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_第1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_第2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_第3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_第4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目录Ch1总论Ch2统计调查Ch3统计整理Ch4统计指标Ch5时间数列Ch6统计指数Ch7抽样调查根底知识Ch8统计分析根底知识第一讲:统计根底知识2025/8/142“没有统计,其它科学可以存在,但是很渺小〞一个著名医生说:“医学假设无统计就不是科学〞引子:初识统计2025/8/143台湾辅仁大学的一位教授说:“统计即生活,统计即人生〞。2025/8/144一位资深的海外统计学家说:“统计就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存在的时候并不是很突出,一旦不见了,人生就是黑白的了〞。2025/8/145

尿布和啤酒

————一个有趣的统计应用实例

在一个超级市场的货架上,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尿布和啤酒赫然摆在一起销售。但是这个奇怪的举措却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双双增加了。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发生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真实事件,并且一直为商家所津津乐道。原来,美国的太太经常叮嘱她们的丈夫下班以后要为孩子买尿布,而丈夫们在买完尿布之后又顺手带回了自己爱喝的啤酒,因此啤酒和尿布在一起购置的时机是最多的。

2025/8/146是什么让沃尔玛发现了尿布与啤酒之间的关系呢?正是使用了统计上的数据挖掘技术,经过对沃尔玛超市一年多的原始交易数据进展详细分析,才发现了这对神奇的组合。2025/8/147统计学在经济中的一些应用宏观经济统计〔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市场研究财务分析经济预测人力资源管理2025/8/148市场研究

企业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必须了解市场,要了解市场,则需要广泛的市场调查,取得所需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展科学的分析,以便作为生产和经营的依据,这些都需要统计的支持。2025/8/149财务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股民投资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一些投资咨询公司主要是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和统计数据进展分析,为股民提供投资参考。企业自身的投资,也离不开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其中要用到大量的统计方法。2025/8/1410经济预测企业要对未来的市场状况进展预测,经济学家也常常对宏观经济或某一方面进展预测。例如,企业要对自己产品的市场潜力作出预测,以便及时调整生产方案,这就需要利用市场调查取得数据,并对数据进展统计分析。经济学家在预测通货膨胀时,要利用有关生产价格指数、失业率、生产能力等统计数据,然后利用统计模型进展预测。2025/8/1411人力资源管理当今社会,人才是一项非常珍贵的资源,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企业保存、吸引和鼓励人才,从而推动企业开展战略实现。利用统计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资等进展分析,并对企业制定工资方案、奖惩制度的依据。2025/8/1412此外,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要!能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防止不必要的错误发生.2025/8/1413我的一位朋友,很精明能干,平日善于盘算,可称得上是位治家理财的能手。当时,银行发行一种以千元为单位、叫做“大面额存款〞的业务。其优惠条件是:在同期利率(记得当时的年利率为9%)的根底上提高5%计息。这位同事考虑再三,把只差两个月到期的定期存款5000元取出,转为“大面额存款〞。一个真实的小故事2025/8/1414可到期取款时,银行不是按她认为的14%的利率,而是按9%×(1+5%)=%的利率计息的。事后,她非常气愤地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一一告诉了我。并说还同银行工作人员吵了一架。作为统计人,我只好耐心向她详细解释。并讲清楚,她是把均可用百分数表示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百分率和百分点这两个独立概念混淆起来了。银行承诺的优惠条件是按“百分率〞,而不是她错误理解的“百分点〞。2025/8/1415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工程学社会学…统计的应用领域概览2025/8/1416统计学非常有用!但统计不是万能的!因为统计能帮助我们进展数据分析,并从分析中得出有用的结论,但对统计结论的进一步解释,则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2025/8/1417第一章总论内容包括:§1.1统计的涵义§1.2统计学中的根本概念§1.3统计的任务与过程2025/8/1418§1.1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含义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展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在实际应用中,常有以下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2025/8/1419统计工作(statisticalwork):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statisticaldata):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statistics):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展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2025/8/1420二、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开展起来的。2025/8/1421§1.2统计学中的根本概念三对根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二、〔统计〕指标与标志三、变异与变量2025/8/1422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一〕统计总体(population)1、定义:——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根底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2、特点:同质性——又称同质性,这是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

