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G/TJ08—2074—2016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上海:同济大学出ISBN978-7-5608-6481-5I.①道…Ⅱ.①上…Ⅲ.①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沥青路面—技术规范—上海市Ⅳ.①U416.217-6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90305号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策划编辑张平官责任编辑朱勇责任校对徐春莲封面设计张微出版发行同济大学出版社www.tongjipress.com.cn(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电话:021—65985622)经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印刷浦江求真印务有限公司开本889mm×1194mm1/32书号ISBN978-7-5608-6481-5本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社发行部调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标定[2016]408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经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2074—2016,自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原《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DG/TJ08—2074—2010同时废止。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特此通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O一六年五月二十七日本规程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15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沪建交[2014]966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对《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DG/TJ08—2074—2010)修订而成。修订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编完成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修订主要内容有:增加了部分术语和符号、温拌改性剂原材料技术要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指标与技术要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排水性沥青路面选用原则、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边缘排水系统、温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要求;删除了附录C。各单位在使用本规程中,若有改进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smedi.com),或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地址:上海市小木桥路683号;邮编:200032;E-mail:shgcjsgf@sina.com),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同济大学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汇城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龙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郑晓光温学钧黄婉利严军朱兴一闫国杰傅若梁钱卫胜洪永顺曹亚东罗望群黄丽园徐韵淳周亚军孙大权梁洪李立寒梁亚军滕兼孙刚麻旭荣陈亚杰主要审查人:黄兴安朱惠君吕伟民祝长康王仕峰李林毅赵召胜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2术语和符号 3材料设计 3.3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 3.4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结构设计 4.2路面结构组合与结构厚度 4.3桥面(高架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铺装结构 4.4边缘排水系统 5.8开放交通及其他 6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6.2下承层及排水设施检查 6.3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6.4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与检查 6.5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附录A沥青零剪切黏度测试方法 附录B粗集料高温压碎值试验方法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contents 2Termsandsymbols 3Mixturedesign 3.3Drainageasphaltmixturecompostionspecification 3.4Drainageasphaltmixturecompostiondesign 4structuraldesign 4.2pavementstructurecombinationandthickness 4.3Thedrainageasphaltsurfacingofbridgedeck(elevatedroad) 5construction 5.2constructionpreparation 5.4Transportation 5.8opentraffic —4—6constructionqualitymanagementandqualitycontrol 6.2Inspectionofsub-layeranddrainagefacility 6.3Materialandequipmentpreparationbeforeconstruction 6.4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fieldcontrol AppendixAMethodofmeasuringzeroshearviscosityofasphalt AppendixBMethodofmeasuringhightemperaturecrushed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Listofqoutedstandards Explanationofprovisions 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0●1排水性沥青路面具有抗滑性好,降低噪声,雨天路表不积水,行车安全等优点,为保证排水性沥青面层的抗滑、排水与耐久性,确保排水性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0●2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市新建、改建与扩建公路和城市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与验收。1●0●3排水性沥青路面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术语和符号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2.1.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DrainageAsphaltMixture采用质量稳定的高黏度改性沥青与集料等拌和而成的,设计空隙率为18%~23%的沥青混合料,代号DAo采用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其下设置防水封层,渗入到排水性沥青面层内的水在防水封层上横向流入边缘排水设施,而不再向下渗透的路面o2.1.3高黏度改性沥青HighviscosityModifiedAsphalt60℃零剪切黏度显著高于普通改性沥青,适用于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改性沥青o60℃零剪切黏度宜大于40000pa●so2.1.4零剪切黏度zeroshearviscosity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进行剪切速率扫描试验,在黏度—1的黏度,单位为pa●so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1.5温拌添加剂warmMixAdditive通过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添加材料o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η0—零剪切黏度(pa●s);c—毛细管黏度(pa●s);Q—粗集料高温压碎值(%)o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材料设计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3.1一般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3.1.1材料设计应包括面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用沥青和集料、防水封层用材料、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3.1.2排水性沥青路面材料应就近取材,并应有利于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的保护。