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虎丘记高二教案虎丘记高二教案「篇一」一教学步骤:(一)简介:1、虎丘,又名海涌山,在苏州西北七里。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而虎踞其上,因而得名,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作者曾任吴县(现在江苏苏州)知县,在任两年,游虎丘六次。2、记,一种文体,学过的有《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一般“记”这种文体末尾都要抒发感情或议论,如《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那么这篇文章抒发的情感或议论到底是什么?(乌纱之横、皂隶之俗)3、“三袁”、“三苏”、“三曹”(变通,是钱钟书先生治学的重要方法,变通有助于学生想象联想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公安派的主张,以及反对复古,联系唐“古文运动”。(二)重点指导阅读第一、二节。1、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要点词语。(1)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2)衣冠士女,下迨蔀屋(借代)(3)竹肉相发(借代)(4)月影横斜,荇藻凌乱(互文)2、朗读全文:(1)问:《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说。虎丘虽无高岩邃壑,但也肯定有其独特的风景,阅读全文,找出虎丘风景点。(虎丘的四个景点:剑泉、千顷云、文昌阁平远堂)问:各有什么特点?(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远堂之“旷”)最热闹的场面是什么时候?什么场面?(中秋、歌唱会)3、重点分析第二节:(1)本节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月夜斗歌)(2)是如何来描写场面的?完成课内练习,填写表格。时间歌者情形环境效果布席之初歌者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联系背诵<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数十人摇首顿足已而三四辈竹肉相发明月浮空石光如练清声亮彻,听者销魂比至夜深一夫登场月影横斜,荇藻凌乱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联系背诵《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泣孤舟之嫠妇”)虎丘记高二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知识,如:栉、比、状、属、识等;2、疏通文句,为鉴赏课文打下基础;3、分析作者对虎丘中秋月夜盛况的描写,体会他不愿为官的心情;4、了解古代散文的鉴赏要领,培养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教学设想1、虽然本文篇幅较短,语言浅近,但它却是一篇教读课文。需认真布置预习:熟读课文,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2、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与以往同学们接触到的游记有所不同,可以和《赤壁赋》做比较学习;3、体会和揣摩作品语言方面的特色和写景的妙处;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介绍作家作品1、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现湖北公安)人。曾任吴县(现在江苏苏州)知县,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后又授顺天府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又辞去。与其兄宗道、弟宏道,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因为他们的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2、本文是袁宏道的代表作。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袁宏道任吴县令,曾多次游览虎丘,两年后辞官,故地重游。作品刻画细腻,情致盎然,语言浅近,清新流畅,在自读文章时,要加以体会。二、由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三、学生默读,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句。四、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拨,逐一解决。五、学生串讲课文,教师指出一些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重点实词: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去:距离。分曹部署曹:类。明月浮空,石光如练练:洁白的绢。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山川兴废,信有时哉信:确实。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2、常用虚词:可:○1:大约虎丘去城可七八里○2:可以晚树尤可观而:○1:连词表承接壮士听而下泪矣○2:连词表转折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3:连词表修饰倾城阖户,连臂而至3、通假字:倾城阖户,连臂而至阖通“合”,全。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无得而状状:绘,形容。壮士听而下泪矣泪:流下。最可觞客觞:劝人饮酒。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祠:建祠祭祀。吏吴两载吏:作官。名词作状语栉比如鳞栉:像木梳一样。檀板丘积,樽儡云泻丘:像丘一样;云:像云一样。5、一词多义得:○1能够无得而状○2得到千倾云得天池诸山作案比:○1并、排列栉比如鳞○2等到比至夜深6、特殊句式和常见句式:省略句:主谓倒装句: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六、分析课文,理清全文的脉络。本文虽是一篇游记,但不是某一次游览的实录,也不是某一个中秋日的情景记实,而是六次游览虎丘后的综合描述。