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某省市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及案例剖析_第1页
PP某省市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及案例剖析_第2页
PP某省市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及案例剖析_第3页
PP某省市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及案例剖析_第4页
PP某省市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及案例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

技术体系及苏州案例贾海峰某著名企业环境学院城市径流控制与河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水资源工程师研究院资深水资源师内容某省市水环境问题二.河流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三.案例剖析l

十一五水专项苏州甪直镇水环境修复l

十二五水专项苏州同里水环境品质提升l

十三五水专项苏州项目核心内容

四.

结语水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常规水系统水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河湖功能衰减或丧失l

调节支持功能u

对灾害的调节功能u

对生态支持功能l

环境净化功能u自然稀释、扩散、氧化等一系列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l

提供产品功能u通过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生产了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产品l

娱乐文化功能u具有美学、艺术、文化、文体休闲等方面的价值某省市居民

提供独特的体闲、娱乐、文体活动的场所内容某省市水环境问题二.河流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三.案例剖析l

十一五水专项苏州甪直镇水环境修复l

十二五水专项苏州同里水环境品质提升l

十三五水专项苏州项目核心内容

四.

结语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期望的可持续水系统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城市河流环境修复的主要理论基础l

水环境容量理论l

水质目标管理(美国TMDL)l

允量计算l

允量分配l

河流生态需水理论l

最小生态需水量的维持(流速、水位)l

河流生态健康理论l

生态水系统的构建和维持人工强化快滤旁位生物膜

技术自然生物处理

技术化学絮凝………旁位处理原位净化河流水质修复与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构外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核心技术支持管理体系保障城市河流水环境特征识别横剖面空间结构护岸亲水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水

动力调控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生物膜法微生物强化生态浮床内源污染治理曝气复氧技术集中污水处理分散污水处理源头减排截污工程广场步道纵剖面微生物动物植物平面……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基于技术

原理

的水

质修

复技

术底泥疏浚、覆盖截污工程人工快滤技术水动力学优化生态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增强技术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膜法生物滤池土地渗滤技术化学氧化/沉淀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曝气复氧技术生物流化床强化絮凝技术生物菌剂生物促进剂河流环境修复技术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基于空间关系的河道环境修复技术u河道外源污染控制与治理

包括污水集中处理、工业污染的源头控制、污水收集和截污技术、

分散入河污水的处某省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等。u河道原位净化

去除水体内源污染的技术,提高河流流态的技术,为高水体

自净能力的技术,应急性技术。u河道旁位处理

在河岸带上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将河水分流其中进行单独处理,如建于河岸上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氧化塘以及多种形式的生物

床或生物反应器等原理

空间物理法化学法生物/生态法入河前:异位处理污水收集、截污工程污水厂处理技术中的

化学法污水厂处理技术中的生物/生

态法分散污水处理技术分散污水处理技术中

的化学法分散污水处理技术中的生物/

生态法城市径流污染LID-BMPs控制中

的沉淀、过滤、吸附等技术某省市

LID-BMPs控制中的化学法城市径流污染LID-BMPs控制

中的生物/生态法河道内:

原位净化内源污染控制:底泥疏浚、底泥覆盖化学絮凝技术:

投加

化学药剂河流曝气复氧技术水系沟通与结构优化底泥覆盖生物膜技术:砾间接触氧化、

人工生态基推流与动力学调控生态浮床闸坝调度与水动力调控微生物强化技术:

投加生物

菌剂或生物促进剂生物操纵技术河岸带上:

旁位处理人工强化快滤池技术:连续砂

滤技术、纤维过滤技术强化混凝技术生物膜技术:砾间接触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磁絮凝技术自然处理法:

稳定塘、人工

湿地、土地处理技术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河流环境修复技术矩阵适用技术及组合的筛选l

技术筛选的指标体系u

环境准则u

经济准则u

资源准则u

社会准则l

指标的属性确定l

指标的权重确定l

技术排序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技术

筛选

标体

系BOD

CODTP、

NH3-N

、D0等建设投资水质改善有效水资源士地资源居民影响运行费用废弃物产生生态效益有效运行时间投资折现值凸地面积耗水量区位影响交通影响嗅觉影响视觉影响生态改善贡献度固废产生量年运行费用施工影影响施工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内容三、案例剖析l