3.2.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表3.2.1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零剪切黏度(60℃)≥40000附录A针入度(25℃)≥40T0604软化点(环球法)℃≥85T0606延度(15℃)≥80T0605延度(5℃)≥30T0605闪点(COC)℃≥260T0611黏韧性≥20T0624韧性≥15T0624薄膜烘箱试验(163℃,5h)残留物质量变化%±0.6T0609针入度比%≥70T0604—4—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3.2.2当采用直投方法生产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时,基质沥青应采用70A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2的规定。所采用的高黏度改性沥青改性剂品种和掺量应经过试验确认,所配制的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1的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表3.2.2基质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T0604软化点(环球法)℃≥46T0606动力黏度(60℃)≥180T0620延度(10℃)≥20T0605延度(15℃)≥100T0605薄膜烘箱试验(163℃,5h)残留物质量变化%±0.8T0609针入度比%≥61T0604延度(10℃)≥6T0605蜡含量(蒸馏法)%≤2.2T0615闪点(COC)℃≥260T0611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溶解度(三氯乙烯)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99.5T0607相对密度(25℃/25℃)—实测T0603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2.3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玄武岩或辉绿岩碎石,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3的规定。当所用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低于5级时,应采取抗剥落措施,抗剥落剂的品种与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表3.2.3粗集料技术要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上面层其他层石料压碎值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8≤20T0316高温压碎值%≤20—附录B洛杉矶磨耗损失%≤28≤30T0317石料磨光值—≥42—T0321表观相对密度—T0304吸水率%T0307坚固性%≤8≤10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10≤15T0312水洗法小于颗粒含量粒径(≥9●5mm)%T0310粒径(4●75mm~9●5mm)%T0310粒径(2●36mm~4●75mm)%T0310软石含量%≤3≤5T0320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掺加抗剥落剂后)级55T06163●2●4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机制砂,禁止采用料场的下脚料。细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4的规定。表3.2.4细集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T0328坚固性(>0●3mm部分)%≤10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颗粒含量)%≤1T0333砂当量%≥65T0334亚甲蓝值g/kg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2.5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用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清洁,能从矿粉仓中自由流出,不得使用回收的粉尘。矿粉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5的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表3.2.5矿粉技术要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T0352含水量%≤0.5T0332粒度范围%T0351%90~100T0351%85~100T0351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45外观—无团粒结块—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2.6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不宜采用木质素纤维材料,可采用矿物纤维或聚酯纤维,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纤维,聚酯纤维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JT/T534的相关规定。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2.7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可选择添加温拌添加剂,温拌添加剂可采用表面活性型温拌添加剂或有机降黏型温拌添加剂。表面活性型温拌添加剂技术要求宜符合表3.2.7-1的规定,有机降黏型温拌添加剂技术要求宜符合表3.2.7-2的规定。温拌添加剂应符合如下要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1与同类型热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相比,加入温拌添加剂后应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碾压温度降低30℃以上。2加入温拌添加剂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应达到同类型热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指标,并应符合本规程第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表3.2.7-1表面活性型温拌添加剂技术要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GB/T6368胺值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400~560GB/T6365表3.2.7-2有机降黏型温拌添加剂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闪点℃≥250GB/T21775熔点℃90~110GB/T617密度3●2●8排水性沥青路面防水封层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水封层可采用稀浆封层、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等防水涂料。2稀浆封层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T6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或《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相关规定。3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等防水涂料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的相关规定。