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博爱医院 门诊住院部大楼扩建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台州市博爱医院 门诊住院部大楼扩建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台州市博爱医院 门诊住院部大楼扩建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台州市博爱医院 门诊住院部大楼扩建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台州市博爱医院 门诊住院部大楼扩建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门诊住院部大楼扩建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台州市博爱医院生态环境部监制 1//□新建□改建四扩建□其他/□销售□I类□II类□III类□IV类□V类□使用□I类(医疗使用)□II类□III类□IV类类□V类□生产□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销售/□生产□II类□III类□销售□II类□III类/科,显微外科于2014年由省卫生厅审定为临床特色学科,急诊科于202许可种类和范围为使用Ⅱ类、III类射线装置;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丙级非密封放射),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拟于(GB18871-2002)规定,本项目核医学科线装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本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对项目现场进行了勘察,实地调查了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在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分析后,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3PET/CT机房拟配置使用1台PET/CT,型号尚未确定,仅确定其中使台SPECT/CT,型号尚未确定,仅确定其中使用的CT额定管源,由于数量和活度未定,待后续PET/CT型号确定后办理环评备案登记手续再进行购表1-1核医学科射线装置使用情况装置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工作场所PET/CTⅢ1未定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核医学科PET/CT机房SPECT/CTⅢ1未定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核医学科SPECT/CT机房核医学科涉及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包括18F(日最大操作量为2.78×1012Bq)和99表1-2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性核素的性能参数核素半衰期衰变类型毒性β最大能量/MeVγ光子能量(MeV)用途109.8min低毒0.63(+)0.511PET显像诊断99mTc6.02h同质异能跃迁低毒/0.140SPECT显像诊断注:数据来源于《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表H.1。4表1-3核医学科就诊病人量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情况核素名称用途单人次最大使用量/Bq日最大诊疗人数年最大诊疗人数日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操作量/BqPET显像3.70×1082500人3.7×1092.78×1012贮存(备药)///7.4×10999mTcSPECT显像9.25×10820人5000人1.85×10104.63×1012注:项目根据预约用药情况,由供药商每天送药2次。每天最多接待18F用药病人10人次,备药量按照实际用药量的2倍考虑。99mTc半衰期稍长,不再考虑药物存储/备药量。号),满足以下3个特点的放射性药物使用场所,应当作有相对独立的辐射防护措施。根据该条件要放射性同位素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根据其毒性组别、操作方式、放射源状态和实际表1-4本项目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日等效最大操作量计算表核素名称18F(用药)18F(备药)99mTc日最大操作量/Bq3.7×1097.4×1091.85×1010毒性分组低毒低毒毒性组别修正因子0.010.01性状液态液态操作方式很简单操作源的贮存很简单操作方式与状态修正因子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3.7×1067.4×1051.85×1072.294×107工作场所级别各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叠加后确定该核医学科的场所等级,经计算得出整个核医5侧为停车场;南侧为山水泾河流;西侧为商海南街;北侧为文化路,医院平面布局及周加速器机房、医生办公室、加速器水冷机房、水泵房、消防水池、医院道路、门诊楼、主要为道路、医院内部建筑和商住楼。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辐射工作人员、机房地性质为医卫慈善用地(附件5),项目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境分区管控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准入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本项目台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符合性表1-5台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分析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台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项目所在地位于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螺洋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ZH33100420074),附图10。本项目所在地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目标,未触及生态保护红线。6环境质量底线经现场检测,本项目建设地址及周围环境的γ辐射吸收剂量率均处于当地本底水 平,β表面污染未见异常。经辐射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经采取一定的辐射防护措施后对周围环境与公众健康的辐射影响是可接受的。“三废”污染物均采取了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做到达标排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营运过程中会消耗一定量的电源、水资源等,主要来自工作人员的日常办公,但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一、空间布局约束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提高区域产业准入条件。