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现汇报人:XXX(职务/职称)日期:2025年XX月XX日疾病概述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分类与分期影像学诊断特征病理学表现与分型遗传学检测与咨询鉴别诊断要点国际分期标准(IRSS)目录保守治疗策略手术治疗适应症放射治疗应用全身化疗方案靶向治疗进展长期随访管理预后影响因素目录疾病概述与流行病学特征01视网膜母细胞瘤定义及发病机制肿瘤起源与性质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其病理特征为小而圆的肿瘤细胞呈菊花团状排列,可向玻璃体腔或脉络膜方向浸润性生长。关键基因突变机制特殊发病模式约90%病例与RB1基因的双等位基因失活相关。RB1基因位于13q14.2染色体区域,编码的Rb蛋白是细胞周期G1/S期检查点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功能缺失导致视网膜细胞异常增殖。存在"二次打击"理论,即遗传型患者首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第二次突变在体细胞;散发型患者则需在视网膜细胞中累积两次体细胞突变。约3%患者伴有13q缺失综合征。123全球及地区发病率统计总体流行病学数据全球活产儿发病率约为1/15000-1/20000,每年新发病例约8000例。无显著地域差异,但发展中国家就诊时晚期病例占比高达60-70%,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时间趋势变化近20年全球发病率保持稳定,但死亡率在医疗条件改善地区显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型病例占比从10%上升至15%,可能与遗传咨询普及和携带者筛查相关。地区特异性特征北美和欧洲5年生存率超过95%,而非洲地区仅为30-50%。这种差异主要与医疗资源可及性相关,发展中国家诊断时平均年龄较发达国家晚6-12个月。高危人群与遗传因素分析具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至45%,需进行RB1基因检测。13q缺失综合征患儿除眼部肿瘤外,常伴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等全身表现。遗传高风险群体基因型-表型关联特殊风险因素遗传型患者发病更早(平均12月龄)、多灶性(78%双眼发病),且继发其他恶性肿瘤风险增加。非遗传型多为单眼发病(62%),平均诊断年龄24月龄。体外受精技术受孕儿童发病率较自然受孕高2-3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史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样病变的风险增加。临床表现分类与分期02早期症状(白瞳症、斜视等)白瞳症(猫眼反射)表现为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尤其在暗光或闪光灯下明显。这是由于肿瘤占据玻璃体腔后反射光线所致,需与先天性白内障等疾病鉴别。斜视(内斜或外斜)肿瘤生长导致视网膜功能受损或双眼视力不平衡,引发眼球偏斜。约20%-30%患儿以斜视为首发症状,需通过眼底检查排除肿瘤可能。视力减退婴幼儿无法主诉,但可表现为对视觉刺激反应迟钝、抓物不准或拒绝遮盖健眼,提示单眼视力异常。进展期表现(眼球红肿、视力丧失)视力完全丧失肿瘤侵犯视神经或视网膜全层破坏后,患眼无光感,可能伴随眼球萎缩或钙化。03肿瘤坏死释放炎症因子,引起角膜水肿或前房积脓,需与感染性眼病鉴别。02角膜混浊或葡萄膜炎眼球红肿与疼痛肿瘤体积增大引发继发性青光眼,导致眼压升高、结膜充血,患儿出现哭闹、拒按眼球等表现。01肿瘤通过视神经向颅内蔓延,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或脑积水,MRI可见鞍区或松果体区占位。晚期转移症状(颅内侵犯、骨转移)颅内侵犯(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于长骨或脊柱,表现为局部疼痛、病理性骨折,骨髓穿刺可见肿瘤细胞,需联合全身化疗及放疗。骨转移与骨髓浸润肝脏、肺部转移可通过超声或CT检出,晚期患儿出现消瘦、黄疸、呼吸困难等全身衰竭症状,预后极差。远处器官转移影像学诊断特征03约95%病例在B超下可见特征性强回声钙斑,呈团块状或斑点状分布,后方伴随明显声影,此为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关键征象。钙化灶的形成与肿瘤快速生长导致的缺血性坏死及钙盐沉积密切相关。B超典型表现(钙化灶、肿块回声)钙化灶特征肿瘤表现为玻璃体腔内与球壁相连的不规则实性肿块,回声强度不均匀,基底宽大且边界不清。肿块内部常见囊变或坏死导致的低回声区,与高回声钙化区形成鲜明对比。肿块回声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瘤体内丰富血流信号,呈树枝状或簇状分布,动脉频谱呈高阻力型(RI>0.7),反映肿瘤新生血管的病理特性。