十一五水专项苏州甪直镇水环境修复

目标与任务

甪直镇域河网水系演变与问题识别

城镇水系水质改善多级复合控制技术体系

示范工程体系u

生活污水的负压收集u

水系结构优化与水动力调控u

污染河道水质改善多级人工湿地建设工程u

河流生态景观修复技术

示范效果评估l是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镇,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文化

遗产预备清单。l全镇有1000余家工业企业,以印染为主的纺织业和化工业等。

l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0.9亿元l摸清甪直水系基本特征、水文水质现状,构建适合于江南水乡城镇的平原河网水系水动力学-水质模型;l研发水系水动力调控和水质多级复合控制关键技术,提出改善水系水动力特征和污染河道复合多级控制的工程措施方案;l

以通过示范工程与依托工程有机结合,优化水系结构与连通性,达到水系基本通畅,水质基本改善。年份河网水面率

Wp河网密度

Rd河频率,Rf197927.44%5

Km/

Km28.42/

Km2200212.32%3.5

Km/

Km24.82/

Km220099.22%3.4

Km/

Km23.74/

Km2l

对1979~2009年共3期水

系图进行解译,利用河网

水面率、河网密度、河频

率等指标,分析30年来甪

直古镇水系的演变过程(1)

甪直镇域河网水系演变研究l

通过现场调查、监测和实验

室分析,构建了基于ArcG

IS

的甪直水系水环境数据库l

分析了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甪直水系水动力不足,

流速滞缓;水质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

以及污染负荷类型及其分布

特征。•流动性不理想,大部分(74.8%)断面平均流速监测值小于0.05m/s,流动缓

慢•甪直河网水体水质的空间差异明显,水体有机污染、氮磷污染严重,支家厍和古

镇部分河道,水质普遍存在劣V类(2)水环境GIS数据库建立与水系水动力、水环境特征分析l

提出并采用“分区模拟,边界

耦合”的方法,基于EFDC和WASP的耦合,建立了甪直镇河网的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型,

提出了水动力调控方案。(3)

研究区水系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发与模拟应用l

总体方案“上游入镇河流水质改善、

中游古镇河流水系盘活、下游出镇水系出流通畅”,通过提高水动力,改

善水体的自净能力。l

研究提出控源-截污-水系结构优化-水生态修复-河道生态景观建设为一体的复合控制技术体系。l以控源截污为前提,以沟通水系为基

础,以水动力调控为重点,与清淤、湿地、景观生态、生态堤岸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水环境治理工程方

案体系。(4)

城镇水系水质改善多级复合控制技术体系示范工程与疏浚、河道整治、生态建设等依托工程相结合,形成水乡城镇水系调控-污水

收集-污水处理-再生回用-

生态修复等一体化水环境综合

整治工程体系。甪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体系I-支家厍水

术集成II

水环境整治

技术集成1.801.741.5342.1571.866161.511.861.52201.56

36

2.11

1.83

1.813334623

153浦里塘、支家厍河

道水生生态工程1100m2污水处理4万t/d、尾水

回用工程4000t/t5古镇湿地工程(300~400t/d)6

水系连通工程1.0km2支家厍湿地工程4

(700~1000t/d)21191.548.8ha水系建设,水面面

积16%1.682231

35323837341.871.7530

6

66687

8

25

污水处理厂172#支线

26271.8828

29241.891.151.151.811.721.691.411.941.691.731.45工程示范:支家厍密集区污水真空负压收集系统在传统重力收集系统系统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实施l

