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手册提升品质版_第1页
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手册提升品质版_第2页
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手册提升品质版_第3页
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手册提升品质版_第4页
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手册提升品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研发流程标准化手册(提升品质版)1.引言1.1手册编制目的本手册旨在规范产品研发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标准化工具、模板及操作指引,减少研发过程中的随意性与信息误差,提升产品交付质量、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沟通成本。手册聚焦“品质提升”核心目标,覆盖从需求到复盘的完整链路,为企业研发团队提供可落地、可复用的流程管理方案。1.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产品研发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软件、智能硬件、服务型产品等类型。适用对象涵盖产品经理、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设计师及业务方等参与研发全角色的成员。1.3核心价值统一语言:通过标准化模板消除跨部门理解偏差,保证需求、方案、测试等信息的准确传递;风险可控:明确各阶段关键节点与交付物,提前识别研发风险(如需求变更、技术瓶颈);品质可追溯:完整记录研发过程数据,便于问题定位与经验沉淀,支撑产品持续优化。2.产品研发全流程标准化框架产品研发流程分为六大核心阶段,各阶段环环相扣,需严格按顺序执行,非特殊情况下不得跳过阶段或逆向操作。各阶段对应的核心工具与交付物如下表所示:阶段核心目标关键工具模板交付物需求分析阶段明确产品价值与边界需求调研表、需求优先级评估表、需求确认单《产品需求文档(PRD)》方案设计阶段定义技术实现路径与用户体验设计方案评审表、技术方案模板、原型评审表《技术方案设计书》《产品原型》研发实施阶段按方案完成功能开发任务分解表、进度跟踪表、代码检查清单功能模块代码、开发日报测试验证阶段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测试用例表、缺陷跟踪表、测试报告模板《测试报告》、缺陷修复记录发布上线阶段保障产品稳定交付用户发布检查清单、上线计划表、回滚预案上线版本、用户反馈收集表复盘优化阶段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产品复盘报告模板、问题改进跟踪表《项目复盘报告》、改进项清单3.需求分析阶段标准化工具与操作3.1阶段目标与流程概述需求分析是研发的起点,核心目标是“做正确的事”,通过系统化调研与分析,明确用户真实需求、产品核心价值及功能边界,避免因需求模糊导致的研发返工。本阶段包含“需求收集→需求整理→需求评审→需求确认”4个关键步骤。3.2核心工具模板详解3.2.1需求调研表作用:结构化记录原始需求数据,保证需求来源可追溯、描述清晰。表格字段:字段名填写说明示例需求ID唯一标识符,格式为“项目代码-阶段-序号”(如“PDT-REQ-001”)PDT-REQ-001需求来源用户反馈/业务方提出/市场分析/竞品分析用户反馈需求描述具体场景+用户痛点+期望解决的问题(需包含“谁在什么场景下需要什么,为什么”)“上班族在通勤时想听新闻,但手动切换APP不方便”提出部门/人需求提出方(部门+姓名,姓名用*代替)产品部*经理期望上线时间业务方要求的交付时间(YYYY-MM-DD)2024-06-30关联需求是否依赖其他需求(如有,填写关联需求ID)无初步优先级高/中/低(由产品经理初步判断)高使用说明:需求收集阶段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研、竞品分析等方式获取需求后,24小时内由产品经理填写此表,保证原始需求不遗漏、不变形。