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949-2014 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 联网技术要求_第1页
DB41T 949-2014 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 联网技术要求_第2页
DB41T 949-2014 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 联网技术要求_第3页
DB41T 949-2014 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 联网技术要求_第4页
DB41T 949-2014 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 联网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1digitalizednetworkofhighwayvideosurveillancedevices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DB41/T949—2014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缩略语 3 46联网体系结构 56.1多级多域联网 56.2监控资源 6 77联网系统设备要求 77.1信息采集 77.2传输 77.3视频切换 7 8 87.6用户终端 87.7流媒体发布单元 87.8存储设备 98音视频编解码要求 98.1概述 98.2编码设备技术要求 98.3解码设备技术要求 9传输协议要求 9.1通信协议结构 9.2音视频流传输协议 9.3会话控制及录像回放控制协议 10SIP协议接口要求 10.1SIP消息定义 10.2SIP协议扩展 10.3SIP消息体定义 10.4基于SIP协议的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 10.5基于RTSP协议的录像回放控制 DB41/T949—201411对象编码及数据存储要求 11.2对象编码结构 11.3对象编码规则 11.4存储格式 12视频编解码设备、存储设备联网测试 12.1测试目标 12.2测试系统 12.3测试内容 12.4测试系统结构 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令消息示例 附录B(规范性附录)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DDCP)元素说明 48附录C(资料性附录)SIP消息体元素名称及说明 附录D(规范性附录)路段、设备及用户编码表 参考文献 DB41/T949—2014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收费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收费通信服务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参加起草人:DB41/T949—20141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联网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河南省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联网的联网结构、联网协议等基本功能、测试要求和技术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管理。交通行业其它部门视频监控系统可参考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059-2011(所有部分)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ISO/IEC14496-10-2012信息技术音频-可视对象的编码第10部分:高级视频编码(Informationtechnology.Codingofaudio-visualobjects.Part10:AdvancedVideoCoding)ITU-TH.264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的视频编码(Advancedvideocodingforgenericaudiovisualservices)ITU-TG.711音频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ofvoicefrequencies)ITU-TG.72264kbit/s之内的7kHz音频编码规范(7kHzaudio-codingwithin64kbit/s)ITU-TG.723.1以5.3kb/s、6.3kb/s为速率的双语速语音编码器(Dualratespeechcoderformultimediacommunicationstransmittingat5.3and6.3kbit/s)ITU-TG.729基于共轭结构代码激励线性预测(CS-ACELP)的8kbit/s语音编码(Codingofspeechat8kbit/susingconjugate-structurealgebraic-code-excitedlinearprediction)RFC2326实时流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RFC3261SIP:会话初始协议(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RFC3265会话初始协议(SIP特定事件通知(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SpecificEventNotification)RFC3984用于H.264编码视频的RTP负载格式(RTPPayloadFormatforH.264Video)ONVIF-2012核心规范版本2.2(ONVIFCoreSpecificationVersion2.2)3术语和定义GB/T28059-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8059-2011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2DB41/T949—2014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highwayvideosurveillancesystem用于帮助实现对省级范围内各高速公路网进行监控视频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以及事件处理等业务的视频监测、管理调度的管理系统。3.2监控单元surveillanceunit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监控资源接入系统,用于附近区域监控资源接入以及管理,接受监控分中心的管理。3.3管理平台managementplatform为各级公路网管理部门提供对所辖范围内公路网、交通枢纽的相关视频及信息进行汇聚、调度、监视等管理应用功能的应用系统。[GB/T28059.1-2011,定义3.1.6]3.4监控资源surveillanceresources为联网系统提供监控信息的各种设备和系统。监控信息的表现形式为图像、声音、事件数据、业务数据等。[GB/T28059.1-2011,定义3.1.8]3.5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经过系统注册并授权使用视频信息、数据信息的终端设备,包括视频管理终端、用户监视终端和显示设备。3.6SIP网关SIPgateway用于接入监控系统中不符合本标准第9章规定基于SIP协议的监控资源,负责将其私有通信协议和符合上述要求的SIP通信协议之间互相转换的逻辑实体。3.7ES流ElementarystreamITU-TH.264建议书(或ISO/IEC14496-10附件B)所规定的视频码流初级格式。3.8档次profileH.264或MPEG视频编解码标准中规定的整个比特流语法的子集,描述了对比特流的限制以及满足该档次的解码器应遵从的算法特征和限制。DB41/T949—201433.9视频编码比特流中句法元素参数值的限制集合,一个档次可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级别。