基于GIS和耦合模拟技术可视化识别水

系滞留区和水质不良区,提出以水系沟

通和站泵调度为核心的河网结构优化和

水动力调控方案。l

完成了甪直镇包括5处阻水点沟通、水

系结构优化和闸泵联合调度的水动力学

调控的示范工程效果l

古镇水系平均流速提高40%。工程示范:水系结构优化与水动力调控l

溶解氧均值增长20.99%。0.5

0.4

0.3

0.2

-0.1

-0

水系结构优化方案u沟通前

u沟通后

u调控后流速(

m/s)l

建立受污染河道的截污-控源-水

力调控-生态修复-自净能力提升

的多级复合水污染控制模式l

重点研究了集断头浜激活与重污

染河水异位净化为一体的四段式复合湿地处理净化技术l

有效去除水体悬浮物、有机物、

营养物,浊度、COD、氨氮、总

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9.9%、52.4%、46.8%、51.3%、51.3%,工程示范:支家厍污染河道水质改善四段式复合湿地技术l

分类提出河流生态景观修复技术l

多自然型古镇水系引清补流水质改

善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l

基于回归自然、保护田园特色、维护水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l

重污染河道浮床植物+生物膜(生

物-生态)集成技术l以有效截留、筛滤SS及各种漂浮物,

去除COD及氮、磷等污染物。l

COD、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

为20.8%、18.2%、8.6%。工程示范:河流生态景观修复技术l

形成“控源截污-负荷削减-质量改善”的水环境综合

整治技术与工程体系;l

根据监测,2008-2010,甪直研究区CODcr,BOD5,TP及NH3-N的Ⅴ类达标率分别约为

62%,60%,56%及81%。l

2011年,研究区内CODcr及

BOD5均达地表水Ⅴ类水标准,TP及NH3-N达标率95%以

上。示范效果评估内容三、案例剖析l

十二五水专项苏州同里水环境品质提升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水系特征识别与污染源分析

河道调控与环境修复集成技术研究

示范工程建设与运行结果l

改善古镇河网水系流态l

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l

提高古镇河网水体感观l

实现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l

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和社会景观功能引水泵站进口泵站饮卧云庵桥太平桥

德春桥吉利桥小东溪同里湖东川桥龙海洗浴中心蒋家桥上元桥

采样点大东溪

鱼形桥泰安桥会川桥升平桥

川桥中元桥东新桥小川桥l

同里古镇原补水水源运河水为劣V类l

水乡城镇河道水流平缓、河网交错l

水动力学条件差、水体自净能力不足l

污染负荷总量大且分散l

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l

水体感观及景观效应差研究目标研究背景

闸(泵站)东棣港闸饮会川桥闸南板桥闸小川河闸东溪桥闸南图浜闸 调查区域:西珠港以东,环湖西路以西,后港以南,中元港以北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开展,包括了鱼行社区和东溪社区的绝大部分,和东新社区78%左右的区域,以及济开发区管理区域。30生活污染生活垃圾

旅游污染

干湿沉降

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同里古镇污染源现状及污染负荷排放分析污染源入河途径COD(t/a)TN(t/a)TP(t/a)直排入河27.311.1385.28雨水管网入河33.112.90143.83污水管网漏失入河9.090.6042.54漏排入河65.704.38329.00各途径入河污染负荷量分析同里古镇水环境现状及水质评估2011年11月份开始,课题组

综合考虑河道形态特征、闸坝方位、水流

流向以及水系补水换水的影响,选择景区水系西北侧的进口泵站为起点,

以景区水系东南侧的南图浜闸为终点,在同里古镇河道布设不同的监测断

面,进行水质水文监测。l

设置20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

监测,监测水质指标19项,2011年开始每月监测1次,必要

时加密监测;l

设置20个河道断面,进行底泥

监测1次,监测指标6项;l

设置31个监测断面,进行水文

监测4次,包括流速、流量、河

道断面、河底形状等。监测结果l

同里古镇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

25%,大部分断面处于劣Ⅴ类l

古镇河道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03m/s,大部分断面流动缓慢l

底泥重金属含量全部达到国家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三级标准,部分达到二级标准l

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水系调控技术l基于系列水文、水质监测,开发了水动力学-水质动态耦合

