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县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调研分析报告》9400字】_第1页
【《W县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调研分析报告》9400字】_第2页
【《W县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调研分析报告》9400字】_第3页
【《W县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调研分析报告》9400字】_第4页
【《W县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调研分析报告》94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740420927.72作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梅州抽水蓄能电站目前进展顺利,投资70亿元,成功搬迁安置区513户、2288人。同时,五华县还投资5.5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供水扩建工程完成了75%,基本实现了自来水管网全覆盖,顺利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电力和通信设施不断完善,投入1.44亿元升级农村电网,实现4G网络城乡全覆盖,5G网络县城全覆盖。当前,五华县正处于政策叠加乘势而上的机遇期,上级政府督促五华县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成为面向大湾区的西关门户,实现五华县高质量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拓展区进行打造,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促使农村居民就近就地城镇化。1.2五华县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广东省作为改革的前沿地带,经济社会快速繁荣发展,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土地大量需求的刺激下,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一种必然的状况。虽然五华县地处粤东北,但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使得此地也经历着同样的变化:2010年以来,五华县通过土地开发、园地山坡地改造、建设用地整理、“三旧”改造来盘活和补充农业用地,但每年仍有农业用地被占用。以五华县人民政府网络平台为平台,“征地”“失地”关键词搜索,该平台自2006年公开发文征地以来,已有100条可查获、查询的征地公告,如2022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梅州市五华县2022年度第三批次城镇建设用地的批复》(粤府土审(09)〔2022〕19号),县人民政府决定征收水寨镇罗湖村、转水镇五星村属下的部分集体土地合计21.6790公顷。其中大部分村庄的土地是完全被征用的,另一类情况是土地部分被征用,他们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人被征地后没有居住区搬离农村居住在镇上,但是村子里还有耕地,这相对于土地完全被征用的人来说好处是他们有赖以生存的土地,用老一辈的话来说就是有地就不会被饿死,但是也阻碍了耕地的有效利用以及这些居民的就业,因为在就业时还要考虑农种等情况,就业地点和时间就会有所局限。征收集体土地和地上附着物、青苗等的补偿标准按《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公告》(梅市府〔2021〕4号)和《五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五华县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补偿标准规定的通知》(华府办〔2022〕5号)执行。然而对于大多数五华县的农民来说,被征地是他们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出让土地能让他们快速地得到眼前的利益。对于被征地,只要补偿款合理,他们是乐意接受的。但是用土地换来的利益,不是只有当期的补偿款,一次性的补偿款成了“巨款”,不少人只考虑当期,没有考虑长远。为了让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能够保障可持续的生活,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福利,自力更生,不成为城市化的特殊存在。无论是五华县政府还是地级市政府,都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政策,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目前来说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失地农民在失地后有一定的生活保障,但是缺少针对可持续生计的政策,只能满足失地农民短期的基本的生活需要,是一种兜底的保障,对于农民自身能力的提升意义较小,不能使失地农民成功的进行生计策略转化,可持续性不强。在以人为本的“乡村振兴”道路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为了尽可能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的可持续性。早在2014年8月,五华县就制定了《五华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暂行办法》,办法将已实行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并入新农保制度,也就是现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凡是有正式批文和相关手续纳入养老补助保障范围的失地农民,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费15年(180个月),对年满60周岁的失地农民按月发放社保费直至终老。根据县市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县应保障16922人(见表1.3)。政策自实施以来,在五华县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受益群体也逐渐扩大。由于五华县坚持的是“先保后征”原则,一开始导致部分失地农民却迟迟不愿意参保,认为同意参保就和同意征地挂钩。但是失地农民一旦纳入保障,等失地农民到达退休年龄且缴纳期限符合政策要求之后,就都能及时享受到保障待遇。2019年以后,随着人社部门政策宣传的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在对五华县黄狮新村的失地农民老刘访谈时,老刘表示:“通过咱们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将保障政策用通俗明了的语言解读给我们听,把相关待遇用表格和数字直接体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还是社会保障政策好啊,我们的养老才有了真正的保障和依靠,现在我们村子里的人都争着要进保障呢”。