2025/8/1423〔二〕总体单位〔Unit〕1.定义——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也称为个体。2.总体的分类:无限总体——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无限的有限总体——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只能进展非全面调查既可以进展全面调查,也可以进展非全面调查2025/8/1424〔三〕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1.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的;2.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独立存在;3.随着研究目的不同,两者之间可以转换。2025/8/1425例如:1、研究目的:调查所有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总体:所有国有企业总体单位:每一个国有企业2、研究目的:调查某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总体:某国有企业总体单位:某国有企业内部的每个部门可见,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转换2025/8/1426又如:1、研究杭州市工业企业的根本情况,则统计总体是〔〕。2、研究杭州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状况,则总体单位是〔〕。3、研究杭州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B、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第一个职工C、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每一个生产部门D、杭州市娃哈哈集团公司的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产值A、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B、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C、杭州市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杭州市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工资A、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B、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D、杭州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BCD4、研究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根本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A、杭州市全部企业B、杭州市全部工业企业C、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D、杭州市工业企业的全部情况2025/8/1427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index〕1、定义:——是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是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例如:进展全国人口普查活动,全国人口总数是一个指标。或者,全国人口总数为亿人也是一指标注意:指标都是能用数值来表示的2025/8/1428〔二〕标志〔Attribute〕1、定义: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2、标志表现

——每个总体单位在标志下的具体表现或取值。2025/8/1429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可分为:1〕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品质属性特征,一般只能用文字来表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例如,性别、职称、学历、政治面貌等;2〕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例如,工资、年龄等。2025/8/1430〔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分为可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与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2025/8/1431〔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如,以某一个省份为总体,其总人口指标的数值是由其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所属各城乡人口数,汇总得出的。

2.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以某一个城市为总体时,该市人口数就成为指标数值了。2025/8/1432三、变异与变量〔一〕变异〔Variance〕:同一总体内的每个总体单位之间除了具有同质性〔称为不变标志〕,还具有差异性〔称为变异标志〕。变异,是指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差异,这种差异叫变异。如考察某企业所有职工这一总体的情况,其中每一位职工这个总体单位按照学历〔品质〕标志,其表现为高中及以下、大学、研究生,这三个不同的表现。具有差异性〔属于品质变异标志〕。假设按照工资〔数量〕标志,每一个职工的工资水平也上下不同,也具有差异性〔属于数量变异标志〕。2025/8/1433〔二〕变量(variable)1.定义:——可变的数量标志。或者数量变异标志。——变量的具体表现或取值,即数量变异标志表现的具体数值。3.变量的分类:连续变量:身高、体重、产值等。需要测算或计算。离散变量:企业数目、职工人数等。需要计数。注意:“年龄〞作为特殊的连续变量,通常只取整数。2025/8/1434简言之总体单位同质性,具有同一性质,属同一总体。

差异性,即变异,有变异标志就变异标志而言,品质变异,如性别、学历、职称数量变异,即变量。如工资、年龄

详见教材P7的图1-1,以及下面的说明。2025/8/1435总体的根本特征同质性:总体单位均具有共同的标志属性〔包括品质标志属性和数量标志属性〕。大量性:单位数目足够多。差异性:单位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变异标志〔包括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2025/8/1436§1.3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我国统计的根本任务是,对经济和社会开展情况进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视。统计部门已由单纯的统计信息搜集机构转变为具有信息、咨询、监视三大职能的统计信息管理机构。2025/8/1437

二、统计的过程包括:1.统计的工作过程2.统计的认识过程2025/8/1438统计活动的过程举例购买需要逛市场收集信息比较分析做出购买决定2025/8/1439统计活动过程图示1.收集数据2.整理

数据4.解释数据(结果说明)3.分析

数据实际问题2025/8/1440〔一〕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工作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025/8/1441〔二〕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2025/8/1442第二章统计调查这是统计工作的起点,是以获得所需要的统计资料为目的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2025/8/1443包括如下五小节内容§2.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2统计调查方案§2.3统计调查的方式§2.4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2025/8/1444§2.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二、统计调查的要求三、统计调查的种类2025/8/1445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一〕概念:就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方案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一般是指向各个总体单位搜集资料,为原始资料〔尚待汇总整理的一手资料〕,但有时也指次级资料〔已加工整理的二手资料〕。2025/8/1446〔二〕统计调查的作用统计工作中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等环节是彼此密切联系的。其中,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根底环节。如果调查工作做得不好,得到的资料残缺不全或有错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后续的统计工作。2025/8/1447二、统计调查的要求1.准确性:统计资料要符合客观实际,要真实可靠。2.及时性: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有关资料,以保证时效。2025/8/1448三、统计调查的种类〔一〕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二〕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通常以时期和时点为区别〕〔三〕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详见P112025/8/1449§2.2统计调查方案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三、设计调查工程和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五、制定调查的组织方案2025/8/1450

