循环全过程,并通过景观塑造呈现生态文明及水文特征。8.1.8昆虫旅馆设计充分考虑昆虫生活习性和存活基本条件,建于校园荫蔽、有花草食物来源处,利用树枝、竹筒、砖头、松果、瓦片等自然材料组合搭建,形成多个层次、不同孔洞和缝隙适于多种昆虫5生存的栖息设施。8.1.9气象观测点一般包括风向标、风速计、百叶箱、雨量器、各种气象传感器等仪器,向师生展示和科普本地气象事件,增加预防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8.2环境生态教育景观8.2.1围绕环境生态教育主题进行设计,向师生展示生态系统类型、结构、组成、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等。校园宜设置环境生态类型展点、生物多样性教育景观、生境花园、生态修复点、生态试验园、生态安全教育廊等主题景观。8.2.2设计水生态或陆生态等环境教育点(如林地生态展园),应明确生态系统关键性因子,选取适宜动植物材料,通过一系列景观营造与技术手段,创造近似自然的生境状态,呈现特定生态系统典型特征,并配设相应说明展牌和观测装置。8.2.3生物多样性教育景观既可以被设计为单体景观如生物多样性展点,也可以多点呈现。景观展示应以华中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系统介绍本土生物多样性,重点展示湖北省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珍稀濒危保护动物及大型真菌资源。不宜活体展示的内容,应以标本或科普设施等形式予以科学展示。8.2.4利用校园零碎空间设计具有生物栖息环境功能的小型花园,将生境与花园融合,贴合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目标。8.2.5校园具有受损或退化生态原生环境的场点,尽量予以保留部分原生样态,利于与经生态修复后的环境及植被进行对比宣传教育。8.2.6利用耐热、耐寒、抗风的植物材料来覆盖和保护具有一定落差的坡面,向师生展示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护坡植物种类和生态保护的坡面绿化形式。8.2.7利用校园闲置或空置场地开辟以环境生态为主题,供学生实验或教师教学研究使用的生态试验8.2.8利用廊道空间设计展窗或设置适当悬挂物,用以宣传展示湖北省生态安全、生态修复、特色生态文化。8.2.9利用校园实验室、生态试验花园、户外课堂,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环境问题,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8.3可持续发展教育景观8.3.1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教育主题进行设计,向师生展示环保技术、绿色设施以及可持续生活方式。校园宜设置生态循环示范点、低碳装置点、雨水花园等主题景观。8.3.2加强低碳材料应用或废料再生资源利用,在景观空间及造型设计上应体现公共体验和生态循环理念,倡导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废物和污染。8.3.3宜设置太阳能光伏系统、垃圾智能分类处理、校园水电监控、雨水过滤利用、园艺垃圾处理等低碳装置点,丰富环境教育形式。8.3.4雨水花园应根据与其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和环境条件,采用防渗或不防渗两种做法,并符合DB42/T1714的相关规定。同时宜结合监测设施、说明展牌等,向学生科普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生态可持续功能。8.3.5宜将微缩人工湿地景观的蓄水、净水系统序列进程设计为中小学生可触摸、观察的多个景观节8.3.6廊架、墙体等处的教育景观宜配设生态监测设施,向师生直观展示“生态效用”(保温隔热、滞留雨水、生态降噪)、“绿色碳汇”和生态保护的立体绿化形式。8.3.7利用校园空置或闲置开敞场地设计具有废旧物文创、闲置品交换、社交学习功能的小型户外课堂或环保驿站,并根据实际条件和人流量大小适当配置展台、工具储备设施、手工桌等。6作组,编制完成标准宣贯讲义,为专类景观或者废止等意见建议。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相关示例见附录B。7(资料性)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型景观主题A.1中小学校园常见环境教育景观主题表A.1给出了中小学校园常见环境教育型景观主题及示例。表A.1常见环境教育型景观主题及示例典型教育景观示例环境认知教育的自然元素,以及自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小学建设的全国第一所红领巾市汉阳区西大英才小学的百草园中草药劳动实践教环境生态教育介绍不同系统的特点依存的8表A.1常见环境教育型景观主题及示例(续)典型教育景观示例可持续发展教育过节约能源和资源、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零售行业新零售模式下的运营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互联网行业大数据精准营销策略与技术分析报告
-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智能监控系统在节能降耗中的技术路径报告
- 2025年新零售市场下实体店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研究报告
- 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 课件 任务6.1-2 工业互联网平台管理-IoT平台设备管理
- T-CWAN 0131-2025 焊缝疲劳分析 等效结构应力法
- 树叶鸟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数据结构试题库及答案
- 四川理科语文试题及答案
- 所罗门断案题目及答案
- 2025年7月27日宁波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美妆售后管理办法
- 2025工商银行房贷借款合同
- 高校辅导员考试基础知识试题题库238题(附答案)
- 信息安全测试员(渗透测试员)理论学习手册练习试题及答案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特变电工哲学手册课件
- 技术研发中心职位职级管理制度(试行版)
- 公司内部资金调配的管理制度
-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手册范本
- 机械零件加工出厂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