3.3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3●3●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3●3●2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2的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表3.3.2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配合比设计指标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T0702马歇尔试件尺寸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T0702空隙率%18~23T0708连通空隙率%≥14CJJ/T190附录A马歇尔稳定度KNT0709流值2~4T0709配合比验证指标沥青膜厚度≥13—谢伦堡沥青析漏量%T0732肯塔堡飞散损失%≤15T0733动稳定度(60℃)次/mm≥4000T0719残留稳定度%≥85T0709冻融劈裂强度比%≥85T0729注:1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施工最高温度下进行。2车辙试验试件不得采用经二次加热重塑成型的试件,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表3.3.3排水性沥青面层混合料的设计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4~35~10~10~————790~70~45~12~10~8690~60~12~10~8690~50~10~86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4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4.1应按照现行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各档集料、矿粉和沥青的相对密度。3.4.2应根据表3.3.3规定的设计级配范围,调整各种集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的初选集料级配。初选集料级配宜以2.36mm筛孔通过百分率处于设计级配范围中值,中值上下一定范围进行选择和调整。3.4.3对每组初选集料级配,应按照公式(3.4.3-1)计算集料的表面积A。按照公式(3.4.3-2)计算初始沥青用量pb。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式中:A—集料总的表面积;a—4.75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b—2.36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c—1.18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d—0.6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e—0.3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f—0.15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g—0.075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pb=h×A×yb(3.4.3-2)式中:pb—沥青用量(%);h—沥青膜厚度(μm),h取值宜为13μm~14μm;y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3.4.4应按照初选的集料级配和初始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一组试件的个数不得少于4个。3.4.5应采用以下方法确定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1根据相关规范测定排水性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度yf。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按照公式(3●4●5-1)计算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yt,当使用纤维时,纤维部分的比例不得忽略。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式中:yt—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yse—合成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附录B中的方法确定;pb—沥青用量(%);p父—纤维用量,以集料的百分数代替(%);yX—纤维稳定剂的相对密度,由供货商提供或由比重瓶法实测得到。3应按照公式(3●4●5-2)计算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式中:V—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yf—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4●6绘制试件空隙率与2●36mm通过百分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期望的空隙率确定混合料的设计级配。3●4●7根据确定的混合料设计级配,按照公式(3●4●3-1)和公式(3●4●3-2)计算沥青用量pb。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4●8按照确定的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制备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2的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4●9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与期望空隙率的差值不宜超过±1%。3●4●10当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和空隙率指标均符合表3●3●2技术要求时,沥青用量pb应作为设计沥青用量。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4结构设计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4.1.1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与排水系统的设计。4.1.2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根据上海地区气候、交通荷载及其他要求进行整体设计。4.1.3排水性沥青路面的选用宜符合以下规定:1城市快速路、高架道路、景观道路及噪声敏感区域道路宜采用排水性沥青路面。2重载交通道路、容易污染的道路不宜采用排水性沥青路面。3非机动车、人行道、步行街可采用排水性沥青路面。4.1.4对于排水性沥青路面的交叉口进口道、靠近公交车停靠站区域,可采用密实型沥青路面结构,也可对大空隙的沥青路面灌注水泥基砂浆。4.2路面结构组合与结构厚度4.2.1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应包括排水性沥青面层、防水封层、密实结构中(下)面层、基层及垫层。排水性沥青面层可为一层或两层。4.2.2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或《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中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方法来确定,排水性沥青面层设计参数可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表4.2.2排水性沥青面层设计参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材料名称抗压模量(Mpa)强度(Mpa)60℃剪切强度(Mpa)排水性沥青面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40~2004.2.3排水性沥青面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排水性沥青面层厚度宜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排水性沥青面层推荐厚度沥青混合料类型符号面层厚度(mm)排水性沥青混合料30~4040~5050~6060~80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4.2.4当排水性沥青面层为一层时,宜采用DA-10或DA-13,当排水性沥青面层为两层时,上层宜采用DA-10,下层宜采用DA-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4.3桥面(高架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铺装结构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4.3.1桥面(高架道路)上铺筑排水性沥青面层时,应按照桥面铺装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应包括排水性沥青上面层、防水封层、密实型沥青下面层和桥面防水黏结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4.3.2排水性沥青路面铺装上面层宜采用DA-10或DA-13,厚度宜为30mm~50mm,下面层宜采用AC-16或AC-20,厚度宜为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图4.2.4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图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图4.3.2桥面排水性沥青路面铺装结构图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4.4边缘排水系统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4.4.1道路排水性沥青面层的水应通过道路横坡汇集到道路边缘纵向排水系统中,进入与边缘排水系统相接的雨水井集中排水。