一、确定调查目的所谓调查目的,就是统计调查要解决哪些问题?获取哪些资料?资料有何用途?调查目确实定是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其确定的具体要求是要做到简明扼要。2025/8/1451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1.调查对象:相当于本章第一节介绍的“统计总体〞概念。2.调查单位:类似于“总体单位〞。3.报告单位:是负责向上级部门或单位报告或提交调查内容的单位〔这里指自然人或法人〕。2025/8/1452三、设计调查工程和调查表调查工程,是指向调查单位所要调查的内容,即调查单位的各个标志的名称。注意的问题:2.既需要、又有可能获得资料2025/8/1453〔二〕调查表含义及其构成形式将调查工程按一定的构造和顺序排列成的表格。构成:表头、表体、表脚,见表2-1调查表的种类:单一表和一览表。2025/8/1454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时间:资料所属时间,包括时期或时点。调查期限:指调查工作从开场到完毕的时间长度,包括登记、整理、分析和完成调查报告的时间。2025/8/1455五、制定的组织方案包括:调查的组织领导;调查机构的设置;调查人员的选择和培训;调查经费的来源;调查工作的步骤及其处理。2025/8/1456§2.3统计调查的方式一、定期统计报表二、各种专门调查:分为〔一〕普查、〔二〕重点调查、〔三〕抽样调查〔四〕典型调查三、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2025/8/1457一、定期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根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优点:法定性、统一和及时、准确、可满足各级领导机关了解资料的需要缺点:缺乏灵活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查效益差;基层负担重;易受行政干扰而造成信息失真等。2025/8/1458二、专门调查〔一〕普查含义: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总量。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以周期性普查为根底的主要原因:1.搜集国家重要国情、国力资料的需要;2.抽样调查工作的需要;3.弥补统计报表的缺乏。2025/8/1459〔一〕普查优点:所得数据比全面统计报表更全面系统、准确、可靠;可以使资料分组更详细;一种快速普查,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取得某种急需资料。组织方式: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直接进展登记;另一种方式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发放调查表由调查单位填报。2025/8/1460〔二〕重点调查重点调查的含义:属于非全面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全部调查单位中选择一局部重点单位进展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中,重点单位是指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那些单位,这些单位数目可能不多,但它们的标志总量〔即标志值之和〕却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局部。可以通过重点单位反映总体的根本情况。如,选择我国少数几个大的钢铁〔或石油、煤炭、化工〕生产基地,就可根本把握全国总体钢铁生产的根本状况。2025/8/1461〔三〕典型调查含义: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总体进展初步的全面分析根底上,从总体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展的调查。该种调查可以加深对全面调查资料的认识。在实践中常与全面调查结合运用。详见P182025/8/1462〔四〕抽样调查含义的要点:非全面调查,随机原则,由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优点:社会投入少;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可以测算抽样误差;减少了行政干预,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详见P17-182025/8/1463§2.4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一方面,搜集为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另一方面,搜集已经被他人整理或用过的资料,为我所用,成为次级资料或文案资料。2025/8/1464一、初级资料的搜集方法〔一〕直接观察法〔二〕报告法〔三〕面谈访问法:入户访问法、街上拦截访问法〔四〕邮寄访问法〔五〕访问法〔六〕互联网访问法见教材P19-22:了解各种搜集方法的优缺点2025/8/1465二、次级〔文案〕资料的搜集方法——四个

步骤P22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一〕原始记录:最初性、直接性〔二〕统计台帐:按时间顺序登记、汇总或几类资料的账册。又分:进度台账与历史台账〔三〕企业内部报表2025/8/1466四、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1.传统的报送方式:3.其他报送方式:网上报送〔网上直报〕2025/8/1467§2.5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调查误差而言的。所谓误差,是指调查所得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之间的差距。2025/8/1468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误差:由于调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工作不准确而造成的,如计量、登录、计算等环节出现的误差。登记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存在,它在调查工作中是可以防止和减少的。代表性误差:又称抽样误差,是以样本指标值〔或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值〔或总体参数〕而产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只有在非全面调查中存在,该误差不可以防止,但可以计算。2025/8/1469§3.1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方法§3.2统计分组§3.3次数分布§3.4数据录入与质量控制§3.5统计表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2025/8/1470

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与方法一、概念统计资料整理,又称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继续和深化;是指对原始资料进展审核、分组、汇总的过程。又是进展统计分析和预测的根底和前提。是到达统计研究的目的,完成统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025/8/1471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原始资料进展审核与检查2〕对各项指标进展综合汇总、进展各种分组、并汇总出各组单位数和各项指标的总数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4〕对统计资料进展系统积累2025/8/1472三、统计整理的方法根本方法:分组、汇总、编制统计图表2025/8/1473§3.2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研究对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假设干组成局部。2.理解要点:〔1〕分组对象是总体〔2〕应有分组标志〔3〕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2025/8/1474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发现现象的特点与规律2.将复杂现象划分为各种类型;3.说明总表达象中各组成局部的内部构造;4.提醒现象之间的联系、依存和制约关系。见教材P27-292025/8/1475举例:不同教育阶段承受不同形式教育的赞同比率〔%〕〔〕