3.2.2需求优先级评估表作用:通过量化评估模型,避免主观判断优先级,保证高价值需求优先研发。评估维度与权重:维度权重评分标准(1-5分,5分最高)业务价值30%对核心业务指标(如营收、用户增长)的贡献度:5分=直接驱动核心指标,1分=无直接影响用户价值25%解决用户痛点的程度:5分=解决高频刚需痛点,1分=锦上添花功能技术复杂度20%开发难度与资源消耗:5分=需新技术/高投入,1分=常规开发、低投入紧急程度15%市场竞争/用户等待时间压力:5分=竞品已上线/用户催促强烈,1分=可长期规划战略匹配度10%与公司长期战略(如国际化、转型)的一致性:5分=完全匹配,1分=无关联计算公式:综合得分=(业务价值×30%+用户价值×25%+技术复杂度×20%+紧急程度×15%+战略匹配度×10%)×20优先级划分:≥80分=高,60-79分=中,<60分=低表格示例:需求ID业务价值(30%)用户价值(25%)技术复杂度(20%)紧急程度(15%)战略匹配度(10%)综合得分优先级PDT-REQ-0015435482高使用说明:由产品经理组织研发、测试、业务方代表共同打分,取平均分计算综合得分,每周输出《需求优先级评估表》。3.2.3需求确认单作用:作为需求评审的最终输出物,明确需求内容、范围与验收标准,避免后续需求变更争议。核心内容:需求概述:基于《需求调研表》《优先级评估表》整理的核心需求摘要;功能范围:明确“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如本次版本包含“语音播报新闻”,不包含“个性化推荐”);验收标准:具体、可量化的指标(如“语音识别准确率≥95%”“切换新闻响应时间≤2秒”);签字确认:业务方、产品经理、研发负责人、测试负责人签字(姓名用*代替)。3.3操作步骤指引需求收集:产品经理根据产品路线图,确定需求收集范围(如针对“通勤场景”的用户需求);设计半结构化访谈提纲,访谈至少10名目标用户,记录关键痛点;收集业务方需求文档(如市场部提出的“提升用户活跃度”目标),拆解为具体功能点;填写《需求调研表》,原始资料存档。需求整理:对《需求调研表》进行去重、分类(按用户类型、场景、功能模块);用用户故事地图工具梳理需求优先级,形成“需求-场景-功能”对应关系;输出《需求清单初稿》,包含需求ID、描述、来源、初步优先级。需求评审:召开需求评审会(参会人:产品经理、研发负责人、测试负责人、业务方代表);产品经理讲解《需求清单初稿》,重点说明用户价值与业务必要性;研发、测试团队从技术可行性、测试难度提出疑问,产品经理记录并解答;使用《需求优先级评估表》打分,确定最终优先级。需求确认:产品经理根据评审结果输出《产品需求文档(PRD)》,包含需求背景、功能清单、验收标准;组织业务方、研发、测试签字确认《需求确认单》,需求正式冻结(变更需走变更流程)。3.4常见问题与应对问题1:业务方提出的需求与用户真实需求不一致。应对:增加用户调研环节,用数据验证需求真实性(如通过A/B测试验证“个性化推荐”的用户率)。问题2:需求变更频繁,导致研发计划频繁调整。应对:建立需求变更控制流程,任何变更需提交《需求变更申请表》,评估对进度、成本的影响,由项目变更委员会审批。4.方案设计阶段标准化工具与操作4.1阶段目标与流程概述方案设计是承接需求的关键阶段,核心目标是“把事情做对”,通过技术方案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明确产品的实现路径与交互逻辑,保证研发成果符合需求预期。本阶段包含“技术方案设计→原型设计→方案评审”3个步骤。4.2核心工具模板详解4.2.1技术方案设计书模板作用:明确技术架构、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关键信息,指导研发工程师开发。