3.10源联网单元sourcenetworkingunit监控命令中主动发起会话的一方,一般为主控制方,等待目的联网单元响应。3.11目的联网单元destinationnetworkingunit监控命令中最终响应会话的一方,一般为被控制方,等待源联网单元命令并及时响应。3.12心跳信息heartbeatinformation由管理平台或设备定时发送的关于管理平台、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3.13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devicedescriptionandcontrolprotocol(DDCP)一种基于XML规范的SIP消息体文档。使用XSDL语言对DDCP文档结构进行定义。[GB/T28059.3-2011,定义3.1.2]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4CIF:四倍的通用中间格式(QuadrupleCommonIntermediateForma)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oop)AVS:音视频编码标准(AudioVideoCodingStandard)BNC:BNC连接器(BayonetNeill-Concelman)CIF:数字视频通用中间格式(CommonIntermediateFormat)D1: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DDCP: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DeviceDescriptionAndControlProtocol)DDN:数字数据网(DigitalDataNetwork)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DVR:数字视频录像机(Digitalvideorecorder)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IPC:网络摄像机(InternetProtocolCamera)DB41/T949—20144IPSAN:基于IP的存储局域网络(InternetProtocolStorageAreaNetwork)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MMS:微软媒体服务器协议(MicrosoftMediaServerProtocol)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NAL:网络抽象层(NetworkAbstractionLayer)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TimeProtocol)NTSC: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etworkVideoRecorder)ONVIF:开放网络视频接口论坛(OpenNetworkVideoInterfaceForum)PAL:逐行倒相制式(PhaseAlternatingLine)QCIF:四分之一的通用中间格式(QuarterCommonIntermediateFormat)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RFC:IETF请求评论的规范(RequestforComments)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ControlProtocol)RT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Protocol)RTSP:实时流化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SECAM:塞康制(Séquentielcouleuràmémoire)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S:传输流(TransportStream)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RI:统一资源标识(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SDL:XML模式定义语言(XMLSchemaDefinationLanguage)5一般规定本标准规定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监控单元三级联网架构,该系统监控视频应采用H.264标准编码的数字图像进行传输。其中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中应包含管理平台、编解码器、显示屏、存储设备、流媒体发布单元、用户终端等设备,监控单元应包括管理平台、编码器、数字硬盘录像机(DVR)等设备,外场监控设备采用模拟摄像机、网络摄像机(IPC)等的应通过模拟或数字方式接入监控单元。各级监控中心与监控单元管理平台应采用SIP协议与DDCP协议作为控制接口,采用RTP协议作为码流传输接口,采用RTSP协议作为录像回放控制接口。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设备联网结构见图1。DB41/T949—20145.:.:大屏幕SIPSIP控制信令SIPSIP管理平台(含SIP网关)管理平台(含SIP网关)大屏幕网络摄像机解码器网络摄像机(含SIP网关)解码器SIP模拟云台摄相机编码器模拟云台摄相机监控单元存储设备模拟摄像机管理平台模拟摄像机(含SIP网关)DVR用户终端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流媒体发布单元流媒体发布单元流媒体发布单元网络云台摄相机监控分中心省级联网监控中心外场监控设备监控单元监控分中心省级联网监控中心图1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设备联网结构示意图6联网体系结构6.1多级多域联网6.1.1概述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业务通过IP数据网承载,基于非IP网络监控资源视频信息应通过具有平台接入功能的管理平台或设备转接至IP网络后接入监控系统。各监控单元应通过承载网络集中接入所属监控分中心,各监控分中心最终汇聚接入省级联网监控中心。各级视频节点之间均应以管理平台为核心,进行监控数据和监控信息上报以及控制命令下发等操作。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不必支持监控分中心之间视频信息共享与传输。各级视频节点的管理平台应采用SIP协议为平台间管理通信协议。管理平台内各采用非SIP协议或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监控资源、用户终端等,应通过SIP网关统一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后接入监控系统。6.1.2联网结构多级多域联网采用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监控单元三级联网结构。省级联网监控中心是监控系统的顶级管理节点。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通过IP网络应能访问任意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中的任意监控视频与数据,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网的综合监控和管理,宜配备存储设备,存储重要地点或重大事件的图像数据。监控分中心应通过SIP网关与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互联,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应通过IP网络向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上传辖区内的监控视频与数据,并接受或转发设备控制指令,应能通过IP网络访问所管辖的任意监控单元管理平台中的任意监控视频与数据,宜配备存储设备,存储重要地点或重大事件的图像数据。