重点加快园区整合提升,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二、污染物排放管控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实施工业企业废水深度处理,严格重污染行业重金属和高浓度难降解废水预处理和分质处理,加强对纳管企业总氮、盐分、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管控,强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全面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和工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全面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深入推进工业燃煤锅炉烟气清洁排放改造。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三、环境风险防控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落实防控措施。相关企业按规定编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加强事故废水应急池建设,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应急演练。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落实产业园区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四、资源开发效率要求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大力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减少工业新鲜水用量,提高企业中水回用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本项目为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不属于《台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附件中工业项目分类表中的工业项目,且本项目不改变土地现状。经营过程中污染物简单,排放量较小,“三废”污染物皆可控制和处理,故项目运营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医院已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设置辐射事故应急小组和应急物资,具备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台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的管控要求。7表1-6核医学科选址与标准要求对照分析表序号标准要求设计情况评价1《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HJ1188-2021)核医学工作场所宜建在医疗机构内单独的建筑物内,或集中于无人长期居留的建筑物的一端或底层,设置相应的物理隔离和单独的人员、物流通道。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东侧一端,属于建筑底层的一端,下层投影区为基土层,上层投影区为门诊入院大厅和配电房。根据平面布置,本项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拟设置有独立的人员、物流通道。满足核医学工作场所不宜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并应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东侧一端,属于建筑底层的一端,远离其他非核医学科人流;不毗邻产科、儿科和食堂等部门,核医学科避开了人员密集区,同时与周围非辐射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并有实体屏蔽措施。满足核医学工作场所排风口的位置尽可能远离周边高层建核医学科拟设置独立排风系统,且排风管道引至门诊住院部大楼楼顶进行排放,排风口远离周围高层建筑。满足2《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这些部门选址时也应避开核医学场所。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东侧一端,属于建筑底层的一端,远离其他非核医学科人流;不毗邻产科、儿科和食堂等部门,核医学科避开了人员密集区,同时与周围非辐射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并有实体屏蔽措施。满足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宜有单独出、入口,出口不宜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群稠密区域。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东侧一端,属于建筑底层的一端,远离其他非核医学科人流;核医学科出口位于负1层西侧,有专用出口电梯,能直达建筑外;病人出口距离医院西侧出口很近,不与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口稠密区域相邻/相接,已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满足8图1-1项目拟建址环境现状综上所述,本项目核医学科选址符合《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诊住院部大楼,用地性质医卫慈善用地,项目选址符合台州市主体功能区划及土地利用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且项目选址周边均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重要湿地等敏感点存在。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电离辐射,经后续章节计算,评价范围内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满足相关要求9本项目核医学科建设目的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治病救人,实践过程中采取了辐射防护措施,在患者得到诊疗预期效果的同时,对周围环境、公众的辐射影响满足国家辐射防护安全标准的要求。