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DMIAXXXX-2024
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的要求、检验、验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具的制造。
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的“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简称为“模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6-2003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3098.1—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8845-2017模具术语
GB/T14662-2006冲模技术条件
GB/T23562(所有部分)冲模钢板下模座
GB/T23563(所有部分)冲模滚动导向钢板模架
GB/T23564(所有部分)冲模滚动导向钢板上模座
GB/T23565(所有部分)冲模滑动导向钢板模架
GB/T23566(所有部分)冲模滑动导向钢板上模座
JB/T7653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JB/T8070冲模模架零件技术条件
JB/T12650-2016引线框架级进模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8845-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T/CDMIAXXXX-2024
4要求
4.1结构要求
4.1.1模具应采用“三板”结构,由上模部分、卸料部分和下模部分组成,上下模座宜增设通用垫
板,方便模具的安装切换。见图1。
标引序号说明:
1—上模部分;
2—卸料部分;
3—下模部分。
图1模具“三板”结构
2
T/CDMIAXXXX-2024
4.1.2制件向上成形比较多,模具宜采用完全贴合结构,即卸料板座后面应增设限位板或限位块结
构,见图2。
标引序号说明:
1—上模座;
2—限位板;
3—卸料板。
图2限位板结构
4.1.3模具下模部分的凹模板结构宜采用“大垫板结构或小垫板结构,见图3和图4。
标引序号说明:
1—凹模板;
2—大垫板;
3—下模座。
图3下模大垫板结构
3
T/CDMIAXXXX-2024
标引序号说明:
1—凹模板;
2—小垫板;
3—下模座。
图4下模小垫板结构
4.1.4模具应采用内外导柱滚动导向结构,内导柱直径宜为20mm~25mm,外导柱直径宜为38mm~50mm
4.1.5多种条带兼容冲制,而且每种条带上每个栅元结构形状各不相同,刚凸、弹簧、套管、搅混
翼、边倒角交替耦合,呈规律性分布。模具宜采用“气缸+楔形推杆+PLC软件程序”控制联合动作技
术,完成自动化模具的顺序动作,实现条带的简易操作自动冲制。
4.1.6制品成形产生的应力引起的卷弯、横弯、侧弯等现象,模具应设置横弯、卷弯、扭曲、侧弯校
整结构装置。
4.1.7多种条带集成冲制,为方便产品切换以及模具维护保养,固定板、卸料板、凹模板型腔结构宜
采用“口袋式”镶块结构。
4.1.8模具宜采用“双润滑系统装置”,即模具前、模具中增设喷油装置,对冲裁模具进行冲制润
滑,解决模具中后端模具润滑不足问题。
4.1.9模具宜采用“缩步距”设计思路,有效弥补调整扇形引起的累计步距变长的现象。
4.1.10模具结构应考虑防呆,可调整,易插入或拔出,易固定,易维修性。
4.1.11整个条带上无定位系统,模具应增设定位系统和条带之间的连接系统,实现料带的连续连料和
模具的连续冲制。
4
T/CDMIAXXXX-2024
4.1.12条带里刚凸、弹簧、搅混翼、倒角、套管等成形特征高度耦合,模具向上折弯成形工位宜采用
斜楔机构+抽板气缸组合结构;或浮动块结构+抽板气缸组合结构,实现灵活有效的成形动作及快速切
换。
4.1.13下模应设置废料防跳废料屑结构,对长宽小于0.4mm刃口型腔宜采用吹气负压结构或增设吸料
装置;对长宽大于0.4mm刃口型腔宜采用凹模防跳屑结构;或设计顶料凸模和带气孔的凸模结构。
4.1.14模具应根据制件结构设置抬料结构,边带抬料件宜采用圆柱抬料件或方抬料件,结构应具备既
能导向又能抬料的功能。
4.1.15凸模的装配方式宜采用压板式结构(直压式或槽压式),凸模顶部宜设置垫块结构,方便调整
高度。
4.1.16上下模座之间应设置限位柱或限位块。
4.1.17模具应设置带材误送检测装置和模板平衡接近感应装置。
4.1.18多种条带兼容,模具每个工位的上模或者下模宜配备气动装置,方便动作的切换。并且每个工
