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75-2023 规模化蛋鸭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1页
DB36∕T 1775-2023 规模化蛋鸭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2页
DB36∕T 1775-2023 规模化蛋鸭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3页
DB36∕T 1775-2023 规模化蛋鸭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4页
DB36∕T 1775-2023 规模化蛋鸭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30

CCSB4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775—2023

规模化蛋鸭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epidemicsdiseasecontroloflarge-scaleeggduckfarm

2023-04-07发布2023-10-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775—2023

目次

前................................................................................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孵化管理..........................................................................2

5饲养管理..........................................................................2

6生物安全管理......................................................................2

7综合防控要求......................................................................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种蛋孵化管理..................................................7

附录B(资料性附录)蛋鸭饲养管理..................................................8

附录C(资料性附录)蛋鸭免疫程序..................................................9

1I

DB36/T177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海琴、杨群、谭美芳、康昭风、谭佳、张帆帆、季华员、曾艳兵、唐维国、

黄江南、方绍培、韦启鹏。

II

DB36/T1775—2023

规模化蛋鸭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蛋鸭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术语定义、饲养管理、孵化管理、生物安全管

理和防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地区规模化蛋鸭养殖场主要疫病(鸭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鸭坦布苏病毒病、

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巴氏杆菌病、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和鸭沙门氏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2148家禽健康养殖规范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9442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GB/T22332鸭病毒性肠炎诊断技术

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1569畜禽养殖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则

NY/T1952动物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NY/T3233鸭坦布苏病毒病诊断技术

NY/T554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

NY/T3188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技术规程

NY/T563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NY/T2838禽沙门氏菌病诊断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6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模化蛋鸭养殖场large-scaleduckfarm

存栏量2000羽以上的蛋鸭养殖场。

4孵化管理

1

DB36/T1775—2023

蛋鸭孵化管理按照附录A的要求操作。

5饲养管理

蛋鸭饲养管理按照附录B的要求操作。

6生物安全管理

6.1场址选择

6.1.1规模化蛋鸭养殖场选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

6.1.2场区大气环境符合GB3095的规定。

6.1.3环境质量符合NY/T388的规定。

6.1.4饮用水质符合GB/T32148的规定。

6.2出入管理

6.2.1蛋鸭养殖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

6.2.2鸭场大门口设门卫室、消毒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场门口设警示标志。

6.2.3禁止无关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养殖场内。

6.3引种

6.3.1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蛋、种鸭或鸭苗。

6.3.2引种时,应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异地引种时,应取得原产地动物卫生监督

机构的检疫合格证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种,到达引入地后,种鸭应隔离饲养30d以上,经隔离

观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饲养。

6.4人员管理

按NY/T1569的规定进行人员管理。

6.5消毒

6.5.1消毒剂选择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剂性质选择合适类型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兽药典(2020年版)》的规定。

6.5.2种蛋、孵化室及其用具消毒

种蛋收集好后用熏蒸消毒或喷雾消毒;孵化室地面和墙壁可用喷洒消毒,室内空气、孵化箱可采取

熏蒸消毒;使用后的蛋箱和出雏箱使用浸泡消毒。

6.5.3环境消毒

场区大门和鸭舍门口应设置车辆消毒池,消毒液3d~7d更换一次,车辆进场应通过消毒池消毒,

并用消毒液喷洒车辆,运输货物也应进行消毒。鸭舍周围每7d消毒一次,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

道出口每15d消毒一次。

2

DB36/TXXXXX—2022

6.5.4鸭舍消毒

每天清扫鸭舍,入群和转群前,鸭舍要彻底消毒,可采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空舍20d~30

d方可使用。

6.5.5用具消毒

每周对喂料器、饮水设备等用具消毒;免疫接种用具、注射用具等使用前后均应进行消毒。

6.6无害化处理

6.6.1对生产过程中的病死鸭,按照GB16548的规定进行处理。

6.6.2废弃物及污水污物的处理按照GB18596的操作。

6.7记录

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主要包括引种记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采购与使用记录、兽药采购及使用记

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病死鸭无害化处理记录、销售记录、培训记录及可追溯记录等,所有记录在

蛋鸭出售或清群后应保持2年以上。

7综合防控要求

7.1防控原则

7.1.1国家强制免疫的疫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免疫。

7.1.2按NY/T1952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兽用疫苗。

7.1.3蛋鸭免疫程序,可参考附录C提供的免疫程序执行。

7.1.4鸭场监测的疫病应包括鸭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鸭坦布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