表1.3五华县各镇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情况表数据源:五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乡镇征收土地面积(亩)应保障人数(人)应保障金额(万元)棉洋镇3336.3495913821.7潭下镇16.074041.6华城镇891.7825754678.6长布镇12.513032.7横陂镇4480.967019211728.9郭田镇1851.0540599539.1华阳镇2192.0400414372.6梅林镇2490.0435545490.5岐岭镇582.7700238214.2周江镇78.33601917.1转水镇2307.7695407366.3水寨镇6795.303558695282.1河东镇5497.717524302187安流镇4285.293023132081.7龙村镇7191.9205493441.7合计42011.93351692215229.81.3五华县保障就业采取的基本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根据前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五华县城镇居民就业率为87%,新增城镇劳动力4351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近51.31万人。然而上述数据所体现的只是五华县城镇居民的就业情况,关于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情况并未另做统计。据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就业保障政策显示,并没有单独针对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但是事实上,五华县现有的相关的保障就业的政策里已经包含了失地农民这一人群,其对保障失地农民就业也是适用的。1.1.1五华县保障就业的基本措施(1)就业服务政策方面。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促进广大劳动力更加充分且高质量就业,维持五华县就业大局稳定,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给正处在失业状态中的农民办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提供就业援助服务。通过发展公益性职业,为无法利用市场途径进行就业的农民进行兜底安排,为用工单位按照最低工资标准予以岗位补贴,并对于已办理社会保险的按其为农村就业贫困人员所实际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予以全额补助(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对于就业困难人员,严格执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补助政策,政府按照其实缴保费的百分之五十予以一定的补助,但补助年限通常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同时,对于到达规定退休年龄段时不满五年的可延长发放至退休(以初次核定其获得社会保障补助时年龄为准)。为推动再就业的发展,五华县为加强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明确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有关资金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粤人社规〔2019〕14号)和关于印发《广东省就业创业补贴申请办理指导清单(2021年修订版)》的通知(粤人社规〔2021〕12号)文件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及小微企业放宽了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条件、提高了贷款额度上限,并由地方财政承担由此额外产生的贴息资金支出。2022年五华县共申请中央和省级就业创业专项资金1561.52万元,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55.13万元。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5条“硬措施”等系列政策,试图创建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保障五华县企业用工需求。例如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根据企业吸纳员工的数量,给予企业创业带动就业相关补贴。(2)就业服务业宣传方面。五华县实施1.0版“促进就业九条”政策,五华县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先后制订了《五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引导和鼓励全县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的通知》(华府办函〔2021〕13号)、《2021年五华县“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意见》(华三项办〔2021〕1号)、《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意见》等文件,全力推进就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在就业政策推进阶段,五华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要配合县就业服务中心,按辖区职责分工,对当地待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排查,按就业人员的就业意向建档立卡,使得工业园区企业与待业人员匹配。由县人社局和就业部门设立4个就业服务专班,到16个乡镇451个村(居)委开展招工宣传活动,要求各乡镇要配合县就业服务中心,按辖区职责分工,对当地待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排查,按就业人员的就业意向建档立卡,使得工业园区企业与待业人员匹配。在县城范围、各镇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以及各村(社区)的宣传栏张贴宣传册、宣传单和招工信息报,通过悬挂企业招工横幅、移动宣传车、喇叭村村响等方式,加强县镇村三级移动宣传。(3)就业服务活动方面。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南粤春暖、职业指导下基层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返乡异地务工人员以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进行招工宣传。如开展2023年“春暖梅州”暨“春风行动”活动,是由梅州市广悦鞋业有限公司、广东精荣科技有限公司等41家优质企业组成的招聘盛会,提供了2600多个优质岗位,让我们的应聘者和企业直接对接,使应聘者找到合适的岗位、企业找到优质的人才。为群众提供促就业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就业的信心。此外,南粤家政工程产业体系建设正进一步完善,通过梅州市“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梅州五华“南粤家政”超市、“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等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园优势,为入驻家政企业、家政从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依托园区内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实训场地及“南粤家政”四大项目技能鉴定室,可年培训500人以上各类家政服务人员。