位宜在气动装置刻上编号,方面装模和插管识别。
4.1.19模具应配备PLC软件程序控制装置。
4.1.20格架条带模具的冲床吨位宜大于80t,并且能支持和容纳30组~60组气路组件的运行。
4.2零件要求
4.2.1模具零件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牌号的技术标准。
4.2.2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座和小卸料板应进行二次深冷处理。粗加工完后宜进行一次
时效处理。
4.2.3凸模和凹模、成形零件和卸料板镶件宜采用硬质合金材料。
4.2.4板件和模架零件除工作型孔外所有锐角和锐边均应倒角或倒圆。板件零件倒角为C0.5mm~C3
mm,倒圆为R0.3mm~R2mm;模架零件倒角为C3mm~C10mm,倒圆为R3mm~R10mm。
4.2.5紧固螺钉的性能等级应符合GB/T3098.1—2000中12.9级的规定。
4.2.6模架零件应设置吊装螺孔。
4.2.7经热处理后的零件,不应有影响使用的裂纹、白点和脱碳区,并清除氧化皮和油污。
4.2.8经磁性吸附加工的模具零件应进行退磁处理。
4.2.9凸模和凹模刃口部分宜采用涂层技术,表面镀层应均匀、不脱落,涂层种类宜选择硬度
HV4500以上,摩擦系数小于0.1,有较强的抗粘结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
5
T/CDMIAXXXX-2024
4.2.10模具主要零件推荐材料和硬度见表1,允许采用性能高于表1推荐的材料。
表1零件推荐材料及硬度
类别零件名称材料硬度
HRC(HRA)
YG12、YG25、
≥88HRA
刃口件CBS30、CBU22a
凸模、凹模
W6Mo5Cr4V260HRC~64HRC
凸模固定板
凹模固定板
板件卸料板座Cr12b56HRC~60HRC
上垫板
下垫板
小卸料板Cr12MoV、Cr12Mo1V158HRC~64HRC
镶件凹模小镶件
卸料板小镶件YG15、GF40、NFS26d≥87HRA
上模座45#c28HRC~32HRC
下模座
模架
上模座通用垫板
下模座通用垫板3Cr2Mo30HRC~36HRC
导向件衬套、导柱、导套GCr1560HRC~64HRC
W6Mo5Cr4V2、
61HRC~64HRC
Cr12MoV
导正件导正销
YG15d≥87HRA
Cr1254HRC~58HRC
限位块
限位件
限位块
Cr12MoV58HRC~64HRC
a等同于KD10、KD20材料;
b等同于XW-42、DC53材料;
c等同于P20材料;
d等同于肯纳2210材料。
4.2.11主要零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6
T/CDMIAXXXX-2024
表2主要零件表面粗糙度单位为微米
名称表面粗糙度
刃口件工作部分Ra≤0.1
零件拼合面Ra≤0.2
整体式凹模Ra≤0.4
销钉、导套、导柱Ra≤0.2
凹模固定板和小卸料板接触面Ra≤0.2
固定板、垫板、上下模座、卸料板座安装面Ra≤0.4
4.2.12主要零件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主要零件尺寸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
零件类别零件名称零件部位极限偏差
刃口件凸模工作刃口±0.002
整体凹模工作刃口±0.002
拼块凹模宽度外形尺寸±0.001
型腔尺寸±0.002
型腔位置±0.002
卸料板
导正销尺寸位置±0.002
边定位卸料板最大外形±0.001
板件凸模定位型孔±0.003
凸模固定板
各凸模型孔中心距离±0.003
凹模型孔±0.003
凹模固定板
各凹模型孔中心距离±0.003
上模座、下模座导正销孔±0.005/600、±0.01/1000
模架
卸料板座导正销孔±0.003/600
7
T/CDMIAXXXX-2024
4.2.13未注的尺寸极限偏差数值应符合GB/T1804—2000中m级的规定。
4.2.14零件中螺纹基本尺寸应符合GB/T196的规定,螺纹公差应符合GB/T197中6级的规定。
4.2.15模架零件的导套、导柱滚动表面的圆柱度公差值应为0.005mm。
4.2.16未注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值应符合GB/T1184—1996第5章中K级的规定。
4.2.17零件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4662、JB/T7653和JB/T12650-2016的规定。
4.2.18模具主要零件垂直度、同轴度和平行度公差等级应符合表4中的规定。
表4模具主要零件垂直度、同轴度和平行度单位为毫米
零件类
零件名称零件部位垂直度公差同轴度公差平行度公差
别