此特征可与玻璃体出血等非肿瘤性病变鉴别。血流信号特征CT特异性表现T1WI呈稍高信号(与玻璃体低信号对比),T2WI呈显著低信号(因细胞密集及钙化),增强后明显强化。MRI优势在于显示视神经浸润(神经增粗/强化)及颅内转移(鞍区或松果体区肿块),对"三侧性RB"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MRI信号特征影像鉴别要点需与Coats病(无钙化、单侧发病、视网膜脱离显著)、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晶状体后纤维血管团块、无钙化)及眼内炎(弥漫性渗出、无局灶性肿块)等疾病鉴别,钙化和年龄是核心鉴别依据。眼球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钙化为最具诊断价值的征象,钙化呈多形性(沙粒样、斑块状或融合型),CT检出钙化的敏感性达90%以上。增强扫描显示肿瘤轻中度强化,有助于评估视神经侵犯及眶内蔓延。CT/MRI影像鉴别诊断眼底荧光造影应用血管异常显影治疗评估价值缺血边界判定动脉期即可见肿瘤内紊乱的新生血管网,呈"棉絮状"或"车轮状"强荧光,静脉期荧光素渗漏明显,晚期形成特征性的"荧光积存池",反映肿瘤血管的高通透性。可清晰显示肿瘤与正常视网膜间的无灌注区,辅助确定肿瘤范围。若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样改变(血管白线化),提示已进入青光眼期。用于激光/冷冻治疗后的随访,通过对比治疗区域血管闭锁情况评估疗效。残留肿瘤表现为局灶性强荧光,而瘢痕组织则呈弱荧光伴边缘染色。病理学表现与分型04组织病理学特征(菊花团样排列)Flexner-Wintersteiner菊花团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具诊断意义的特征,由肿瘤细胞围绕中央空腔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提示视网膜光感受器分化,常见于分化较好的区域。莲花型(Fleurette)瘤细胞簇集形成类似光感受器的花瓣状结构,代表高度分化亚型(视网膜细胞瘤),恶性度最低,预后较好。假菊花团(Pseudorosette)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柱状结构,伴坏死及钙化,多见于未分化型,恶性度高但放射治疗敏感。分子分型(RB1基因突变检测)遗传型胚系RB1基因突变(占40%),常为双侧或多灶性肿瘤,需通过基因测序或染色体13q14缺失检测确诊,家族成员需筛查。MYCN扩增亚型罕见,RB1野生型但MYCN原癌基因扩增,进展快,需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PCR技术检测。散发型两次体细胞RB1突变导致双等位基因失活,多为单侧发病,需通过肿瘤组织测序结合免疫组化(RB蛋白缺失)辅助诊断。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病理对比侵袭性病理特征肿瘤突破视网膜内界膜向玻璃体生长(内生型),或浸润脉络膜/视神经(外生型),镜下可见广泛坏死、核分裂象多及脉管侵犯。非侵袭性特征肿瘤局限于视网膜层,分化结构(如菊花团、莲花型)显著,钙化局限,无脉络膜或视神经浸润证据。预后差异侵袭性肿瘤易转移(经视神经至中枢神经系统或血行至骨/骨髓),5年生存率低于50%;非侵袭性肿瘤经局部治疗生存率可达90%以上。遗传学检测与咨询05RB1基因检测技术分子诊断核心手段采用Sanger测序、MLPA技术检测RB1基因突变,覆盖点突变、小片段插入/缺失及外显子缺失/重复变异类型。高通量测序应用基于NGS的靶向Panel或全外显子测序可同步分析RB1及其他视网膜发育相关基因,提升检出率至93%遗传型病例。功能验证必要性对意义未明变异(VUS)需结合mRNA剪接分析、蛋白质截短试验等功能研究明确致病性。突变携带者筛查即使携带相同突变,因修饰基因或环境因素影响,临床表现可能从无症状携带到多发性肿瘤不等。外显率差异考量再发风险计算生殖细胞嵌合体家庭再发风险可达10%-45%,需通过精液/卵母细胞测序进一步评估。通过系谱分析结合基因检测结果,量化评估先证者家族成员的携带风险及后代遗传概率,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确诊患者的一级亲属需接受RB1基因检测,双侧病例家族成员携带概率达50%。家族遗传风险评估产前诊断方案侵入性采样技术非侵入性检测进展绒毛取样(孕10-13周)或羊膜穿刺(孕16-20周)获取胎儿DNA,7个工作日内完成快速RB1突变位点定向检测。结合QF-PCR排除母体污染,同步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排除13q缺失综合征等并发异常。孕9周后采集母血分离胎儿游离DNA,适用于已知家族突变位点的单基因病无创产前检测(NIPT-M)。技术局限:目前对RB1新发突变检出率不足60%,阳性结果仍需侵入性方法验证。鉴别诊断要点06与Coats病鉴别Coats病多见于男性青少年(90%为单眼发病),以视网膜血管异常扩张、大量黄白色脂质渗出为典型表现,无钙化灶;而视网膜母细胞瘤(Rb)常见于婴幼儿,B超/CT可见特征性钙化斑,且易发生玻璃体种植。