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草莓栽培技术_第1页
温室草莓栽培技术_第2页
温室草莓栽培技术_第3页
温室草莓栽培技术_第4页
温室草莓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室草莓栽培技术演讲人:日期:目录02育苗管理技术01栽培前期准备03定植与栽培管理04花果管理要点05病虫害绿色防控06采收与采后处理01栽培前期准备温室结构与选址要求温室结构设计配套设施规划选址环境要求需采用透光率高、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如双层中空玻璃或PO膜,确保冬季采光充足且温度稳定。骨架应具备抗风雪能力,跨度建议8-12米,肩高2.5米以上以利于通风。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开低洼易涝区。周边无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保证日均光照时长不低于6小时,同时远离污染源和病虫害高发区。需配备滴灌系统、补光灯、遮阳网及温湿度调控设备,确保水肥精准供给和环境可控性。品种选择与特性分析早熟高产品种如“红颜”“章姬”等,具有果实硬度高、糖酸比适中的特点,适合长途运输和市场需求,单株产量可达500克以上。四季结果品种如“阿尔比”可周年结果,需配合温光调控技术,适合高端市场或采摘园,但需注意夏季高温期的降温措施。抗病耐逆品种如“甜查理”“蒙特瑞”对灰霉病、白粉病抗性较强,适合连作障碍严重的区域,适应性广且管理成本低。土壤消毒与基质配制化学消毒法采用棉隆或威百亩进行熏蒸,每亩用量20-30公斤,覆膜密封7-10天,有效杀灭土传病菌、线虫及杂草种子。高温蒸汽消毒通过锅炉产生100℃以上蒸汽持续处理土壤8小时,深度达30厘米,环保无残留,但需配套专用设备。基质配方优化推荐椰糠、泥炭、珍珠岩按6:3:1混合,EC值控制在0.8-1.2mS/cm,pH调至5.5-6.5,并添加缓释肥和微生物菌剂提升肥力。02育苗管理技术育苗方式选择(匍匐茎/组培)利用母株自然分生的匍匐茎繁殖子苗,成本低且操作简便,适合规模化生产;需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株,并定期疏除过密茎蔓以保证子苗质量。匍匐茎育苗技术组培育苗技术两种方式对比通过离体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可有效解决病毒积累问题,提高植株抗性和产量;但需配备专业实验室设备,技术门槛较高,适合高端种苗生产。匍匐茎育苗周期短但易携带病原,组培苗纯度高质量稳定但成本高,种植者需根据生产目标与资源条件综合选择。苗期水肥精准调控水分管理采用滴灌或微喷系统保持基质湿度在60%-70%,避免积水引发根腐病;夏季高温时段需增加喷雾降温,同时加强通风降低湿度。营养供给苗期以平衡型水溶肥(如20-20-20)为主,每周施用1次,EC值控制在1.0-1.2mS/cm;后期增施钙镁肥促进根系发育,避免徒长。环境联动调控结合光照强度调整灌溉频率,阴雨天减少水量,配合CO₂施肥(浓度800-1000ppm)可显著提升幼苗光合效率。壮苗标准与炼苗操作壮苗形态指标株高15-20cm,茎粗≥0.6cm,叶片数5-6片且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呈乳白色,无病斑或虫害痕迹。炼苗流程炼苗期病虫害防控定植前逐步降低温湿度(每日降温1-2℃),减少遮光时间,增强光照适应性;同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抗逆性。喷施寡糖素或氨基寡糖素诱导抗性,配合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预防土传病害,确保移栽成活率。12303定植与栽培管理定植密度与时期控制合理密植设计根据草莓品种特性及温室空间,采用双行或单行定植模式,株距控制在20-25厘米,行距保持30-40厘米,确保通风透光性,避免植株竞争养分。苗龄与健壮度选择优先选用4-5片真叶、根系发达的脱毒苗,剔除弱苗、病苗,确保群体整齐度,提高成活率与后期产量。定植深度标准化幼苗根茎部需与土表齐平,过深易引发根腐病,过浅则根系易脱水,定植后需轻压土壤并浇透定根水,促进缓苗。温光水气环境调控温度分段管理生长期白天维持18-25℃,夜间不低于8℃;花期需适当降低夜间温度至5-10℃,以促进花芽分化,避免徒长。湿度动态控制营养生长期空气湿度保持60%-70%,花果期降至50%-60%,结合风机通风或喷雾系统减少灰霉病发生风险。光照强度优化冬季补光采用LED植物生长灯,每日光照时长延长至12-14小时,夏季通过遮阳网调节强光,防止叶片灼伤。滴灌施肥技术方案水肥一体化系统安装滴灌带配合文丘里施肥器,按生育期需求精准调控EC值(苗期1.0-1.2mS/cm,花果期1.5-1.8mS/cm)及pH值(5.8-6.5)。