因此和一般的游记按游踪依次先后叙述不同,而是在重点突出写虎丘中秋之夜游人云集的盛况的同时,对虎丘上的景物和自己“吏吴”时最后一次游虎丘的心情作了概括性描写。七、布置作业1、积累重点词语,归纳知识要点。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虎丘记高二教案「篇三」一、教学目标:1、体会公安派散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2、分析“丘积”“云泻”“晚树”等词语的运用。3、分析描写中比喻、夸张、衬托等手法的运用。二、教学重点:别具一格的写作方法和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三、教学设想:1、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翻译全文,教师点出重点。2、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方法,体会本文独特的个性。3、安排一教时。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1、作者及公安派: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著有《袁中郎全集》。与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曾为反对复古(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性灵”说)。(1、反对剿袭,主张通变。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其主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其作品大多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2、虎丘与虎丘记:虎丘,又名海涌山,在苏州西北七里。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而虎踞其上,因而得名,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作者曾任吴县(现在江苏苏州)知县,在任两年,游虎丘六次。而后写了这篇游记。(二)重点指导阅读第一、二节。1、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要点词语。(1)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2)而中秋为尤胜(尤其超过平时)(3)衣冠士女,下迨蔀屋(借代)(4)莫不靓妆丽服(与“靓女”比较)(5)檀板丘积,樽罍云泻(像丘那样,像云那样)(6)布习之初,呕者百千(讴,唱歌)(7)一切瓦釜(比喻的说法)(8)属而和者(注音)(9)竹肉相发(借代)(10)、月影横斜,荇藻凌乱(互文)(11)、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2、学生翻译一、二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修正。3、分析第一节:(1)本节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虎丘游览盛况)(2)分几层来写?分别写了什么?(两层,以“而中秋为尤胜“为界,之前总写,之后以中秋为例,具体写。)(3)前后两层分别从何角度来写?(第一层,从时间“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和空间“游人往来,纷错如织”两个角度来写。第二层,从“概况”(“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长卷”(“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和“全景”(“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三个角度来写。(4)“概况”“长卷”“全景”分别抓住了哪些特征来写?(“概况”是“面广、人多、场面大”;“长卷”是“人多、乐器多、酒多”;“全景”是从“形、色、声”三个角度比喻夸张。(5)本节文字所写场面可以用哪个字概括?(“乐”)。表面上写游览之盛况,实际上是在写什么?(“民之乐”)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民同乐)(6)小结:本节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虎丘游乐图。4、分析第二节:(1)本节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月夜斗歌)(2)是如何来描写场面的?完成课内练习,填写表格。略(3)本节文字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哪种思想感情?(与民同乐)(4)小结:本节文字层次清楚、引人入胜地描写了斗歌场面。(三)简要指导阅读第三节:1、学生翻译第三节,教师及时纠正。(1)最可觞客(适合)(2)晚树尤可观(暮色中的树)(3)仅虞山一点在望(修辞方法分析)(4)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用……的方法)(5)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建祠供奉)(6)而病寻作(不久)2、分析:(1)本节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简介了虎丘的四个景点:剑泉、千顷云、文昌阁平远堂)(2)各抓住了其什么特点来描写?(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远堂之“旷”)(3)表达了何种感情?(本节文字写了“景之美”,抒发了钟情山水之情)(四)要指导阅读第四节1、翻译第四节,教师及时纠正。(1)吏吴两载(做官)(2)迟月于生公石上(等待)(3)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官吏)(差役)2、分析:本节文字作者发了怎样的议论?(乌纱之横、皂隶之俗)此议论缘何而发?(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厌恶、鄙视官场)(五)引导学生体会“公安派”散文的特点。1、“不落格套”“个性”:(1)并非某次游览的记叙,而是六次游览的总记。景点是介绍性的。(2)不是先写自己之游览,而是先写民之游。游览主体在第三节才出现。(3)自己的感受于百姓的快乐之中。2、“真情”:(1)依据第一、二节体会作者对百姓“游览、斗歌之乐”的由衷赞美之情,自己“与民同乐”的渴望。