DB41/T949—20146监控单元通过SIP网关与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互联,监控单元管理平台应允许模拟图像传输或数字图像传输方式。模拟图像传输方式应包括模拟枪机、模拟云台摄像机等设备,通过同轴电缆或光端机等方式传输。数字图像传输方式应包括编码器、DVR、IPC等设备,将采集并压缩编码后的数字图像信号通过IP网络方式传输。监控单元管理平台应为监控分中心平台提供所需要的图像数据,并接受其设备控制指令。6.1.3工作状态互联结构下的级联模式见图2。信令流、媒体流均应逐级转发。省级联网监控中心SIP/RTP(RTCP)SIP/RTP(RTCP)监控分中心监控分中心监控分中心dbSIP/SIP/RTP(RTCP)r监控单元监控单元监控单元·r监控单元监控单元监控单元监控单元图2级联模式示意图6.2监控资源6.2.1基于SIP协议的监控资源基于SIP协议的监控资源应在设备级支持本标准第8、9、10章规定的联网接口(包括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能通过SIP协议直接接入所属视频节点的管理平台。6.2.2基于ONVIF规范的监控资源网络摄像机(IPC)功能应符合ONVIFProfileSSpecification所规定功能;控制接口应符合ONVIF核心规范(ONVIFCoreSpecification)规定,且规范版本不应低于2.2;应通过ONVIF官方标准测试工具(版本不应低于12.12)测试。网络视频录像机(NVR)功能应符合ONVIFProfileGSpecification所规定功能;控制接口应符合ONVIF核心规范(ONVIFCoreSpecification)规定,且规范版本不应低于2.2;视频解码能力应符合本标准7.3规定;应通过ONVIF官方标准测试工具(版本不应低于12.12)测试。管理平台应具备ONVIF接口,接口功能应符合ONVIFProfileSSpecification与ONVIFProfileGSpecification所规定功能。控制接口应符合ONVIF核心规范(ONVIFCoreSpecification)规定,且规范版本不应低于2.2。管理平台内基于ONVIF规范的监控资源应通过SIP网关接入监控系统。基于SIP协议的控制接口和基于ONVIF规范的控制接口之间转换方式本标准不做规定。注1:ONVIFCoreSpecification可从以下网址获得:</specs/DocMa注2:ONVIFProfileSSpecification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注3:ONVIFProfileGSpecification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6.2.3基于非SIP协议的监控资源DB41/T949—20147基于非SIP协议的监控资源应通过SIP网关统一联网接口后接入监控系统。基于非SIP协议的监控资源联网方式见图3。 物理线路——虚拟SIP联网单元非SIP协议(如ONVIF非SIP协议(如ONVIF或SDK)SIP不支持SIP协议的联网单元不支持SIP协议的联网单元SIP协议图3基于非SIP协议的监控资源联网6.3SIP网关SIP网关应满足GB/T28059.3-2011中4.3.2的规定。并且应能接入基于不同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的监控资源或用户终端,将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分别转换为符合本标准第8章、9章、10章规定的SIP协议和H.264编码的视频图像。SIP网关的内部接口和各级平台内部联网所需的功能本标准不作规定。7联网系统设备要求7.1信息采集信息采集设备应满足:a)图像采集设备应能清晰有效地采集到现场的图像,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控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或采用微光/红外类摄像设备;b)声音采集设备的性能(灵敏度、探测范围)应与监测范围相适应;c)报警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d)应具有防破坏、防水、防雷电和抗易损防护措施,安装应符合现场环境要求,并满足相应防护等级要求;e)应提供开放的控制接口。7.2传输传输设备应满足:a)模拟视频传输方式应适合PAL制式。数字视频传输通道应采用IP方式,传输协议应满足本标b)信息传输可采用有线或者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网络可选用高速公路专用网络或公共通信网络。采用无线或公共通信网络传输时,传输设备应有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具体传输方式的选择按GB50348-2004中3.11.1的要求。传输设备的选型按GB50348-2004中3.11.3的要求;c)应优先保证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7.3视频切换视频切换设备应满足:DB41/T949—20148a)图像切换应能通过手动或编程实现。图像信号应能在指定的显示设备上进行固定显示或时序显示;b)应采用模块式结构,容量应按系统规模确定,并留有冗余;c)应具有视频丢失检测报警和系统自诊断功能;d)应提供RS-232或RS-485数据通道,可用于支持常用控制协议;e)宜支持本地键盘、网络计算机双重控制方式;f)应具有报警联动功能。7.4图像显示图像显示设备应满足:a)应按需选择合适的显示器或大屏设备;b)应能清晰显示现场实时图像;c)分辨率指标应高于系统对编解码设备的分辨率指标,最高显示分辨率不应低于1920×1080;d)应支持各种标准视频信号的输入,能驳接各种常用视频信号源,包括复合视频(NTSC/PAL/SECAM),标准视频信号以及计算机输出的RGB信号;e)一体化背投单元显示设备应满足:对比度≥5000:1,镜头输出亮度≥800lx;f)等离子拼接屏显示设备应满足:对比度≥30000:1,亮度≥1700cd/m2;g)液晶拼接屏显示设备应满足:对比度≥3000:1,亮度≥700cd/m2,响应时间≤5ms。7.5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设备应满足:a)支持的服务程序应包括数据库、视频分发、视频存储、认证、注册、设备代理等;b)基本功能和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c)服务器的CPU、硬盘、网络接口等部件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标准及监控联网系统的其他相关技术的要求;d)数据库、视频分发、安全认证等服务器宜采用双机备份的方式。7.6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设备应满足:a)应具有远程登录功能;b)应具有远程浏览、控制等功能。7.7流媒体发布单元流媒体发布单元应满足:a)应支持RTSP和RTP协议,宜支持MMS等主流实时流媒体协议;b)应具备广域网接入能力,应至少具备一种接入方式(DHCP,DDN,ISDN,ADSL,VPN,光纤接入等),宜支持多种接入方式;c)应支持单播和组播点播方式;d)局域网内接入带宽应采用千兆网;e)应具有客户端接入身份认证能力;f)应具备转码能力,可将实时流视频重编码为不高于原始分辨率的低码率视频流并发布。重新编码后输出的码流应满足本标准7.2,a)项规定;g)应具备自适应带宽能力;DB41/T949—20149h)应至少可同时支持30路视频频道对外发布,并且应至少可支持500个用户终端并发访问;i)宜支持服务能力扩展,可通过设备集群方式扩展负载能力。7.8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应满足:a)应能导出为TS封装的文件格式,TS格式要求见9.2.4;b)无事件时录像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0天,一般交通事故录像文件存储时间应不少于90天,重大交通事故录像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年;c)DVR、NVR设备支持的最大存储容量应不低于16TB;d)单台IPSAN设备支持的最大存储容量应不低于16TB,应支持容量扩展;e)省级联网监控中心存储设备应使用RAID技术存储数据,RAID级别应支持RAID0、1、5,宜支持RAID6、10;f)核心部件宜具备冗余备份;宜具备通信链路冗余,DVR、NVR设备通信接口速率应不低于100M以太网,IPSAN应不低于1000M以太网。