本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该核技术应用实践具有正当性,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医院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浙环辐证[J0026](见附件3);发证Ⅲ类射线装置;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医院现有射表1-7医院现有核技术利用项目一览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工作场所等级核素名称批准的日等效最工作场所名称活动种类环评情况许可情况验收情况1丙级125I(粒子源)二层CT机房使用备案号:201833100400000246可/射线装置序号射线装置名称数量类别工作场所名称活动种类环评情况许可情况验收情况1NeuViz16Classic型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1Ⅲ发热门诊CT机房使用已备案,备案号:202133100400000009可/2Definium6000型医用诊断X1Ⅲ门诊楼二层1号机房使用已备案,备案号:201833100400000242可/射线系统3uDR596i型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1Ⅲ门诊楼二层2号机房使用已备案,备案号:202033100400000015可/4uCT760型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1Ⅲ门诊楼二层CT机房使用已备案,备案号:201833100400000242可/5EXCELLUS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1Ⅲ门诊楼二层骨密度机房使用可/6AKHX-50/200D-AD型厢式X射线机1Ⅲ体检车-车载DR机房使用已备案,备案号:202133100400000010可/7SPACO-CMX6型直线加速器1新大楼地下一层加速器机房使用已环评,批文号:台环辐〔2018〕6号可2019.3.298CGO-2100型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1新的门诊住院部大楼三层手术室6号手术间使用已环评,批文号:台环辐〔2024〕3号可2024.7.179OECOneCFD型移动式C形臂射线机1Ⅲ住院部四层/新的门诊住院部大楼三层手术室使用已备案,备案号:202233100400000027可/OECOneCFD型移动式C形臂射线机1Ⅲ已备案,备案号:202433100400000006BrivoOEC715型移动式C形臂射线机1Ⅲ200Mate型移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1Ⅲ住院楼使用已备案,备案号:201833100400000242可/包括《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台账管理制度》及《辐射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医院现有辐射管理制度内容较为全面,符合相关要求,现有规章制度基本满足医院从事相关辐射活动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的要求。医院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辐(3)医院现有33名辐射工作人员均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并建立有个人剂量档案。年度个人有效剂量最大值为0.311mSv,医院现有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对职业人员“剂量限值”并建立了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根据辐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现提供的资料,各辐射工作场所监测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医院现已采取的辐射工作场所防护措施能够满足已开展核技术利用项目表1-8医院现有防护用品配置一览表名称数量名称数量铅防护眼镜9铅屏风7铅橡胶帽子铅帘3铅橡胶颈套23铅方巾3铅橡胶围裙铅衣铅橡胶手套1//演练,并加以总结,及时对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完善和修订。经核实,医院自辐射活动开展以来,无辐射事故发生,事故应急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日等效最大操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1液态,低毒半衰期109.8min使用3.7×1093.7×1062.78×1012显像诊断很简单操作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按需购买,贮存于储源室7.4×1097.4×105备药源的贮存299mTc液态,低毒半衰期为6.02h使用1.85×10101.85×1074.63×1012显像诊断很简单操作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最大能量(MeV)额定电流(mA)/剂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PET/CTⅢ1未定显像诊断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核医学科PET/CT机房本次新增2SPECT/CTⅢ1未定显像诊断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核医学科SPECT/CT机房本次新增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μA)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气气态/////核医学科通风管道利用活性炭吸附二级处理装置处理后在门诊住院部大楼楼顶排放。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水液态//总β≤10Bq/L核医学科废水暂存于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的衰变池。放射性废水暂存时间超过33天后可直接解控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废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后,排入市政管网进一步处理。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沾有放射性核素的棉棒、注射器等放射性固废//约375kg18F≤1E+01Bq/g、99mTc≤1E+02Bq/g含氟-18、锝-99m的放射性固废收集于铅废物衰变箱,置于污物间暂存衰变30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α表面污染小于0.08Bq/cm2,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可对废物清洁解控并作为医疗废物由有资质单位统一回收处理。核医学科废活性炭//臭氧和氮氧化物气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通过通风管道在门诊住院部大楼楼顶排放。