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疲劳损伤和断裂讲课文档_第1页
材料的疲劳损伤和断裂讲课文档_第2页
材料的疲劳损伤和断裂讲课文档_第3页
材料的疲劳损伤和断裂讲课文档_第4页
材料的疲劳损伤和断裂讲课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的疲劳损伤和断裂第一页,共111页。主要内容1234第二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第三页,共111页。1954年1月,英国慧星(Comet)号喷气客机坠入地中海(机身舱门拐角处开裂)工程中的疲劳现象第四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第五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二次大战期间,400余艘全焊接舰船断裂第六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上午9:20,日本兵库县尼崎市列车脱轨:死亡106人,伤400人

,德国埃舍德小镇,高速列车脱轨:101人死亡,200人受伤,88人重伤预防疲劳失效!是轨道交通的核心科技问题之一第七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转子轴第八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整机结构强度试验:机翼破坏试验第九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300m球径45m第十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Case1:simplysupportedcranegirderServiceconditioins:LoadW,constantTwocranepasses/hr,12hr/day,240days/yr40yearsofservicelife:21224040=230,400cyclesofbendingmomentWL/4.LowerflangeatA-A行车大梁第十一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Case2:rotatingshaftwithoverhungflywheelServiceconditions:LoadW,constantShaftrotatesat250rev/min,8hr/day,300days/yrInaservicelifeof40yearstheshaftaccumulates250

60

8

300

40=1.44

109cyclesofbendingmoment,WL第十二页,共111页。工程中的疲劳现象疲劳失效是工程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失效模式疲劳的核心问题第十三页,共111页。疲劳研究的主要范畴环境疲劳疲劳损伤疲劳断裂材料的疲劳第十四页,共111页。疲劳的发展历史第十五页,共111页。疲劳的发展历史十九世纪的疲劳发展182918391860德国矿业工程师Albert.金属疲劳的最初研究。巴黎大学教授JU.Poncelet提出金属疲劳的概念。德国工程师Wöhler提出了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和疲劳极限的概念。18901.Gerber研究了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2.Goodman提出了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简单理论。3.Bauschinger提出了应力-应变滞后回线的概念。经验试验第十六页,共111页。1871年,Wohler首先对铁路车轴进行了系统的疲劳研究,发展了旋转弯曲疲劳试验,S-N曲线及疲劳极限概念。疲劳的发展历史第十七页,共111页。1910s-1960s疲劳发展191019501960Basquin提出了S与N的关系式。Bairstow给出了形变滞后与疲劳破坏的关系。1.光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传统疲劳破坏机制的研究。2.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的出现。3.疲劳发展成为重要的学科领域。1.Manson-Coffin关系。2.1963年Paris提出da/dN-

K关系。提出了PSB的概念,观察到了疲劳辉纹,P-M累积损伤理论。损伤容限设计,疲劳与断裂力学融合。理论工程运用机理疲劳的发展历史第十八页,共111页。1970s-今疲劳发展197019802000损伤容限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设计规范中,断裂力学开始在疲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1.传统疲劳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蠕变疲劳,热机械疲劳,微动疲劳,多轴疲劳…….2.随着分析手段的提高,新材料和传统材料疲劳破坏的微观机制得到进一步发展。3.疲劳模拟技术的发展成为研究疲劳的重要方法,使人们对疲劳的认识进一步深入。4.超高周疲劳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低周疲劳高周疲劳超高周疲劳疲劳的发展历史第十九页,共111页。疲劳的基本概念第二十页,共111页。疲劳的基本概念

在某点或某些点承受交变应力,且在足够多的循环扰动作用之后形成裂纹或完全断裂的材料中所发生的局部永久结构变化的发展过程,称为疲劳。Whatisfatigue?Theprocessofprogressivelocalizedpermanentstructuralchangeoccurringinamaterialsubjectedtoconditionswhichproducefluctuatingstressesandstrainsatsomepointorpointsandwhichmayculminateincrackorcompletefractureafterasufficientnumberoffluctuations.ASTME206-72第二十一页,共111页。疲劳的分类——重要的学科体系疲劳的基本概念第二十二页,共111页。疲劳的基本概念交变应力,是指随时间变化的应力。也可更一般地称为交变载荷(载荷可以是力、应力、应变、位移等)00t0SDSSmax

恒幅循环S变幅循环S随机载荷疲劳载荷的类型tt

第二十三页,共111页。疲劳的基本概念平均应力Sm=(Smax+Smin)/2(1)应力幅Sa=(Smax-Smin)/2(2)应力范围

S=Smax-Smin(3)应力比R=Smin/Smax恒幅循环参数设计:用Smax,Smin

,直观;试验:用Sm,Sa

,便于加载;分析:用Sa,R,突出主要控制参量,便于分类讨论。第二十四页,共111页。疲劳的基本概念应力比R0StR=1静载Smax=Smin0StR=0脉冲循环Smin=00StR=-1对称循环Smax=-SminR=-2/0=∞R=-2/1=-2第二十五页,共111页。疲劳的基本概念0St三角波S0t正弦波0St矩形波0St梯形波波形频率f=N/tf=100Hz,t=100h,N=ft=3.6