核心章节:方案概述:需求背景、设计目标(如“支持10万并发用户,响应时间≤500ms”);技术架构图:系统架构图(微服务/单体)、模块交互图、技术栈选型(如后端Java+SpringCloud,前端Vue3);模块设计:各模块功能、输入输出、关键算法(如推荐算法协同过滤);接口设计:API接口列表(URL、请求方法、参数、返回示例)、数据库ER图;功能与安全设计:缓存策略(Redis)、容灾方案(多可用区)、数据加密(+AES);风险与应对:技术难点(如高并发处理)、解决方案(如引入消息队列削峰填谷)。使用说明:由研发负责人组织核心工程师编写,评审通过后存档,作为开发依据。4.2.2原型评审表作用:评估产品原型的用户体验与功能完整性,保证设计符合用户预期。评审维度与标准:维度评分标准(1-5分)交互逻辑用户操作路径是否顺畅,是否符合用户习惯:5分=无认知负担,1分=操作复杂、需学习视觉设计界面美观度、品牌一致性:5分=专业、符合品牌调性,1分=粗糙、风格混乱功能完整性是否覆盖所有需求场景:5分=100%覆盖,1分=遗漏核心场景异常处理对异常场景(如网络错误、输入错误)的处理是否友好:5分=清晰提示+引导,1分=无提示或报错兼容性是否适配目标终端(iOS/Android/PC)及分辨率:5分=全适配,1分=关键功能不可用评审结论:≥4分通过,3分修改后评审,<3分重新设计。表格示例:原型版本交互逻辑视觉设计功能完整性异常处理兼容性平均分结论V1.0435343.8修改后评审4.3操作步骤指引技术方案设计:研发负责人组织技术团队,基于《PRD》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绘制技术架构图,明确模块划分与依赖关系;编写《技术方案设计书》,重点说明技术选型理由与风险应对。原型设计:UI设计师根据《PRD》输出低保真原型(线框图),产品经理确认核心流程;转化为高保真原型(可交互),添加视觉元素与动效;组织内部评审(产品经理、设计师、研发),修改原型至符合标准。方案评审:召开方案评审会(参会人:研发负责人、产品经理、测试负责人、UI设计师、业务方代表);研发团队讲解《技术方案设计书》,设计师演示高保真原型;评审人员按维度打分,记录问题点,输出《方案评审报告》;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方案,直至通过评审。4.4常见问题与应对问题1:技术方案与需求脱节,导致研发成果不符合预期。应对:要求研发负责人参与需求评审,保证技术方案与需求边界一致;《技术方案设计书》需产品经理签字确认。问题2:原型设计细节遗漏(如按钮大小、颜色),影响开发效率。应对:制定《UI设计规范》,明确按钮、字体、颜色等标准;原型设计需标注详细说明(如“按钮高度44px,主色#1890ff”)。5.研发实施阶段标准化工具与操作5.1阶段目标与流程概述研发实施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可运行产品的阶段,核心目标是“高效、高质量交付”,通过任务拆解、进度跟踪、代码质量控制,保证开发过程可控、输出物符合标准。本阶段包含“任务分解→开发执行→代码检查”3个步骤。5.2核心工具模板详解5.2.1任务分解表(WBS)作用:将研发任务拆解为可执行、可跟踪的最小单元,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表格字段:字段名填写说明示例任务ID唯一标识符,格式为“项目代码-阶段-模块-序号”(如“PDT-DEV-001-001”)PDT-DEV-001-001任务名称具体开发任务(需动词+名词,如“开发用户登录模块”)开发语音识别功能所属模块任务归属的功能模块(如“核心功能-新闻播报”)核心功能-新闻播报任务描述任务的具体内容、输入输出(如“对接第三方语音识别API,实现语音转文字功能”)对接科大讯飞API,输入语音流,输出文字前置任务依赖的其他任务ID(如需先完成“用户模块”才能开发“登录模块”)PDT-DEV-001-002责任人开发工程师姓名(用*代替)研发部*工程师计划工时任务预计需要的人时(如16人时)24开始/结束时间计划开始与结束日期(YYYY-MM-DD)2024-05-01/2024-05-03任务状态未开始/进行中/已完成/阻塞(阻塞需注明原因)进行中使用说明:研发负责人根据《技术方案设计书》拆解任务,保证任务粒度≤3天,每日通过晨会更新任务状态。