民办公办国外学龄前37.516九年义务0高中5大学及以后19.5各类培训班26.53.0属于提醒总体内部构造与规律问题2025/8/1476三、统计分组方法——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这是统计分组的关键〕〔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1.要从研究目的和任务出发来选择分组标志;如,分析工人文化素质,应选文化程度或技术等级为标志。假设分析劳动力素质,应选年龄为标志。2.要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标志。2025/8/1477〔二〕确定各组界限的原则科学的分组应该做到准确反映各个组之间的性质差异或数量差异,做到对一样性质的总体单位进展组合,对不同性质的总体单位进展分解。2025/8/1478〔二〕分组方法1.按照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2.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

详见P30-312025/8/1479四、统计分组体系〔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某一企业全部职工1.按性别分2.按职称分3.按工资水平分平行分组特点是标志间为并列关系〔属品质标志〕〔属品质标志〕〔属数量标志〕2025/8/1480〔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某一企业全部职工1.按性别分2.按工资水平分男职工女职工2.按工资水平分复合分组特点是标志之间为嵌套关系2025/8/1481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分组〔一〕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现在改为按经济类型〕分:见P32〔二〕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农业、工业、工业和能源、建筑业、运输和邮电等。P138〔三〕按单位隶属关系分:中央或地方所属企业〔四〕按地区分:一般指以行政区域作为主要划分标志。详见中国统计摘要2021相应页码所显示。2025/8/1482§3.3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按某一标志分组之后的总体,再按照顺序进展排列,列出各组中的总体单位数,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的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简称分配数列。也称为次数分布。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做次数,或频数。常用f表示。2025/8/1483二、分配数列的种类1.按品质标志分组——品质数列2.按数量标志分组——变量数列对于变量〔分配〕数列而言,又分为单项式变量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品质数列分配数列单项式变量数列变量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2025/8/1484例如,P33:表3-4:品质〔或属性分配〕数列表3-5:变量〔分配〕数列此外,还有静态数列和动态数列,前者为某一时间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的分布而形成的数列,如上述表3-4和表3-5;后者为某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统计指标值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在第五章中讲解〕2025/8/1485三、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1.单项式分组—单项式变量数列:单项式分组是将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所形成的变量分配数列这样的分组所形成的变量分配数列叫单项式变量数列,简称单项式数列。如,P35中的表3-6为单项式分组;其编制比较简单。2025/8/14862.组距变量数列的编制,通过组距式分组——组距式变量数列:组距式分组是以变量值变动的一定范围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所形成的变量分配数列叫组距式变量数列,简称组距数列。例如,P35:表3-7为组距式分组其编制方法关键是以下四个方面根本要素:2025/8/1487对组距式变量数列,关键要确定:组距与组数、等距与异距、组限与组中值、频数与频率、组限:组距数列中,每一组标志值变动范围的两个数,叫组限,其中较小的数叫下限,较大的数叫上限。组距:组距数列中,每组上限与下限之差,叫组距。组中值:每一组标志值中点位置的数值叫组中值。2025/8/1488见P35表3-7的组数、组限、组距、组中值。画数轴来说明。对于开口的首组和末组,要确定组限、组中值要特别注意:组中值计算公式有三个:首组开口的下限和组中值计算公式:末组开口的上限和组中值计算公式〔〕〔〕〔〕··()500650600650700····】【2025/8/14893.组距数列的编制方法对离散变量,当变量值不多时,变成单项式即可。假设变量值很多需要分组时,相邻两组的上、下限一般用相邻的两个不同数值〔或差值为1〕。对连续变量分组时,相邻两组的上、下限可重叠,也可不重叠。假设重叠,即为同一个数值,应遵循“组上限不在组内〞原则。如表3-7种的500为首组的上限,应属于第二组。同理,550应属于第三组。2025/8/14904.关于频数与频率频数〔frequency〕,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为次数。作用:频数越大,说明该组的标志水平的作用越大,相当于该组的权数,反映重要性。频率:是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是个百分数,也称比率或比重。2025/8/1491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法〔一〕列表法〔二〕图示法EXCEL电子表格软件都可以画出。2025/8/1492五、正态分布〔normaldistribution〕形状为“两头小,中间大〞,而且对称的形状。在整个统计学的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25/8/1493§3.4数据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1.编程2.编码3.数据录入4.数据编辑5计算与制成分析图和表格。2025/8/1494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做好登记与审查工作控制录入质量

