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题图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60分。历史、政治合场,考试时间共为10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考古资料: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打制石器,这些石器类型多样,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同时,还出土了超过10万件石片,其原料主要为脉石英、砂岩等。遗址中存在多个灰烬层,最厚处可达6米,其中包含大量烧骨、烧石,经鉴定,烧骨种类有鹿、牛、马、猪等多种动物骨骼。2.观察下图《西周分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单周单能丘家能丘家吴章站8按清因五泰4.历史学家在研究秦朝历史时,发现一份秦朝官方文件残片(如下图示意),上面的文字字体规整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这与秦始皇的哪项措施直接相关?第4题图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修筑长城清初学者顾炎武评价道:“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第6题图C.指明中国革命正确方向8.某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商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比例从北宋初的10%上升至南宋的65%,而农业税占比则从60%降至35%。这种变化说明11.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学生数量从1904年的6943人激增至1909年的163.9万人。这种变化反映12.某学者指出:“这场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13.1956年,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A.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B.实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16.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导致劳动力短缺,庄园主不得不提高雇工报酬,农奴趁机用货币地租取A.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B.阿拉伯帝国的扩张18.据统计,18世纪英国工人日均工资为0.5便士,到19世纪中叶增至1.5便士,同期物价上涨约2A.工人实际收入水平下降B.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减轻19.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写道:“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21.19世纪末,日本提出“脱亚入欧”,主张“我国不可犹豫,与其坐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D.导致日本社会矛盾激化22.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支持奥匈,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法国和23.爱因斯坦曾说:“牛顿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伟大的思想家与艺术家的工作将永远流传。”25.某学者提出“历史解释应遵循‘情境化原则’,即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中理解”。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铭文记载:“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摘自上海文物博物馆)(1)结合材料一文物和铭文,说明其作为实物史料对研究秦国历史的价值。(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中“务本”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对秦国崛起的作用。(6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然而,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从1915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当代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斗争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相关论述(1)依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5分)(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徽商秉持"贾而好儒"理念,商号内常见"以诚待人,以信接物"匾额。清代徽商胡光墉(胡雪岩)不仅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资助收复新疆,更在杭州创立"胡庆余堂"药号。其店内高悬"戒欺"匾额,亲立"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规矩,瘟疫期间"辟瘟丹"坚持平价供应。晋商首创票号制度,以"日升昌"为代表的票号发明汉字密押防伪体系,实现"一纸信符传千里,百万白银立兑现"。晋商家族重视教育,乔家堡私塾延请名师授课,要求子弟恪守"信誉即财,义中取利"的商道。——摘自张海鹏《徽商与晋商比较研究》微商晋商核心产业茶叶贸易、木材经营、典当业食盐贩运、丝绸贸易、金融票号文化基因依托北方商路,注重务实创新建筑遗产西递宏村古民居建筑群平遥古城、乔家大院(1)依据材料一,分别提炼徽商与晋商的经营核心策略。(4(2)结合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征,分析商帮兴起的社会条件。(3分)(3)从材料二中任选一组对比内容,运用对联"仄起平收、虚实相对"的规则,创作体现商帮特色的对联。(2分)(4)结合当代社会价值观,阐述明清商帮精神对青少年成长的现实意义。(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7.C二、非选择题(共35分)26.(1)价值:商鞅方升作为实物史料,印证了秦国统一度量衡的史实;铭文记载了商鞅变法时期的度量标准,为研究秦国经济改革提供直接证据。(2)、措施:坏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急耕战之赏(奖励耕织与军功)作用:推动农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27.(1)经济措施: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编制国家预算;教育措施: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根本原因:变法触动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2)联系;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化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影响。次历史巨变的补课”:辛亥革命未彻底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弥补了这一不足,是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奠定基础。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