5.2.2代码检查清单作用:统一代码质量标准,减少低级错误(如bug、安全漏洞),提升代码可维护性。检查项与标准:检查类别具体项通过标准代码规范命名规范(变量、函数、类名是否清晰)遵循团队《编码规范》(如驼峰命名)注释完整性(关键函数、复杂逻辑是否有注释)注释覆盖率≥80%功能实现是否符合需求文档中的功能逻辑通过单元测试覆盖(测试用例≥95%)功能SQL查询是否优化(避免全表扫描)、接口响应时间单接口响应时间≤1秒安全是否有SQL注入风险、敏感数据是否加密(如密码MD5+盐值)通过安全扫描工具检测(如SonarQube)可维护性代码重复率(DRY原则)、模块耦合度重复率≤5%,模块间无直接依赖使用说明:开发完成后,开发工程师自检→同事互检→技术负责人终检,检查通过后方可提交测试。5.3操作步骤指引任务分解:研发负责人组织开发团队,基于《技术方案设计书》拆解任务至最小单元;填写《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人、计划工时与前置任务;在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中创建任务,关联需求ID与原型。开发执行:开发工程师按任务计划进行编码,每日下班前更新任务状态与进度(如“完成接口开发,剩余联调”);每日晨会同步任务进展,阻塞问题及时上报研发负责人协调解决;使用Git进行代码版本管理,分支命名规范(如feature/user-login)。代码检查:开发完成后,对照《代码检查清单》自检,修复问题;同一模块的其他工程师进行交叉检查,记录问题点并反馈;技术负责人终检,重点检查核心功能与安全项,检查通过后提交测试。5.4常见问题与应对问题1:任务延期影响整体进度。应对:预留10%缓冲时间应对突发问题;延期任务需分析原因(如技术难点、需求变更),调整后续任务计划或申请资源支持。问题2:代码质量不达标,测试阶段发觉大量bug。应对:强制执行代码检查流程,未通过检查的代码禁止提交;定期组织代码评审会,分享最佳实践。6.测试验证阶段标准化工具与操作6.1阶段目标与流程概述测试验证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核心目标是“发觉并修复缺陷”,通过系统化测试保证产品符合需求标准与用户体验要求。本阶段包含“测试计划→测试执行→缺陷管理→测试报告”4个步骤。6.2核心工具模板详解6.2.1测试用例表作用:明确测试场景、步骤与预期结果,保证测试覆盖全面,避免遗漏关键场景。表格字段:字段名填写说明示例用例ID唯一标识符,格式为“项目代码-TEST-模块-序号”(如“PDT-TEST-001-001”)PDT-TEST-001-001用例标题测试场景名称(如“用户成功登录”)用户语音识别准确率测试所属模块测试归属的功能模块核心功能-新闻播报测试类型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测试功能测试前置条件执行测试用例前的准备条件(如“用户已登录”“网络正常”)语音识别模型已加载测试步骤详细操作步骤(每步一行,编号)1.打开APP首页;2.“语音播报”按钮预期结果每步操作后的预期结果1.进入语音播报页面;2.开始识别语音实际结果测试执行后的真实结果(通过/失败/阻塞)通过优先级高/中/低(高优先级用例必须执行)高使用说明:测试工程师根据《PRD》《技术方案》编写用例,覆盖“正常场景+异常场景+边界场景”,评审通过后执行。6.2.2缺陷跟踪表作用:记录缺陷详情,跟踪修复状态,保证所有缺陷闭环处理。