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本)》(生););(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13)《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15)《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18)《关于启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21)《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71(22)《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浙江省人民),(23)《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价文件的建设项目清单(2023年本)》的通知,浙环发准(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4)《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关于核医学标准相关条款咨询的复函》););););););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表7-1本项目核医学科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方位关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与本项目场所边界的最近距规模人员类别年剂量管理约束值水平/m垂直/m核医学科控制区辐射工作人员/0职业5mSv南侧护士站紧邻0西侧医生办公室704人北侧楼梯间公众0约10人次/天公众消防电梯80约30人次/天医院道路30.3约50人次/天急诊楼8.50.3商住楼0.3文化路330.3约500人次/天东侧医院道路20.3约50人次/天停车场90.3约100人次/天南侧生活水泵房80除维修外无人医院道路0.3约50人次/天综合楼300.3西侧加速器水冷机房0除维修外无人水泵房210除维修外无人楼梯间30约10人次/天消防电梯30约30人次/天消防水池30除维修外无人医院道路200.3约50人次/天270.3病房楼400.3约200人上方门诊住院部大楼1层入院大厅、配电房0紧邻约100人次/天门诊住院部大楼2层及以上03.7约200人表7-3剂量限值的相关内容相关条款具体内容B1.1职业照射B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B1.2公众照射B1.2.1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年有效剂量,1mSv。对于职业人员,本项目取年有效剂量限值的四分之一,即不超过5mSv作为年剂量):4.3.2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控制区主要包括回旋加速器机房、放射性药物合成和注射室、放射性药物贮存室、给药室、给药后候诊室、扫描室、核素治疗病房、给药后患者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表7-4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级别具体内容甲>4×109乙2×107~4×109丙豁免活度值以上~2×107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组表7-5工作场所放射性表面污控制水平表面类型β放射性物质(Bq/cm2)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1)4×10监督区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4监督区手、皮肤、内衣、工作袜4×10-11)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监管司关于核医学标准相关条款咨询的复函》(辐射函[2023]20号)中相关规定,本项表7-6核医学科辐射工作场所屏蔽体外剂量率控制水平场所位置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水平 (μSv/h)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人员居留因子≥1/2)2.5控制区内工作人员较少停留或无需到达的场所(人员居留因子<1/2)控制区屏蔽墙外30cm处(偶然居留)手套箱、注射窗等设备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2.5手套箱或通风橱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25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桶、曝露于地面致使人员可以接近的放射性废液收集罐体和管道外表面30cm处2.5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表7-7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序号控制项目排放标准(Bq/L)112总β表7-8本项目涉及放射性核素的豁免活度浓度与豁免活度(摘自附录A中表A1)核素活度浓度/(Bq/g)活度/Bq1E+011E+0699mTc1E+021E+07固体放射性废物暂存时间满足下列要求的,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α表面污染小于0.08Bq/cm2、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的,可对废物清洁解控并作6.3.4放射性物质的合成、分装以及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操作应在手密闭设备中进行,防止放射性液体泄漏或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逸出。手套箱、通风橱等不能超过厂家推荐的使用时间。更换下来的过滤器按放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表7-9操作不同活度的核素时防护通风柜(本项目为手套箱)的屏蔽厚度操作活度(MBq)99mTc屏蔽厚度(mm)18F屏蔽厚度(mm)370024018500351本项目PET/CT机房与SPECT/CT机房屏蔽体剂量率控制水平参考《放射诊断放射表7-10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设备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m2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mCT机(不含头颅移动CT)304.5表7-11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Pb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PbCT机房2.5表7-12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放射检查类型工作人员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CT体层扫描(隔室)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选配:铅橡胶帽子 ):变化程度及剂量计的性能等诸多因素。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个人剂量计,或用躯体剂量计和局部剂量计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或锁骨对应的领口位置;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停车场;南侧为山水泾河流;西侧为商海南街;北侧为文化路,医院平面布局及周围环境机房、医生办公室、加速器水冷机房、水泵房、消防水池、医院道路、门诊楼、病房楼;一层平面布局情况见附图4。本项目核医学科实体边界外50m评价范围主要为道路、医院内部建筑和商住楼。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辐射工作人员、机房周围的其他工作人员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年)》,全省环境电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苕溪八大水系及京杭运河、西湖和新安江水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地下水中总α、总β活度浓度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Ⅲ类标准。