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包虫病术后个案护理_第1页
脑包虫病术后个案护理_第2页
脑包虫病术后个案护理_第3页
脑包虫病术后个案护理_第4页
脑包虫病术后个案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包虫病术后个案护理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张某,男,45岁,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民,因“间断性头痛伴右侧肢体乏力3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及输血史,长期从事草原放牧工作,家中饲养羊、犬等牲畜。(二)病情发展与主诉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右侧肢体乏力,持物不稳,行走时向右侧偏斜,无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未予特殊治疗。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头痛剧烈,右侧肢体肌力较前下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三)入院检查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8×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62%,嗜酸性粒细胞比例8%(参考值0.4%-8%)。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包虫病抗体检测:IgG阳性。影像学检查:头颅MRI示:左侧顶叶可见一类圆形囊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5cm×5.0cm×4.8cm,边界清晰,囊壁光滑,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周围脑组织可见水肿带,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约0.8cm。头颅CT示:左侧顶叶见一囊性低密度影,CT值约10Hu,囊壁呈等密度,可见点状钙化。(四)诊断与手术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左侧顶叶脑包虫病(单房型)”。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入院第5天行“左侧顶叶脑包虫囊肿摘除术”,手术过程顺利,完整摘除囊肿,大小约5.0cm×5.5cm×5.0cm,囊液清亮,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细粒棘球蚴病。二、护理问题与诊断(一)急性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患者术后返回病房,主诉头部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分,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二)颅内压增高风险:与手术后脑水肿有关术后6小时复查头颅CT示:术区周围脑组织水肿较前加重,中线结构移位0.5cm。患者出现轻度头痛、恶心,无呕吐。(三)感染风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患者术后留置头部引流管,为预防感染,需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目前引流液为淡红色血性液体,量约50ml/24h,无异味。(四)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脑包虫病术后癫痫发生率较高,患者术前无癫痫发作史,但术中脑组织受到刺激,存在癫痫发作的风险。(五)自理能力缺陷:与术后肢体乏力、伤口疼痛有关患者术后右侧肢体肌力仍为Ⅳ级,加之头部伤口疼痛,导致其洗漱、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六)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术后康复及预防复发知识欠缺有关患者及家属对脑包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及预防复发的措施了解甚少,存在焦虑情绪。三、护理计划与目标(一)疼痛护理计划与目标计划: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采取舒适护理措施,如调整体位、营造安静环境等。目标:术后48小时内患者疼痛VAS评分降至3分以下。(二)颅内压增高护理计划与目标计划: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遵医嘱使用脱水药物,控制液体入量,抬高床头15°-30°。目标:术后72小时内患者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70-200mmH₂O),无明显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三)感染预防护理计划与目标计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情况,定期更换敷料,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目标:术后引流管留置期间无感染发生,体温维持在37.5℃以下,血常规正常。(四)癫痫预防护理计划与目标计划: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癫痫发作先兆,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做好癫痫发作时的急救准备。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无癫痫发作。(五)自理能力恢复护理计划与目标计划: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逐渐提高其自理能力。目标:出院前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Ⅴ级,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自理。(六)健康指导计划与目标计划:通过口头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及预防复发的措施。目标:出院前患者及家属能够复述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方法及预防复发措施的要点,焦虑情绪减轻。四、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疼痛护理术后每4小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VAS评分。术后6小时,患者VAS评分6分,遵医嘱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g口服,30分钟后再次评估,VAS评分降至4分。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柔和,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免头部过度活动。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如听音乐、讲故事等。术后24小时,患者VAS评分3分;术后48小时,VAS评分2分,达到护理目标。(二)颅内压增高护理术后每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记录GCS评分。术后12小时,患者GCS评分15分,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以减轻脑水肿。控制液体入量,每日补液量约1500-2000ml,保持出入量平衡。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术后24小时,患者头痛减轻,无呕吐;术后72小时,复查头颅CT示:术区周围脑组织水肿较前减轻,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患者未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达到护理目标。(三)感染预防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及敷料时戴无菌手套,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8小时记录1次。术后24小时,引流液量约30ml,为淡红色血性液体;术后48小时,引流液量约10ml,颜色变淡。术后72小时,遵医嘱拔除引流管。遵医嘱给予头孢曲松钠2g静脉滴注,每日1次,预防感染。监测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1次,患者体温均在36.5℃-37.2℃之间。术后第7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6×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58%,无感染迹象,达到护理目标。(四)癫痫预防护理遵医嘱给予苯妥英钠0.1g口服,每日3次,预防性抗癫痫治疗。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嗜睡、牙龈增生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如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等,告知其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病房内备好压舌板、开口器、吸引器等急救物品,以防癫痫发作时使用。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癫痫发作,达到护理目标。(五)自理能力恢复护理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进行洗漱、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护理,保持患者舒适。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右侧肢体功能锻炼,如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握力训练等,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鼓励患者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如自己进食、穿衣等。术后第10天,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Ⅴ级,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自理,达到护理目标。(六)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包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告知其避免与犬、羊等牲畜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告知患者术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以便及时发现复发迹象。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缓解其焦虑情绪。出院前,通过提问的方式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能够复述要点,焦虑情绪明显减轻,达到护理目标。五、效果评价与数据分析(一)疼痛护理效果评价术后48小时内患者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如下:术后6小时6分,术后12小时5分,术后24小时3分,术后48小时2分。从数据可以看出,患者疼痛程度逐渐减轻,术后48小时VAS评分降至3分以下,达到护理目标,说明疼痛护理措施有效。(二)颅内压增高护理效果评价术后72小时内患者颅内压相关指标及症状变化:术后12小时GCS评分15分,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术后24小时头痛减轻,无呕吐;术后72小时头颅CT示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患者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护理目标达成,表明颅内压增高护理措施有效。(三)感染预防护理效果评价术后引流管留置期间及拔除后相关指标:引流液颜色逐渐变淡,量逐渐减少,无异味;体温始终维持在37.5℃以下;术后7天复查血常规正常。各项指标均显示无感染发生,护理目标实现,说明感染预防护理措施得当。(四)癫痫预防护理效果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癫痫发作,且未出现抗癫痫药物的明显不良反应。这表明癫痫预防护理措施有效,达到了预期目标。(五)自理能力恢复护理效果评价患者右侧肢体肌力变化:术后第1天Ⅳ级,术后第5天Ⅳ⁺级,术后第10天Ⅴ级。患者从需要协助完成日常生活到能够独立完成,自理能力显著恢复,达到护理目标,说明自理能力恢复护理措施有效。(六)健康指导效果评价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共设置10个问题,患者及家属回答正确8个,正确率80%;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从入院时的65分降至出院时的45分,焦虑情绪明显减轻。表明健康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均有改善。六、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经验疼痛护理中,综合运用药物止痛和非药物止痛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颅内压增高护理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使用脱水药物,控制液体入量,抬高床头等措施,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预防颅内压增高并发症的发生。感染预防护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癫痫预防护理中,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做好急救准备,能有效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自理能力恢复护理中,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有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健康指导中,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知识,能提高其掌握程度,缓解焦虑情绪。(二)存在不足在疼痛评估方面,虽然每4小时评估一次,但有时患者疼痛发作时未能及时评估和处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功能锻炼指导不够个性化,对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不够周全,如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疲劳时,未能及时调整锻炼计划。健康指导的内容较多,患者及家属短期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