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还整合全县资源,展开了就业和创业培训,规划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4)保障就业考核方面。五华县委、县政府要求各镇各社会保障组织要以服务全县的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认识到保障农民就业的重要意义。号召各部门主动作为,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争取完成保障就业的服务工作。为了加强政府对就业保障方面的组织管理,全面提高本县的就业率,五华县还针对性地制定了保障就业政策实施的相关方案,建立目标考核和问责落实机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落实责任,完善保障就业的方案,履行保障就业的职能,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就业信息进行发布,鼓励、引导和支持民众就业创业。并将落实就业保障工作纳入年终对镇年度绩效考核里面,如:招工任务没有达到80%的单位,该项工作不得分。1.1.2五华县保障就业取得的成效在保障就业政策实施和执行过程中,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通过收集、整理、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为群众提供了保障就业的服务。组织开展招聘和培训活动,调动了群众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由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显示:(1)就业局势持续稳定2022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275人,完成市下达任务4000人的106.8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330人的101.0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48人,完成市下达任务2500人的109.92%;城镇登记失业率2.29%,与2021年持平,控制在1.5%以内,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其中,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665人,同比2021年1172人增长了127.38%,已就业2612人,就业率98%。(2)技能培训促就业2022年,五华县强化人才支撑,建设乡村振兴“1+16”人才库,组织各类人才培训1.72万人次。开展电商技能培训8期共240人,带动就业480人数据来源:五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依托华荣、大昌职校等11家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及“玫瑰公益”·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项目,深入开展母婴、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四大培训项目,“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各类技能人才4874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培训572人次,“南粤家政”培训1135人次。目前,五华县已培训家政服务人员6415人次,带动就业创业6757人次,2020年,推荐至粤港澳大湾区就业达1467人数据来源:五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content/202104/09/c5088990.html?group_id=1(3)公共服务保障就业五华县对企业实行网上失业和就业动态监测管理,第一时间掌握园区企业就业岗位的动态。2022年,五华县11家家政企业参加“2022年五华县‘南粤家政’线上专场招聘会”,提供了各类家政岗位100多个。开展五华县就业援助月线上专场招聘会、五华县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南粤家政专场招聘会、五华县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五华县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会71场,与上年相比增长18.33%,累计268家次企业参加,与上年相比减少5.3%,协助县内企业提供招聘岗位数11114个次,与上年相比增长1.32%,协助园区企业新招工2663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1.22%。五华县还全面支持创业带动就业,2022年实地调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54笔,合计126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70.05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资助27万元;创业租金补贴12.4万元,享受人数31人;发放创业带动就业补贴17笔,带动就业92人,发放金额23万元数据来源: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数据来源: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1.4五华县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调查1.4.1调查问卷设计为更好地了解五华县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五华县在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龙村镇黄狮村,黄狮村被征收的土地是用于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全村户籍人口2288人,征地涉及513户。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于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包括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就业状况以及相关的政策问题,详见附录A。此次针对失地农民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在发放问卷时,为了提高问卷的有效率和更好地了解失地农民的其他相关信息,采取了一边发放一边回收的方式。调查结束后,经统计,一共获得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达到100%,有效地反映出了当下五华县失地农民就业的基本状况。1.4.2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调查(1)失地农民基本情况如表1.4,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对象男女比例大致均衡,男性71人,占总人数47.3%,女性79人,占总人数52.7%;在年龄结构上,40-59岁以上的中年人占据多数,占比52.0%,是失地农民中的劳动力主力军,4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40.0%,由此可见,失地农民整体仍处于可就业时期,但总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方面,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及初中以下,占比72.0%,小部分是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比22.0%;极少部分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6.0%。