内外形轴线对装配零件
0.004-0.002
平面
凸模
内外圆0.002
-0.005
上下平面-
刃口件
内外形轴线对装配零件
0.002-
平面
-
凹模
内外圆0.002
-
上下平面-0.002
工作配合型孔轴线对平
0.002-
面
凸模固定板
上下平面-0.005
工作配合型孔轴线对平
0.002-
面
板件凹模固定板-
上下平面-0.005
工作配合型孔轴线对平
0.0020.002
面
卸料板
上下平面-0.005
8
T/CDMIAXXXX-2024
表4模具主要零件垂直度、同轴度和平行度(续)单位为毫米
零件类
零件名称零件部位垂直度公差同轴度公差平行度公差
别
板件凸模垫板上下平面--0.005
导柱、衬套圆孔轴线对
0.005-
平面
上模座0.01
上下平面-
-
衬套圆孔轴线对平面0.005-
模架
下模座
上下平面-0.01
衬套圆孔轴线对平面0.005-
卸料板座
上下平面-0.005
导柱外圆轴线0.002
4.3装配要求
4.3.1卸料弹压销与上模板装配后,应进行等高磨削,保证磨削面与上模板下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值不
应大于0.010/500mm。
4.3.2装配后,直径18mm~50mm的导柱与导套滚动配合过盈量应符合JB/T8050—2008的规定;
直径大于38mm的导柱与导套滚动配合过盈量宜为0.015mm~0.02mm。
4.3.3导向结构的导套固定宜采用厌氧胶固定。
4.3.4模架起吊螺钉的旋进端面应与支承面紧密贴合,确保安全起吊。
4.3.5装配后,等高凸模的一致性公差不应大于0.05mm,成型凸模的高度偏差不应大于0.01mm;
4.3.6卸料板与卸料板座接触面的型孔棱边倒角应为C0.1mm~C0.5mm。
4.3.7装配后,卸料板的型孔步距累计公差不应大于0.005/500mm,0.01/1000mm。
4.3.8装配后,凹模上平面与下模座下平面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005/600mm。
4.3.9装配后,应保持油路和气路通畅,无渗漏。
9
T/CDMIAXXXX-2024
4.3.10凸模应在卸料板型孔内进出活动应灵活自如。
4.3.11装配后,螺钉和定位销的端面不应露出连接零件的上下平面。
4.3.12装配后,冲裁间隙应均匀;凹模刃磨后宜做防废料上跳处理。
4.3.13导正销引导段和直线段应光滑过渡,装配后留0.5-1.5倍制件厚度的直线段作为导向工作面。
4.3.14凸模装入固定板,待凸模固定压板锁死后,冲头能轻微上下窜动。
4.3.15上下模组装合模后,采用塞尺测试卸料板和凹模板的贴合情况,贴合缝隙不应大于0.015mm。
4.3.16装配后,采用试切测纸测试,凸凹模冲裁间隙的均匀性。
4.3.17卸料镶件型腔背面口部应倒角。对细小型腔倒角宜在显微镜下处理。
4.3.18装配后,应对模具进行防锈处理。
4.3.19装配后,应对模具进行整体退磁处理。
4.3.20装配后,采用料带试通模具,确认材料过抬料件,限位块是否顺畅灵活。
4.3.21装配后,应对几十组气路回路插拔确认,防止接错管路。
4.3.22其他装配要求应符合GB/T14662的规定。
5检验
5.1刃口零件的线性尺寸及外观宜采用工具显微镜或影像仪进行检测。
5.2大型板件宜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
5.3刃口零件的使用部分粗糙度测量宜采用粗糙度仪检测。
5.4对拼块零件的测量先进行单个尺寸测量,然后再进行组合尺寸测量。
5.5对成型零件、抛光件需要在显微镜下检查外观是否有破损,崩角、纹理是否正确。
5.6对多型腔凹模、数量多的凸模可采用抽检的形式,抽检数量应保持在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5.7对带卡料槽的凹模应对卡料槽尺寸和形状进行正反面核对。
5.8对涂层零件进行膜厚控制,必要时可采用“型腔塞块”对凸模进行试塞验证,防止使用时通不过
小卸料板型腔。
5.9模具零件硬度应采用硬度计检查,检测点不应少于3点。
5.10模具零件在装配或出货前应做标识或刻字识别处理。
6验收
10
T/CDMIAXXXX-2024
6.1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a)尺寸、外观检查;
b)模具电路、气路和油路检查;
c)模具附件检查;
d)试模和制件检查;
e)质量稳定性检查。
6.2试模前应按模具图样和本标准对模具进行外观与尺寸。
6.3试模前应对模具结构动作、电路、气路、油路进行检查。
6.4完成6.2和6.3项目检查并确认合格后,可进行试模和制件检查:
a)试模应严格遵守冲压工艺规程,所用的冲压设备应符合要求。
b)试模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采用替代材料应经顾客同意。