表格字段:字段名填写说明示例缺陷ID唯一标识符,格式为“项目代码-BUG-序号”(如“PDT-BUG-001”)PDT-BUG-001缺陷标题简明描述缺陷现象(如“语音识别错误率过高,达30%”)语音识别在嘈杂环境下错误率超阈值所属模块缺陷出现的功能模块核心功能-新闻播报缺陷等级致命/严重/一般/轻微(致命:系统崩溃;严重:功能不可用;一般:体验不佳;轻微:UI错误)严重前置条件复现缺陷的条件手机音量最大,环境噪声≥60分贝复现步骤详细操作步骤(需可复现)1.进入嘈杂环境;2.“语音播报”;3.说出“今日新闻”预期结果正常情况下的结果识别准确率≥95%实际结果缺陷表现识别准确率70%,误识别为“明日新闻”发觉人测试工程师姓名(用*代替)测试部*工程师责任人开发工程师姓名(用*代替)研发部*工程师状态新建/分配/修复中/待验证/已关闭/已延期待验证修复版本缺陷修复后发布的版本号V1.1使用说明:测试工程师发觉缺陷后,在缺陷管理工具(如Jira)中创建缺陷,开发负责人48小时内分配责任人,修复后测试工程师验证。6.2.3测试报告模板作用:汇总测试结果,评估产品质量,为发布决策提供依据。核心内容:测试概述:测试范围(模块、版本)、测试时间、测试环境(设备、系统版本);测试用例执行情况:总用例数、通过数、通过率(如“共1200用例,通过1152,通过率96%”);缺陷统计:按等级统计缺陷数量(致命0个、严重2个、一般5个、轻微10个)、缺陷趋势图;测试结论:是否达到发布标准(如“无致命缺陷,严重缺陷修复率100%,通过率≥95%”);风险提示:遗留风险(如“轻微缺陷可能影响部分用户体验,建议发布后持续观察”)。6.3操作步骤指引测试计划:测试负责人根据《PRD》《技术方案》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范围、资源、时间节点;组织测试团队评审计划,确认测试重点(如高优先级需求、核心功能)。测试执行:测试工程师搭建测试环境(设备、数据、网络);执行《测试用例表》,记录实际结果,发觉缺陷后创建《缺陷跟踪表》;每日同步缺陷情况,推动开发团队修复(严重缺陷4小时内响应)。缺陷管理:开发团队修复缺陷后,在《缺陷跟踪表》中更新状态;测试工程师验证修复结果,若通过则关闭缺陷,若未通过则重新分配;发布前1天,输出《缺陷清单》,确认无遗留致命/严重缺陷。测试报告:测试结束后,测试负责人编写《测试报告》,汇总测试数据与结论;组织发布评审会(产品经理、研发、测试、业务方),报告测试结果,决策是否发布。6.4常见问题与应对问题1:测试用例覆盖不全,上线后发觉隐藏缺陷。应对: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设计用例,覆盖正常、异常、边界场景;引入摸索性测试,补充用例未覆盖的场景。问题2:缺陷修复后引入新缺陷(回归缺陷)。应对:对修复的严重/致命缺陷执行回归测试,验证相关功能模块;建立“自动化回归测试套件”,核心功能自动化覆盖。7.发布上线阶段标准化工具与操作7.1阶段目标与流程概述发布上线是产品交付用户的最后环节,核心目标是“平稳、安全交付”,通过标准化发布流程与风险预案,保证产品稳定运行,降低上线风险。本阶段包含“发布准备→上线执行→监控与反馈”3个步骤。7.2核心工具模板详解7.2.1发布检查清单作用:保证发布前所有准备工作就绪,避免遗漏关键环节。检查项与标准:检查类别具体项检查结果(√/×)版本准备发布包版本号是否正确(与《测试报告》一致)回滚包是否准备(与前一个版本一致)环境检查生产环境配置(数据库、缓存、服务器)是否与测试环境一致域名、SSL证书是否配置正确数据准备数据库脚本是否执行(如新增表、字段)初始化数据是否导入(如默认配置、测试账号)人员与沟通运维、研发、测试人员是否到位业务方、客服是否通知上线时间与影响范围应急预案回滚流程是否明确(如“30分钟内无法恢复则触发回滚”)问题上报渠道是否畅通(如群、电话)使用说明:发布前1天,由项目经理组织运维、研发、测试逐项检查,全部通过后方可上线。7.2.2上线计划表作用:明确上线时间、步骤与责任人,保证上线过程有序进行。表格字段:字段名填写说明示例上线阶段准备阶段/发布阶段/验证阶段/收尾阶段发布阶段开始/结束时间各阶段的计划时间(精确到分钟)2024-06-3022:00-22:30操作步骤详细操作步骤(如“停止旧服务”“部署新包”“启动新服务”)1.