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CCSDJG331123IDJG331123/T10—2024 2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评价组织 45评价指标 46评价内容 47评价程序 68评价结果 69评价改进 7附录A(规范性)疫区、防疫指数各项指标权重占比表 8附录B(规范性)疫区等级划分 12附录C(规范性)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检查验收表 13附录D(规范性)打孔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效果评价标准 14DJG331123/T10—2024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遂昌老华林业工程施工队、遂昌李顺金林业工程施工队。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永先、巫建军、郑伟成、吴英俊、邱伟清、黄利华、罗艳、叶君花、朱明坤、潘军、傅志真、翁江华、钟美娟、吴焱、张小辉、钟子龙、华瑞松、李顺金。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JG331123/T10—20243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效果评价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结果、评价改进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效果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476-2009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GB/T23478-2009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LY/T1866-2009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范DB3311/T72-2017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发生区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3.2预防区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3.3疫区指数发生区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程度的动态指标。3.4防疫指数发生区治理松材线虫病成效的动态指标。3.5除治小班需要防治的松材线虫病疫情小班。3.6疫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属植物及原木制品。DJG331123/T10—202443.7疫木除治对疫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3.8“510”标准疫木除治伐桩高度不超过“5”厘米,清理粗度“1”厘米以上枝桠,小班内枯病死松树清“0”。3.9伐桩不合格率除治小班内不合格伐桩数占总伐桩数的比率。3.10枝桠滞留率除治小班内滞留枝桠总数占总伐桩数的比率。3.11疫木流失率行政村(林区)或自然村违规存放疫木户数所占检查总户数的比率。4评价组织4.1评价主体为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办公室。4.2应建立评价小组,由5~7人组成,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4.3被评价责任单位指乡镇(街道)、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施工单位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等。5评价指标5.1评价指标由疫区指数、防疫指数组成,其中疫区指数权重30%、防疫指数权重70%,实行年度累计。5.2疫区指数由发生程度、处置情况、现场监理、加分项等4项指标组成。5.3防疫指数由除治任务、规范处理、保护监理、检疫监管、加分项等5项指标组成。5.4评价指标,见附录A。6评价内容6.1普查结果评价6.1.1根据当年秋季疫情普查结果(普查方法按照GB/T23478-2009执行),对比上一年度发生情况判定发生面积和病死株数是否增减。6.1.2统计被评价责任单位松材线虫病面积发生率和病死株数密度,划分为重型、中型、轻型疫区以及预防区,采取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分区分级方法见附录B。