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方案TOC\o"1-2"\h\u4679第一章总则 361201.1实施背景 35061.1.1国际背景 3249831.1.2国内背景 3320521.1.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325611.1.4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4118161.1.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02841.1.6保障农民增收 4297861.1.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133911.1.8坚持科学发展 4198121.1.9坚持依法行政 4255951.1.10坚持协同推进 4298591.1.11坚持动态调整 56032第二章组织架构 5311161.1.12组织架构设立 5222651.1.13组织架构层级 5188181.1.14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5211631.1.15办公室工作职责 6208201.1.16专家组工作职责 645111.1.17实施小组工作职责 6153211.1.18监测与评估小组工作职责 623562第三章标准制定 6159401.1.19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 6125141.1收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资料,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 6102671.2调研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质量安全需求,明确标准制定的方向和目标。 6175131.2.1组建标准制定团队 7235522.1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任务,组建涵盖农业、食品、质量检测、法律法规等领域的专业团队。 7144362.2保证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以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7163022.2.1制定标准制定计划 76723.1明确标准制定的总体目标、阶段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 7258043.2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保证标准制定工作有序进行。 7237883.2.1标准草案编制 7311234.1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草案。 7127334.2草案应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判定规则等内容。 7182554.2.1征求意见与修改 7212685.1将草案征求相关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的意见。 7302805.2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 7300385.2.1专家评审 7188396.1组织专家对送审稿进行评审,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302736.2专家评审通过后,形成报批稿。 7232776.2.1报批与发布 7307507.1将报批稿提交至相关部门审批。 7239027.2审批通过后,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7235127.2.1范围与术语 7265351.1明确标准适用的农产品种类、范围和生产环节。 7145171.2规范相关术语和定义,保证标准表述的准确性。 724441.2.1技术要求 799032.1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指标,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7197782.2明确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863412.2.1检验方法 833253.1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检验设备、检验程序等。 8119703.2保证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815623.2.1判定规则 8251624.1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判定规则,包括合格判定、不合格判定等。 878114.2保证判定规则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8207764.2.1标准实施与监督 8138835.1明确标准实施的责任主体,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有效实施。 8141295.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828207第四章标准实施 8318135.2.1宣传对象 8222155.2.2宣传内容 879735.2.3宣传方式 8194045.2.4培训内容 8195205.2.5培训方式 9124405.2.6实施主体 9101505.2.7实施要求 958055.2.8监督机制 9193835.2.9监督手段 927175第五章质量检测 10190355.2.10机构设置 10232095.2.11人员配置 10114425.2.12设施建设 10114365.2.13制度保障 1034975.2.14检测技术 10159715.2.15检测设备 113542第六章风险评估与预警 1193515.2.16目的与意义 1149965.2.17体系构成 1199355.2.18实施步骤 1181565.2.19目的与意义 12247995.2.20机制构成 1226935.2.21实施步骤 1213297第七章质量追溯 13161935.2.22体系建设目标 13221535.2.23体系建设内容 13136295.2.24信息采集 13314645.2.25信息传输 14220785.2.26信息存储 1426035.2.27信息查询与分析 14316905.2.28信息共享与交换 148492第八章诚信体系建设 1469065.2.29制度构建 1496335.2.30制度实施 15152715.2.31诚信评价 15156365.2.32诚信奖惩 1532255第九章政策法规与宣传 15319035.2.33政策法规的制定原则 16188895.2.34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1680915.2.35宣传推广的目标 16237865.2.36宣传推广的方式 17175605.2.37宣传推广的组织实施 1723271第十章监督管理 17274915.2.38目的与意义 17198155.2.39监督检查主体 189915.2.40监督检查内容 18179455.2.41监督检查方式 1874185.2.42应急处理原则 1852135.2.43应急处理流程 19317575.2.44应急处理保障措施 19第一章总则1.1实施背景1.1.1国际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影响国家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了适应国际市场要求,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必要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方案。1.1.2国内背景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方案,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第二节目的意义1.1.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有利于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1.4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1.1.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1.6保障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第三节工作原则1.1.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1.8坚持科学发展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1.1.9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保证标准体系的权威性和严肃性。1.1.10坚持协同推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1.1.11坚持动态调整根据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保证标准体系的适应性和前瞻性。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一节组织管理体系1.1.12组织架构设立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顺利实施,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监督整个体系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组长:由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工作。(2)副组长: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3)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工作。1.1.13组织架构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领导小组下设立以下层级:(1)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组织召开会议,起草文件等。(2)专家组: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意见。(3)实施小组:根据不同任务需求,设立若干实施小组,负责具体任务的落实。(4)监测与评估小组:负责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估,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第二节工作职责分配1.1.14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2)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保证资源整合和协同推进。(3)审批实施计划,监督实施进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4)组织开展培训、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5)汇报工作进展,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情况。1.1.15办公室工作职责(1)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2)组织召开会议,起草文件,发布通知。(3)跟踪实施进度,及时汇报工作情况。(4)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5)组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1.1.16专家组工作职责(1)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意见。(2)参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方案。(3)对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4)指导实施小组开展工作。1.1.17实施小组工作职责(1)负责具体任务的落实。(2)按照实施方案,制定详细工作计划。(3)开展相关工作,保证任务完成。(4)定期汇报工作进展。1.1.18监测与评估小组工作职责(1)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估。(2)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定期编写监测与评估报告。(4)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第三章标准制定第一节标准制定程序1.1.19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1.1收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资料,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1.2调研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质量安全需求,明确标准制定的方向和目标。