排水性沥青路面横坡宜为1.5%~2.0%。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4.4.2边缘排水系统宜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软式透水管组成,1集水沟宽度不宜小于300mm,软式透水管管径应通过排水计算确定,宜大于50mm,纵向坡度宜与路线纵坡相同,但不应小于0.3%,并宜与城市排水管网相接。2软式透水管应具有较好的强度与耐高温性能,其材料要求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软式透水管》JC937的相关规定。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注:1.横坡i宜为1.5%~2.0%。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集水沟宽度w不宜小于300mm。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图4.4.2排水性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系统设置4.4.3边缘排水系统也可采用其他类型,其纵向边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应大于排水性沥青面层的排水能力。4.4.4桥面(高架道路)上铺筑排水性沥青面层时,应进行桥面(高架道路)铺装防、排水设计。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1排水性沥青面层下应设置防水封层,防水材料应符合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2桥面板上应设置防水黏结层,防水黏结层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的相关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3排水性沥青面层应设置边缘排水系统,边缘排水系统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带孔纵向排水管组成。集水沟宽度不宜小于300mm,开孔纵向排水管管径宜为20mm,管底与防水黏结层顶面齐平,纵向坡度宜与路线纵坡相同,但不应小于0.3%,并于桥梁泄水孔相接,如图4.4.4所示。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注:1.横坡i宜为1.5%~2.0%。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集水沟宽度w不宜小于300mm。图4.4.4桥面排水性沥青路面铺装边缘排水系统设置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5.1一般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5.1.1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5.1.2排水性沥青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温度低于5℃时施工。5.1.3温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宜用于以下几种情形:①环境温度高于5℃,低于10℃;②沥青混合料运距较远;③人员密集城区;④隧道、地下通道等比较封闭的场合。5.1.4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或《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相关规定。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2施工准备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2.1铺筑排水性沥青路面面层前,应检查下承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排水沥青面层。下承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排水沥青面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2.2排水性沥青路面面层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水封层。5.2.3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布置边缘排水系统。5.2.4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黏度、气候条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表5.2.4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工序预混式直投式沥青加热温度165~175(高黏度改性沥青)155~165(基质沥青)集料加热温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90~200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混合料出料温度170~18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下降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或者≤155摊铺温度≥160初压温度≥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60注: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初压温度均指铺层中部的温度,用插入式热电偶数显温度计借助金属插杆进行测定;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用红外线手持测温仪测量表面。5.2.5当采用温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时,在第5.1.3条中①和②情形时,温拌排水沥青混合料可按照表5.2.4实施,在③和④情形时,可在表5.2.4中的基础上,降低混合料出料、摊铺和初压5.2.6应对生产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并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3.1拌和设备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总拌和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3.2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正式拌制前应根据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进行试拌验证。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3.3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采用预混式方法时,拌和时间不宜少于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s);采用直投式方法时,拌和时间不宜少于6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10s)。5.3.4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温度控制应符合表5.2.4的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规定。采用温拌时按照第5.2.5条实施。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3.5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储存过程中混合料降温不得大于10℃,且不得有沥青滴漏。