发病特征差异影像学鉴别病程进展Coats病超声显示视网膜脱离伴渗出,CT无钙化;Rb的CT显示团块状高密度影伴钙化,MRI中T1WI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Coats病进展缓慢,以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为主;Rb进展迅速,可侵犯视神经或发生全身转移,需结合全身检查(如骨髓穿刺)排除转移。与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区分先天性特征PHPV为出生即存在的玻璃体动脉残留,表现为小眼球、浅前房及晶状体后纤维血管膜;Rb为后天性肿瘤,眼球大小通常正常,但可见白瞳症或斜视。影像学表现PHPV超声显示玻璃体条索状回声伴晶状体后高密度影,无钙化;Rb超声显示实性肿块伴钙化,CT可见球内占位伴钙化灶。全身关联PHPV为孤立性眼病,无全身表现;Rb若为遗传型(13q14缺失),可能合并智力障碍或其他恶性肿瘤。其他儿童眼内肿瘤对比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常见于结节性硬化患者,表现为视网膜白色隆起病灶,生长缓慢,伴癫痫、皮肤色素脱失等全身症状;而Rb多为孤立性眼病,无典型皮肤或神经系统表现。眼内弓蛔虫病血清学检测弓蛔虫抗体阳性,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眼底呈肉芽肿性炎症;Rb无寄生虫接触史,实验室检查以肿瘤标志物(如LDH)升高为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有早产、低体重及高氧史,病变位于视网膜周边部,表现为血管增生和纤维化;Rb无早产史,肿瘤多起源于视网膜后极部,影像学可见钙化灶。国际分期标准(IRSS)07眼内分期(A-E组)A组(低风险)肿瘤局限于视网膜,直径≤3mm,距离黄斑或视神经≥1mm,无玻璃体或视网膜下播散。C组(高风险)肿瘤侵犯视神经头部(≤1mm)或脉络膜(局部侵犯),或玻璃体/视网膜下播散范围较广但仍局限于眼球内。B组(中等风险)肿瘤局限于视网膜,但存在玻璃体或视网膜下播散,或肿瘤直径>3mm,但未累及睫状体或前房。眼外分期(眶内/远处转移)镜下视神经断端阳性(IIIa)或肉眼可见视神经增粗(IIIb)。需颅脑MRI评估,治疗包括鞘内化疗和全脑放疗,5年生存率降至60%。视神经侵犯(III期)
0104
03
02
肝、肺等远处器官转移。采用多药强化疗方案(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卡铂),部分病例可尝试靶向治疗。远处转移(IVc期)肿瘤突破巩膜侵犯眶内软组织,表现为眼球突出、眶周肿胀。需行眼球摘除联合眶内容物剜除术,术后辅以全身化疗及放疗。眶内侵犯(II期)经视神经鞘向中枢神经系统播散(IVa)或血行转移至骨/骨髓(IVb)。需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生存率不足30%。颅内转移(IV期)复发风险分级局限于视网膜的A/B组肿瘤,且病理检查无脉络膜/视神经侵犯。仅需定期眼底筛查,无需辅助治疗。低危组(复发率<5%)存在局灶性脉络膜浸润(<3mm)或视神经断端无肿瘤。建议6周期辅助化疗(长春新碱+卡铂+依托泊苷)。眶内侵犯或远处转移病史。建议参与临床试验,如GD2单抗免疫治疗或PARP抑制剂靶向治疗。中危组(复发率15-20%)视神经断端阳性、大面积脉络膜浸润(>3mm)或筛板后侵犯。需联合鞘内化疗及局部放疗,密切监测三侧性Rb发生。高危组(复发率>50%)01020403极高危组(复发率>80%)保守治疗策略08局部治疗(激光光凝、冷冻疗法)联合应用对于多灶性肿瘤,可结合激光与冷冻治疗,减少复发风险并保留眼球功能。冷冻疗法针对周边部肿瘤(<3mm),通过低温(-60°C至-80°C)诱导肿瘤细胞冰晶形成,破坏细胞结构。激光光凝适用于小肿瘤(<3mm)或远离黄斑区的病灶,通过激光能量破坏肿瘤血管,导致肿瘤缺血坏死。眼内化疗(玻璃体腔注射)常用甲氨蝶呤(MTX)或美法仑,直接注入玻璃体腔以杀灭肿瘤细胞,适用于玻璃体种植或局部治疗失败病例。药物浓度需严格控制,避免引发视网膜毒性或白内障。药物选择在手术显微镜下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注射后需保持特定体位(如俯卧位)以促进药物分布。可能伴随短暂性眼压升高或玻璃体积血,需密切监测眼压和炎症反应。注射技术动脉内化疗技术通过股动脉插管将微导管超选至眼动脉,直接灌注化疗药物(如卡铂),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可达全身化疗的10倍。适用于晚期单眼肿瘤或双眼病例中较大病灶,可显著降低全身副作用。超选择性插管通常需3-6次疗程,间隔3-4周。每次治疗后需行眼底照相和MRI评估肿瘤缩小情况,常见并发症包括眼睑水肿、暂时性睫毛脱落或视网膜血管狭窄。治疗周期与评估手术治疗适应症09眼球摘除术指征肿瘤体积过大当肿瘤占据眼球大部分空间(如超过50%玻璃体腔),且已侵犯视神经或脉络膜,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时,需行眼球摘除以防止转移。