8音视频编解码要求8.1概述音视频编解码标准要求:a)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采用由ITU-TVCEG和ISO/IECMPEG联合制定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264(MPEG-4/AVC),宜支持AVS标准;b)音频编解码标准应采用G.711A/G.722.1/G.723.1/G.729。8.2编码设备技术要求编码设备的技术要求如下:a)标清视频编码设备应支持H.264标准的ConstrainedBaselineProfile的Level3.0档次和级别,配置要求如下:1)编码图像分辨率应支持352×288(CIF)、704×576(4CIF)或720×576(D1)分辨率,在信道带宽允许情况下单路视频画面应优先采用4CIF或D1分辨率;2)输出码率应在64kbps-4Mbps之间自适应调整。在带宽不足情况下,应支持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可调;3)编码帧率应不小于25帧/秒,并可调整,支持跳帧编码;4)应支持逐行扫描编码;5)熵编码方式应支持CAVLC,宜支持CABAC;6)参考帧数量不应超过2个;7)GOP格式应支持IPPP方式,宜支持IBBP,其中IPPP方式中的I帧间隔应可调整;8)不应支持FMO、ASO、RedundantSlice特性;9)应提供编码参数调节,例如,设置图像大小,设置帧率,设置I帧间隔等;b)高清视频编码设备应支持H.264标准的ConstrainedBaselineProfile的Level4.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配置要求如下:1)编码图像分辨率至少应支持1280x720(720P)、1920x1080(1080P)两种分辨率。在信道带宽允许情况下,单路视频画面的分辨率不应低于720P;DB41/T949—20142)输出码率应在2Mbps-10Mbps之间自适应调整。在带宽不足情况下,应支持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可调;3)符合本标准8.2,a)项3)至9)要求。c)应支持H.264视频的RTP+ES流输出,输出视频流中不应包含非H.264语法元素的私有数据;d)宜支持音频编码和RTP传输;e)应支持TCP/IP、UDP、IGMP网络协议,应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方式;f)应具备如下接口:复合视频广播信号输出接口BNC,100M以太网RJ45接口,RS232/RS485串口(云台、镜头控制);g)宜具备如下接口:数字报警信号输入接口,音频输入接口,光纤接口。8.3解码设备技术要求解码设备的技术要求:a)标清视频解码设备应支持H.264标准的MainProfile的Level3.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配置要求如下:1)应支持解码分辨率从CIF到4CIF(D1)的图像;2)应支持解码逐行或隔行扫描方式编码的码流;3)应支持解码IPPP、IBBP两种GOP结构,包含B帧的码流;4)应支持解码CAVLC和CABAC两种熵编码码流;5)应支持解码采用1/4像素精度的运动搜索编码方式的码流;6)应支持解码包含从16×16到4×4块大小的所有帧内和帧间编码模式的码流;7)应支持解码P帧或者B帧采用帧内方式编码的块;8)应支持解码使用2个参考帧的码流,宜支持5参考帧解码;b)高清视频解码应支持H.264标准的MainProfile的Level4.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配置要求如下:1)应支持解码分辨率720P、1080P(或1080i)的图像,宜支持1080P以上高清解码;2)其余配置要求同a)2)~a)8)的要求;c)应识别并解码RTP+ES视频码流;d)应支持TCP/IP、UDP、IGMP网络协议,应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方式;e)应具备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RJ45,复合视频广播信号输出接口BNC,VGA视频输出f)宜具备音频输出接口;g)应支持1/4/9/16分屏输出,每个分割画面宜支持高清。9传输协议要求9.1通信协议结构管理平台间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时,其通信接口应遵循本标准规定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结构见图4。管理平台通信接口进行监控信息传输及控制时应分别通过视频/音频流通道以及信令/控制通道传输。视频/音频流通道应采用RTP/RTCP协议传输压缩编码后的音视频流数据,联网协议详细规定见9.2。信令/控制通道应采用RFC3261与RFC3265规定的SIP协议,应采用RFC2326规定的RTSP协议进行录像回放控制命令的传输。联网协议详细规定见第10章。DB41/T949—2014信令/控制通道视频/音频流通道DDCP回放控制H.264视频流G.711A/G.722.1/G.723.1/G.729音频流SSPRTP/RTCPTCP/UDP物理层和MAC层图4通信协议结构9.2音视频流传输协议9.2.1概述音视频数据传输格式应采用UDP+RTP+NAL封装,存储格式采用TS流。9.2.2视频NAL数据单元格式视频NAL数据单元应按照H.264标准,由固定长度的NAL头和可变长度的NAL体构成,数据单元格式见2bit5bit4—可变比特禁止位重要指示位NALU类型NALU体数据图5视频NAL数据单元格式禁止位网络发现NAL单元有比特错时应置为1。重要性指示位表示该数据单元重要性,取值越大越重要。NALU类型的值不应为2~4。NAL体数据为压缩的数字图像比特流。9.2.3音视频RTP传输格式音视频NAL数据单元与音频数据应通过RTP协议封装,封装方法见RFC3984。RTP包头格式见图6。版本号填充位扩充位贡献源计数器标志位荷载类型贡献源标识符图6RTP包头格式DB41/T949—2014视频NAL数据单元根据比特大小差异,应采用2种不同的RTP打包方案:a)小于1400字节的NAL单元应在一个RTP包中封装一个NAL单元,封装格式见图7a);RTP头NAL头NAL头数据b)大于1400字节的NAL单元应在多个RTP包中封装该NAL单元,并采用FU-ARTP头NAL头NAL头数据RTP头FU指示符FU头NAL体数据a)RTP包封装格式1b)RTP包封装格式2图7RTP包封装格式9.2.4音视频TS存储格式音视频应采用TS流作为存储格式,TS头格式见图8。TS包的长度固定为188字节,TS包头格式见图8。字节传输误码指示符有效载荷单元起始指示符传输识符传输控制标识标识载标识计数器图8TS包头格式H.264视频封装为TS包的具体格式见图9:TS头字节流NAL头NAL头NAL体数据值图9TS包封装格式其中PES包中的Stream_id和PMT表中的Stream_type取值应分别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表2Stream_type取值定义DB41/T949—2014表2Stream_type取值定义(续)9.3会话控制及录像回放控制协议9.3.1概述管理平台功能应包括实时监控图像的获取、录像的获取、云台控制、报警、设备校时、设备注册登记等功能。具体应支持功能见图10。图10管理平台功能示意图9.3.2会话控制功能基本要求平台注册登记源联网单元(下级平台)系统进入联网系统时,应向目的联网单元(上级平台)系统的SIP服务器注册登记。在注册过程中上级平台应判断该下级平台是否属于本平台管辖,对于不属于管辖范围内的平台请求不应予注册登记。下级平台注册不成功时,应定时重试,重试间隔宜为60秒。平台注册登记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1。平台保活消息源联网单元(下级平台)注册成功后,应定期向目的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发送保活消息,以确保平台正常在线。如在规定时间内上级平台没有收到下级平台的保活消息,或下级平台没有收到上级平台响应消息,均应将对方平台视为离线,下级平台应重新注册。平台保活信息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2。平台保活消息示例见附录A。设备节点信息发送DB41/T949—2014源联网单元(下级平台)注册成功后,应向目的联网单元(上级平台)推送本级平台所管辖的设备信息和目录结构。