模型,提出了常态的水系调控方案。l

典型污染物超磁分离技术的参数优化运行

技术l针对同里河流藻类、浊度、有机物含量的特征,开展超磁

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不同技术参数的优化,通过筛选磁种类

型及用量、

PAC和PAM药剂类型、用量及不同药剂比例分

配,获得了针对水乡城镇不同水体类型的最优运行工况l

水体景观营造与水生态修复技术l

以构建生态河道为目标,通过植物配置等修复古镇河道水

体水生态环境。引水泵站进口泵站饮南板桥闸卧云庵桥太平桥

德春桥吉利桥小东溪大东溪

同里湖东川桥龙海洗浴中心蒋家桥上元桥

采样点鱼形桥泰安桥会川桥升平桥

中川桥中元桥东新桥小川桥水乡城镇河网水质修复与调控集成技术南图浜闸

闸(泵站)东棣港闸饮会川桥闸小川河闸东溪桥闸l

基于水系的系列水文、水质监测,开发了平原

河网地区水乡城镇水系

的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

型系统。(一)同里古镇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l

模型验证的

流速

中值误差为18.39%

,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认为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合理,水质模型

DO

均中值误差约为17.81%

为水质模型模拟结

果合理进行出入流口流量分配建立水动力-水质

耦合模型研究区域现状

分析重点区域水体置换率接近重点区域水质较好应用模型进行情景分

析EFDC水动力模型WASP水质模型水动力情况水质情况l出入

流口12345678情景

J1+0.5m3/s000000-0.5m3/s情景

J2+1.0m3/s000000-1.0m3/s情景

J3+1.5m3/s000000-1.5m3/s情景

Y10+0.5m3/s00000-0.5m3/s情景

Y20+1.0m3/s00000-1.0m3/s情景

Y30+1.5m3/s00000-1.5m3/s情景Y2_10+1.0m3/s00-0.2m3/s00-0.8m3/s情景Y2_20+1.0m3/s00-0.5m3/s00-0.5m3/s(二)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水系调控l

通过系列实测数据的解析分析和情景模拟,识别水系城镇河网结构阻点、瓶颈以及缓流节点,综合考虑水环境改善和水利工程优化运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常态的水系结构优化、污染负荷削减方案和闸泵联合动力调控方案,可以根据水系的

水环境在状况可以明显改善研究区水系流态。单一入流口入流情景模拟一进七出水利调度情景模拟饮水出流口1-7情景2_11m3/s1-6:0,7:100%情景2_21m3/s4:20%,7:80%,其他:0情景2_31m3/s4:50%,7:50%,其他:0可以看出,随着出流口4(即会川桥出流口)

的出流量增加,三

桥区域西北部分(吉利桥-蒋家桥-会川桥河段)

,流速逐渐增大。

而三桥区域东侧及其下游,流速逐渐减小。三桥区域南侧河段,其

流速先减小,再增大。(二)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水系调控l

通过筛选磁种类型及用量、PAC和PAM药剂类型、用量及不同药剂比例分配、

获得了针对水乡城镇不同水体类型的最优运行工况;l

通过调整超磁分离机磁盘的转速,改变磁盘对于微磁絮团的吸附能力,获得

了针对不同浊度水体需要的超磁分离机转速。(三)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l

分别选取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苏州城区断头浜活络浜、同里湖湖水三种不同类型的水体为原水进行中试试验研究研究内容中试运行进水出水特征与规模:l水乡古镇、热点旅游区l原补水水源运河水为劣V类l示范河道长约2.5km工程内容:l

污水管网清淤检测:

8766米的污水

干管清淤,7个泵井清淤,气囊封堵

30处等l

古镇河网水系调控与优化调度:镇

区北入口引水工程(1m³/s)l

典型污染物快速分离优化技术超磁

分离工程(3.6万吨/d)l

建设生态浮床500m2

、沉水植物200

m239河段河段长度河段宽度河段面积蒋家桥至西珠港30082400蒋家桥至得春桥360145040蒋家桥至会川桥180142520太安桥至吉利桥1206720乌金桥至升平桥25061500升平桥至东新桥200122400升平桥至南园茶楼160101600得春桥至饮150101500某省市场至东溪桥620148680小川桥至东新桥200122400东川桥至南图浜27061620总计2810(m)112(m)30380(m2)示范工程:同里古镇河道水质修复与调控摄于2017年摄于2011年示范工程:同里古镇河道水质修复与调控示范工程:同里古镇河道水质修复与调控工程效果l示范工程建设前,古镇河道为劣Ⅴ类水体,透明度平均约为30cml示范工程建设后,第三方水质监测数据表明,COD

