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说课稿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说课稿「篇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厄运中坚不可摧、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说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感受谈迁在厄运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不可摧、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学会正确对待生活的困难和挫折。2、通过课文中两组数据的比较,更深刻地感受谈迁的意志品质和对历史的责任感,并为学习数据说明方法打下铺垫。3、从家境贫困、体弱多病、厄运打击等几个方面体会任务的精神。4、理解课文中大量的四字词语,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如“翔实可信”、“奋笔疾书”等等,并初步会运用。这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个是总目标,后三个目标和可以说是为实现总目标而拟定的策略。三个小目标实现了,总目标也就达成了。在总目标中我还提到了学会正确对待生活的困难和挫折,这是重中之重。学以致用,关键在这个“用”字上,这篇课文的学习就是要学生正确的对待生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想这也是编者的之一吧。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就是如何实现第一个教学目标,这是理解这篇课文的中心工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重难点展开,各个环节的设置也是为了对这个重难点进行抽丝剥茧,最后让学生有一个明确地认识,对谈迁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说教法、学法、教学理念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3、对比教学,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谈迁品质的理解和感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2、领会数据在描写议论的语句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难点: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二、自学课文第二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三、全班讨论、交流。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四、学习第三段。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总结全文。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归纳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作业设计: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板书设计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家境贫寒不向困难屈服书稿被偷坚定信念从头撰写自强不息《国榷》名垂青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说课稿「篇二」一、说教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20课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语言比较平实,但平实的语言背后人物的精神却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人生奋斗的方向。现在的学生遭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停滞不前,缺少的正是谈迁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通过学习,应该会对学生有所启迪。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意思。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数据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凭借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谈迁写《国榷》的过程,体会谈迁之所以在逆境中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是因为他有打不垮的信念。教学难点:能从谈迁的故事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四、说教法、学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师质疑引导,生解疑。从而达到研究的教学目标。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小黑板出示写谈迁经历的几句名言,这样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以名言导入看似无意,实则有备而来。)(二)质疑。通过让学生快速读文,提出自己最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我三个关键问题:1、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2、厄运给谈迁带来了怎样的打击?3、谈迁是如何面对厄运的?然后把自己找到的读给组内的同学,充分发挥组内每个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设计意图:在阅读期待中走进文本——点击词语、揣摩句段,在诵读品味中体悟文本——紧扣信念。)(三)解疑。让学生再次读文,分组交流,学生自己从文本内容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书,抓住关键词、句、段落理解文本内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交流、争论中认识了谈迁,感悟到他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国榷》确实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学习运用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先弄清楚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然后让他们先弄清楚厄运给谈迁带来怎样的打击?(致命)最后让他们了解谈迁是如何面对厄运的?)(四)总结升华。通过齐读最后一节,及再次朗读名言,让学生内化体验,受到启迪。(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学过内容的总结与回顾,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内容,检阅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对学生心中有数,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五)作业。让学生收集类似事例,准备举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故事会。既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六)说板书设计(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说课稿「篇三」一.说说教材拿到教材以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自己熟悉文本,与教材对话。很多文章,我们不能把它孤立开来看,也许是放到整册书里,也许是放到整个单元里去,揣摩编写者的意图,联系前后,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没有着急动手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而是,对苏教版五上的教材进行了浏览,重点就学习了这篇文章所在的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即《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内容上来看,这四篇课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选人物涵盖了古今中外。他们中有科学家,史学家,有医药学家,发明家,画家。他们都是名人,都是成功人士。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从体裁上来看,前三篇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刻画人物的形象,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的精神,懂得一定的道理。后一篇论说稍重,通过具体的事例,阐明作者的观点。我们除了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并进行类似的习作练习(如读后感)。二、说说设计意图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语文课一定要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朗读的训练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大特色:运用数据和大量的四字词语,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抓住数据20多、6次、50多、500多万,体会艰辛,读出艰辛,使学生走进人物内会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感悟,明白四字词语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会抓如第四自然段中写谈迁为了让新《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艰辛时连用了好几个四字词语:"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等,引导学生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比如从"终日奔波"一词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谈迁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进而感受到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撑着他.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2、以情动人,在情感的共鸣中感受谈迁不屈不挠的精神《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难点在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展开想象,感受谈迁在逆境之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起情感共鸣。一般来说,要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需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强,二是读者自身有丰富的社会体验,三是教师对情感的激发。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都是千锤百炼的经典作品,艺术感染力自不必说。也就是说,产生思想感情共鸣的第一个条件是完全具备的。这些作品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喜欢,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还不足,阅读作品时,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此看来,要想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就必然要求教师从社会经验、生活体验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这篇文章,从谈迁一写《国榷》的欣喜,遭遇厄运的悲惨遭遇,再到二写《国榷》的悲壮艰辛,如果能让学生先从感情上得到共鸣,那对理解谈迁的思想境界,感受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定能水到渠成。