107(cycles)第二十六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第二十七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材料的疲劳性能材料的循环变形特性载荷寿命关系

-relationship

-Ncurve

-Ncurve疲劳裂纹扩展特性da/dNcurve第二十八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单调拉伸和单调压缩曲线关于原点O对称;在屈服极限A点以内是直线。σ-εS-eσε单调σ-ε曲线第二十九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Bauschingereffect在一定量的正向拉伸或压缩塑性变形之后进行反方向加载,材料的屈服强度会低于连续正向变形的屈服强度。第三十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滞后回线(迟滞回线):一个完整的循环所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成的封闭曲线。总应变幅=弹性应变幅+塑性应变幅第三十一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材料的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CyclichardeningCyclicsoftening材料的屈强比:σs/σb<0.7,循环硬化材料;

σs/σb>0.8,循环软化材料。第三十二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A为循环强化系数,为循环硬化指数。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第三十三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在恒幅应力控制下,应变不断提升的现象叫做循环蠕变;循环蠕变和循环松弛对于非金属材料比较明显,金属材料在高温下需考虑。循环蠕变和循环松弛在恒幅应变控制下,应力不断下滑的现象叫做循环松弛。第三十四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Basquin’sequationManson-CoffinrelationshipTransitionfatiguelife第三十五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第三十六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第三十七页,共111页。材料的疲劳性能S-N曲线:表示S(或者logS)和Nf(或者logNf)关系的曲线。疲劳极限Sf:某一应力比条件下,对应循环次数下不发生断裂的应力。第三十八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第三十九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利有害!拉伸平均应力降低疲劳强度,压缩平均应力提高疲劳强度。第四十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平均应力

m(横坐标)与应力幅

a(纵坐标)之间的关系曲线(由实验数据获得),反映相同材料在不同应力循环特性时疲劳极限的差异。塑性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图如下图所示,曲线近似呈抛物线分布。曲线上A点的坐标表示对称循环点,B点的坐标表示脉动循环点,C点的坐标表示静应力点。疲劳极限应力图第四十一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ModifiedGoodmanlineGerberParabola第四十二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等效应力幅第四十三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疲劳裂纹通常起始于零件表面表面状况对疲劳寿命有很大的影响表面光洁度越高,形成疲劳裂纹的时间越长。第四十四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表面经过冷轧(coldrolling)、渗氮(nitriding)、喷丸(shotpeening)、激化冲击(lasershockpeening)处理等都可以在表面引入残余压应力,从而延缓高周疲劳裂纹的萌生。第四十五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缺口应力集中系数Kt疲劳缺口系数Kf疲劳缺口敏感性q第四十六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加载方式第四十七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弯曲载荷下,尺寸影响试样承载面的应力梯度,尺寸增大,应力梯度减小,但表面局部的平均应力增大,疲劳强度下降。轴向载荷下,应力梯度较小,试样的尺寸效应不明显。第四十八页,共111页。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第四十九页,共111页。疲劳与损伤第五十页,共111页。损伤的概念第五十一页,共111页。损伤的概念损伤(Damage)是材料和工程构件中细微“结构”的变化,引起微裂纹的萌生、成长与合并,导致材料的变质和恶化。损伤积累的结果往往产生宏观裂纹,导致最终断裂。1958年,Kachanov在研究蠕变断裂问题时,第一个引入了一个新的本构方程-损伤演变方程,同时第一个引入了一个描述材料内部损伤的内变量-连续性变量。1969年,Rabatnov改进了Kachanov的工作,在蠕变本构方程中引入了损伤变量以描述损伤对材料本构行为的影响。第五十二页,共111页。损伤的概念损伤变量微观的或物理的宏观的或唯象的疲劳损伤区内微观裂纹的密度空洞体积(面积)比声发射量电阻抗变化显微硬度变化等Miner疲劳损伤D=1/N剩余刚度E,D=1-E/E0剩余强度循环耗散能阻尼系数、滞后能等第五十三页,共111页。损伤的概念损伤力学主要研究三方面内容:1.研究材料中微裂纹和微孔洞及外在条件对本身演变的影响及其发展规律;2.研究损伤对材料本构关系的影响;3.研究工程构件中宏观裂纹形成寿命的估算方法。构件受载条件,本构方程和演变方程的确定-弹性和塑性的-疲劳与蠕变的-损伤的应力、应变和损伤的演变构件力学分析和损伤力学分析临界状态损伤力学分析步骤第五十四页,共111页。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五十五页,共111页。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疲劳损伤D第五十六页,共111页。疲劳累积损伤理论Palmgren-Miner理论,简称Miner理论。一个循环造成的损伤:D=1/Nn个循环造成的损伤:临界疲劳损伤Dcr:Dcr=1缺点:没有考虑载荷次序的影响第五十七页,共111页。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五十八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第五十九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拉伸试样表面形成滑移台阶循环变形试样表面出现“挤出”与“侵入”,试样内部的位错密度高,形成驻留滑移带(PSB)。循环变形的特点CoarseslipFineslipStressconcentration第六十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104cycles5