1.2.1组建标准制定团队2.1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任务,组建涵盖农业、食品、质量检测、法律法规等领域的专业团队。2.2保证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以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2.1制定标准制定计划3.1明确标准制定的总体目标、阶段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3.2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保证标准制定工作有序进行。3.2.1标准草案编制4.1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草案。4.2草案应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判定规则等内容。4.2.1征求意见与修改5.1将草案征求相关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的意见。5.2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5.2.1专家评审6.1组织专家对送审稿进行评审,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6.2专家评审通过后,形成报批稿。6.2.1报批与发布7.1将报批稿提交至相关部门审批。7.2审批通过后,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二节标准制定内容7.2.1范围与术语1.1明确标准适用的农产品种类、范围和生产环节。1.2规范相关术语和定义,保证标准表述的准确性。1.2.1技术要求2.1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指标,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2.2明确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要求。2.2.1检验方法3.1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检验设备、检验程序等。3.2保证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3.2.1判定规则4.1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判定规则,包括合格判定、不合格判定等。4.2保证判定规则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2.1标准实施与监督5.1明确标准实施的责任主体,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有效实施。5.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第四章标准实施第一节标准宣传与培训5.2.1宣传对象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宣传对象应涵盖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5.2.2宣传内容(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基本概念、意义和作用;(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具体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检测方法;(4)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的成功案例和经验。5.2.3宣传方式(1)制定宣传材料,包括宣传册、海报、展板等;(2)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3)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4)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活动,促进各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理解和掌握。5.2.4培训内容(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基本知识;(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构成和实施要求;(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4)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具体实施操作和检测方法。5.2.5培训方式(1)制定培训大纲和教材,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3)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授课;(4)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第二节标准实施与监督5.2.6实施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主体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相关部门。5.2.7实施要求(1)严格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保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符合标准要求;(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内部管理;(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4)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整改。5.2.8监督机制(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明确各级监管部门职责;(2)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标准得到有效执行;(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4)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5.2.9监督手段(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时发觉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3)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发布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秩序。第五章质量检测第一节检测机构建设5.2.10机构设置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将在市、县、乡三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各级检测机构应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形成覆盖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5.2.11人员配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背景和资质的检测人员,保证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保证检测机构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5.2.12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具备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包括实验用房、实验设备、实验用品等。实验室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2.1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管理制度,明确检测流程、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环节的操作规范,保证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第二节检测技术与设备5.2.14检测技术(1)生物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对农产品中的有害生物、病原体、农药残留等进行检测。(2)物理检测技术:通过光谱、色谱、质谱等手段,对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进行检测。(3)化学检测技术:运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对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测。(4)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应用。5.2.15检测设备(1)生物检测设备:包括PCR仪、凝胶成像仪、酶标仪等。(2)物理检测设备: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等。(3)化学检测设备: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4)信息技术设备:包括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应加大对检测技术与设备的投入,提升检测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第六章风险评估与预警第一节风险评估体系5.2.16目的与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旨在系统化、科学化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2.17体系构成(1)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数据,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2)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程度。(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规范、管理措施、政策法规等。(4)风险监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对重点环节、重点品种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觉风险隐患。(5)风险沟通:加强与企业、消费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5.2.18实施步骤(1)制定风险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目标、评估范围、评估方法等。(2)开展风险评估:按照方案要求,组织专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评估。(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4)加强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定期发布风险预警信息。第二节预警机制建设5.2.19目的与意义预警机制建设旨在及时识别和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为决策、企业自律和消费者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5.2.20机制构成(1)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2)预警指标体系: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包括风险指标、危害指标、暴露指标等。(3)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实现风险的自动识别和预警。(4)预警信息发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5)应急处置: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应急处置预案,保证在预警信息发布后,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5.2.21实施步骤(1)数据收集与整合:对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建立信息数据库。(2)制定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特点,制定预警指标体系。