1.事先作好被调查单位的清查,防止错录、漏录;

2.重复录入法;

3.检验平衡项法;

4.预值控制2025/8/1495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将统计资料整理结果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它是用纵横穿插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整料。分广义的统计表与狭义统计表。§3.5统计表2025/8/1496统计表的作用1.阅读方便、直观、一目了然2.便于比较对照不同的工程,从中容易发现规律。4.便于计算和分析。2025/8/14971.从形式上,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值四个局部组成。除此之外,在统计表下方增列补充资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等。2.从内容上,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个局部组成。主词是统计表的主体,是总体单位的名称或分组的排列;宾词指的是各项指标,由纵栏标题和指标值组成。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2025/8/1498三、统计表的分类简单表:主词没有进展任何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且主词只是对总体各单位名称的罗列或按照时间顺序简单排列。如表3-11简单分组表:主词按某一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如表3-10复合分组表: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进展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如表3-12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分类2025/8/1499对广义的统计表,按作用不同,分为1.调查表2.汇总表或整理表3.分析表2025/8/14100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1.总标题:简明、确切2.统计表的内容:简明、扼要、系统3.各行和各栏:先列具体工程,再列总计4.主词:按分组标志的层次不同要移行排列5.栏目编号:1)横行各栏用〔甲〕、〔乙〕、〔丙〕等文字标明;2)纵列各栏用〔1〕、〔2〕、〔3〕等数字编号,有计算关系的也可表示为:〔4〕=〔2〕+〔3〕等形式6.按国际惯例:采用“三线表〞,且统计表两端不封口。形状多为长方形。2025/8/14101编制统计表规则7.表中数字:书写工整、清楚、位数要对准;其中,特殊情况处理方法:表内数值不存在用“—〞,数字暂缺用“……〞,免填的数字用“×〞。表内不允许出现空白单元格,也不许出现“同左〞、“同上〞等字样。8.计量单位:表内数字只有一种单位,可在表格右上角注明;假设不同,则横行单位可专门设置一栏,纵栏单位要与纵栏标题写在一起。9.附注或说明:在表格下方标明,具体指:资料来源、填表时间、填表人、审核人等。2025/8/14102第四章统计指标内容包括:§4.1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4.2总量指标§4.3相对指标§4.4平均指标§4.5标志变异指标2025/8/14103§4.1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指标是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根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上讲,它是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如GDP。它包含三个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在实际统计工作中,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根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2005年我国GDP为万亿元。除了包含上述三个要素,还包含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共六个要素。统计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根本单元,统计工作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或通过统计指标来进展的。正是通过各种统计指标,统计部门才得以发挥其三大功能,为国家进展宏观决策、宏观调控以及为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效劳。2025/8/14104二、统计指标的特点与作用〔一〕特点〔二〕统计指标作用1.从认识的角度讲,它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开展情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2.从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角度讲,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展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根本依据。三、统计指标的种类〔一〕按其反映总表达象内容不同分〔二〕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数量〔外延〕指标质量〔内涵〕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统计指标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展分类四、统计指标体系——详见P512025/8/14105§4.2总量指标一、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根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总量指标的作用为三个方面:1.是认识现象的起点;2.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开展规模、国情国力和生产建立成果,是进展宏观调控、制定经济开展政策的重要依据;3.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等其他形式统计指标的根底。2025/8/14106二、种类1、按反映内容分总体标志总量〔某数量标志的总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中个体的数量〕2、按时间状态分时期指标:特点〔流量〕时点指标:特点〔存量〕连续性累加性与时间长度直接相关连续性不可累加性与时间长度无直接相关性2025/8/14107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实物单位〔二〕价值单位〔三〕劳动时间单位2025/8/14108§4.3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形式。它是应用比照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值加以比照计算的一种比值。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如比重、比例、速度、程度、密度等。有名数:具有计量单位的数。如元/人,元/公斤等无名数:无计量单位,表示为百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等二、相对指标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P55-562025/8/14109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这是统计工作中最常用的相对指标,用来检查和分析方案执行的进度和均衡程度,反映方案执行的结果,并作为编制下期计划的参考。在计算时要求分子、分母在指标的内容、范围、计算方法、计算单位及时间长度等方面完全一致。实例详见P56-57分析长期方案执行情况时,由于方案规定任务数的性质不同,形成两种检查分析方法:累计法和水平法——P57-582025/8/14110实例见P584.比例相对指标5.动态相对指标2025/8/141112.强度相对指标〔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二〕两个总体之间比照的相对指标