浆膜炎、鸭巴氏杆菌病、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和鸭沙门氏菌病等。

7.1.5应配合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疫病监督检查。

7.2药物使用

7.2.1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的药物。

7.2.2按《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购买和使用兽药,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7.3疫情处置

7.3.1鸭场发生疑似鸭高致病性禽流感应立即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

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7.3.2疫情确诊后,疫情控制和扑灭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执行。

7.4蛋鸭主要疫病防控

7.4.1鸭高致病性禽流感

7.4.1.1诊断

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按照GB19442执行。

7.4.1.2免疫防制

3

DB36/T1775—2023

具体免疫程序可按国家、省强制免疫计划执行。

7.4.1.3免疫监测

规模蛋鸭养殖场定期进行鸭禽流感抗体监测;疫苗免疫2周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7.4.2鸭瘟

7.4.2.1诊断

鸭瘟的诊断按照GB/T22332执行。

7.4.2.2免疫防制

采用鸭瘟活疫苗进行免疫,采取皮下或肌肉注射。蛋鸭在20日龄进行首免,产蛋前一个月加强免疫

1次~2次。

7.4.2.3紧急免疫和治疗

一旦怀疑鸭瘟病毒感染,应及时确诊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对受威胁的鸭群进行紧急免

疫接种,紧急接种鸭瘟弱毒活疫苗。

7.4.2.4免疫监测

规模蛋鸭养殖场定期进行鸭瘟抗体监测;疫苗免疫2周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7.4.3鸭坦布苏病毒病

7.4.3.1诊断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按照NY/T3233执行。

7.4.3.2免疫防制

蛋鸭在20日龄进行首免,开产前间隔2周~3周免疫接种一次活疫苗和一次灭活疫苗。

7.4.3.3药物防治

针对发病鸭群可采取对症治疗,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添加剂,并在饮水中加入适当的

抗生素防治鸭群继发感染。

7.4.3.4免疫监测

规模蛋鸭养殖场定期进行鸭坦布苏抗体监测;疫苗免疫2周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7.4.4鸭病毒性肝炎

7.4.4.1诊断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按照NY/T554执行。

7.4.4.2免疫防制

7.4.4.2.1当雏鸭体内无母源抗体时,1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4

DB36/TXXXXX—2022

7.4.4.2.2当雏鸭体内有母源抗体时(即种鸭实施免疫接种后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鸭),7日龄~10日龄

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7.4.4.2.3当雏鸭体内未知有母源抗体时,1日龄注射抗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7.4.5鸭传染性浆膜炎

7.4.5.1诊断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按照NY∕T3188执行。

7.4.5.2免疫防制

选用疫区流行的细菌血清型一致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或者应用多价疫苗,疫苗接种按说明书要

求操作。

7.4.5.3药物防治

7.4.5.3.1预防性给药

鸭传染性浆膜炎高发期,采取饮水或拌料形式投服预防量药物,每次投服1个~2个疗程,每个疗程

3d~5d,两个疗程间隔5d~7d;或选择两种敏感药物交替各喂1个疗程。寒冷时,饮水给药要严防饮

水结冰和管道堵塞,以保证用药质量。

7.4.5.3.2治疗性给药

对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采取肌肉注射、饮水或拌料形式

给药,首次用药量加倍。肌肉注射时要严格按照药物剂量、间隔注射时间和疗程执行;饮水或拌料给药

需坚持1个~2个疗程,每个疗程3d~5d;或选择两种高敏药物交替各投喂1个疗程;饮水治疗采取集中

饮水给药的方法。

7.4.6鸭巴氏杆菌病

7.4.6.1诊断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按照NY/T563执行。

7.4.6.2免疫防制

免疫防制要求如下:

a)弱毒疫苗一般在6周龄~8周龄进行首免,10周龄~12周龄进行再次免疫;

b)灭活疫苗一般在10周龄~12周龄首免,16周龄~18周龄再加强免疫一次。

7.4.6.3紧急接种

在疫区和受威胁区用禽霍乱弱毒冻干苗或禽霍乱荚膜多糖菌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严格按照说明书

使用。

7.4.6.4药物治疗

对鸭场内感染症状较轻的病鸭采用药物治疗。可选择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治疗;也可做药敏试验

来选择高敏药物。

7.4.7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病

5

DB36/T1775—2023

7.4.7.1诊断

采用培养观察、培养基筛选、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观察、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及PCR扩增测序等

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检测及鉴定。

7.4.7.2免疫防制

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可有效地预防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发生,减少死亡和防制种(蛋)鸭产