当设备状态或者设备目录结构发生变化时,应重新推送变化部分的设备信息或设备目录信息。设备节点信息发送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3。设备节点信息发送示例见附录A。实时监控图像的获取应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点播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指定设备的实时监控图像,并且应支持多用户对同一路视频图像进行点播,点播过程中应能即时切换监控图像通道。实时监控图像获取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4。实时监控图像获取示例见附录A。实时监控图像心跳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在实时图像点播过程中,应同时发送心跳信息至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目的联网单元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实时监控图像心跳信息时,应立即停止发送视频数据,并返回错误响应。实时监控图像心跳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5。报警事件预订应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订阅指定报警事件。报警事件预订会话控制过程见10.4.6。报警事件预订示例见附录A。报警事件传输源联网单元(下级平台)应在发生由本标准订阅的报警事件时,推送报警消息至目的联网单元(上级平台)。报警事件传输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7。云台控制应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云台摄像机进行控制。出现多人控制同一设备时,应进行操作权仲裁。云台控制会话控制过程见10.4.8。云台预置位查询应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内指定云台摄像机预置位信息查询。云台预置位查询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9。云台预置位查询示例见附录A。0查询功能应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指定设备的配置参数进行查询。查询功能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10。1编码器参数设置宜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指定设备的配置参数进行修改。编码器参数设置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11。2设备时间校正应支持源联网单元(下级平台)主动向目的联网单元(上级平台)获取系统时间,或接受上级平台的时间校正。设备时间校正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12。9.3.3录像回放控制基本要求DB41/T949—2014应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指定录像按时间段查询并远程回放。回放过程中,应支持正常播放、快进、快退、暂停、拖放等媒体回放控制。录像获取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0.4.13及10.5。录像获取示例见附录A。10SIP协议接口要求10.1SIP消息定义10.1.1SIP地址SIP地址格式应采用RFC3261规定的SIPURI(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SIP:user@host形式,具体说明如下:a)user应为设备节点单元地址编码,编码方式应符合本标准第11章;b)host应为设备节点单元IP地址,按RFC3261规定执行。10.1.2SIP消息结构SIP消息由开始行、消息头、消息体组成,SIP消息结构见图11。SIP请求消息和SIP响应消息的开始行内容应不同:a)SIP请求消息开始行应为请求行(Request-Line),请求行应包含方法(Method)、请求地址(Request-URI)以及SIP协议版本(SIP-Version):1)方法头域规定见RFC3261。在此基础上本标准增加了方法DO,具体要求见本标准10.2;2)请求地址格式应符合本标准10.1.1规定;3)请求和应答SIP消息应包含当前使用的SIP协议版本。b)SIP响应消息的开始行应为状态行(Status-Line状态行应包含状态码(Status-Code)。状态码应为3位数字,标志处理请求的结果,状态码定义见RFC3261。请求行/状态行消息头域消息体图11SIP消息结构SIP消息头域应由域名加上冒号(“:”)和域值组成:field-name:field-value,各头域类别见RFC3261。本标准中SIP消息头域中应遵守以下规则:a)属于同一会话过程的报文Call-ID字段应相同,应作为区别不同会话的标识;b)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的CSeq字段应一致。在同一会话内,源联网单元每次发起新请求时CSeqc)所有消息的To头域和From头域均应携带tag字段,并且在同一会话过程中,源联网单元中的To-tag和From-tag同目的联网单元的To-tag和From-tag中内容应保持一致;d)所有需要响应的请求消息均应携带Contact头域,Contact头域应填写要求回复的地址。DB41/T949—2014SIP消息体应采用本标准10.3规定的DDCP协议。当服务器返回500错误消息时,应携带DDCP报文体说明业务错误原因。错误报文消息体定义见附录B。具体错误代码意义见附录C。10.2SIP协议扩展本部分在RFC3261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方法DO。方法DO包括控制对方动作、更新对方信息、查询对方状态、录像查询和回放等功能。发送方法DO的请求报文时,不会创建一个新的SIP会话,也不必存在一个SIP会话作为前提。方法DO与SIP会话无关,可在SIP会话内存在,也可在SIP会话之外存在。当DO是在一个SIP会话内发送时,方法DO中包含的Call-ID应与SIP会话的Call-ID一致。DO方法的消息体应采用本标准定义的设备描述和控制协议(DDCP)来描述相应的消息内容。DO请求得到成功执行时,一般应回送一个“200OK”响应消息,消息体中可包含结果信息,如当前设或全局失败(GlobalFailure,6xx)响应消息。方法DO支持的头域信息见GB/T28059.3-2011中4.1.2。表中符号含义见RFC3261。10.3SIP消息体定义本标准的控制信令应采用DDCP协议作为SIP消息的消息体,SIP消息头域中Content-Type字段应设为“application/DDCP”。DDCP字段详细说明见附录B。10.4基于SIP协议的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10.4.1平台注册登记联网单元应使用RFC3261中定义的方法REGISTER进行注册登记,注册登记流程见图12。其中源联网单元一般为下级平台,目的联网单元一般为上级平台。若任意一方平台离线,源联网单元应重新发起注册流程。注册登记过程如下: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REGISTER消息,并应在REGISTER消息头的Expires字段规定时间内,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平台保活信息。若该Expires字段取值为0,表示源联网单元要求从目的联网单元平台中注销;b)目的联网单元收到注册登记消息后,应对注册登记信息进行验证、核准,对符合接入条件的联网单元进行注册登记。目的联网单元应通过地址编码判断该源联网单元是否属于本单元辖区。若收到辖区外的联网单元注册,应拒绝源联网单元注册登记;目的联网单元c)目的联网单元应将注册成功或失败的消息返回给该源联网单元。目的联网单元源联网单元 REGISTER(SIP200OK或400(SIP)——图12注册登记过程10.4.2平台保活消息DB41/T949—2014联网单元注册成功后,应使用DO方法进行平台保活。