继发性青光眼不可逆若肿瘤导致顽固性高眼压,引发角膜水肿、剧烈眼痛甚至眼球破裂风险,摘除眼球是缓解症状的唯一有效手段。化疗/放疗失败对于复发或对保守治疗无反应的病例,尤其是出现玻璃体种植或前房积脓等并发症时,需手术干预阻断肿瘤进展。在摘除眼球同期植入多孔生物陶瓷义眼台,其微孔结构允许血管化生长,减少排斥反应,术后6-8周可定制义眼片实现外观修复。术中义体植入技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适用于幼儿眶骨发育不全者,取腹部脂肪填充肌锥腔,配合结膜囊成形术,既能支撑眼眶结构又避免异物反应。自体脂肪填充技术将内外上下直肌残端对称缝合于义眼台前部,保留眼球运动功能,使义眼活动度可达正常眼的70%-80%。四直肌固定术术后病理评估要点视神经断端浸润检查需对手术切缘的视神经进行连续切片(每2mm分段),若发现肿瘤细胞浸润超过筛板,提示需追加放疗或全身化疗。高危病理特征识别包括肿瘤坏死区>50%、虹膜睫状体受累、前房积血等,这些因素可使转移风险升高3-5倍,需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脉络膜侵犯分级根据肿瘤穿透脉络膜深度分为轻度(未达中层)、中度(达脉络膜全层)和重度(侵及巩膜),中重度需密切监测肝转移。放射治疗应用10外照射放疗方案传统外照射技术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采用直线加速器或钴-60源进行全视网膜照射,剂量通常为40-45Gy,分20-25次完成。适用于肿瘤范围广或玻璃体播散的病例,但可能引起眼眶发育障碍和继发恶性肿瘤。通过CT定位精确勾画靶区,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如晶状体、视神经)的辐射,降低白内障和放射性视神经病变风险。需联合镇静或固定装置确保患儿治疗体位稳定。利用多叶光栅动态调整射线强度,进一步优化剂量分布,尤其适用于邻近视神经或黄斑区的肿瘤。需注意分次剂量控制(1.8-2Gy/次)以减轻急性黏膜炎。质子治疗优势质子束在靶区深度释放最大能量后迅速衰减,显著减少眼球后部(如垂体、颞叶)的散射剂量,降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异常风险。布拉格峰效应儿童骨骼保护复发肿瘤再照射质子治疗可避开眼眶骨生长中心,减少放疗后颜面部畸形(如眶骨发育不全)的发生率,长期随访显示面部对称性优于光子放疗。对既往接受过光子放疗的局部复发患者,质子治疗能安全递送二次剂量(如30GyE/15次),且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低于传统放疗。干眼症防治晶状体剂量超过5Gy时,需每3个月裂隙灯监测混浊进展。成熟期白内障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但需评估视网膜活性以避免术后青光眼。放射性白内障干预继发恶性肿瘤监测尤其针对RB1基因突变患儿,放疗后20年内需每年全身MRI和血检,重点关注骨肉瘤、软组织肉瘤等第二原发癌,累积风险可达5%-10%。放疗后泪腺功能受损需长期使用人工泪液(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严重者可考虑泪点栓塞术。建议治疗前进行Schirmer试验评估基础泪液分泌量。放射性并发症管理全身化疗方案11常用药物组合(VEC方案)长春新碱(Vincristine)作为微管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发挥抗肿瘤作用。其神经毒性(如周围神经病变)需密切监测,剂量通常按体表面积(BSA)计算,儿童推荐为1.5mg/m²。卡铂(Carboplatin)铂类烷化剂,通过交联DNA抑制肿瘤增殖。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调整剂量(AUC5-6),并监测听力损伤和血小板减少。依托泊苷(Etoposide)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可诱导DNA断裂。需注意骨髓抑制和继发性白血病风险,剂量为100mg/m²/天,连用3天,联合水化以预防肾毒性。化疗剂量调整原则个体化计算基于体表面积(BSA)或肌酐清除率(如卡铂的Calvert公式),结合患儿年龄、体重及肝肾功能动态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毒性分级调整根据CTCAE标准,若出现3级及以上骨髓抑制(如中性粒细胞<1.0×10⁹/L)或肝损伤(ALT>5倍上限),需减量20%-30%或延迟化疗周期。生长因素支持对反复骨髓抑制者,可联合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期,维持剂量强度。骨髓抑制处理中性粒细胞减少当ANC<0.5×10⁹/L时,需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并考虑隔离防护;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需紧急住院治疗。