、氨氮、DO水

质指标时空分布93.8%达到Ⅴ类水。透明度平均约1m左右,提高

约1倍多41内容三、案例剖析l

十三五水专项苏州项目核心内容

研究背景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示范工程与配套n

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环境设施工程和管

理体系:n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水源地保护管理体系n

城区河流水环境改善明显率先进入环境治理转型期n

水设施从“工程建设”转向“整体效能提升

”n

水源地保护目标从“水质指标达标”转向“水生态安全保障

”某省市河道治理从以“黑臭治理”为主转为“

品质提升

”在太湖流域乃至全国处于引领地位:n

社会经济长期快速发展,2016年人均

GDP约是全国的2.7倍,达14.56万元n

2016年人口超过千万,GDP超1.5万亿,位于某省市的第七某省市第一苏州水环境治理成效:(一)苏州区域代表性u现有污水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不高n

苏州污水厂的平均电耗水平并不低人均

13.7/5.0(万元)吨水

0.36/0.28(kWh/m3)

GDP7/348(排名)电耗

285/348

(排名)n

雨季控制策略被动、存在明显时滞现象u存在毒害污染物与毒性风险n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水体存在藻毒素等

特征毒害污染物风险n河道、设施排水的雌激素等新兴污染

物风险亟需关注n部分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排水存在特征

毒害污染物和毒性风险(二)转型期的苏州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厂一

厂二

厂三

厂四

厂五

厂六工业废水设施排水急性毒性44806040200发光细菌抑制率(%)100(二)转型期的苏州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u水体水质不稳定n河道感官质量不高,透明度约为30-50cm,颜色多为灰绿色某省市径流面源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存在雨季水体污染问题苏州城区河道透明度平均值变化(29个断面统计结果)n

胥口湾水源地TN月均浓度有超标,TP接近III标准阈值高污染径流在雨天集中排放入河,造成明显“黑团

”城区河道水体感官质量不佳(二)转型期的苏州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u

河网流态不利于污染物自净n

动力调控,能耗高n调控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n滞流区与急流区并存,造成末端缓流或底泥再悬浮的问题u

水生态功能失衡n

水源地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定,存在生态风险

物种相对单一,生物多样性低(香农指数1.0)

时空上分布不均衡

存在水草疯长及藻华交替现象n

河道水生植物的生境差,生态系统不完整,生

态服务功能失衡

90%以上河道水生生态系统沉水植被缺失,水体自

净能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弱

蓝藻为苏州河道的优势种,夏季河道藻密度有时高达107

cell/L,导致河道水体颜色异常,气味腥臭(二)转型期的苏州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建立各类污染源全方

位削减的设施效能提

升与全系统减控的技

术体系某省市水体生态系

统恢复和长效维系的

技术和管理体系构建保障感官愉悦、

水质安全、生态健康某省市水生态安全评

价与监控方法体系城市水环境愿景提升水环境品质,保障水生态安全(三)转型某省市水环境愿景及科技需求生态健康

感官愉悦

水质安全

科技需求内容四、苏州案例分析l

十三五水专项苏州项目核心内容简介

研究背景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示范工程与配套某省市水生态安全评

价技术体系•水设施功能提升与

长效运营技术体系

与平台•浅水型湖湾水源地

安全与水生态健康

保障技术体系某省市河道水生态修

复与维系技术体系

与管控平台水设施水源地城市河道城市区域水质提升与水生态安全保障苏州水

环境品

质提升太湖东

部水生

态安全

保障项目定位

水环境单元

技术体系

项目目标(一)“十三五”研究目标课题

望虞

东岸水设施功能

提升与全系统调

控技术及示范通过水设施功能提升

和全系统调控

,控制

区域外源污染物输入。课题三

、河

道水环境

质提升与水

生态健康维

护技术及

范通过控制径流污

染和河道水质快

速净化及生态修

复,某省市河

道水环境品质和

水生态健康。通过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全面维护,保障水源地水质,提升水源地生态健康水平。课题二、胥口湾水