营养元素配比花期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膨果期补充钙镁元素(硝酸钙、硫酸镁),避免氮肥过量导致植株旺长。灌溉频次与量晴天每日滴灌1-2次,每次5-10分钟,阴天减少频次,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0%-70%,防止沤根或干旱胁迫。04花果管理要点花期授粉保障措施采用软毛刷或授粉器轻触花蕊,模拟自然授粉过程,确保花粉均匀分布,提高坐果率。需避开高温时段操作,避免花粉活性降低。人工辅助授粉技术蜂群引入管理环境调控优化在温室内放置熊蜂或蜜蜂蜂箱,利用昆虫传粉提升效率。需定期检查蜂群健康状况,避免农药使用对蜂群造成伤害。保持温室湿度在60%-70%,温度控制在18-25℃,避免极端干燥或潮湿导致花粉黏连或散失。疏花疏果操作规范初花期保留健壮花序,每株留5-6朵花;幼果期剔除畸形果、弱小果,每花序保留3-4个果,确保养分集中供应优质果实。阶段性疏除原则使用尖头剪刀疏剪,操作前用75%酒精消毒,避免伤口感染病菌。疏剪后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工具消毒要求根据草莓品种特性及植株生长势调整疏留量,弱株减少留果数,强株可适当增加,维持整体产量平衡。植株长势匹配畸形果预防与处理病虫害源头控制重点防治蓟马、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减少其叮咬导致的果面凹陷。发现畸形果及时摘除并深埋,阻断病原传播途径。温湿度异常应对昼夜温差过大时加盖保温被,连续阴雨天气启用除湿设备,减少因环境骤变造成的果实发育异常。营养均衡调控增施钙、硼等中微量元素,避免因缺素导致果实开裂或变形。定期检测土壤EC值,防止盐渍化引发生理障碍。05病虫害绿色防控通过控制温室湿度(保持60%-70%)、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交替喷洒木霉菌制剂与低毒化学药剂,抑制病原菌扩散。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灰霉病防控选用抗病品种,定期喷施小苏打溶液或硫磺熏蒸器,结合增施硅肥增强植株抗性,减少病害发生。白粉病综合管理采用基质消毒(高温蒸汽或生物菌剂处理)、避免连作,定植时蘸枯草芽孢杆菌根际保护,降低土传病害风险。根腐病防治措施关键虫害监测手段蚜虫预警系统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20-30块)结合定期巡查嫩梢,发现虫口密度超标时释放蚜茧蜂进行生物压制。蓟马诱捕技术部署蓝色粘板(高于植株20cm)并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每周统计虫量变化,指导精准施药时机。红蜘蛛动态监测利用10倍放大镜观察叶背斑点,当每叶活虫数超过5头时,喷施矿物油或捕食螨(如加州新小绥螨)进行干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天敌昆虫释放按1:50比例定期投放异色瓢虫幼虫防治蚜虫,配合东亚小花蝽控制蓟马种群,建立生态平衡体系。微生物制剂应用叶面喷施苏云金杆菌(Bt)悬浮液防治鳞翅目幼虫,灌根处理哈茨木霉菌防控枯萎病,替代化学农药使用。植物源农药增效将苦参碱与印楝素复配使用,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兼具触杀和拒食作用,延缓抗药性产生。06采收与采后处理成熟度判断标准色泽与光泽度果肉硬度检测糖酸比测定萼片状态观察成熟草莓果面应呈现均匀鲜红色至深红色,表皮光滑有光泽,避免采收未完全转色的青白或浅粉色果实。成熟草莓果肉应具有一定弹性,用手指轻压无明显凹陷,过软或过硬均不符合最佳采收标准。通过折光仪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度),成熟果实糖度通常需达到8%以上,同时酸度适中以保证风味平衡。成熟草莓萼片自然舒展且颜色鲜绿,若萼片干枯或翻卷则可能过熟或储存时间过长。采收方法与分级手工采摘规范重量分级标准分时段采收策略自动化分选技术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果柄基部轻轻扭转,保留完整萼片和1-2厘米果柄,避免拉扯损伤果肉。晴天露水干后至中午前为最佳采收时段,此时果实温度较低且表面干燥,有利于延长保鲜期。一级果单果重≥20克,二级果15-20克,三级果10-15克,剔除畸形果与病斑果。采用光电分选设备按颜色、大小、糖度进行自动化分级,提升商品果率与包装效率。保鲜储运技术要点气调包装技术使用5%-10%氧气+15%-20%二氧化碳的气调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