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5.4.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5.4.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车厢内应均匀涂刷隔离剂或防黏剂,卸料后及时铲除积聚的剩料。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5.4.3运料车运输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苫布等保温材料覆盖。5.4.4运料车到工地后,应由专人逐车检测温度,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温度应符合表5.2.4的规定。5.4.5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避免沥青结合料沿车厢板滴漏。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5.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摊铺温度应符合表5.2.4的规定,每台机器的摊铺宽度宜小于7m。采用温拌时按照第5.2.5条实施。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5.2当在高等级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上摊铺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时,宜采用两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m~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5.5.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h对熨平板预热,预热温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5.4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路确定。5.5.5摊铺机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摊铺厚度。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5.5.6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3m/min。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5.6压实及成型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5.6.1排水性沥青面层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压实可采用钢筒式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多台钢筒式压路机组合的方式压实。5.6.2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分为初压、复压与终压三个阶段,各阶段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的原则进行。1压实应采用静压,不得进行振动压实。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表5.2.4的规定,采用温拌时按照第5.2.5条实施。具体的碾压速度与碾压温度应根据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6.3碾压过程中碾压轮应保持清洁,可对钢轮涂刷隔离剂或防黏剂,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应成雾状,不得漫流。5.6.4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集料、油料等杂物。5.6.5与混凝土平石及窨井等附属构筑物相衔接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钢筒式压路机碾压。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7.1排水性沥青面层的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5.7.2纵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梯队作业的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2排水性沥青面层的纵向接缝与下部结构层的纵向接缝应错开15cm。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5.7.3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排水性沥青面层的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2相邻两幅排水性沥青面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m以上。3排水性沥青面层与下部结构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m以上。5.8开放交通及其他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8.1排水性沥青面层压实完毕后应自然冷却,宜在施工完毕24h后开放交通。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8.2铺筑好的排水性沥青面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面层上堆放杂物。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6.1.1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6.1.2与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有关的所有原始记录和数据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采取措施进行返工补救的项目,应在原始记录和数据上注明。6.2下承层及排水设施检查6.2.1排水性沥青路面面层施工前下承层的检查项目与频率应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表6.2.1排水性沥青面层施工前下承层的检查项目和频率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下承层情况随时观察下承层情况是否有破损下承层平整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每200m测2处×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最大间隙h小于5mmT0931下承层横坡每200m测4处设计要求±0.3%T0914防水封层情况随时观察防水封层是否有破损,或遗漏未涂刷(喷洒)处下承层(包括防水封层)渗水系数≤80ml/minT0971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2●2施工前应对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2●3施工前应确认排水性沥青路面排水设施安装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排水设施的安装方法与注意事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6.3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6●3●1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所有的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对购进的集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购进的沥青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使用预混式高黏度改性沥青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高黏度改性沥青的质量检测报告。2当使用直投式高黏度改性沥青时,应对基质沥青的质量进行检测。直投式改性剂供应商应提供改性剂用量、使用方法以及高黏度改性沥青的质量检测报告。试拌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3●2各种材料必须在施工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规程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第3●2●7条的规定,且添加温拌添加剂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技术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3●4施工前应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与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或标定。