平台保活流程见图13。平台保活消息要求应答确认报文,每次平台保活消息应在协定的保活周期内发送。保活周期由本标准10.4.1中注册登记流程中REGISTER消息头的Expires字段指定。保活周期不宜大于30秒,且每个保活周期内宜发送2至3条保活消息。若目的联网单元未收到保活信息,或源联网单元未收到应答确认消息,即保活失败,源联网单元应不再发送或目的联网单元应不再响应保活成功消息。保活流程为: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消息,消息体中包含Variable字段,固定取值为KeepAlive;b)目的联网单元应将保活应答消息返回源联网单元。源联网单元源联网单元DO(SIP)图13平台保活过程平台保活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3设备节点信息发送联网单元注册成功后,应使用RFC3265中定义的方法NOTIFY向所有联网单元发送设备节点信息,发送过程见图14。源联网单元NOTIFY(SIP)设备目录信息200OK或400(SIP)图14设备节点信息发送过程在下列情况中,源联网单元应满足:a)当设备状态发生改变时(如设备上线/离线,或设备配置发生变化等),在获得新设备状态信息后,应及时推送设备状态的更新信息至目的联网单元;b)当目录信息发生变化(包括新增、修改和删除共享)时,应发送变化部分目录信息;c)当推送多级目录时,应从父节点到子节点逐级推送目录树,每次推送最多只推送两级节点目录d)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向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转发监控单元管理平台的推送信息时,应保持推送报文中SIP头的源联网单元地址编码以及源IP地址端口不变;e)需要分多次推送目录信息时,应在收到上一个SIP消息的成功返回后,进行下一个SIP消息的f)推送失败时应再次进行推送,重试不应超过3次,重试的时间间隔应依次为30s、45s、60s。若重试3次均失败,应按本标准10.4.1规定重新注册登记,成功后再进行推送;g)当推送根节点直属设备时,Parent字段应填写为其自身地址编码。DB41/T949—2014目的联网单元应满足:源联网单元请求删除某个父节点时,应同时删除该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并应能根据源联网单元推送的设备活动状态统计本辖段监控设备完好率。源联网单元应推送全部共享目录和设备信息,设备节点信息发送过程如下: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NOTIFY消息,消息体应包含整个允许共享的设备目录信息,具体应包含本节点的父节点地址码(Parent)、当前级节点的子节点个数(SubNum)以及每个子节点信息,每个子节点对应的目录信息均应包括:显示名(Name)、地址编码(Address)、权限功能码(Privilege)、活动状态(Status)、经度(Longitude)、纬度(Latitude)、位置桩号(PileNo)、操作类型码(OperateType)等;b)目的联网单元应将接收成功或失败的消息返回给该源联网单元。设备节点信息发送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4实时监控图像的获取获取过程应包括获取实时流、释放实时流。应使用RFC3261中定义的方法INVITE获取指定摄像机的实时监控视频流。实时监控图像获取流程中,联网单元应满足:a)目的联网单元采用视频切换矩阵与摄像机相连时,应能通过控制视频切换矩阵切换至指定摄像机视频流。但若被切换的摄像机正在被录像,目的联网单元应拒绝切换请求,返回500错误消息,错误消息的报文体中Result字段应取值743,表明该视频流已被锁定;b)源联网单元发送INVITE请求时,其中ReceiveSocket字段填写应为本地视频码流接收设备的接收地址、传输协议以及端口,参数之间用一个空格分隔,该地址可能是用户的软解PC,也可能是源联网单元平台内的硬件解码器或者流媒体转分发服务器;c)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请求监控单元管理平台的摄像机码流时,应通过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转发,码流可通过组播方式传输或者经过视频转分发服务器转发。实时监控图像获取过程见图15。源联网单元 INVITE(SIP)200OK或返回400本次会话结束)或返回400本次会话结束)ACK(ACK()„音视频流(RTP)200OK200OK(SIP)BYE(SIP)————图15实时监控图像获取过程实时监控图像获取过程如下: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INVITE请求。INVITE请求的消息体应指明是实时监控图像获取(RealMedia)。同时应包含请求用户的编码(Privilege)用于表示该用户的权限、源联网DB41/T949—2014单元支持的码流分辨率格式(Format)、视频编码类型(Video)、音频编码类型(Audio)、最高传输码率(MaxBitrate),并指定是否使用组播传输(Multicast)、接收视频码流设备的IP地址、传输协议和端口(ReceiveSocket);b)目的联网单元收到INVITE请求后,在回送成功或失败的应答消息前,如需一定的处理时间,可发送临时响应消息100Trying;c)目的联网单元应将同意或拒绝的消息返回给该源联网单元。在同意的确认响应消息的消息体中应包含确定的码流格式(Format)、视频编码类型(Video)、音频编码类型(Audio)、传输码率(MaxBitrate)、解码插件标注(DecoderTag)、是否使用组播(Multicast)以及视频流的发送设备的IP地址、传输协议端口(SendSocket)。此处SendSocket字段填写要求为:当使用转发模式时,ReceiveSocket和SendSocket字段填写应分别为上级和下级视频转分发服务器的接收和发送地址、传输协议和端口,否则应填写实际发送码流的设备地址、传输协议和端口;d)源联网单元收到目的联网单元同意确认消息200OK,应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ACK消息以及心跳信息DO。目的联网单元收到源联网单元发送ACK消息以及心跳信息DO后,才可向源联网单元发送实时监控视频流;e)源联网单元欲释放实时流时,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BYE请求消息。目的联网单元也可向源联网单元发送BYE请求来结束会话;f)目的联网单元收到BYE请求消息后,此时会话消息中CSeq字段取值应加1,回送200OK同意释放消息。实时监控图像获取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5实时监控图像心跳目的联网单元在实时流请求过程中,应使用10.2中的DO方法实现实时流心跳。源联网单元为上级平台,目的联网单元为下级平台,实时流心跳流程见图16。目的联网单元源联网单元DO(SIP)步骤1 200OK或400步骤2图16实时流心跳实时监控图像心跳过程中,联网单元应满足:a)应只在正在进行的实时监控通信获取会话中发起该会话;b)源联网单元在发送ACK消息后应立即发起该会话,其CALL-ID和对应的实时监控图像获取会话的一致。在观看实时监控图像过程中,心跳信息应在重复间隔内不断发送,重复间隔由DO报文中Expires字段取值协定(数字单位为秒,建议重复间隔为不超过4秒);c)源联网单元在停止实时监控图像获取后,应立即停止心跳信息的发送。当目的联网单元在实时监控图像传输过程中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收到心跳信息时,即视为源联网单元离线,应立即停止实时监控图像的发送;d)联网单元在已知遵循国标GB/T28059.3-2011中5.2.1规定的实时监控图像获取流程的平台间发起实时流请求时,应在本级平台执行兼容模式,源联网单元在请求实时流后不应再发起该会话,目的联网单元应在没有收到实时流心跳的情况下继续发送码流。DB41/T949—2014实时监控图像心跳流程如下:e)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请求。DO请求的消息体中应包含该DO消息的功能类型字段(Variable),取值为RealTimeKeepLive;f)目的联网单元收到心跳信息后返回200OK表示成功收到,或者返回400表示格式错误。