城市集中式和绝-137等相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海洋生物中锶-90和绝-137等相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远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通过现场检测的方式掌握项目区域环境质量和辐射水平现状,为分析及预测本项目运根据项目污染因子特征,环境监测因子为γ辐射空气吸根据《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要求,结合现场条件、项目图8-1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监测点位分布情况表8-1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监测仪器参数检测仪器环境监测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仪器型号/编号RM-2030/2019016CoMo170/2018002检定证书编号2023H21-20-49257000012023H21-10-4925712001检定证书有效期2024年11月09日有效量程0.01μGy/h~200μGy/h、0.1μGy~500.0mGy0cps~20000cps能量响应35keV~3MeV辐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通用要求、实验室的质量要求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和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人员培训考核书、监测过程质量控制记录、样品分析测量结果报告及原始记录)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此次检测结果科学、有效。本次环境现状检测质检测仪器与所测对象在量程、响应时间等方面相符合,以保证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测量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及仪器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规表8-3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拟建址辐射环境本底检测水平编号点位描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μGy/h)β表面污染水平(Bq/cm2)备注平均值标准差1核医学科拟建址(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东侧)0.100.01<MDL室内2核医学科拟建址南侧(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生活水泵房)0.01<MDL室内3核医学科拟建址西侧(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医生办公室)0.100.01<MDL室内4核医学科拟建址北侧(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楼梯)0.090.01<MDL室内5衰变池拟建址(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库房)0.01<MDL室内6核医学科拟建址上层(门诊住院部大楼一层入院大厅)0.100.01<MDL室内7东侧停车场0.100.02<MDL室外8南侧综合楼0.01<MDL室内9西侧门诊楼0.100.01<MDL室内西侧病房楼0.01<MDL室内北侧急诊楼0.01<MDL室内北侧商住楼0.090.01<MDL室外北侧文化路0.100.01<MDL室外注:1、本次测量时,仪器探头垂直向下,距地面的参考高度为1m,仪器读数稳定后,以10s为间隔读取10个数据。2、依据HJ1157-2021标准:测量值=读数平均值×校准因子k1×仪器检验源效率因子k2÷空气比释动能和周围剂量当量的换算系数:校准因子k1见监测仪器校准证书,效率因子k2取1,本项目监测仪器读数为空气比释动能率μGy/h,无需再转换。3、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均已进行宇宙射线的响应值修正,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校正值=测量值-屏蔽修正因子k3×测量点宇宙射线响应值Dc,k3楼房取0.8、平房取0.9、原野和道路取1,仪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值为0.03μGy/h。监测仪器γ射线剂量率探测下限为0.03μGy/h。4、β表面污染探测限为0.042Bq/cm2,记为MDL。由表8-3可知: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拟建址及周围各检测点位的室内γ辐射空气吸底水平,未见异常。核医学科拟建址及周围各检测点位的β表墙体砌筑场地清理、装修设备安装与调试扬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包装废物、X射线、臭氧和氮氧化物图9-1本项目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本项目射线装置调试会产生X射线、臭氧和氮氧化物,同时设备安装完成后,会有少要求能发射γ射线,原理是通过标记参与人体代谢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把氟-18等同位素合物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电子结合时,发生湮灭效应,产生两个能量相同(0.511MeV)、运动相反的γ射线。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吸收放射性标记化合物能力不同,同位素在人体内各部位的浓聚程度也不同,湮灭反应产生光子的强度亦不同。再用环绕人体的γ射线检测器PET,能探测到随位置变化的符合计数,再经过符合计数PET/CT的工作原理是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和射线发射组织同机CT放在一起,是一种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方法显示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代谢功能,同时套用CT技术为这些核素分布情况进行精确图9-2PET/CT外观示意图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组织在这个过程中的差异,使其聚集这种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的能力发生了变化。利用和代谢的异常,常是疾病的早期变化,出现在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之前。