6●3●5正式开工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交原材料试验与配合比设计报告。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4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与检查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6.4.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表6.4.1规定的检查项目与检查频度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表6.4.1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检查频度序号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度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1粗集料外观(品种、含泥量等)针片状颗粒含量颗粒组成(筛分)压碎值高温压碎值磨光值洛杉矶磨耗值含水量随时随时随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2~3222422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细集料颗粒组成(筛分)砂当量含水量松方单位重随时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22223矿粉外观<0.075mm含量含水量随时必要时必要时224基质沥青针入度(25℃)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软化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延度(10℃)含蜡量必要时3232~35高黏度改性沥青针入度(25℃)软化点延度(5℃)零剪切黏度必要时3233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4.2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必须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检查项目与检查频度应符合按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表6.4.2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检查项目和检查频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集料级配(筛孔)逐盘在线检测±2%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2.36mm±4%≥4.75mm±5%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1%G总量检验≤2.36mm±2%≥4.75mm±2%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2%T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的差≤2.36mm±3%≥4.75mm±4%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沥青用量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油石比)逐盘在线监测±0.2%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0.1%JTGF40—2004附录F总量检验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0.2%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每台拌和机每天1~2均值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符合本规程规定T0702,T0709,JTG录C浸水马歇尔试验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符合本规程规定T0702,T0709车辙试验必要时(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程规定T0719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续表6.4.2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谢伦堡沥青析漏量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必要时(以3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符合本规程规定T0732失率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符合本规程规定T0733冻融劈裂强度比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符合本规程规定T07296.4.3排水性沥青面层施工过程检查项目和检查频度应符合表6.4.3的规定。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的要求。印混合料出厂温度印混合料出厂温度逐车检测评定符合本规程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出厂时逐车按T0981人工检测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程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混合料外观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随时油团等各种现象摊铺外观随时接缝紧密平整、顺直的加热温度逐盘检测评定符合本规程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拌和温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续表6.4.3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施工温度摊铺温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逐车检测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符合本规程规定T0981碾压温度随时符合本规程规定插入式温度计实测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8%T0924路面渗水系数≥900ml/15sT09716.4.4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其他质量管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或《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相关规定。6.5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6.5.1排水性沥青面层检查与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6.5.1的规定。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表6.5.1排水性沥青面层检查与质量验收标准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厚度T0912路面渗水系数≥900ml/15sT0971压实度代表值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8%T0924极值(最小值)比代表值放宽1%(每km)或2%(全部)T0924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6.5.2排水性沥青面层其他检查与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与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152的相关规定。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附录A沥青零剪切黏度测试方法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A.1目的和适用范围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高黏度改性沥青的60℃零剪切黏度。A.2试验方法A.2.1试验设备试验仪器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该流变仪应可以在剪切速率—1~—1的范围中对沥青进行剪切速率扫描试验,可进行60℃的试验水浴控温。