c)模具装机后应先空载运行,确认模具活动部分动作灵活、稳定、准确、可靠。
d)试模工艺稳定后,应连续提取5~10件制件进行检验。
6.5模具供方和顾客确认产品合格后,由供方开具模具合格证并随模具交付顾客。
6.6模具质量稳定性检验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生产不少于8h,或由供方与顾客协商确定。
7标志、包装和运输和贮存
7.1在模具非工作面的明显处应装订模具铭牌和安全警示牌标志。模具铭牌内容如下:
a)模具编号;
b)供方名称;
c)模具重量;
d)出厂日期;
e)送料步距;
f)带料宽度;
g)合模高度。
7.2上模、下模整体包装时,应在模具限位柱处垫上等高的限位垫片。
7.3易损件备件、气缸、电磁阀、输送带等附件应采用缓冲材料分体包装。
7.4模具交付应干净整洁,内外表面应均匀喷覆防锈剂,导柱导套间应均匀涂上黄油。
7.5随产品文件(产品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宜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包装箱中。
11
T/CDMIAXXXX-2024
7.6产品在运输途中,应保持清洁干燥、轻装轻卸,避免直晒、雨淋、受潮。
7.7模具应根据运输要求进行包装,应防潮、防止磕碰,在正常运输中应保证模具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ICS25.120.10
J46
团体标准
T/CDMIAXXXX-2024
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ProgressivediesforNuclearfuelgridstrips
(征求意见稿)
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
T/CDMIAXXXX-2024
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的要求、检验、验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具的制造。
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的“核燃料格架条带级进模”简称为“模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6-2003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3098.1—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8845-2017模具术语
GB/T14662-2006冲模技术条件
GB/T23562(所有部分)冲模钢板下模座
GB/T23563(所有部分)冲模滚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与运输方案
- 电动汽车充电桩跨平台互联互通方案
- 2025-2030中国履带吊车市场竞争趋势展望及投资效益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小型汽油机行业消费格局及销售渠道模式分析报告
- 高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方案
-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高级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卡通袜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玩具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新安全生产法试题库及答案
- 公司安全生产法试题及答案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河西走廊课件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新人教版必修1丨化学第一课(绪言)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 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考试(单选题题库)
- 嘉兴华雯化工 - 201604
- (完整版)初一英语完形填空(2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