因此,SPECT放射图9-3SPECT/CT外观示意图表9-1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配置情况表工作岗位人数(人)人员类型居留位置核医学科18F分装2护士注射室、护士站18F注射99mTc注射SPECT/CT设备操作2技师SPECT/CT控制室PET/CT设备操作PET/CT控制室诊疗方案、抢救等工作3医师问诊室、抢救室表9-2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体检、培训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序号姓名最近一次体检日期体检结果最近一次培训时间培训结果最近一个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mSv)1方金平2023.5.3可继续放射工作2024.4.22合格0.0772郑登峰2023.5.2可继续放射工作2024.3.26合格0.0453李冬冬2023.5.2可继续放射工作2024.3.23合格0.0614刘飞斌技师2023.5.3可继续放射工作2024.3.31合格0.2245技师2023.5.2可继续放射工作2024.3.22合格6汤初初护士2023.5.2可继续放射工作2024.3.23合格0.0617金智雅护士非辐射工作人员转为辐射工作人员,医院拟安排辐射培训考核,岗前体检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注: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为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含备药量);使用核素99mTc患者日最大门诊量为20人、单人最大用药量为25mCi(9.25×108Bq),则日最大操作量为1.85×1010Bq,年门诊量约5000人,则年最大用量为室可控制门禁打开,由1F下至-1F)通过患者走廊进入运动负荷室,之后进入注射室,后送口注射屏的屏蔽下为受检者注射。放射性药物路径见附图5();b)核医学护士(绿色实线双向箭头):表面污染监测设备,核医学科护士离开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控制区时,必须通过β表面污染监测仪监测表面污染达标(α≤0.04Bq/cm2,β≤0.4Bq/cm2)后方可离开。卫生通过间还设置有部。检查后通过患者专用出口电梯离开核医学科。患行。核医学科内设有公共的卫生间,VIP等应设单独卫生间,患者在相应休息室内静卧/坐注射18F的受检者:在注射走廊的PET/CT注射窗口注射放射性药物18F后,然后通过注射走廊进入PET候诊室内等候(检查前候诊),听到PET控制室呼叫后进入PET),出不进),后乘坐核医学专用电梯(该电梯设置单向门禁系统,仅允许-1F至1F层出,不根据地面指示指引前往ECT候诊室休息候诊,特殊需要运动负荷的受检者注射后还需要在入ECT留观室内留观,整个检查完毕后待医师确认可离开后通过患者走廊西侧患者出口防人单次注射时间约1min,每位病人注射完药物后进入入机房进行摆位,摆位时间约1min,整个扫描过程PET/CT约20min(其中CT部分扫描约PET/CT显像诊断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如图9-4所示。C、注射:将放射性药物转移到99mTc注射窗对病人进行药物注射,单次转移时间约D、显像诊断:观察时间结束后,病人进入SPECT/CT机房进行显像诊断,该过程医生需进入机房进行摆位,摆位时间约1min,整个扫描过程持续约15min(其中CT部分扫描约E、诊断结束病人留观约10min,出口缓冲区设置固定式环境辐射监测仪,患者检测后图9-4PET/CT、SPECT/CT显像诊断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本项目新增核医学科性质为扩建,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主要为门诊楼二层CT机房(2)原有核医学科具备相应的污染防治及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分区管理、工作场所屏蔽、监测仪器、防护用品、独立的通排风、联(3)原有核医学科已配备相应的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工作人员均已通过辐射安全培训(4)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房间屏蔽体表面30cm满足2.5μSv/h的标准医学科新增1台PET/CT使用18F用于显像诊断;新增1台SPECT/CT使用99mTc用于显像诊断。项目在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预留的场所进行改造,所有辐射防护及污染物处理设施均进行注射过程中会有β射线与β射线所致轫致辐射。PET/CT、SPECT/表9-3核素衰变产生的β射线在各介质中的理论最大射程核素β射线能量(MeV)0.64空气中的射程(cm)248.1实心砖墙中的射程(cm)0.19混凝土中射程(cm)铅玻璃中射程(cm)7.62×10-2铅中射程(cm)2.83×10-2防护涂料中射程(cm)0.10表9-418F、99mTc源强一览表源项核素病人单次最大使用量(MBq)距离周围剂量当量率常数μSv∙m2∙(h∙MBq)-1剂量率(μSv/h)PET显像3700.143(裸源)52.910.092(患者体外)34.04SPECT显像99mTc9250.030333.630.0207(患者体外)22.98注:裸源与患者体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常数,分别查取《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中周围主要受泄漏辐射影响,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3防护》P23页:“(77)用于诊断目的的每一个X线管必须封闭在管套内,以使得位内的X射线管在制造厂规定的每个额定值时,离焦点1米处所测得的泄漏辐射在空气中的18F为非挥发性核素,无溶液挥发,分装操作整个过程在手套箱内进行,因此放射性气本项目核医学科的诊疗人数为:18F,2500人次/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及工作场所每天清洁废水产生量约为2表9-5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产生情况序号废水来源每年废水产生量每天废水产生量(按250天折算)1患者如厕废水112.5m30.45m32工作人员及辐射工作场所清洁废水50m30.2m33事故废水0.5m3(每次约250L,每年约2次)0.002m3合计163m30.652m3核医学科最大工作量为:18F,2500人次量约0.05kg/人次,则本项目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固废约375kg/年。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气表9-6核医学科放射性固废产生情况序号固废类型每年固废产生量去向1注射器等固废375kg暂存于放废间,达到解控标准后按普通医疗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2废活性炭合计475kg机会产生噪声;辐射工作人员工作会产生少量的表10-1本项目工作场所位置及四周布局一览表辐射场所东南西北上下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医院道路生活水泵房楼梯间、消防电梯门诊入院大厅、配电房基土层离开建筑物;该出口距离医院西侧出口很近,不与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口稠密区域相邻/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在放射工作场所内划出控制区和监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以职业照射条表10-2本项目工作场所分区表工作场所控制区监督区核医学科卫生通过间(内含有更衣室、缓冲间和淋浴室)、放废间、注射室、储源室、排风井(不可达)、运动负荷室、ECT候诊室、ECT留观室、控制室内公共卫生间(男卫和女卫)、污洗间、、PET等候室(2间)、抢救室、PET留观室、VIP留机房、患者走廊等相关功能用房、衰变池PET/CT和SPECT/CT共用的控制问诊咨询室、生活水