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监察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监察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监察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监察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监察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监察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92第一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 211934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定义与重要性 2116841.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定义 2282541.1.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重要性 3189401.1.3宪法依据 361901.1.4法律法规依据 36947第二章特种设备分类与安全要求 4224211.1.5特种设备概述 4267521.1.6特种设备分类方法 4246861.1.7特种设备具体分类 4164561.1.8特种设备设计安全要求 5129841.1.9特种设备制造安全要求 5109061.1.10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要求 514901.1.1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要求 523110第三章特种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5241971.1.12设计原则 5289671.1.13设计内容 6119261.1.14制造过程控制 6235431.1.15制造工艺要求 645351.1.16制造环境要求 7107511.1.17制造检验与验收 76914第四章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与维修 7100061.1.18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7326251.1.19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7293861.1.20安装后的验收 833091.1.21改造前的准备工作 8260301.1.22改造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868801.1.23维修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824086第五章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9185601.1.24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960981.1.25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9159011.1.26特种设备使用前的检查 937511.1.27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 946681.1.28应急预案与处理 9106391.1.29定期维护保养 9144161.1.30维护保养记录 974381.1.31维护保养人员培训 10200301.1.32维护保养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1095031.1.33设备故障处理 101819第六章特种设备预防与应急处理 10316141.1.3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094101.1.35强化设备检查与维护保养 10218551.1.36加强作业人员管理 11161821.1.37提高预防意识 11194181.1.38报告与信息传递 11204551.1.39现场救援与处置 11277801.1.40调查与分析 11267101.1.41处理与赔偿 1123570第七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 12303861.1.42组织架构 127771.1.43职责分工 12205641.1.44监管原则 12155361.1.45监管内容 13146761.1.46监管手段 13747第八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施 1365391.1.47前期准备 1396461.1.48现场监察 14211681.1.49问题处理 14212731.1.50总结反馈 1421781.1.51日常检查 1475631.1.52专项检查 15294641.1.53评估与评价 1522310第九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建设 15217071.1.54培训目的 1557901.1.55培训内容 15144231.1.56培训方式 1659541.1.57培训管理 162981.1.58政治素质 16303771.1.59业务素质 16263571.1.60职业道德 1693201.1.61身体素质 1632506第十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责任与处罚 17155371.1.62行政责任 17186141.1.63刑事责任 1732891.1.64违法行为 1783971.1.65处罚措施 18第一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述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定义与重要性1.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定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实施监督、检查、管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功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1.1.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重要性(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其安全功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有助于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种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运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特种设备的发生,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可以有效预防,维护社会稳定。(4)强化法律法规的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加强安全监察工作,有助于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第二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律依据1.1.3宪法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宪法精神的体现,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1.1.4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基本法律,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定,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了具体法律依据。(3)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规定,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法律依据。(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进行了具体规定,为地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二章特种设备分类与安全要求第一节特种设备的分类1.1.5特种设备概述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科研、教学、生活等领域中,具有特定功能,且可能因操作、使用不当或设备本身缺陷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设备。特种设备的分类对于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预防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1.6特种设备分类方法(1)按照用途分类:特种设备可分为生产设备、科研设备、教学设备、生活设备等。(2)按照性质分类:特种设备可分为承压设备、起重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工设备等。(3)按照功能分类:特种设备可分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4)按照危险程度分类:特种设备可分为一类特种设备、二类特种设备、三类特种设备。1.1.7特种设备具体分类(1)锅炉:包括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等。(2)压力容器:包括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等。(3)压力管道:包括工业管道、公用管道等。(4)起重机械:包括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等。(5)大型游乐设施:包括游乐场所的各类游乐设施。第二节特种设备的安全要求1.1.8特种设备设计安全要求(1)设计时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保证设备的安全功能。(2)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设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3)设计时应对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包括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4)设计时应考虑设备的操作便利性、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1.1.9特种设备制造安全要求(1)制造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生产设备、工艺和检测手段应符合国家标准。(2)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设备质量。(3)制造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检验、试验,保证设备安全可靠。1.1.10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要求(1)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2)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安全功能良好。(3)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使用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1.1.1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要求(1)检验检测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检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2)检验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3)检验检测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依据。第三章特种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第一节特种设备设计的安全要求1.1.12设计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2)遵循科学、合理、先进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工况,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异常情况和状态下均能保持安全。