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⁹/L或有出血倾向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同时避免使用NSAIDs等抗血小板药物。贫血管理Hb<70g/L或症状性贫血时给予浓缩红细胞输注,长期贫血可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长因子应用对严重骨髓抑制患儿,G-CSF(5μg/kg/天)可缩短恢复时间,但需警惕骨痛和脾破裂风险。靶向治疗进展12PARP抑制剂研究抑制DNA修复机制PARP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途径,增强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01联合用药策略研究显示PARP抑制剂与铂类化疗药物联用可显著提高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02克服耐药性针对PARP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正在进行,包括探索新的靶点组合和给药方案。0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试验PD-1/PD-L1阻断应用联合治疗策略CTLA-4抑制剂的探索纳武利尤单抗等PD-1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激活T细胞攻击肿瘤。早期试验显示部分患者瘤体缩小,但总体响应率受限于肿瘤低突变负荷。伊匹木单抗在转移性病例中尝试使用,可增强全身免疫应答,但可能引发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结肠炎、垂体炎),需严格监测。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如PD-1+CTLA-4)或与放疗结合,正在研究以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活性,改善局部控制率。利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递送正常RB1基因至视网膜细胞,临床前模型证实可恢复抑癌功能并抑制肿瘤生长,但面临载体递送效率及长期表达稳定性的挑战。基因治疗前景RB1基因替代疗法通过精准修复RB1基因突变或敲除致癌通路关键基因(如MYCN),在动物模型中取得进展,但需解决脱靶效应和体内递送技术瓶颈。CRISPR-Cas9基因编辑改造的疱疹病毒(如T-VEC)可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激活免疫应答,与基因编辑技术联用可能突破传统治疗局限。溶瘤病毒联合治疗长期随访管理13对侧眼监测频率定期眼底检查对于单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需每3-6个月进行对侧眼的散瞳眼底检查,持续至少5年,以排除潜在的双侧病变或新生病灶。影像学辅助监测结合超声、MRI或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无创技术,尤其对高风险遗传型患儿,需增加检查频率至每2-3个月,确保早期发现微小病灶。基因检测指导随访若患儿携带RB1基因突变,需终身监测对侧眼,并根据突变类型调整随访间隔,如高风险突变者需每1-2个月检查一次。第二恶性肿瘤筛查全身系统性评估因放疗或遗传因素可能导致骨肉瘤、软组织肉瘤等第二肿瘤,患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合同种类
- 教育机构学生保留工作责任协议
- 资本运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家居智能灯泡市场占有率增长可行性分析报告
- 基金从业考试精讲赵聪及答案解析
- 生殖护理选择题库及答案解析
- 神南矿业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安全考试题库大全实验室及答案解析
- 网络信息安全应用题库及答案解析
- 配网全过程管理
- 立陶宛语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论文
- 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 民宿的内涵专题课件
- 高职高考数学复习第五章数列5-1数列课件
- 高一必修一英语单词默写表
- GB/T 40816.2-2024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能量平衡测试及能效计算方法第2部分:钢加热炉
- 增值税发票清单模板
- 第10课《往事依依》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押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