泵房等紧邻控制区边界的区域注:1、本项目将卫生通过间作为控制区从严管理;2、候诊大厅毗邻SPECT/CT机房,需经常以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作为监督区管理。);c、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制度)和实体屏障(包括门锁)限制d、在卫生通过间备有个人防护用品、工作服、表面污染监测e、定期审查控制区的实际状况,以确保是否有必要改变该区的防护手段、安全措施或图10-1电离辐射标志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c、定期检查该区的条件,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和做出安全规定,或是日操作量×毒性修正因子操作方式的修正因子日操作量×毒性修正因子操作方式的修正因子表10-3本项目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日等效最大操作量计算表核素名称18F(用药)18F(备药)99mTc日最大操作量/Bq3.7×1097.4×1091.85×1010毒性分组低毒低毒毒性组别修正因子0.010.01性状液态液态操作方式很简单操作源的贮存很简单操作方式与状态修正因子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3.7×1067.4×1051.85×1072.294×107工作场所级别加权活度=计划的日操作毒性权重因子式(10-2)),表10-4核医学科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计算工作场所核素毒性权重因子操作性质修正因子日操作最大活度(Bq)放射性核素加权活度(Bq)总加权活度(Bq)场所分类注射室113.7×1093.7×1092.22×1010Ⅱ类99mTc111.85×10101.85×1010储源室17.4×1097.4×1072.59×108Ⅱ类99mTc11.85×10101.85×108运动负荷室99mTc119.25×1089.25×1089.25×108Ⅱ类ECT候诊室99mTc11.85×1091.85×1081.85×108Ⅱ类ECT留观室99mTc11.85×1091.85×1081.85×108Ⅱ类PET候诊室13.7×1083.7×1073.7×107Ⅱ类VIP候诊室13.7×1083.7×1073.7×107Ⅱ类PET留观室13.7×1083.7×1073.7×107Ⅱ类SPECT/CT机房99mTc11.85×1091.85×1081.85×108Ⅱ类PET/CT机房13.7×1083.7×1073.7×107Ⅱ类抢救室、患者通道13.7×1083.7×1071.30×108Ⅱ类99mTc19.25×1089.25×107注:1.相关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及操作性质修正因子取自《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附录G表G.2和表G.3;2.依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附录G表G.1,日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50000MBq的,为I类核医学工作场所,50~50000MBq的为II类核医学工作场所;3.放废间、污洗间因无法准确计算其产生废物量的具体数值,因此核素日最大操作量无法进行准确计算,保守按照II类场所评价;4.核医学的卫生间因核素日最大操作量无法进行准确计算,按照II类场所评价。对照《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中关于“不同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10-5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要求场所分类地面表面通风橱室内通风管道盥洗及去污结构屏蔽Ⅰ地板与墙壁接缝无缝隙洗特殊的强通风特殊的管道a洗手盆b和去污设备II地板与墙壁接缝无缝隙洗普通管道洗手盆b和去污设备III易清洗洗不需要一般自然通风普通管道洗手盆b不需要注:a:下水道宜短,大水流管道应有标记以便维修检测。b:洗手盆应为感应式或脚踏式等手部非接触开关控制。本项目核医学科配套房间应按Ⅱ类工作场所进行设计,工作台表面采用易清洗的材料,表10-6本项目核医学用房辐射屏蔽设计工作场所房间尺寸与面积屏蔽体屏蔽设计情况注射室长3.7m×宽1.7m(面积6.29m2)东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他侧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与运动负荷间相连防护门内衬6mm铅板注射窗采用一体化注射台,PET注射窗口为40mmPb注射窗,SPECT注射窗口为10mmPb注射窗储源室长2.18m×宽1.06m(面积2.3m2)东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他侧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内衬6mm铅板放废间长1.7m×宽1.37m(面积2.3m2)四周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内衬6mm铅板缓冲间长3.16m×宽1.08m(面积3.4m2)防护门运动负荷室长2.0m×宽1.5m(面积3.0m2)东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他侧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紧邻注射窗口)内衬6mm铅板防护门(紧邻注射室)内衬6mm铅板患者走廊/防护门核医学出入口防护门内衬8mm铅板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ECT候诊室长3.1m×宽2.8m(面积东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余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8.68m2)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内衬6mm铅板室长3.1m×宽2.0m(面积6.2m2)东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余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内衬6mm铅板PET候诊室(2间)长3.2m×宽2.2m(面积7.04m2)东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余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VIP留观室长4.16m×宽2.61m(面积10.86m2)东墙、北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他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PET留观室长2.9m×宽2.57m(面积7.45m2)北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他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抢救室长3.1m×宽2.18m(面积6.76m2)东墙30cm标准混凝土其余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防护门SPECT/CT机房长7.67m×宽5.5m(面积42.19m2)四周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