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张某,男,10个月,因“发现双足畸形10个月”于2025年1月5日入院。患儿为G2P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5kg,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患儿平素体健,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生长发育与同龄儿基本一致,能独坐,会翻身,可扶物短时间站立。(二)病情描述患儿出生后家长即发现其双足形态异常,表现为双足内翻、内收,踝关节跖屈明显,无法像正常婴儿那样将足平放于床面。随着月龄增长,患儿尝试站立时,双足始终以足尖着地,足跟无法接触地面,且行走意愿较低,双下肢活动协调性欠佳。家长曾在当地社区医院咨询,未进行特殊处理,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三)检查数据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10次/分,呼吸25次/分,体重8.5kg,身长72cm。双足呈典型马蹄内翻足畸形,表现为前足内收、中足内翻、足跟内翻及踝关节跖屈。双足跟腱紧张,被动背伸踝关节受限,左侧踝关节被动背伸角度为120°,右侧为115°(正常婴儿踝关节被动背伸可达90°-100°)。双足皮肤完整,无红肿、破溃,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对称,均为5级,肌张力稍增高。双下肢长度相等,未见明显短缩。影像学检查:双足正侧位X线片显示,左侧距骨与跟骨轴线夹角为25°,右侧为23°(正常应大于30°);左侧跟骨与跖骨轴线夹角为18°,右侧为16°(正常应大于20°),符合马蹄内翻足影像学改变。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全身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的马蹄内翻足。二、护理问题与诊断(一)肢体活动障碍与双足马蹄内翻畸形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有关。患儿双足无法正常负重、站立及行走,踝关节被动背伸角度明显小于正常婴儿,双足活动范围受限,不能完成正常的足部功能动作。(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与佩戴矫形支具、手法矫正时的摩擦及压迫有关。矫形支具与皮肤接触部位可能因长期压迫、摩擦导致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红肿、破损甚至溃疡;手法矫正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也可能对皮肤造成损伤。(三)家长焦虑与患儿疾病预后不确定、对治疗护理知识缺乏有关。家长对小儿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效果、恢复情况存在担忧,担心疾病会影响患儿未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同时因不了解具体的治疗护理方法而感到茫然和焦虑。(四)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关于小儿马蹄内翻足的病因、治疗方法、护理要点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表现为家长不能正确描述疾病相关知识,对矫形支具的佩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不佳,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等。三、护理计划与目标(一)针对肢体活动障碍护理计划:入院后第1-2天,协助医生对患儿进行手法矫正,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第3天开始佩戴矫形支具,夜间持续佩戴,白天佩戴时间逐渐增加,从每日4小时开始,每周增加2小时,直至每日佩戴12小时;指导家长进行足部功能锻炼,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护理目标:1周内,患儿双足被动背伸角度较入院时增加5°-10°。1个月内,患儿能耐受矫形支具,佩戴时无明显哭闹,双足被动背伸角度达到100°-110°。3个月内,患儿双足畸形明显改善,可在扶持下用足跟着地短暂站立,踝关节被动背伸角度达到90°-100°。(二)针对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护理计划:每日检查患儿佩戴矫形支具部位的皮肤情况,尤其是足跟、踝部等易受压部位;指导家长正确佩戴矫形支具,调整松紧度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汗液刺激;若出现皮肤发红,及时取下矫形支具,局部涂抹润肤霜并按摩,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佩戴。护理目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患儿皮肤保持完整,无红肿、破损、溃疡等情况发生。(三)针对家长焦虑护理计划:入院时主动与家长沟通,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成功案例,减轻其心理负担;定期向家长反馈患儿的治疗进展和恢复情况;鼓励家长表达内心的担忧和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和心理支持。护理目标:1周内,家长焦虑情绪有所缓解,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1个月内,家长对患儿疾病的预后有较清晰的认识,焦虑情绪明显减轻。(四)针对知识缺乏护理计划:入院后第1天,向家长发放小儿马蹄内翻足健康教育手册,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第2-3天,示范矫形支具的正确佩戴方法、手法矫正的操作要点及足部功能锻炼的方法,让家长回示操作直至掌握;每周组织1次健康教育讲座,解答家长的疑问。护理目标:1周内,家长能说出小儿马蹄内翻足的主要治疗方法和护理要点;2周内,家长能正确佩戴矫形支具、进行手法矫正和足部功能锻炼。四、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肢体活动障碍的护理干预手法矫正: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手法矫正。操作前,先对患儿双足进行温水浸泡10分钟,以放松肌肉。矫正时,一手握住患儿小腿下段,另一手拇指置于足背外侧,其余四指置于足底内侧,先将前足向外展、外翻,纠正前足内收、内翻畸形,然后缓慢将踝关节背伸,纠正跖屈畸形,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哭闹剧烈、面色苍白等情况,立即停止操作。每日上午9点、下午4点各进行1次,每次15-20分钟。矫形支具佩戴:选择合适型号的丹尼斯-布朗(Denis-Browne)支具。佩戴前检查支具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变形。先将患儿双足置于支具的正确位置,确保前足外展、踝关节背伸,然后固定绑带,松紧度以能插入1指为宜,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矫正效果不佳。第1周夜间佩戴,白天佩戴4小时;第2周白天佩戴6小时;第3周白天佩戴8小时;第4周白天佩戴10小时;第5周起白天佩戴12小时。佩戴期间,每2小时检查一次足部血液循环及皮肤情况,观察足趾颜色、温度、活动度,若出现足趾发绀、苍白、发凉等情况,及时调整支具松紧度。足部功能锻炼:指导家长进行以下锻炼:踝关节屈伸训练:家长一手握住患儿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前部,缓慢将踝关节背伸至最大角度,维持5秒,再缓慢跖屈,重复10次,每日3次。足内翻、外翻训练: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小腿,另一手握住足部,将足缓慢外翻至最大角度,维持5秒,再缓慢内翻,重复10次,每日3次。足部按摩:用手掌轻轻按摩患儿足底、足背及小腿肌肉,每次10分钟,每日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二)预防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干预皮肤检查:每日早晚及每次取下矫形支具后,仔细检查患儿双足及小腿皮肤,重点查看足跟、踝部、足外侧等与支具接触的部位,观察有无红肿、压痕、破损等。若发现皮肤发红,立即用手指轻轻按摩发红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一般30分钟左右可恢复;若发红持续不消退,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并适当减少矫形支具佩戴时间。