实时监控图像心跳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6报警事件预订应使用RFC3265中定义的方法SUBSCRIBE预订远程联网设备的报警事件,报警事件预订过程中,联a)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预订的对象应为摄像机地址编码;b)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重新上线后,源联网单元应重新预订;c)若目的联网单元要求取消预订,应重新发起预订会话,并将SUBSCR息头域中的Expires字段设置为0。报警事件预订流程见图17。源联网单元目的联网单元SUBSCRIBE(SP)步骤1执行报警预订200OK或400步骤3NOTIFY(SIP)骤200OK(SIP步5事件预订报警事件预订流程如下: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IBE请求,SUBSCRIBE请求的消息体应包括表示该消息报警级别(Level)、报备地址码(Address)、事件接收IP地址(AcceptIp)、事件接收端口(AccetPrt)等;b)目的联网单元执操作;c)目的联网单元应将与否的响应消息返回给该源联网单元;在预订成功的确认响应消息的消息体中,含表示是事件预订的协议功能类型(Variable)、预订结果标识(Result)d)目的联源联网单元发送NOTIFY消息对预定状态进行通知;e)源联接收到NOTIFY消息后回送200OK。报警事件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7传输目单元(下级平台)接收来自报警源的报警后触发预订报警事件,应立即向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发送NOTIFY消息以通知预订了该事件的用户。DB41/T949—2014源联网单元报警消息传输流程见图18。源联网单元200OK或400(应答)200OK或400(应答)(SIP)步骤2NOTIFY(报警)(SIP)步骤1报警处理图18报警消息传输报警流程如下:a)在预订报警事件触发后,目的联网单元向源联网单元发送NOTIFY请求,上传报警信息(NOTIFY)的Call-ID字段应与预订信息(SUBSCRIBE)的Call-ID字段相同。NOTIFY请求的消息体应包报警源的地址编码(Address)等;b)源联网单元应将报警通知成功与否的响应消息返回给该目的联网单元;在报警事件接收成功与否的确认响应消息的消息体中,应包含表示是事件通告的协议功能类型(Variable)、报警事件类型(AlarmType)、事件接收结果标志(Result)等。报警事件传输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8云台控制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应能实现对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的联网设备进行动作控制。源联网单元应使用方法DO实现控制消息传输,云台控制消息传输流程见图19。云台控制过程中,联网单元应满足:a)应采用控制消息透明传输方式,即源联网单元SIP消息中的控制消息与具体云台设备对应的协议无关,目的联网单元应按照目标云台设备所使用的协议进行协议转换;b)该会话应只在本标准10.4.4规定的实时监控图像获取会话中发起,其消息头中的CALL-ID字段内容应和该实时监控图像获取会话的CALL-ID一致。当源联网单元停止该实时监控图像获取会话后,目的联网单元应拒绝执行一切控制命令;c)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其联网设备不支持的控制命令时,目的联网单元应将返回报文的控制结果字段(Result)取值为,3,,表示不支持该操作;d)多个源联网单元同时控制同一台联网设备时,应根据用户权限码实现控制权仲裁。用户级权限码级别说明见本标准附录D,其中高权限用户具有高优先级,可剥夺低优先级用户的云台操作权同时通知其已经失去操作权,但低优先级用户应能继续观看实时流播放。在高优先级用户停止观看该摄像机实时视频后,或者停止操作云台一段时间后(其中超时时间由DO报文的Expire字段指定),操作权应当释放给低优先级用户;e)云台控制权仲裁实例见图21,低优先级用户A和高优先级用户B同时向一个云台摄像机请求实时流并进行云台操作,监控平台在收到报文时应当进行权限判断。在用户B请求实时流并进行云台操作期间,用户A的云台操作消息失效,平台提示用户A失去操作权限。当用户B停止操作云台后一段时间,操作权释放给用户A。但当用户B重新操作云台时,用户A的操作权限重新被剥夺。用户B停止观看实时视频后,云台操作权重新释放给用户A;DB41/T949—2014f)当请求云台控制的用户权限级别相同时,采取先请求先响应原则,可视先请求用户为高权限用户,参考上述权限控制流程实现权限仲裁;g)目的联网单元应至少支持执行以下控制命令:1)减小光圈、停止减小光圈;2)增大光圈、停止增大光圈;3)近聚焦、停止近聚焦;4)远聚焦、停止远聚焦;5)画面缩小、停止画面缩小;6)画面放大、停止画面放大;7)向上、停止向上;8)向下、停止向下;9)向左、停止向左;10)向右、停止向右。云台控制端云台解码器源联网单元云台控制端云台解码器DODO(SIP)云台操作协议转换云台设备控制信令200OKRS232转RS200OK图19云台控制消息传输云台控制流程如下: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控制信令请求,DO请求的消息体应包括操作用户权限码b)目的联网单元收到控制信令请求后,按照目标云台设备所使用的协议进行协议转换,转换后的控制消息发送给云台控制端;c)云台控制端通过RS232转RS485串口通信,将云台控制消息传送到云台解码端;d)源联网单元向消息发送端返回200OK响应。响应消息的消息体包括协议功能类型(Variable)、控制结果(Result)、云台控制消息码(Command)。云台控制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9云台预置位查询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应能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云台摄像机预置位信息查询的功能。查询过程见图20。云台预置位查询过程中,联网单元应满足:a)目的联网单元的返回消息体中,Value字段取值应为两位十六进制数字,表示预置位索引值;b)目的联网单元的返回消息体中,Description字段用于文字描述对应预置位,字段长度不应超查询过程如下:DB41/T949—2014c)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请求,DO请求的消息体应包括查询用户的操作权限码(Privilege)、已接收预置位个数(ReceivePresetNum);d)目的联网单元应将查询成功或失败的消息返回给源联网单元。在查询成功时,返回的消息的消息体中应包含查询结果(Result)、实际预置位总数(RealPresetNum)、本次列举的预置位个数(SendPresetNum)、剩余未列举的预置位个数(RemainPresetNum),在列举列表中,每个预置位信息应包含预置位的索引值(Value),预置位描述(Description)。源联网单元当预置位信息过多需要分次发送时,应首先更新预置位个数(ReceivePresetNum)字段内容,重复步骤a)至步骤b)直到所有预置位信息发送完成为止。源联网单元目的联网单元步骤1查询预置位步骤2200OK或400(SIP)步骤3图20云台预置位查询用户A(低优先级)INVITE用户A(低优先级)INVITE(实时流)„„DO(云台操作)200OK(操作成功)DO(云台操作)200OK(提示失去操作权)DO(云台操作)200OK(操作成功)DO(云台操作)200OK(提示失去操作权)DO(云台操作)200OK(操作成功)用户B(高优先级)云台摄像机音视频流(UDP音视频流(UDP)„200OK(操作成功)超时200OK(操作成功)200OKINVITE(实时流)INVITE(实时流)„„DO(云台操作)DO(云台操作)DODO(云台操作)图21云台控制权限仲裁过程DB41/T949—2014云台预置位查询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10查询功能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应能对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的节点信息及状态信息查询,查询流程见图22。