两个方面的原则:P612025/8/14112§4.4平均指标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其作用表现为5个方面:P62-63

平均指标的分类: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二、算术平均数平均指标2025/8/14113〔一〕简单算术平均数:应用于未分组资料例〔二〕加权算术平均数:应用于分组资料

某一考研小组共6人,英语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63分、51分、69分、65分、45分,求此考研小组的英语平均分数。2025/8/14114实例:P641.单项数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2.组距数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对于组距数列,变量值应采用组中值,实例:P65。2025/8/14115三、调和平均数(一)简单调和平均数:〔应用于未分组资料〕(二)加权调和平均数:〔应用于分组资料〕例:P66-672025/8/14116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1〕但凡掌握被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时,用算术平均法。2〕但凡掌握被平均指标的分子资料时,用调和平均法。

现实中,有时由于掌握资料的限制,往往用调和平均数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来使用,此时,二者计算的结果是相等的。式中,m=xf,f=m/x调和平均数运用于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平均数:四、几何平均数大多用于计算平均开展速度,详见〞时间数列〞2025/8/14117§4.5标志变异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标志变异指标是说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或者说离散程度的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度。其作用具体表现在:它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的依据。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均方差〕、离散系数四种。〔一〕全距〔亦称极差〕〔R〕

它是总体各单位标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用以说明标志值变动范围的大小。2025/8/14118〔二〕平均差〔〕

平均差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以A.D.表示。未分组资料分组资料实例见P69-702025/8/14119〔三〕标准差〔σ〕1.概念:标准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又称“均方差〞,以σ表示。标准差的平方即为方差,用σ2表示。未分组资料分组资料

2.计算方法:简捷公式实例详见P71-722025/8/14120〔四〕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Vσ〕

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其公式为:

用于不同水平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的评判,就不能用标准差来衡量,必须通过计算标准差系数才能衡量不同总体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详见P72实例。2025/8/14121第四章练习题见学习指导2025/8/14122第五章时间数列内容包括:§5.1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5.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5.3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2025/8/14123§5.1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称为时间数列,亦称动态数列或时间序列。一个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根本要素:1.现象所属的时间;2.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1.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开展状态和结果;2.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开展趋势和开展速度;3.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开展变化的规律性;4.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展预测;5.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展统计分析。

2025/8/14124三、时间数列的种类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数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四、时间数列的特征〔一〕长期趋势〔二〕季节变动〔三〕循环变动〔四〕不规则变动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四个方面:P752025/8/14125§5.2时间数列水平指标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包括:开展水平、平均开展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一、开展水平在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叫做开展水平或时间数列水平。它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根底,它既可以用总量指标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来表示。开展水平可以分为: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水平;也可以分为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

二、平均开展水平2025/8/14126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一样点:都是将个别差异抽象化,概括反映一般水平。不同点:1〕一般平均数静态说明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动态说明某总体不同时期内开展的一般水平。2〕一般平均数对同一时间的某一数量标志差异抽象化,序时平均数则对不同时间的数量差异抽象化。平均开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开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它亦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一〕平均开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平均开展水平在动态分析中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P76-77〔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2025/8/141271、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例:P772〕根据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根据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例:P78连续时点数列指的是总期数小于1个月,以天表示。连续变动时点数列〔未分组资料连续时点数列〕2025/8/14128非连续变动时点数列〔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例:P78②根据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连续时点数列一般以月为期数单位。涉及概念:期初:每期起始时点,如月初、季初、年初。期末:每期完毕时点,如月末、季末、年末。显然,某一期初数值等于上一期期末数值,如4月初等于三月末,1月初等于上年末。每期的平均数为:〔期初+期末〕/2。连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其实是各期平均数的平均。2025/8/14129由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首末折半法〞例:P79例:P79-80总量指标序时平均数计算方法小结——P802025/8/141302、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a、b都为时期数列②a、b都为时点数列例:P81例2025/8/14131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月初管理人员数a月初职工总数b1202000164246022028002363340