A.2.2试验步骤1试样制备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沥青加热温度应为175℃~185℃,并用流变仪试模成型直径25mm的圆形沥青试件,试模冷却15min以后可脱模。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开机与仪器标定打开压缩空气机直至气压恒定,打开循环水,打开动态剪切流变仪,打开控制电脑,安装夹具,夹具间隙调零,校正夹具惯量。3安放试件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安装试件后,调节夹具间距为1050μm,修整试样后将夹具间距调整为1000μm,并设定试验水浴温度为60℃。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4进行试验参数设定—1,试验温度60℃,取点个数为每数量级10个,等试验温度达到60℃并恒温10min后开始试验。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5保存试验数据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设定数据保存文件夹,并保存试验数据。6清理夹具,关机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用加热至150℃~160℃细砂清理夹具表面沥青。按以下顺序依次关闭电脑、流变仪、温控水浴以及空气压缩机,完成试验。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取剪切速率10—2s—1对应的黏度作为沥青零剪切黏度。以3个试样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零剪切黏度的测定值。A.4精度与误差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平均值的10%;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平均值的20%。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附录B粗集料高温压碎值试验方法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B.1目的与适用范围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粗集料高温压碎值用于评价集料在高温与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压碎的能力,是对集料常温压碎值的补充,以评定其在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抗压碎性能。B.2仪器与材料B.2.1集料压碎值试验仪:由内径150mm、两端开口的钢制圆形试筒、压柱和底板组成。仪器形状、尺寸、硬度等要求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中相关要求。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B.2.2金属棒:直径10mm,长450mm~600mm,一端加工成半球形。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B.2.3天平:称量2Kg~3Kg,感量不大于1g。个。B.2.5压力机:500KN,应能在10min内达到400KN。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B.3试验准备B.3.1用9●5mm和13●2mm的标准筛过筛,取称量大约3000g的9●5mm~13●2mm的试样分三次倒入金属筒中,并用金属棒分层夯击25次,最上层表面整平,并保证夯实石料在筒内的深度为—30—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100mm。称取金属筒中的试验质量(m0),称取相同质量的试样3份进行高温压碎值的平行试验。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B.3.2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在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最后用金属棒将表面仔细整平。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B.3.3将装有试样的试模放入(190℃±5℃)烘箱中,时间不得B.4试验步骤B.4.1将装有试样的试模从烘箱中取出,迅速放到压力机上,同时将加压头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头摆平,勿楔挤试模侧壁。B.4.2开动压力机,均匀地施加荷载,在10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5s,然后卸荷。B.4.3将试模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B.4.4用2●36mm标准筛筛分经压碎的全部试样,可分几次筛分,均需筛到在1min内无明显的筛出物为止。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粗集料高温压碎值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式中:Q—粗集料高温压碎值(%);m0—试验前试样质量(g);ml—试验后通过2●36mm筛孔的细料质量(g)。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以3个试样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碎值的测定值。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本规程用词说明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用词: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引用标准名录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温拌沥青混凝土》GB/T3059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5《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7《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1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1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15《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16《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规程》DG/TJ08—208317《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152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DG/TJ08一2074一2016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 2术语和符号 3材料设计 3●3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 4结构设计 6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6●4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与检查 6●5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contents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andsymbols 3Mixturedesign 3●3Drainageasphaltmixturecompostionspecifi 4structuraldesign 5construction 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 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 6constructionqualitymanagementandqualitycontrol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6●4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fieldcontrol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1●0●1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程的目的。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近几年来,道路建设提出了生态环保的要求。排水性沥青路面具有减小雨天路面积水,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噪声,减少对周围居民与行人的影响的优点,因此在上海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沥青路面排水能力,同时减小道路噪声,并确保路面的耐久性,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本规程。