(3)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提高设备操作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1.1.13设计内容(1)设备结构设计:保证设备结构合理、强度足够、刚度适中,防止因设计不当导致的结构破坏。(2)设备材料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耐腐蚀功能和耐磨损功能。(3)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根据设备类型和工况,设计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限位装置、连锁装置、报警装置等。(4)设备电气设计:保证电气系统安全可靠,符合国家标准,防止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爆炸等。(5)设备控制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人员失误风险。(6)设备维护保养设计:考虑设备维护保养的便捷性,提供必要的维护保养工具和设施。第二节特种设备制造的安全要求1.1.14制造过程控制(1)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保证制造过程符合安全要求。(2)选用合格的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保证设备质量。(3)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制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设备质量。(4)强化过程检验,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件进行重点检验,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1.1.15制造工艺要求(1)制造工艺应符合设备设计要求,保证设备功能和安全性。(2)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提高制造精度和效率。(3)制定合理的工艺路线,保证制造过程顺利进行。(4)强化工艺纪律,严格遵守工艺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质量受损。1.1.16制造环境要求(1)制造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保证作业环境安全。(2)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警示标志等,防止发生。(3)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消除安全隐患。(4)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风险。1.1.17制造检验与验收(1)制定完善的检验与验收制度,保证设备质量。(2)对设备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的检验。(3)对关键部件和重要功能指标进行重点检验,保证设备安全可靠。(4)验收合格后,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四章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与维修第一节特种设备安装的安全要求1.1.18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安装任务: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要求,明确安装任务的具体内容、范围及安装标准。(2)技术培训:对安装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保证其掌握特种设备安装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安全要求。(3)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安装流程、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4)检查设备: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完好无损,符合安装要求。1.1.19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要求(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装过程中,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装的操作规程,保证安装质量。(2)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静电手环等。(3)定期检查:安装过程中,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防止损坏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避免对特种设备造成损坏,如划伤、碰撞等。(5)配合协调:与土建、电气等专业配合,保证安装顺利进行。1.1.20安装后的验收(1)检查安装质量:安装完成后,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安装质量符合要求。(2)功能试验:进行功能试验,验证特种设备各项功能指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3)验收手续:办理验收手续,保证特种设备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规定。第二节特种设备改造与维修的安全要求1.1.21改造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改造任务: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要求,明确改造任务的具体内容、范围及改造标准。(2)技术评估:对特种设备进行技术评估,确定改造方案。(3)编制改造方案:根据技术评估结果,编制详细的改造方案。(4)安全评估:对改造方案进行安全评估,保证改造过程中安全风险可控。1.1.22改造过程中的安全要求(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守特种设备改造的操作规程。(2)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静电手环等。(3)定期检查:改造过程中,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防止损坏设备:在改造过程中,避免对特种设备造成损坏。(5)配合协调:与相关专业配合,保证改造顺利进行。1.1.23维修过程中的安全要求(1)定期检查: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隐患及时处理。(2)及时维修:发觉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严格遵守维修规程:维修过程中,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维修的操作规程。(4)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静电手环等。(5)防止损坏设备:在维修过程中,避免对特种设备造成损坏。(6)记录维修情况:详细记录维修情况,便于设备运行情况的跟踪与评估。第五章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一节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要求1.1.24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1.1.25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查、检验等环节的责任和义务,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1.1.26特种设备使用前的检查(1)使用单位应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2)使用单位应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安全附件、防护装置、限位装置等完好无损。(3)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保证设备安全功能符合要求。1.1.27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1)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保证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2)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操作人员不得安排从事特种设备操作工作。1.1.28应急预案与处理(1)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明确处理程序和应急措施。(2)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特种设备的能力。第二节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的安全要求1.1.29定期维护保养使用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安全可靠。1.1.30维护保养记录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设备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维护保养人员等信息。1.1.31维护保养人员培训(1)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2)维护保养人员应严格按照维护保养规程进行操作,保证设备安全。1.1.32维护保养过程中的安全防护(1)维护保养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2)维护保养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使用合格的工具和设备。(3)维护保养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1.1.33设备故障处理(1)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故障处理制度,明确故障处理程序和责任。(2)使用单位应在发觉设备故障后,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3)使用单位应根据故障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第六章特种设备预防与应急处理第一节特种设备预防措施1.1.3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责任、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要求。(2)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明确预防、应急处理和救援措施。(3)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1.1.35强化设备检查与维护保养(1)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正常,降低故障率。(3)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工作。1.1.36加强作业人员管理(1)严格选拔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保证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2)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保证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满足工作要求。(3)建立操作人员安全责任制,明确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法律责任。1.1.37提高预防意识(1)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2)组织开展特种设备案例分析,总结原因和教训。(3)定期进行预防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二节特种设备的应急处理1.1.38报告与信息传递(1)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2)单位负责人应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相关部门。