查询过程如下: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请求,并在消息体中指明要对节点信息进行查询;b)目的联网单元查询收集相关信息;源联网单元c)目的联网单元应将查询成功或失败的消息返回给该源联网单元。在查询成功的确认响应消息的消息体中应包含查询结果标志(Result)、显示名(Name)、地址编码(Address)、工作状态源联网单元目的联网单元步骤1查询信息查询信息步骤2200200OK或400(SIP)步骤3图22查询过程查询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11编码器参数设置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宜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其编码器参数进行设置。编码器参数设置过程见图23。编码器参数设置过程如下: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消息,DO消息的消息体包含以下内容:编码图像分辨率(Format)、编码帧率(FrameRate)、输出码率(Bitrate)、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Priority)、IPPP/IBBP方式中的I帧间隔设置(GOP)、设置图像质量(ImageQualityb)目的联网单元收到消息后对编码器进行参数设置;c)目的联网单元应将设置成功或失败的消息返回给该源联网单元。源联网单元 DO(SIP)参数设置4—4—200OK或400(SIP)——图23编码器参数设置过程编码器参数设置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DB41/T949—201410.4.12设备时间校正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应能获得正确的当前时间(如通过NTP协议获取监控系统内部其他的联网单元宜通过核心节点管理平台校正本联网单元时间,时间校正有两种方式,流程分别如下:主动查询方式:联网单元主动向上级平台询问时间,成功后重置本联网单元时间,时间校正流程如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消息,DO消息的消息体包含请求类型Variable,该字段固定取值为TimeGet;b)目的联网单元返回200OK报文,消息体中包含正确时间信息(Time其格式形如“xxxx-xx-xxTnn:nn:nnZ”字符串,其含义为“年-月-日T时:分:秒Z”。或者返回400报文表示请求报文格式错误;c)目的联网单元重置时间。被动重置方式:上级平台强制重置目的联网单元时间信息,时间校正流程如下: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消息,DO消息的消息体包含请求类型(Variable,该字段固定取值为TimeSet)说明、时间信息(Time);b)目的联网单元重置时间;c)目的联网单元返回200OK报文,或者返回400报文表示请求报文格式错误。两种时间校正过程分别见图24,图25。源联网单元(上级中心平台)DO(SIP)时间查询步骤1200OK或400(SIP)时间戳步骤2重置时间步骤3源联网单元(上级中心平台)图24源联网单元(上级中心平台)200OK或400(SIP200OK或400(SIP)步骤3DO(时间戳SIP)步骤1重置时间步骤2图25被动重置校正时间方式设备时间校正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10.4.13录像的获取DB41/T949—2014源联网单元录像的获取与传输流程见图26。源联网单元目的联网单元步骤1步骤2 DO(获取文件列表)(SIP)步骤1步骤2200OK或400(SIP)步骤3步骤4DODO(获取文件URL)(SIP) 200OK(RTSP) 步骤5 步骤5音视频流(音视频流(RTP) TERDOWN(RTSP)图26录像的获取与传输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回放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的录像过程应采用本标准及其他监控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SIP协议作为会话控制,RTSP协议作为视频流回放控制。录像的获取及传输过程如a)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消息在DO消息的消息体中应含所属权限码(Privilege)、文件类型(FileType)、一条SIP消息中最多列举的文件信息个数(MaxFileNum)、开始时间(BeginTime)、结束时间(EndTime)等;b)目的联网单元收到DO消息后应回送响应消息。在同意发送文件列表的200OK响应消息中,应文件信息列表(FileInfoList),每项文件信息列表应包含文件的显示名(Name)、文件大小(FileSize)等信息。若此时消息中剩余未发送文件列表,应将步骤a)中时间范围在已查询基础上缩小,重复步骤a)至步骤b)过程,直到所有文件信息发送完全为止;c)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DO请求,获取录像文件的RTSPURL(统一资源定位符);d)目的联网单元返回录像文件URL,当用户请求回放的录像文件在本级平台时,应跳过步骤c)、步骤d)直接进行本地回放;当用户请求回放目的联网单元的录像文件时,执行步骤c)、步骤d)获取正确的RTSP回放地址后进行回放;e)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送符合RFC2326的RTSP控制消息,对录像的回放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开始、停止、暂停、快速和慢速播放、拖动等)。设备节点信息发送消息示例见附录A,消息体中各元素的定义说明见附录B。DB41/T949—201410.5基于RTSP协议的录像回放控制在基于SIP的监控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录像的回放、时间段点播、快速、慢速播放等功能应通过RTSP协议来实现,RTSP协议与SIP协议相互配合实现音视频数据的受控、点播。RTSP消息格式见图27。请求行/状态行消息头域消息体图27RTSP消息格式RTSP客户端应使用RTSP协议中PLAY方法的Scale字段控制播放速率,Scale字段取值应包括:0.25(1/4慢速播放)、0.5(1/2慢速播放)、1.0(正常速度播放)、2.0(2倍速播放)、4.0(4倍速播放)、8.0(8倍速播放)、16.0(16倍速播放)、-0.25(1/4慢速回退)、0.5(1/2慢速回退)、-1.0(正常速度回退)、-2.0(2倍速回退)、-4.0(4倍速回退)。RTSP客户端PLAY方法的Range字段应支持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两种方式。服务端RTSP服务端应支持OPTIONS、DESCRIBE、SETUP、PLAY、PAUSE、TEARDOWN方法。当不支持RTSP客户端请求的录像回放速率时,可自动适配合适回放速率(例如:RTSP客户端请求32倍速播放,RTSP服务端自动适配为16倍速),并应在PLAY响应消息中返回实际播放速率RTSP交互过程见图28。交互报文示例见附录A.5。服务端客户端步骤1OPTIONOPTION请求(询问哪些方法可用)OPTION响应(回应可用的方法)步骤2DESCRIBE请求(要求媒体初始化描述信息)DESCRIBE响应(回应媒体初始化描述信息SDP)步骤3SETUP请求(设置会话属性及传输模式)SETUP响应(建立会话,返回会话信息)步骤4PLAY响应(回应请求的信息) PLAY请求(请求播放——————PLAY响应(回应请求的信息)步骤5TERDOWNTERDOWN请求(请求关闭会话)TERDOWN响应(关闭会话)图28RTSP交互过程DB41/T949—201411对象编码及数据存储要求11.1概述本章规定了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中路段、监控资源、管理平台、用户等对象的编码格式,本标准规定的编码格式仅适用于各级监控中心或监控单元管理平台之间信息交换时使用,管理平台内部各对象编码格式本标准不作规定。11.2对象编码结构对象编码由十二位十进制数字码组成。其中3位为路段编码,2位为对象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