停止Tomcat服务;2.备份旧包;3.部署新包责任人每步操作的责任人(姓名用*代替)运维部*工程师风险点该步骤可能的风险(如“部署失败导致服务中断”)部署新包时磁盘空间不足应对措施风险发生时的应对方案检查磁盘空间,清理临时文件7.3操作步骤指引发布准备:项目经理组织输出《上线计划表》,明确上线时间窗口(如用户低峰期22:00-24:00);运维团队准备发布包、回滚包,检查生产环境配置;测试团队确认测试环境数据已迁移至生产环境,执行冒烟测试(核心功能验证)。上线执行:按照《上线计划表》步骤执行,每步完成后在《发布检查清单》打勾;实时监控服务状态(CPU、内存、接口响应时间),异常时立即触发应急预案;发布完成后,测试团队执行冒烟测试,确认核心功能正常运行。监控与反馈:上线后24小时内,运维团队持续监控系统指标,研发团队待命处理突发问题;收集用户反馈(如应用商店评论、客服反馈),记录异常情况并快速响应;发布后3天内输出《上线总结报告》,记录上线过程与问题。7.4常见问题与应对问题1:上线后服务功能下降(如接口响应变慢)。应对:提前进行压力测试,确定系统瓶颈;上线后实时监控,扩容或优化代码(如增加缓存、优化SQL)。问题2:用户反馈功能异常(如“语音播报无声音”)。应对:客服团队记录问题详情,研发团队快速定位(如检查日志、复现场景),紧急修复后发布热更新。8.复盘优化阶段标准化工具与操作8.1阶段目标与流程概述复盘优化是研发流程的闭环阶段,核心目标是“总结经验、持续改进”,通过系统化复盘沉淀成功经验、识别问题根源,推动研发流程与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本阶段包含“数据收集→问题分析→改进执行→效果验证”4个步骤。8.2核心工具模板详解8.2.1项目复盘报告模板作用:结构化记录项目成果、问题与经验,形成可复用的知识资产。核心内容:项目概述:项目目标、周期、核心成果(如“用户活跃度提升20%,bug率下降15%”);目标达成情况:需求达成率(如“95%需求按时交付”)、质量指标(如“线上bug数≤5个”);成功经验:做得好的方面(如“需求阶段引入用户调研,减少30%需求变更”);问题与不足:未达预期的方面(如“测试用例覆盖不全,导致上线后2个一般缺陷”);改进建议:具体可落地的措施(如“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提升用例覆盖率”);经验沉淀:可复用的方法论(如“敏捷开发中每日站会需聚焦阻塞问题”)。8.2.2问题改进跟踪表作用:跟踪改进项的执行进度,保证问题闭环解决。表格字段:字段名填写说明示例改进项ID唯一标识符,格式为“项目代码-IMP-序号”(如“PDT-IMP-001”)PDT-IMP-001问题描述需改进的具体问题(如“需求变更频繁,导致研发延期”)需求变更频繁,导致研发延期根因分析问题根源(用5Why分析法:为什么→为什么→…→根本原因)根因:需求阶段未与业务方确认边界,导致后期频繁变更改进措施具体解决措施(需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间限制)措施:1.需求评审增加“边界确认”环节;2.变更需评估影响并审批责任人改进措施的责任人(姓名用*代替)产品部*经理计划完成时间改进措施完成的截止日期2024-07-15状态未开始/进行中/已完成/已延期进行中验证结果改进效果(如“需求变更次数减少50%”)待验证8.3操作步骤指引数据收集:项目经理收集项目数据:需求达成率、bug率、上线准时率、用户满意度等;组织团队成员填写《项目复盘问卷》(如“本次项目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整理《需求确认单》《测试报告》《上线总结报告》等过程文档。问题分析:召开复盘会(参会人:项目组全体成员,业务方代表),数据展示与经验分享;对问题进行根因分析(如用鱼骨图分析bug率高的原因:人、机、料、法、环);输出《问题清单》,按优先级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