(3)开发预警模型:结合预警指标体系,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4)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搭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保证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5)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预警后的应急处置能力。第七章质量追溯第一节追溯体系建设5.2.22体系建设目标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信心,本节旨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主要包括:(1)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法规体系,明确追溯责任主体和追溯流程。(2)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标准,保证追溯信息真实、准确、完整。(3)推动追溯体系与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共享。5.2.23体系建设内容(1)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追溯体系建设的法律责任、追溯范围、追溯主体等。(2)技术标准制定: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标准,包括追溯编码规则、追溯信息采集、追溯信息传输、追溯信息存储等。(3)追溯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实现追溯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4)追溯节点建设: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设立追溯节点,保证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5)追溯标识管理:制定农产品追溯标识管理制度,明确追溯标识的发放、使用、回收和销毁等环节。(6)追溯体系培训与宣传: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追溯意识和能力,加强追溯体系宣传,提高消费者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第二节追溯信息管理5.2.24信息采集(1)采集内容: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应包括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相关信息。(2)采集方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实时采集。(3)采集要求:保证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5.2.25信息传输(1)传输方式:采用有线、无线等传输方式,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2)传输要求:保证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丢失。5.2.26信息存储(1)存储方式:采用数据库、云存储等存储方式,保证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长期保存。(2)存储要求:保证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信息泄露、丢失和损坏。5.2.27信息查询与分析(1)查询功能:提供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查询功能,便于消费者、监管部门和企业查询。(2)分析功能: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企业改进和消费者选择提供数据支持。5.2.28信息共享与交换(1)共享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在部门、企业、消费者等之间的共享。(2)交换要求:保证信息交换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促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协同发展。第八章诚信体系建设第一节诚信管理制度5.2.29制度构建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健全诚信管理制度。本节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诚信管理制度,涵盖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明确诚信管理原则: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规范。(2)制定诚信管理措施:包括诚信承诺、诚信记录、诚信评价、诚信奖惩等具体措施,形成完整的诚信管理体系。5.2.30制度实施(1)加强诚信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诚信理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主体的诚信意识。(2)建立诚信档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主体进行诚信档案管理,记录其诚信行为。(3)实施诚信评价: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评价,公布评价结果。第二节诚信评价与奖惩5.2.31诚信评价(1)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周期等。(2)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主体的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的诚信行为,如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保证产品质量等。(3)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档次,并向社会公布。5.2.32诚信奖惩(1)奖励措施:对诚信评价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主体给予表彰、奖励,包括政策支持、资金奖励等。(2)惩罚措施:对诚信评价结果为一般和较差的主体进行约谈、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罚。(3)联合惩戒:对存在严重诚信问题的主体,实施联合惩戒,限制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从业资格。通过以上诚信评价与奖惩措施,旨在激励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主体自觉遵守诚信管理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第九章政策法规与宣传第一节政策法规制定5.2.33政策法规的制定原则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顺利实施,本节明确了政策法规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2)科学合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保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3)公开透明。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应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保证法规内容的公正性。(4)动态调整。政策法规的制定应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5.2.34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1)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政策法规应明确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责任和义务。(2)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政策法规应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程序、内容和要求,保证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政策法规应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明确监测范围、频次和指标。(4)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政策法规应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的建立,规范认证程序,提高认证效率。(5)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政策法规应规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秩序。第二节宣传推广与普及5.2.35宣传推广的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宣传推广与普及,旨在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政策法规的知晓度。通过宣传推广,使政策法规深入人心,提高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2)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3)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应用。通过宣传推广,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5.2.36宣传推广的方式(1)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相关政策法规和知识。(2)现场培训。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深入基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和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3)展览展示。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展览和展示活动,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果,提高社会关注度和认同感。(4)宣传资料发放。制作宣传册、海报、挂图等宣传资料,向农民、企业和社会公众发放,扩大宣传覆盖面。(5)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监督。5.2.37宣传推广的组织实施(1)明确责任主体。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明确宣传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子诊断方法优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建筑方案设计毕业设计(3篇)
- 建筑方案设计的结语(3篇)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合欢调节能量代谢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六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16.2 奥斯特的发现说课稿 (新版)粤教沪版
- 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资源21-海南-现场课说课稿-6.1金刚石、石墨和C60-王海燕
- 有功功率课件
- 月药师中药学课程课件
- 月季防虫防害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治疗
- 2022年省直辖行政单位政务中心综合窗口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YY/T 0127.11-2014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盖髓试验
- GB/T 3036-1994船用中心型蝶阀
- GB/T 19867.5-2008电阻焊焊接工艺规程
- GB/T 1706-2006二氧化钛颜料
- 2023年安徽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 T-CIATCM 002-2019 中医药信息数据元目录
-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管理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