源地水生态健康提

升与水质保障技术

及工程示范(二)项目任务分解城市河道水源地水设施项目标志性成果支撑水专项八大标志

性成果城市水设施提标增效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技

术体系及其综合应用(标志性成果1)8.3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质改善成套技

术与应用基于内外源联控与水生植被优化调控的湖湾水源地水生态健康提升与水质保障技术(标志性成果2)基于径流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网联控联调

的河道水环境品质提升与水生态健康维护(标志性成果3)(三)预期的标志性成果

3项成套技术

3项关键技术

2个导则3项示范工程1个河网水动力优化与

活水实时调控平台

2项成套技术

4项关键技术

3个指南(方案)

1项设备基于径流控制-

河道生态修复-

河网联控联调

的河道水环境

品质提升与水

生态健康维护基于内外源联

控与水生植被

优化调控的湖

湾水源地水生

态健康提升与

水质保障技术城市水设施提标增效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及其综合应用

4项成套技术

3项关键技术

3个指南(方案)3项示范工程1个供排水设施一体化

管理平台(三)预期的标志性成果3项示范工程标志性成果3.某省市水设施提标增效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标志性成果某省市水设施提标增效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及综合应用水设施一体化管理平台!↓↓管网低水位精准化运

行技术↓污水厂数字化全流程

节能降耗优化技术设施排水生态安全监测与工业废水毒性多屏障控制技术水环境设施协

同调控技术↓3.2湖湾水源地水生态健康提升与水质保障标志性成果2:基于内外源联控与水生植被优化调控的湖湾水

源地水生态健康提升与水质保障技术水源地外源污染

导流阻隔水源地流泥内源

污染削减12011031.21009031.188031.166031.144031.123031.1100120.35120.39120.43120.47水生植被群落结构

优化植物收割残体资源

化处置胥口湾水源地水环

境质量监测水生态安全评价与

风险预警400300270.0200149.0108.0

110.010086.049.540.931.6

32.021.20特色农业生态种植

与污染减控污水治理工程设施

提标增效生态环境优化生态健康评价水体污染削减陆源污染控制TEL胥口湾-夏backgroundERL胥口湾-冬TEL胥口湾-秋胥口湾-春Cu(μg/g)ARCSERM34.0

35.0

35.7UETAETTECPECLELPELPELSELT50T20207050390.0197.028.025.094.018.716.03.3河道水环境品质提升与水生态健康维护标志性成果3:基于径流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网联控联调的河

道水环境品质提升与水生态健康维护悬浮物快速去除、河道

生境营造与生态修复河网水动力优化与活

水实时调控城市径流多维立体

控制河道品质提升与生态修复河网联控联调径流控制内容四、苏州案例分析l

十三五水专项苏州项目核心内容简介

研究背景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示范工程与配套综合示范区“一区一湾两镇两网”

:一区为苏州中心区,一湾为胥口湾,两镇为阳澄湖镇和金庭镇,两网为中心区河网和管网9、河道水体品质提升

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工程

示范(规模不小于5000m3/d,

总面积不少于5万m2

,水生

植物修复面积比例不低于

20%,修复成本不高于120

元/m2

)2、污水处理厂数字化运

行和节能降耗技术工程

示范(不小于10万m3/d,单位污

染物去除电耗降低10%以上)1、印染等废水毒害污染物

削减与毒性控制技术验证

工程示范(出水发光细菌急性毒性不高于32倍;规模不小于1万m3/d)5、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及长效运行工程示范(建设6~8个处理能力20m3/d

左右的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

理示范点)8、河网水动力优化与活

水调控技术工程示范(覆盖古城区14km2范围

内的总河长约30km的河

网)某省市区域径流多维度

立体控制工程示范(面积5

km2

以上,径流

总量控制率75%、SS去除

率50%以上)4、尾水深度净化工程示

范示范(规模10000m3/d,达到263

工程要求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