蛋下降及产软壳蛋、薄壳蛋、粗壳蛋、无壳蛋等各种畸形蛋,但由于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多而复

杂,因此应选择同血清型的鸭大肠杆菌灭活疫苗。

7.4.7.3药物治疗

在临床治疗时,根据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并定期更换用药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7.4.8鸭沙门氏菌病

7.4.8.1诊断

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按照NY/T2838执行。

7.4.8.2预防

7.4.8.2.1从确认无沙门氏菌病的种群引进种鸭、种蛋或雏鸭。

7.4.8.2.2种鸭应进行合理的消毒并按严格的卫生标准进行孵化。

7.4.8.2.3对鸭群及环境的沙门氏菌状况定期进行监测。

7.4.8.3药物防治

对分离的鸭沙门氏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并交替选用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6

DB36/TXXXXX—2022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种蛋孵化管理

A.1种蛋孵化

A.1.1孵化条件

A.1.1.1孵化温湿度要求

孵化机内温度按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整个孵化期温度维持在36.8℃~38.2℃,具体为在孵化

1d~3d,温度为38.2℃;随后每两天降低0.1℃,出雏期26d~28d,温度维持在36.8℃~37.0℃,孵

化温度以机器内部实际温度为准;湿度按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前期75%、中期55%~65%、后期75%。

A.1.1.2出雏温湿度要求

出雏机内温度36.8℃~37.0℃,湿度75%以上。待雏鸭羽毛干燥后取出放入苗鸭贮存室。

A.1.1.3鸭苗贮存室温湿度要求

鸭苗贮存室温度28℃~30℃,湿度65%~75%。

A.1.2翻蛋

从入孵到落盘前,每2h翻蛋一次。

A.1.3照蛋

通常在孵化期间照蛋1次~2次,第一次照蛋在鸭蛋孵化的7d左右,挑出无精蛋和死胚蛋;第二次

照蛋在孵化的26d进行,挑出死蛋。

A.1.4凉蛋

孵化至13d开始,每天凉蛋2次,每次15min~30min。

A.1.5落盘

孵化至26d将胚蛋转入出雏机中。

A.2出雏管理

A.2.1出雏准备工作

将出雏室进行冲洗或熏蒸消毒且晾干后,进行预温处理,使其温度在26℃以上。准备好消毒晾干

后的接雏用塑料出雏箱。

A.2.2出雏操作与要求

将出雏机内的鸭苗逐车拉到出雏室,蛋盘里的雏鸭、毛蛋要拣干净,动作要轻、稳。

7

DB36/T1775—2023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蛋鸭饲养管理

B.1育雏期(0周~6周)饲养管理

B.1.1开口

雏鸭应在出壳24h内初饮。通过“开口”可刺激其食欲,促使胎粪及时排出。1~3日龄雏鸭饮水中

可加入葡萄糖。饮水可用小型饮水器、水盆或水盘,但不宜过大,水深不超过1cm,以不湿绒毛为原则,

第一次饮水时间应在3min~5min。

B.1.2开食

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撒在塑料布或草席、竹席上,应一

边轻撒料,一边温和调教让鸭啄食。

B.1.3饲喂次数

1日龄~7日龄,每天喂6次,其中白天4次,晚上2次;7日龄~21日龄,每天5次,以后可逐渐减少

次数。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250只为宜。饲喂原则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

B.2育成期(7周~16周)饲养管理

B.2.1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5d,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20%左右。

B.2.2喂料应遵循少喂勤添、定时定量、控制总量的原则。

B.2.3蛋鸭进入育成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伤残鸭。

B.2.4育成期间的鸭每周应称重一次,称重鸭只的比例是该批蛋鸭的5%,一般不少于60只。

B.3产蛋期(17周~72周)饲养管理

B.3.1根据蛋鸭品种的不同,适时掌握开产期。开产期体重要求在1400g~1500g。

B.3.2从产蛋初期(100日龄~120日龄)开始,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增加饲料营养,提高粗

蛋白水平,并适当增加饲喂餐数。白天喂3次,夜间9点~10点增喂1次。

B.3.3从产蛋率达到60%起应供给蛋鸭高峰期配合饲料。应掌握饲料过度时间,一般以5d为宜,每天

替换比例为20%。每只鸭日采食量控制在150g左右。

B.3.4采用自由饮水,并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8

DB36/TXXXXX—2022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蛋鸭免疫程序

表C.1蛋鸭免疫接种

日龄免疫疫苗免疫剂量接种方式备注

1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1.5羽份颈部皮下注射

5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0.5毫升/羽肌肉注射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