6.2疫木下山数量评价每年4月份根据全县疫木定点加工企业收购数量,对被评价责任单位进行统计,按照统计数据进行指标评判。DJG331123/T10—202456.3疫木除治评价6.3.1跟踪检查评价建立疫木除治情况跟踪检查组织,重点就“510”标准执行情况和疫木流失率指标,每半月形成全县及被评价责任单位的情况报告。指标计算公式如下:a)伐桩不合格率(%)=除治小班内经检查不合格伐桩个数/伐桩总个数×100;b)枝桠滞留率(%)=除治小班内检查遗留枝桠总数/检查伐桩总个数×100;c)疫木流失率(房前屋后违规存放率%)=行政村或自然村违规存放疫木户数/检查总户数×100;d)综合指标(%)=伐桩不合格率×30+枝桠滞留率×30+疫木流失率(房前屋后违规存放率)×40。6.3.2自查验收4月份评价责任单位以行政村(林区)、施工队为单位开展全量除治小班的检查验收工作,对每个除治小班进行打分,以算术平均方式计算1个行政村(林区)或施工队的除治整体情况。小班检查验收表见附录C。6.3.3县级核查5月份评价主体开展全县疫情行政村的质量核查,根据小班总面积、总个数进行随机抽取核查,得出被评价责任单位的整体情况。6.4数字森防上传数据评价评价主体根据当年11月至次年4月被评价责任单位上传至浙江省数字森防平台的疫木除治数据与质量完成情况,判定数据的真实性。6.5松材线虫病预防评价6.5.1打孔注药注药技术按LY/T1866-2009与DB3311/T72-2017执行。6.5.1.1注药质量以浙江省数字森平台上传数据为依据,在上年12月至当年2月评价注药质量。随机抽取5%的注药株数,现场进行检查评判,检查中未正常施药株数合格率小于等于10%为合格。计算公式如下:a)抽查药瓶数量使用率(%)=检查株实际用药瓶数/设计用药瓶数×100。b)总用药数量(瓶)=设计总用药量(瓶)×抽查药瓶数量使用率。c)施药株数合格率(%)=检查株合格施工的株数/检查总株数×100。6.5.1.2防治效果第1次注药后当年11月份进行,第2次宜在注药后次年11月份进行。抽查注药株数方法同6.5.1.1,松材线虫病引起的松树死亡率小于等于1%为合格。计算公式如下:a)松树死亡率(%)=检查株死亡总株数/注药松树总株数×100b)打孔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效果评价标准见附录D。DJG331123/T10—202466.5.2检疫监管评价6.5.2.1报备评价责任主体对县外引进松木包装等材料、涉松施工和涉木加工企业的报备情况。6.5.2.2涉松施工评价林业生产抚育、在建民生工程项目涉松施工等是否按除治要求规范处理。6.5.2.3检疫复检评价报备的涉松事项是否开展现场检疫与复检措施。检疫技术按照GB/T23476-2009执行。7评价程序7.1评价阶段每年度除治开始前,评价主体编制评价工作计划。评价分为评价初期、中期和末期。评价小组按照附录A要求,结合现场核实情况,逐项打分。7.1.1评价初期对应当年秋季专项普查结果,其中发生面积、病死株数和疫木下山数量等相关数据形成被评价责任单位疫区指数的基础数据构成。7.1.2评价中期对应疫木除治、松材线虫病预防和检疫监管等评价内容,其中疫木除治任务完成、下山疫木数量等相关数据形成被评价责任单位防疫指数的基础数据构成,其余为疫区指数与防疫指数的动态数据构成。7.1.3评价末期对应第2年秋季疫情专项普查,根据普查结果评价当年度疫情防控成效,并形成下一年度疫区指数的基础数据构成。7.2评价方法7.2.1根据评价阶段按照评价内容收集资料,需要现场核实的,到现场进行评判。7.2.2按评价阶段开展评价,必要时开展月评,各阶段评价结果实行年度累计。7.2.3评价周期为当年10月至第2年9月。8评价结果8.1评价小组应出具对各被评价单位的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概况;——防治效果;——创新与先进做法;——可改进空间的建议。DJG331123/T10—202478.2评价结果和汇总材料及时报送评价主体。8.3评价主体对月评的结果每月10号前公布;阶段性评价结果每期评价结束后1周内公布;每年10月份公布上一年度总评价。9评价改进9.1评价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9.2评价主体建立申诉处理机制,及时对申诉情况和意见进行处理和改进。8附录A(规范性)疫区、防疫指数各项指标权重占比表(6分)),9疫区指数(5分)制定工作方案,开展疫木除治检查指导,提升除治质量。若自查验收得分与县级核查得分差值大于5分的,经核实为被评价责任单位原因的,以(9分)(3分)(3分)(2分)(2分)疫指数(5分)(5分)(5分)率(3分)疫指数(3分)(2分)(2分)(5分)(3分)(2分)(4分)(4分)(2分)(规范性)疫区等级划分(规范性)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检查验收表乡镇(街道):,行政村:,林班名:,小班号:,土名:。施工队名称:,施工队负责人:,监管员姓名:。小班内发现未清理已落叶的枯死松木1株扣3分(遇特殊情况无法清理的枯死松树,需报县级);伐桩高度离地不得超过5厘米、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