支具护理:定期清洁矫形支具,用温水擦拭支具内侧,去除汗液、污垢,保持支具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检查支具的衬垫是否完好,若有破损及时更换,防止摩擦皮肤。皮肤清洁:每日给患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洗澡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双足及小腿皮肤,尤其是皮肤褶皱处,避免潮湿引起皮肤感染。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三)缓解家长焦虑的干预沟通交流:入院当天,责任护士主动与家长进行一对一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小儿马蹄内翻足的病因、治疗方法、治疗周期及预后,告知家长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患儿可恢复正常足部功能。向家长展示成功治疗的案例图片和视频,增强其治疗信心。信息反馈:每日向家长反馈患儿的治疗情况,如手法矫正的效果、矫形支具佩戴情况、足部活动度的变化等,让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恢复进展。每周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邀请医生参加,解答家长的疑问,共同讨论患儿的治疗方案。心理支持:鼓励家长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担忧,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理解和安慰。指导家长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听音乐等,缓解焦虑情绪。邀请康复较好患儿的家长与他们交流经验,分享护理心得,减轻其心理压力。(四)知识宣教干预健康教育手册:入院时向家长发放包含小儿马蹄内翻足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要点、康复训练、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家长阅读,并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操作示范与回示:护士亲自示范矫形支具的佩戴方法、手法矫正的操作步骤及足部功能锻炼的动作,边示范边讲解注意事项。让家长进行操作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直至家长能正确操作。健康教育讲座:每周三下午组织一次健康教育讲座,由医生和护士轮流授课,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进展、家庭护理技巧等。讲座后设置提问环节,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电话随访: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一次,了解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儿的恢复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五、效果评价与数据分析(一)肢体活动障碍改善情况1周后评估:患儿双足被动背伸角度较入院时有所增加,左侧从120°增至112°,右侧从115°增至108°,达到预期目标。患儿对手法矫正和矫形支具佩戴的耐受性较好,哭闹次数较少。1个月后评估:患儿能耐受矫形支具的佩戴,白天佩戴10小时时无明显哭闹。左侧踝关节被动背伸角度达到105°,右侧达到102°,均达到预期目标。3个月后评估:患儿双足畸形明显改善,前足内收、内翻及足跟内翻基本纠正。可在扶持下用足跟着地站立5-10秒。左侧踝关节被动背伸角度达到95°,右侧达到93°,接近正常范围,达到预期目标。(二)皮肤完整性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患儿双足及小腿皮肤始终保持完整,无红肿、破损、溃疡等情况发生,达到预期目标。仅在佩戴矫形支具第2周时,右侧足跟出现一次轻度发红,经及时处理后30分钟恢复正常。(三)家长焦虑缓解情况1周后评估:通过与家长沟通及反馈患儿治疗情况,家长焦虑情绪有所缓解,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工作,对治疗方案表示理解和认同。1个月后评估:家长对患儿疾病的预后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焦虑情绪明显减轻,能积极参与患儿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主动向护士咨询相关问题。(四)家长知识掌握情况1周后评估:家长能说出小儿马蹄内翻足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法矫正、佩戴矫形支具)和护理要点(皮肤护理、支具佩戴注意事项),基本掌握了足部功能锻炼的方法。2周后评估:家长能正确佩戴矫形支具,松紧度适宜;手法矫正操作规范,动作轻柔;足部功能锻炼能按要求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六、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早期干预效果显著:患儿入院时年龄较小,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进行手法矫正和佩戴矫形支具治疗,能有效利用婴幼儿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综合护理措施有效:采用手法矫正、矫形支具佩戴、足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同时注重皮肤护理和家长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全方位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了护理效果。家长配合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护理技能,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手法矫正力度掌握不够精准:在手法矫正过程中,由于患儿哭闹不配合,有时难以准确把握矫正力度,可能影响矫正效果。家长对康复训练的坚持性有待提高: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对患儿的足部功能锻炼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影响了康复进度。矫形支具佩戴的舒适度有待改善:虽然选择了合适型号的矫形支具,但部分患儿在佩戴过程中仍会出现不适,导致哭闹,影响佩戴时间和效果。(三)改进措施加强护士培训: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手法矫正操作培训,邀请医生进行指导,通过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护士对矫正力度的掌握能力,确保操作的精准性。强化家长监督:建立家长康复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受热面酸洗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级护理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辐射安全上岗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衢州市人民医院颌面部创伤处理考核
- 南通市人民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与公立医院改革政策试题
- 莆田市中医院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掌握程度考核
- 九江市中医院骨盆骨折前后联合入路考核
- 会计从业考试练习册及答案解析
- 常州市人民医院科研教学人员绩效激励与考核政策试题
- 连云港市中医院PICC置管与维护技能考核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感染科平战结合建设体系
- 高中英语新课标3000词汇表(新高考)
-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 2023年贵州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实施细则
- 光伏监控系统
- 血透室规章制度及
- 《律师承办行政案件规范》-推荐
- GB/T 531.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 GB/T 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 肺癌教学查房演示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