104cycles2.7105cyclesSliplinesintensified永久滑移带(PSB)的形成Earlystagesoffatigueareprimarilyasurfacephenomenon.第六十一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第六十二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CyclicSlip-initialarrangementsCyclicHardening第六十三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SurfacereliefShearcracksformation第六十四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Crackinitiation第六十五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疲劳裂纹的萌生位置:材料表面(PSB,表面缺陷,腐蚀坑等)材料内部(1)内部PSB(2)内部不连续的组织处(夹杂物,气孔,相界,晶界,孪晶界,二次相颗粒,孔洞等)第六十六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Crackinitiationatpores第六十七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Cracksinitiatedinmicrostructures第六十八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inclusionsInteriormicrostructures第六十九页,共111页。疲劳损伤的微观机制Processoffatigue第七十页,共111页。疲劳与断裂裂纹扩展规律及其运用第七十一页,共111页。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第七十二页,共111页。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疲劳裂纹扩展的两阶段:StageI(controlledbyshearstressorshearstrain);StageII(controlledbymaximumtensilestressrange).Intergranularortransgranular?Itdepends……ShortcrackLoadingdirection第七十三页,共111页。Cyclicplasticzonesize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第七十四页,共111页。StageIcrackgrowth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第七十五页,共111页。StageIIcrackgrowth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第七十六页,共111页。StageIastageIbStageIa:singleslipStageIb:doubleslipStageII:multipleslip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第七十七页,共111页。疲劳裂纹扩展过程LairdmodelforStageIIfatiguecrackgrowth疲劳辉纹形成过程:拉伸过程中,裂纹尖端发生钝化,裂纹扩展

a,在压应力下裂纹尖端重新锐化,随后的拉伸应力下重新钝化。loadingunloadingloading第七十八页,共111页。疲劳裂纹的尺度问题第七十九页,共111页。疲劳裂纹的尺度问题SeveralgraindiametersInteractionswithgrainandphaseboundaries,precipitatesandpores第八十页,共111页。有裂纹萌生-扩展-断裂三个阶段。

寿命(过程的长短)

--取决于载荷、作用次数和材料的疲劳抗力。

Ntotal=Ninitiation+Npropagation

IrreversiblecyclicslipaccumulationMicrostructurallyshortcracksMechanicallyshortcracksPhysicallyshortcracksLongcracksfracture疲劳裂纹的尺度问题第八十一页,共111页。疲劳裂纹的尺度问题疲劳破坏的多尺度特性第八十二页,共111页。长裂纹扩展规律第八十三页,共111页。长裂纹扩展规律1963年Paris首先把断裂力学引入了疲劳裂纹的扩展,并认为扩展速率受控于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ΔK=Kmax-Kmin。

式中C与n均为与材料有关的常数,n通常在2--4之间。第八十四页,共111页。ParisregimeUnstableregimeNear-thresholdregime应力比,环境影响较大,微观组织影响较小微观组织、应力比,环境影响较大长裂纹扩展规律第八十五页,共111页。疲劳门槛值

Kth:fatiguethreshold理论上,是裂纹扩展速率为零时的应力强度因子范围。

试验测量中,规定在空气介质和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裂纹扩展速率接近10-7mm/cycle(或更低)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范围

K。CrMoVsteel长裂纹扩展规律第八十六页,共111页。随着应力比增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大,疲劳门槛值减小。长裂纹扩展规律第八十七页,共111页。Microstructuredifference组织对Paris区的da/dN影响不大,而对门槛值区有较大影响。长裂纹扩展规律第八十八页,共111页。Inair,R=0.1,f=35Hz,钛合金Invacuum,TiAlintermetallics300C时,真空中的da/dN比空气中小。温度升高,扩展速率增大。长裂纹扩展规律第八十九页,共111页。短裂纹扩展行为第九十页,共111页。短裂纹扩展行为短裂纹的扩展特性:短裂纹的扩展受到微观组织的影响很大;短裂纹的扩展速率会高于长裂纹的扩展速率;短裂纹的扩展能在

K低于长裂纹疲劳门槛值时扩展。第九十一页,共111页。疲劳裂纹闭合第九十二页,共111页。疲劳裂纹闭合Kcl:裂纹闭合强度因子

Keff=Kmax-Kcl疲劳门槛值区的闭合机制复杂第九十三页,共111页。疲劳裂纹闭合裂纹闭合因子:U第九十四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