(3)信息传递应准确、迅速,保证处理工作顺利进行。1.1.39现场救援与处置(1)组织现场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包括现场警戒、疏散人员、救治伤员等。(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大,如切断设备电源、熄火等。(3)对设备进行现场封存,防止设备再次投入使用。1.1.40调查与分析(1)成立调查组,对原因、性质、损失等进行全面调查。(2)分析原因,查找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理。(3)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1.1.41处理与赔偿(1)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对损失进行赔偿,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3)对处理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对特种设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七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第一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组织体系1.1.42组织架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组织体系,旨在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察机构。(1)国家级监察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负责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2)省级监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3)市级监察机构:各市、自治州、盟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4)县级监察机构:各县、自治县、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科),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1.1.43职责分工(1)国家级监察机构:负责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组织编制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划;指导、监督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组织开展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2)省级监察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指导、监督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3)市级监察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指导、监督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4)县级监察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日常安全监察。第二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监管体系1.1.44监管原则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监管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第一:将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2)预防为主:注重预防,强化风险管控,防止发生。(3)综合监管:充分发挥各级监察机构、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合力。(4)动态监管: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及时调整监管策略,提高监管效果。1.1.45监管内容(1)设备准入: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保证设备安全功能符合国家标准。(2)使用监管: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日常安全监察,保证设备安全运行。(3)检验检测: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检测,保证设备安全状况良好。(4)调查处理:对特种设备进行调查处理,分析原因,总结教训,防止重复发生。(5)法律法规执行:对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1.1.46监管手段(1)行政许可: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保证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2)监督检查: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3)检验检测:委托具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测,保证设备安全状况。(4)法律责任追究:对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追究法律责任。(5)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能。第八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施第一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实施程序1.1.47前期准备(1)明确监察任务: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察任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2)制定监察计划:依据特种设备的特点和安全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监察计划,明确监察时间、地点、方法、人员等。(3)召开动员会:组织召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员会,对监察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监察要求、注意事项和工作纪律。1.1.48现场监察(1)实地检查: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查看设备本体、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是否符合法规要求。(2)询问了解:与使用单位相关人员座谈,了解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资料审查:查阅使用单位的相关资料,如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报告、应急预案等,保证资料齐全、真实、有效。(4)抽查检验:对特种设备进行抽查检验,验证设备的安全功能,发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1.1.49问题处理(1)对发觉的安全隐患,要求使用单位立即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2)对违反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行政处罚。(3)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依法予以查封、扣押,直至消除安全隐患。1.1.50总结反馈(1)监察结束后,及时整理监察资料,形成监察报告。(2)对监察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3)向使用单位反馈监察情况,督促其加强安全管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第二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检查与评估1.1.51日常检查(1)监察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日常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检查内容包括设备本体、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等方面。(3)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1.1.52专项检查(1)根据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和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检查。(2)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等方面。(3)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依法予以查处,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1.1.53评估与评价(1)定期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评估,评价其安全管理水平。(2)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指导使用单位加强安全管理。(4)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及时督促使用单位整改,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第九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建设第一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的培训与管理1.1.54培训目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的培训旨在提高监察人员的安全意识、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1.1.55培训内容(1)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使监察人员熟悉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增强法治观念。(2)业务知识:包括特种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安全风险及案例分析等,提高监察人员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认识。(3)执法技能:培训监察人员掌握执法程序、调查取证、行政处罚等执法技能,保证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4)应急处置与救援:使监察人员具备应对特种设备的能力,提高救援效率。1.1.56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组织监察人员进行集中学习,邀请专家授课,交流经验。(2)在职培训:结合实际工作,以老带新,提高监察人员的业务水平。(3)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学习,提高培训效果。1.1.57培训管理(1)建立培训档案:对监察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和选拔的依据。(2)实施培训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质量。(3)定期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监察人员的安全监察能力。第二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的素质要求1.1.58政治素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于的事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1.59业务素质(1)具备丰富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熟悉特种设备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