某企业管理人员数及职工总数计算第一季度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平均比重。2025/8/14132③a为时期数列,b为时点数列例:P81-823、根据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可由一般平均数或序时平均数组成。由一般平均数所组成的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其方法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方法一样;由序时平均数所组成的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假设时期一样,则简单算术平均,假设时期不同,则以时期为权数加权算术平均。2025/8/14133三、增长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逐期增长量:以上一期为基期。累计增长量:以固定期为基期。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根本公式:根据基期选择的不同,可以形成两种增长量:2025/8/141341、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即2、每两个相邻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即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的关系如下:例:P832025/8/14135四、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的指标,它也一种序时平均数。例:P832025/8/14136§5.3时间数列速度指标一、开展速度开展速度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开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开展水平比照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开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开展速度和环比开展速度。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包括:开展速度、平均开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总速度):以固定期为基期,环比发展速度:以上一期为基期。2025/8/14137两种开展速度之间的关系:1〕定基开展速度是环比开展速度的连乘积,如:2〕相邻定基开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开展速度,如:实际中,常用年距开展速度:2025/8/14138二、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增长量与其基期水平比照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了几倍或百分之几。增长速度与开展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假设开展速度大于1,则增长速度为正值,说明现象增长的程度;反之,假设开展速度小于1,则增长速度为负值,表明现象降低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开展速度—1〔100%〕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开展速度—1〔100%〕注:两种增长速度不存在直接推算的关系,但可间接推算。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开展速度—1〔100%〕2025/8/14139三、平均开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开展速度是一种根据环比开展速度计算的序时平均数,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期平均开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说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但与平均开展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开展速度—1〔100%〕平均开展速度计算方法:水平法和累计法〔一〕水平法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a0出发,每期平均开展速度为,经过n期开展,到达最末水平an。例2025/8/14140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产值(万元)530540832125014802127发展速度(%)定基100101.9157.0235.9279.3401.3环比-101.9154.1150.2118.4143.7计算平均开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1〕假设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2〕假设各期环比开展速度〔3〕假设总开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为%平均开展速度为%2025/8/14141〔二〕累计法累计法,又称方程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a0出发,每期按固定的平均开展速度开展,各期计算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计算公式:2025/8/14142第五章练习题见学习指导2025/8/14143第六章统计指数内容包括:§6.1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6.2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6.3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6.4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2025/8/14144§6.1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可简称为指数,它是某一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指数说明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广义上讲,任何两个数值比照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上讲,指数是用以测定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四个方面:P89

2025/8/14145§6.2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的概念——P90〔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编制综合指数首先必须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指数化指标〞,二是“同度量因素〞。编制综合指数的目的是测定指数化指标的变动情况,因此在比照的过程中对同度量因素应加以固定。〔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以物量指数为例说明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过程:

式中:

q—物量(指数化指标)

p—商品价格(同度量因素)下标1——报告期下标0——基期—数量指标综合指数2025/8/141461〕以基期p0作为同度量因素:2〕以报告期p1作为同度量因素:以上指数形式均有一定的意义及可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把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水平上,即:例:P912025/8/14147

以价格指数为例来说明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过程:

式中:

q—物量(同度量因素)

p—商品价格(指数化指标)下标1——报告期下标0——基期—数量指标综合指数2.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1〕以基期q0作为同度量因素:2〕以报告期q1作为同度量因素:2025/8/14148以上质量指标指数的公式也各具有不同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把同度量因素〔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水平上,即:例:P933.编制综合指数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个问题——P93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1、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2、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2025/8/14149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概念——P93〔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P94-952025/8/14150§6.3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一〕指数体系的概念——P95: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指数体系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P96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一〕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影响因素〔二〕确定分析对象指标和影响因素指标,并列出其关系式〔三〕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绝对值增减量关系式〔四〕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对象变动的影响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根据构成指数体系的各指数类型不同,指数体系可分为:个体指数体系、综合指数体系、加权平均数指数体系和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等。本节仅介绍综合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2025/8/14151〔一〕综合指数体系的概念:P97〔二〕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P97-98实例§6.4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二、国房景气指数三、消费者信心指数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五、股价指数2025/8/14152第六章练习题见学习指导2025/8/14153第七章抽样调查根底知识内容包括:§7.1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7.2抽样推断的几个根本概念§7.3抽样误差§7.4参数估计§7.5样本单位数确实定2025/8/14154§7.1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一〕抽样调查的概念1.抽样调查:P1012.随机原则:P101〔二〕抽样调查的特点——5个特点:P102二、抽样调查的种类〔一〕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四种形式——P103〔二〕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防止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有代表性。概率抽样有两个根本准则:P103

2025/8/141551.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P103〔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随机抽样〔3〕分层随机抽样〔4〕整群随机抽样〔5〕多阶段抽样〔6〕与大小成比例的抽样2025/8/14156§7.2抽样推断的几个根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一〕总体——是指包括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全体,它是由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一般用N表示。〔二〕样本——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出来的局部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就称为样本。一般用n表示,当n小于30时为小样本;当n大于或等于30时为大样本。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一)总体指标——是指根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计算的综合指标,又称总体参数。常用的总体指标有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P、总体方差(或)和总体标准差、(二)样本指标——是指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计算的综合指标,又称统计量。常用的样本指标有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实例】:P105