(“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竞以新艳相角”“摇首顿足”“听者销魂”)(2)依据第三节体会作者对虎丘美景的赞美之情,自己钟情山水的人生追求。(“最可觞客”“晚树尤可观”“仅虞山一点在望”)(3)依据第四节体会作者对官场的厌恶、鄙视之情,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余幸得解官”)(4)此文与一般“公安派”散文有所不同,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的揭示)(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2、给下列词语的用法归类:A、冠B、蔀屋C、樽罍D、新艳E、瓦釜F、竹肉G、荇藻H、乌纱I、皂隶(七)板书设计:“个性”————“真情”。游览之盛——乐——与民同乐公——独抒性灵——斗歌之乐安——景色之美——美——钟情山水派——不落格套——游后之感——憾——鄙夷官场虎丘记高二教案「篇四」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虎丘记》。原定要上的《柳毅传》推到以后再上。这是一篇游记。从高一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名家写的寄情于山水的文章。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都有哪几课?生1:苏轼的《赤壁赋》。教师要求全班同学齐背其中的名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生2:王羲这《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生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回归田园,面对“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佳景,因而得出“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师:由此可见,无论写田园还是写山水,作者都寄情于山水。那么《虎丘记》中任教写了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读读。齐读还是自由读?(生答:自由读)师:读的时候要注重两个要求:一是注意读音,二是注意一些字的解释。学生自读完毕,老师出示幻灯片,为以下字正音:阖衢栉觞荇妍媸教育简介作者袁宏道、“三袁”及公安派的创作风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多数文章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师:题目是虎丘记,那“虎丘”在哪里?作者到过几次?学生根据注释1和末估文字回答。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出示幻灯片)解释加点词:虎丘去城可七八里晚树尤可观壮士听而下泪连臂而至而寻病作独得而状得天池诸山作案栉比如鳞比至师生一起解答上题。师:请大家巴来看一下第四段。虎丘作者去过六次。一个地方值得人们去玩六次,可见它很吸引人。读了课文,你认为虎丘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生3:石光如练。师:就“石光如练”这一点,值得人去六次吗?生4:风景很吸引人。从第一段可以看出观光者很多。“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这本身就成为一大胜景。作者身为县令,很想与民同乐,但他来了之后,百姓都躲了志来,他觉得游得不过瘾。师:(问大家)你同意观光者也成一景吗?有没有补充的?生5:去的人多,可见地方确实吸引人。用“电闪雷鸣”也不足以形容其热闹。另外,作者还极写酒宴之盛,写出了豪华的气派。(教师要求他举例说明)“樽儡云泻”,酒液如“泻”,“泻”字形象地写出酒之多。生6:虎丘不仅美在它本身,而是在特定的场景。花之晨、月之夕,加上虎丘之景,有特别之美。最后一句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生7:我觉得作者内心极崇尚自由的。虎丘是他身处吴地为县令时的一块心灵净土。师(问生7):你怎么读出这一层意思的?生7:从末段“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可以看出。生8:我觉得虎丘不仅有风景美,而且有人情美。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享受这里的快乐。生9:我不同意生8的观点。后文不是写到他来到虎丘,百姓都躲开了吗?我觉得也许虎丘之景倒也平常,是文人把它捧出来的。中国人有凑热闹的心理,看大家都去,也跟着去了。师:我们先来读读第三段。这一段是直接写风景的。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屙屎测试测试1111
- 中国二氧化硅微米球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硫酸亚汞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溶剂型涂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尼龙610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扬州市华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 中国疏浚软胶管项目投资计划书
- 伊春市中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识别处理考核
- 重庆市中医院师资队伍建设考核
- 中国靛蓝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党员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T/CSWSL 002-2018发酵饲料技术通则
- 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课件 实操课件 变压器分接开关调整
-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
- JJF(黔) 77-2024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仪校准规范
- API RP 5A3-2023 套管、油管和管线管的螺纹脂推.荐方法
- 珠宝营业员销售接待流程
- 纪检比武试题答案及
- 形体训练24课件
- INS+2024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 药房温度记录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