可见,大多数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表1.4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属性份数比例(%)性别男7147.3女7952.7年龄20岁以下96.020-39岁5134.040-59岁7852.060岁以上128.0学历小学及以下1812.0初中9060.0高中或中专3322.0大专及以上96.0(2)失地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信心不足如图1.1所示,失地后,大部分农民表示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感到无助。这部分人群占35.3%。相比之下,只有15.3%的失地农民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信心。正是因为失地农民进城后对未来的生活严重缺乏信心,迷茫无助,无力改变现状,为自己的权益奋斗。图1.1失地农民失地后对未来生活态度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失地后的收入并不乐观,不少农民甚至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近半数农户认为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只有小部分农户感觉生活水平提高。从图1.2中还可以看出,失地后,各个收入阶段的家庭数量均有增加,收入低的更多了,相比失地前,年收入3万以下的家庭增加了2.6%,收入高于5万的家庭也增多了,增加了8.1%。图1.2农户实地前后家庭年收入水平变化调查还发现,全部受访失地农民均认为,易地搬迁到新的社区,家庭的各方面开支明显增加了。其中日常生活支出尤为突出,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基本的日常生活支出比失地前增加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家庭增加了在娱乐方面的支出(如图1.3)。图1.3失地农民家庭生活支出增加部分(3)失地农民就业满意度不高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获得稳定工作,也难以于短时间内适应城市生活。根据表1.5的数据可知,已就业人数95人,占比约为61.3%,赋闲在家55人,36.7%未能顺利就业。整体上,大部分失地农民都已经实现了就业,赋闲在家的大多是就业竞争力低的中老年人。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自主创业群体只占了7.3%,同时,打散工的占比最大,占就业人数的45.3%,进企业和从事服务业的占了41.1%。调查还发现,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主要是通过熟人介绍的,占比51.4%,还有极少数的失地农民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的。就业满意度方面,64.2%的受访失地农民对现在的就业现状表示不满意。表1.5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属性份数比例(%)就业行业个体户77.3企业1111.6服务业2829.5散工4345.3其他66.3就业渠道熟人介绍5151.7人才市场2930.5政府安置31.2其他1212.6就业满意度满意1111.6比较满意2324.2不满意6164.2经调查(如表1.6),在已就业人群中,其总体收入偏低,当中有78.95%的月收入低于5000元,只有7.37%的月收入超过1万元。表1.6五华县失地农民薪资水平情况结果人数百分比5000元以下7578.9%5000-10000元1311.7%10000元以上77.4%受疫情冲击,当前整体的就业现状的不乐观,且介于五华县当地的企业薪资普遍较低,如表1.7显示:19.2%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外出务工,有11.5%的失地农民希望能继续从事农业这一老行当,而36.7%失地农民则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招工安置,只有11.8%的比例选择自主创业。表1.7失地农民的理想就业方式理想就业方式占比(%)招工安置36.7自主创业11.8外出务工19.2企业应聘4.1农业11.5其他16.7整体来看,受访失地农民就业显示出低就业率以及稳定性不高,据调查(如图1.4),阻碍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和缺乏专业技能知识,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另外失地农民年龄较大、身体素质不佳也占一定比例。图1.4阻碍失地农民就业的原因(4)失地农民权益及诉求积极性不足失地农民的政治权利执行主要从农民对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两个方面体现。从表1.8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政治权利有一定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是他们关注或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却不高。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不高,非常满意的只占了15.3%,不满意的仍有34.0%之多。这都不利于失地农民保障自身的政治权益,因为只有积极参与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去,行使自己手中的政治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才更有利于提高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合理性,从而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并且推进当地的政治文明建设。表1.8失地农民相关的政治生活情况选项占比(%)是否关注或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非常关注11.3偶尔关注32.7不太关注41.3一点也不关注12.7对自己所拥有的政治权利是否了解非常了解4.7比较了解18.7了解不多69.3不了解7.3是否愿意参加社会活动非常愿意16.7愿意27.3有时间时愿意40.7不愿意15.3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否满意非常满意15.4满意49.3不满意34.0很不满意1.3社会保障能保证失地农民维持生存,包括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福利待遇及社会救助等方面。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五华有两项针对失地农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政策,一个是给失地农民发放养老保险补贴,另一个是对参加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的失地农民进行补贴。而医疗、失业等保险都是群众自愿自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