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106-2019 道地药材 第106部分:广香附_第1页
T∕CACM 1020.106-2019 道地药材 第106部分:广香附_第2页
T∕CACM 1020.106-2019 道地药材 第106部分:广香附_第3页
T∕CACM 1020.106-2019 道地药材 第106部分:广香附_第4页
T∕CACM 1020.106-2019 道地药材 第106部分:广香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地药材第106部分:广香附Daodiherbs—Part1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105部分:广藿香;——第106部分:广香附;——第107部分:广益智;——第157部分:汉射干。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106部分。本部分起草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百草康神药业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阁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中医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严辉、高峰、张静、李虹、李晓菲、王胜升、刘培、吴放南、段金厥、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刘佳陇、李培红、高善荣、庞颖、田佳鑫、汪英俊、彭良升、卢飞飞、郭亮、道地药材第106部分:广香附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广香附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5cm~50cm。匍匐根茎细长,先端或中部膨大成纺锤形块茎,块茎紫黑色,有棕毛或黑褐色的毛状物。茎直立,三棱形,基部块茎状。叶基生,短于秆,叶鞘棕色,常裂成纤维状;叶片窄线形,长20cm~60cm,宽2mm~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苞片2~4,叶状,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单出或复出,有3~6开展的辐射枝;小穗线形,3~10排成伞形;鳞片精密,中间白色,两侧赤褐色;每鳞片内有1花,雄蕊3,子房上位,柱头3,伸出鳞片外。小坚果椭圆形,具三棱。花期6月~8月,果期7月~11月。香附,原名莎草根,始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中品,曰:“一名蒿,唐代《新修本草》记载:“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头香……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根若中首次记载了“香附子”“雀头香”等别名,描述了植物形态“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并记录了产地“交州者最胜”等。后世皆补充前人之所述,结合其所附莎草图可判断,香附应宋代《本草图经》记载:“今近道生者,苗、茎、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元生博平郡(今山东部分地区)池泽中……陇西(今甘肃东南部)谓之赖地根,蜀郡(今成都一带)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今重庆)最饶,名三棱草。”描述了香附茎为三棱形这一特征,及其喜水的生活习核者,又谓之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虽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延生,子上有细乘雅半偈》记载:“苗似草兰而柔,又似细萱而劲。叶心有脊似嫩绿萧疏,小别异耳。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似葶苈、车前子状。根多白须、须下另结子一二枚,转相延生,外春月从宿根生苗,高一尺许,叶似菅而小,三脊,有光泽,夏月于茎顶生花穗,开紫黑色花,地下茎综上可知,香附原植物较为固定,近代虽有粗茎莎草CyperusstoloniferusRetz.、扁秆蔗草ScirpusplanicumisFr.Schmidf等伪品,但从“叶如老韭叶而硬”“三棱中空”“根若附子,周匝多特征描述,结合本草附图来看,自《名医别录》以来,香附原名莎草根,始载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书中曰:“生田野,具体产地。唐代《新修本草》注云:“交州(今越南中北部和广西、广东大部)者最胜,大者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荆(今湖北荆州)、襄(今湖北襄阳)人谓之莎草根,合和香用之。”描述了以广东、广西产者质量好,并且描述了靠近路旁的只有杏仁大小,而大者如枣宋代《本草图经》描述:“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或云交州(今越南中北部和广西广东大部分地区)者胜,大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今近道生者,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元生博平郡(今山东部分地区)池泽中……河南及淮南(今安徽境内)下湿地即有……陇西(今甘肃东南部)谓之地根,蜀郡(今成都一带)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今重庆)最部,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地区)、交州(今越南中北部和广西广东大部分地区)者最胜。”描道郊野俱生,高州出者独胜。”描述了香附在广东茂名一带出产的质量最佳,明代“高州府”系指今广东化州、茂名为中心的粤西地区。《本草乘雅半偈》描述:“生田野下湿地,所在都有,唯陇西(今甘肃陇西)、涪都(今重庆)、两浙(今江苏长江以南及浙江全境)最饶。”描述了香附在田野湿地处清代《本经逢原》记载:“产金华(今浙江金华),光细者佳。”《植物名实淮南北(今安徽淮南、淮北)产者子小而坚,俗谓之香附米者佳。”描述了安徽淮南、淮北一带所产香附,个子小且坚硬,俗称香附米,质量上佳。《本草正义》描述:“以浙之金华府(今浙江金华)属为最伙。巨者如指,即吾吴亦间有之,但形小味薄,不堪入药。前者承山东诸城(今山东潍坊)王肖舫君邮赠一器,据云彼地特产,形色气味皆与兰溪(今浙江金华兰溪)所产无别,则可见出处之广。"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记载:“香附产广东以三水横江为最,清远、南沙、大塘均有出,上四古代香附多为野生,唐代以广东、广西一带产者质量好,宋代及明代文献显示其香附分布颇广,在甘肃中东部、四川、重庆、湖南西北部、山东等地及江浙地区皆有生长,但仍以广东、广西为主,两广地区香附产量下降,以浙江、山东为主产区,两广地区为次要产区。现在浙江、山东香附仍为野生,受到农业发展影响,产量受限;而广东湛江以人工种植方式培育香附,产量稳定,质量优良。因此,以粤西地区为广香附的道地产区。广香附产地沿革见表表1广香附产地沿革出处唐宋今处处有之……元生博平郡池泽中……河南及淮南下湿地明清唯淮南北产者子小而坚,俗谓之香附米者佳以浙之金华府属为最伙……前者承山东诸城王肖舫君邮赠一器,据云彼地特民国产广东以三水横江为最,清远、南沙、大塘均有出,上四湛江遂溪位于雷州半岛北部,东面距港城湛江市区16km,南面与海南岛、西面与广西北海隔海相望,南与雷州、北与廉江市区接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高温多雨,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3.4℃,年平均降水量为1759.4mm,全年无霜。水资源丰富,土壤大多呈弱酸性,以红壤居多,道地产区多为砂质岩发育的肥沃黏砂壤土,土层深厚、土质香附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cm~3.5cm,直径0.5cm~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广香附呈长纺锤形,长2cm~4cm,直径0.5cm~1cm。表面棕褐色,较光滑,具有4~15环节。广香附与其他产地香附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比较项目断面断面粉性者较多,色白,少数角质样,浅[1]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27.[2]苏敬等.新修本草(辑复本)[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36-[3]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5.[4]唐慎微.证类本草[M].尚志钧,郑金生,尚元藕,等校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5]寇宗奭.本草衍义[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58.[6]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52.[7]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校点本)[M].冷方南,王齐南校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陈嘉谟.本草蒙笙[M].王淑民,陈湘萍,周超凡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张璐.本经逢原[M].赵小青,裴晓峰,杜亚伟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