3、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初步学会读书做批注我发现有些同学,读起书来常常是囫囵吞枣,有口无心,结果,一篇文章读下来竟然没有什么收获。这样“空读”不会有多大的收获,我建议同学们读书时学着做些标记和批注,这样收获会大些。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所以教学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我常常是要求大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在本课的应用里,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特点: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2.评点人物3.生发联想4.剖析写法当然我们在做批注时,首先要求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在原书地方写你的真实的感受,如果该书你准备阅读多次,注意每次用不同的笔写。三、说说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教学难点:体会谈迁面临厄运时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三、说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从课题入手,有意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为下文学习重点段落作铺垫。一开始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中的“厄运”和“信念”分别指什么?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第一课时的学习进行回顾。二、精读课文部分纵览整篇文章的结构,发现课文第1自然段的一写《国榷》的艰难和成就感,和下文的心血化为乌有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对比,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地变化合情合理,所以首先我确定的方向是不割裂整篇文章的完整性,顺序性。就从第一自然段开始,顺其自然地随着谈迁的境况走进故事,体会文章的感情。所以教学设计也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一写《国榷》的艰难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稿呢?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的文字。并在这些句子的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抓住重点词句,做批注读书法。学生交流点:(1)“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始终以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避免课堂上出现无谓的细枝末节,或者老师话太多的毛病。“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生:20多年――时间之长,坚持不懈。书上记载,谈迁从28岁开始写作,一直写到50多岁。6次――平时作文你修改几次?从这儿你看出了什么?(精益求精)50多岁――毕生心血400多万字――我们语文书差不多5万字,他大概写了相当于10本语文书那么厚。鸿篇巨制师:这已不仅仅是一组枯燥的数字,它是谈迁的一生,谈迁日夜辛劳的每一个日子。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谈迁心血的结晶?(2)“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师:一点史料可能是什么?(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一个确切的地名人名)“一百多里“路说明了什么?容易吗?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好,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这一句)四处借书抄书顺利吗?――可能遭遇白眼,遭遇侮辱,遭遇不解。(真委屈啊,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一句。(3)
委屈也好,辛劳也罢,只要一想到自己的信念――引读“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终于写成了,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你来说说看他当时的心情?亲朋好友会怎么说?看见他日夜操劳的邻居们会怎么说?写成后有多欢喜,就能反衬出失去后有多悲痛。三、学习第2段,体会丢失《国榷》后的情感转折过渡: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谓“乐极生悲”,指读“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1、同学们,谈迁被偷走的仅仅是一篇书稿吗?(毕生的心血,过去二十多年每一天的努力)2、有一线希望可以找回吗?哪个词告诉我们了?(化为乌有)师:这对谁来说,都是个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如果让我们真正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他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有人性脆弱的一面。3、课件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1)学生齐读句子。(2)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好像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每句话的结尾指向板书“化为乌有”)(3)谁能读出谈迁的难过、伤心?(指名读、齐读)(4)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呢?谈迁在想些什么呢?4、出示:“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1)谈迁面对厄运,处理的方式和我们截然不同,体会“很快”,“从头撰写”。(2)是什么帮助他挣脱了命运的残酷?(信念,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史书。)四、读悟第3段,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过渡: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1)再次圈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感受,学会使用批注。(2)交流,抓住一个核心问题:与第一次写作《国榷》相比,这次有什么不同?相同的是什么?师生交流:①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风沙奔波图)(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②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孤灯奋笔图)(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
;也许有一天谈迁累倒在病床上。;也许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四处寻访图)(资料补充:已经60岁的他,在北京两年半的时间内,走访了170多位明朝遗臣……)“四处寻访图”。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渴了
,累了。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3)、过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几年不懈地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引读出示句子: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相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①
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②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4)理解写作方法两次写作《国榷》,作者把哪一次写的更加详细?(第二次)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指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种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有详有略的写法就叫详略得当)五、课外延伸,升华情感:1、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贝多芬一生清贫,作为世界伟大的音乐家,命运之神当然知道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声音分不开的,但它偏偏要他和任何声音都拉开距离。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然与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爱迪生、李时珍……)2、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3、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4、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六、作业布置:课外作业的设置,尊重学生意愿,设置了不同梯度学生的作业,并引导学生阅读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板书设计: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次:
立志写书化为乌有第二次:
奋笔疾书名垂青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说课稿「篇四」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二、说教学目标: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3、在理解、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三、说教学重难点: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2、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四、说教法、学法、教学理念: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以三组词语入手,并有意识地给它们归了类,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他们选择其中的某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为下文学习重点段落作铺垫。(二)围绕“厄运”体会艰辛这部分内容我以问题导入:谈迁遭遇到的厄运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未经许可房屋买卖合同书
- 聘请专家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北网页设计试卷及答案
- 2025标准版小麦委托加工合同模板
- 2025年宠物寄养APP开发行业功能设计趋势与用户体验调研
- 2025年短视频创作者保底结算合同协议
- 2025年低空经济「航空运动」市场分析与增长潜力报告
- 2025年低空飞行器「节能环保」一体化补给站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共享电动滑板车投放市场运营成本控制报告
- 2025年建筑劳务分包合同协议模板
- GB/T 28733-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
- 通用机场业务简介课件
-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上册英语Lesson-19精编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
- 工程结构荷载和可靠度设计原理课件
- 外观限度样品管理办法样板
- GJB9001C装备研制过程控制程序含完整表单
-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检查表
- 光伏区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范围划分表
- 《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言稿五篇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