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6∕T 50-2003 中药材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1306∕T 50-2003 中药材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1306∕T 50-2003 中药材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1306∕T 50-2003 中药材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1306∕T 50-2003 中药材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材白芷生产技术规程2003-09-20发布2003-10-10实施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由安国市农业局、安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国市农业局、安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祥、李强、李海斌、赵志民、付秀敏、邓素君、卜彦英等。1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NY/T393-2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温12.1℃,≥0℃的积温4302.1℃,≥10℃的积温4406.4℃,最冷的1月份5cm深度平均地温-3—4℃;10cm℃.年日照总时数2685.3小时,年降水量550cm。3.2白芷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4.2选地整地:选肥沃地,每667m²(亩)施腐熟照肥10000kg—15000kg,加饼肥100kg—200kg,翻入4.3种子处理:选择成熟饱满的种子,先搓去后浅锄松土.便于保墒,旱时浇水,保持土壤干湿适中。5.3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白芷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施肥过多,生产过旺,易造成抽苔开花,降低产量,施肥不足,生产不良。全生育期追肥4次,第一、二次结合间苗进行,每次亩施稀薄人畜粪水1500kg,第三次定苗后,每667m²施稀薄人畜粪2500kg,加过磷酸钙30kg,第四次于清明后,每667m²病AlternariaSp、叶毒病CladosporiumSp、根腐病Fusaviu?38.1白芷秋播后于第二年立秋前后叶子枯萎时收获。春播的白芷,寒露到霜降之间收获。小心挖取全根.去净茎叶,抖净泥土、切去芽头、运回加工。8.2白芷肉质根含量大量淀粉,一般不易晒干,若遇阴雨天气,很快就会腐烂,目前采用硫磺熏蒸,每50kg鲜白芷用硫磺350g-400g,将白芷置于密闭的室内3-4小时:取出放日光下晒,白天晒晚上堆起来。—2kg鲜根,可加工1kg干货,667m²产干品300kg-500kg左右。8.3加工场地环境和工具应符合卫生要求,晒场预先清洗干净,远离公路,防止粉尘污染,同时要备有防雨防家禽设备。8.4白芷药材以千燥、外皮灰白色、断面白色、体坚、具粉性、有香气、无黑心、无虫蛀和霉变为合格,以条粗壮、体重、粉性足、香气浓郁者为佳。9包装、运输和贮藏包装材料用千燥、清洁、无异味以及不影响品质的材料制成。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护品质。包装材料应易回收、易降解。包装明确标明品名、净含量、规格、产地、批号、日期、编号等。9.2运输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中应防雨、防潮、防爆晒、防污染,严禁与可能污染其品质的货物混装运输。9.3贮藏产品应贮氟在清洁、干燥、阴凉、通风、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长期贮藏应放入冷葳库。10质量管理10.1白芷生产基地应具有质量管理部门,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配备相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10.2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是:环境监测、卫生管理、生产资料及药材的检验、把关、人员培训、文件管理、负责各种原始记录(包括生产记录、包装记录、检验记录等)的管理。10.3白芷药材包装前经检验应符合表1要求。黄曲毒素Br(Afatoxin)铅(Ph)≤5.0mg/kg镉:Cd)≤0.3mg/kg铜(Cu)≤20mg/kg砷(As)≤2.0mg/kg六六六(BHC)≤0.1mg/kg艾氏剂(Aldrin)≤0.02mg/kg中药材白芷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民群众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无污染、安全健康的中为此,自2000年我们安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农业局就开始了对中药材白芷标准化生产种植进行了研究。经过对近三年白芷中药材种植实验,编制了中药材白芷生产技术规程,这一标准的制定将对河北中南部地区白芷中2000年成立了中药材白芷规范化种植研究小组,由安国市原种场场长平志恩同志任组长,安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跃军,安国市农业局局长李克明任副组长,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和管理。技术研究体系由郭玉海教授任组长,安国市中药材生产办公室赵志民、付秀敏、卜彦英,安国市技术监督局刘祥、李强,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赵永华、杨法清,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翟树席同志共同组成攻关小组,制定和落实技术实施方案。安国市原种场和安国市中药材办公室研究播种及田间管理,定点系统调查和资料整理;中国农业大学落实关键技术方案的制定和环境因素的测试;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负责中药有效成分的走访产区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药农、收集和整理传统的种植方法、生产经验和当前种植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历年种植产量、质量最好的药农的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白芷规范化种植研究起草小组三年的实践种植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了中药材白芷适宜播种期和播种提出无公害防治措施,对白芷生长发育规律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奠定了基础。1、以春播和秋播比较,秋播出苗快,产量高,质量佳。2、以种植分别深耕20cm、30cm、40cm进行发芽出土、成长等比较试验,得出以深翻30cm长势最好。3、种植行距15cm,深度为1-5cm为最佳。4、间茁、定苗最佳时期秋播田翌年苗高6-10cm时,按株距10cm左右定苗,除去过大和弱小苗,留中等一致的苗。5、除抽苔苗技术的研究。6、重施有机肥,从多种实验方案中,研究白芷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来研究需肥规律和合理施肥,提出NPK平衡施肥最佳配比,及其施肥最佳时期。因为科学施肥是提高白芷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施肥过多,生长过旺,易造成抽苔开花,降低产量,施肥不足,生长不良。7、研究白芷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无公害防治措施,重点研究健身栽培技术。白芷病虫害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尽量少施或不施农药,必要时应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农药选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8、进行了白芷种质资源和良种选育,研究留种技术,确保种苗健壮及种子纯度,种质保存,培育出优良种子。9、并研究了采收加工技术,包装贮藏条件等。10、研究了质量管理、检查、验收、场所、工具设备及人员配备、文件管理等内容。参考资料目录1、赵培洁,放炫玉。中国药材名牌战略。全国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文集,浙江金华,1997。2、李向高主编,药材加工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3、杨世林等,中药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和中药新药研究方法和探讨,中药现代化,博士论坛文集,广州,1998。4、王北婴,案卷我国系统中药评价标准规范,探讨中药“ICH”的可能性,中药现代化,博士论坛文集,广州,1998.5、全国中草药汇编,《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1996。6、祁州中药志,河北科技出版社,马兆民等,1986。7、八大祁药资料汇编,安国市中药研究所,2000。8、中药材质量标准化研究方法,中国农科大学,王峥涛,2001。9、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1995。10、中药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和中药新药研究方法和探讨,《中药现代化》1998,11、周荣汉,关于中药标准化问题,中药质量研讨会资料。12、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