1●0●2本条制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路或城市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与验收。1●0●3本条阐明了本规程与其他标准、规范的关系与衔接原则。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术语和符号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1.1欧洲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开发了一种空隙率达到18%~25%而厚度一般为4cm~5cm的磨耗层。由于空隙率大,雨水可渗入路面之中,由路面中的连通空隙向路面边缘排走,这样雨天道路表面不存在很厚的水膜,避免了水飘的产生,同时也不再出现溅水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行车的安全。因为这种多空隙的路面能很快地排水,所以这种路面称之为排水性沥青路面(DrainageAsphalt);也因为它的空隙率大,故又称它为多孔性磨耗层或多孔性防滑层(porouswearingCourseorporousFric-tionCourse)。由于多孔性沥青路面具有降低噪声的功能,因而又称其为低噪声沥青路面(Low-noiseAsphaltpavement)。开级配多孔性沥青路面在欧美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开发了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取代过去的表面处治,如封层、石屑封面等路面。OGFC不完全与欧洲的排水性路面相同,OGFC空隙率一般达到15%左右,铺筑厚度仅19mm~25mm,它主要提供良好的抗滑性,并不具备充分的排水功能,故实际上应属于超薄沥青磨耗层。因此,排水性沥青路面不能简单地定义为Open-GradedFrictionCourse,而应该定义为Drain-ageAsphalt,缩写为DA。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2.1.3高黏度改性沥青是一种60℃时具有很高的绝对黏度,但高温黏度不大,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的特种改性沥青,可作为开级配、多空隙、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胶结料。本规程要求60℃的零剪切黏度大于40000pa●s。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2.1.4沥青材料在剪切速率大于10—3s—1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剪切速率非常小(10—3s—1~1.0s—1)或非常大(大3s—1)的极限情况下,黏度接近于常数,见图1。这两个黏度不随剪切速率而改变的区域称为第一牛顿流区域和第二牛顿流区域。沥青在第一牛顿流区域的黏度趋于最大值,这个黏度称为零剪切黏度;在第二牛顿流区域的黏度趋于最小值,称为无穷剪切速率黏度。一般情况下,将剪切速率10—2s—1对应的黏度作为沥青零剪切黏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图1沥青黏度与剪切速率关系曲线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3材料设计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3.2.1本条对高黏度改性沥青的评价指标和技术要求进行了重大修改。主要表现在零剪切黏度、软化点等控制指标的修订。(1)提出以60℃的零剪切黏度作为高黏度沥青质量的关键评价指标。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在排水性沥青路面中,多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以提高排水性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1996年日本规程规定,排水性铺装应采用60℃真空减压毛细管黏度高于20000pa●s的高黏度沥青,而后日本各株式会社对该类沥青的黏度要求提高至100000pa●s。随着日本高黏度沥青改性技术进一步成熟,各品牌高黏度沥青黏度均远超100000pa●s。在我国现行行业标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对排水性沥青路面用沥青的黏度要求主要参照日本规程,要求沥青黏度大于20000pa●s。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目前,高黏度沥青的黏度多采用60℃时的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进行测试。我国近年来引进、开发了高黏度沥青产品或者高黏度改性剂产品,一些产品的毛细管黏度高达几十万pa●s,并以此作为该类产品推广应用的依据。这导致了人们对高黏度沥青产品质量的认识陷入误区。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图2给出了12种沥青的毛细管黏度和零剪切黏度。由图可见,零剪切黏度一般小于毛细管黏度,当毛细管黏度小于100000pa●s时,二者在数值上比较接近,而当毛细管黏度大于100000pa●s时,零剪切黏度值将明显低于毛细管黏度值。几种毛细管黏度在几十万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图2不同高黏度沥青毛细管黏度与零剪切黏度的对比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毛细管黏度与零剪切黏度均为沥青的动力黏度,即剪应力与剪变率之比。为了分析这两个黏度指标测试结果迥然不同的原因,并选择其中的合理测试方法,编制组探讨了沥青材料的黏度特征,通过力学计算和室内试验分析了这两种黏度指标的测试原理。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绝大多数沥青材料在路面工作条件下属于伪塑性流体,黏性特征取决于剪切速率,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剪切速率非常小或非常大的极限情况下,伪塑性流体的黏度接近于常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图1中,两个黏度不随剪切速率而改变的区域分别称为第一牛顿流区域和第二牛顿流区域。伪塑性流体在第一牛顿流区域的黏度趋于最大值,称为零剪切黏度,在第二牛顿流区域的黏度趋于最小值,称为无穷剪切速率黏度。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编制组采用BISAR程序、结合沥青“四单元、五参数”蠕变模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型,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材料的剪切速率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上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剪切—1~4.64s—1的范围内变化。也就是说,剪切s—1对应的黏度可以更好地表征沥青材料在路面结构中的黏结特性。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编制组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9种沥青进行动态剪切扫描试验,剪切速率范围1.25×10—6~1250s—1。采用carreau模型对沥青黏度—剪切频率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沥青的零剪切黏度以及第一牛顿区域对应的剪切速率范围。同时测试了这些沥青的真空毛细管黏度,测试结果见表1。分析表1中数据可知,9种沥青的零剪切黏度所对应的第一牛顿区范围的剪切速率共同区域为10—3~10—2s—1,与路面中沥青的剪切速率范围1.38×10—3~4.64s—1一致。由此认为,零剪切黏度可以较为合理地表征沥青在路面结构中的黏结特性。表1沥青黏度及混合料飞散损失沥青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品种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动态剪切扫描试验毛细管黏度试验飞散损失率△S(%)零剪切黏度η0(pa第一牛顿区频率(1/s)范围毛细管黏度ηc(pa对应剪切频率(1/s)—4~7.9—42#4.7×10—5~1.3×10—23#3.2×10—5~1.3×10—34#7#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9#10#12#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印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翻真空减压毛细管法无法规定试验时的剪切速率,即所得到的黏度值可能是在不同的剪切速率下得到的。可以将沥青材料动态剪切速率扫描试验数据绘制出类似于图1所示的黏度-剪切速率的流动曲线,在此曲线由沥青毛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