2025/8/14157§7.3抽样误差一、抽样误差的概念〔一〕代表性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用局部样本推断总体时,由于样本单位的构造情况缺乏以代表总体的状况而产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有两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二〕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所有可能组成的样本的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或者说,是样本指标〔平均数或成数〕的标准差。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一般就是指抽样平均误差,用表示。〔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2.总体标志变动程度2025/8/14158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1.重复抽样:2.不重复抽样:〔一〕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1.重复抽样:2.不重复抽样:〔三〕总体方差未知时的解决方法——四种方法:P108【实例】:P1082025/8/14159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抽样极限误差

极限误差也叫做允许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用符号Δ表示。样本平均数的极限误差:〔一〕抽样极限误差样本成数的极限误差: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可允许的上限或下限为:〔二〕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确定抽样误差范围和要求抽样的可靠程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2025/8/14160

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这个可靠程度在统计中称做概率,它对应的数值是概率度,用t表示。

极限误差范围同概率度及抽样平均误差之间有关系是:〔三〕极限误差的计算——P1102025/8/14161§7.4参数估计一、点估计

点估计是直接用一个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推断方法。二、区间估计

(一)区间估计的统计思想区间估计是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根据点估计值,联系一定的误差范围估计总体指标值的一种推断方法。被推断的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之间存在的数值关系:即:被推断的总体成数与样本成数之间存在的数值关系:即:(二)举例:P111-1122025/8/14162§7.5样本单位数确实定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因素——5个因素:P112二、必要样本单位数目的计算这里主要介绍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目确实定方法。〔一〕推断总体平均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二〕推断总体成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三〕举例:P1132025/8/14163第七章练习题见学习指导2025/8/14164第八章统计分析根底知识内容包括:§8.1什么是统计分析§8.2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8.3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2025/8/14165§8.1什么是统计分析一、统计分析的概念〔一〕统计分析的概念——P114〔二〕统计分析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说明:P114〔三〕统计分析的目的——P115二、统计分析的特点〔一〕过程性〔二〕目的性〔三〕时效性

三、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一〕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过程性〔二〕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底〔三〕统计分析是提高统计人员综合水平和途径

2025/8/14166四、统计分析的程序

统计分析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编制统计分析表进行系统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流程图2025/8/14167§8.2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比例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2025/8/14168§8.3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一〕明确的目的性〔二〕文体的特殊性〔三〕明显的综合性〔四〕鲜明的实践性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

〔一〕主题要突出〔二〕构造要严谨〔三〕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四〕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五〕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2025/8/14169第八章练习题见学习指导返回2025/8/14170目录Ch1统计报表制度综述Ch2统计分类和统计标准化Ch3根本单位统计Ch4生产活动统计Ch5能源统计Ch6财务统计Ch7劳动统计Ch8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第二讲:统计实务2025/8/14171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内容包括:§1.1统计报表制度根本框架§1.2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1.3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2025/8/14172§1.1统计报表制度根本框架一、统计报表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P1272.分类——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工程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2025/8/14173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调整后的普查工程包括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三个工程。经济普查每10年进展两次,分别逢3、8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0年进展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每10年进展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经济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展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现行经常性的国家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共30项。2025/8/14174

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其中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开展并相对稳定的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主要有中国农村贫困检测统计调查制度等。部门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统计局以外的其他部门制定,是各级政府部门实施部门统计调查工程的工作业务方案。

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是指省以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和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为满足地方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需要而实施的各类统计调查方案。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按调查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和非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按调查方法分,可分为全面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和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报表制度;按调查内容分,可分为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和专业统计报表制度。2025/8/14175§1.2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一、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相关法规依据——P130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P131三、管理原则与事后监视1.原则——10条2.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4项2025/8/14176§1.3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一、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P133

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

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普查数据的质量抽查工作,抽查的结果将作为评估全国及各地区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

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由上级统计部门以部门文件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培训会议布置到下一级统计部门。下一级统计部门一般采用条块结合的组织方式收集资料。2025/8/14177所谓“条〞:即利用同级各有关业务部门〔系统〕已有的统计渠道、统计资料和行政记录,按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由各有关业务部门〔系统〕组织调查或进展资料整理,形成各系统统计报表或数据。所谓“块〞:即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根据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对那些没有主管部门或有主管部门,但其主管部门没有统计根底的统计调查单位,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