观察窗内衬6mmPb铅玻璃受检者防护门内衬6mm铅板工作人员防护门内衬6mm铅板PET/CT机房长7.67m×宽6.23m(面积47.78m2)四周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观察窗内衬8mmPb铅玻璃受检者防护门工作人员防护门污洗间1.56m(面积4.07m2)东侧墙体30cm标准混凝土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其余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防护门衰变池组(3个衰变单个衰变池3m×1m×4m四侧墙体24cm的实心砖墙+8cm硫酸钡涂料顶板30cm的混凝土池)(容积达到90%即开始报警并自动关闭进水阀门,有效容积为10.8m3)地坪30cm的混凝土检修井盖30cm的混凝土通风设计方案核医学科共设置三条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设计使用排风量为1000m3/h的排风机,单独连接18F通风柜(手套箱2通风管道设计使用排风量为1000m3/h的排风机,单独连接99mTc通风柜(手套箱);3号通风管道设计使用总排风量为8000m3/h的排风机,连接放废间、缓冲间、注射室、储源室、运动负荷室、ECT候诊室、ECT留观室、PET留观室、抢救室、ECT留观室、VIP候诊室、PET/CT机房、SPECT/CT机房、患者走廊、卫生间、卫生通过间等房间。放射性废气通过地下室吊顶穿墙至地面建筑外墙延伸至门诊住院部大楼的楼顶排放。各排风管内保持负压,拟安装防回流装置,同时在通风柜(手套箱)顶壁安装活性炭,在排风口前配置活性炭吸附装置二级处理设施,废气排风口均高于屋脊,离地高度约63m。排风示意图见附图7。废水设计方案放射性废水管道裸露处采用拟用6mmPb铅皮包裹,控制区内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通过自流方式沿由废水管道流向衰变池。排水示意图见附图8。注:混凝土密度不小于2.35g/cm3,防护涂料密度不小于3.20g/cm3,实心砖密度不小于1.65g/cm3,铅板密度不小于11.35g/cm3。的相关要求。(HJ1188-2021)中工作场所防护水平要求;职业人员和周围公众年有效剂量均满足GB18871-2002中剂量限值和本项目年剂量约束值的要求。),表10-7射线装置机房的使用面积、单边长度符合性分析场所名称本项目拟设置情况GBZ130-2020标准要求符合性分析有效使用面积(m2)最小单边长度有效使用面积(m2)最小单边长度PET/CT机房35.2(7.67m×4.59m)4.59304.5符合SPECT/CT机房39.6(7.67m×5.17m)5.17符合表10-8射线装置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评价表场所名称屏蔽体屏蔽材料及厚度折算后铅当量GBZ130-2020标准要求符合性分析PET/CT机房四侧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约7.3mmPbCT机房的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和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均≥2.5mmPb符合观察窗8mmPb铅玻璃8mmPb符合患者防护门8mmPb符合工作人员防护门8mmPb符合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约2.7mmPb符合SPECT/CT机房四周墙体24cm实心砖+8cm硫酸钡防护涂料约7.3mmPb符合观察窗6mmPb铅玻璃6mmPb符合患者防护门内衬6mm铅板6mmPb符合工作人员防护门内衬6mm铅板6mmPb符合顶棚18cm标准混凝土+5cm混凝土找平,总计23cm混凝土约2.7mmPb符合因此,本项目PET/CT机房、SPECT/CT机房的空间布局和屏蔽防护水平均满足《放射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中乙级工作场所和Ⅱ类工作场所的要求进行设计施⑤核医学工作场所拟设置放射性药物注射后受检者等候、检查及检查结束后的走向标⑤应定期检查放射性药物的实际库存数量及贮存场所,储源库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监⑥消防安全:储源室内严禁烟火,配置干粉灭火器,建筑物耐人员主要指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受检者/患者及本次评价范围内其他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受检者/患者及其他人员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普遍采用屏蔽a、在核医学科控制区各房间防护门外、核医学科出入口及衰变池处设置明显的b、在卫生通过间门口设置明显禁止进入标志,防止给药前病人、病人家a、在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入口处设置专用门禁系统,只允许单向通行,防止给药进入监督区和给药前病人、病人家属及其他无关b、在核医学科病人出口处设置专用门禁系统,防止给药后病人不遵循医为保证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水平达到《电离辐射防护源安全基本标准》c、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与防护知d、操作台、地面应当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或材质,并用品和试剂进行去污,以满足《电离辐射防护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标准值。a、本项目核医学科核素操作人员进入控制区均穿戴好铅衣等个人防护用品,核如工作服、手套与工作鞋表面β放射性物质大于4Bq/cm2或手部、皮肤、内衣与工作袜表面βc、从控制区取出物品应进行表面污染检测,以杜绝表面β放射性物质大于0.8Bq/cm2的d、贮存和运输放射性物质时应使用专门容器,容器外f、当发生放射性物质溢出、洒漏事故时,应根据单位制定的放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a、放射性药物使用均在手套箱中进行,通风速率不低于0.5m/s,且设置了活性炭吸附d、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穿戴个人e、辐射工作人员离开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时应进行必要的表面污染监测和污染洗表10-9本项目核医学科防护设备及防护用品设置情况表序号种类名称数量铅当量拟设置位置1铅橡胶手套4副0.5mmPb分装注射室2铅橡胶眼镜4副0.5mmPb分装注射室3铅橡胶帽子4件0.5mmPb分装注射室4铅橡胶颈套4件0.5mmPb分装注射室5铅防护衣4件0.5mmPb分装注射室6注射防护针套2套20mmPb分装注射室7放射性药物铅罐2个30mmPb,可同时放置不少于2支注射器分装注射室8移动铅屏风PET/CT摆位使用,铅当量10mmPbECT机房9防护手套箱(手套箱+通风橱一体机)2台高铅玻璃视窗规格,PET铅当量51mmPbSPECT铅当量20mmPb分装注射室储源柜(带锁)校准源的储存储源室一体化注射防护台2台PET注射区40mmPb标配内置防护废物箱:20mmPb;SPECT注射区10mmPb标配内置防护废物箱:10mmPb注射窗口活度计2台/手套箱长柄钳等常规护士器械/注射室放射性废物衰变箱2个尺寸待定,10mmPb放废间放射废物桶尺寸待定,10mmPb分装注射室、废物间、注射后病人活动区域的卫生间过滤式口罩若干/分装注射室洗消设备(含洗消液)按需购置/控制区内清洗处放射性污染防护服2套/分装注射室表面沾污仪/病房走廊、卫生通过间、衰变室20智能化X-γ辐射仪/核医学科21个人剂量报警仪/核医学科22个人剂量计/核医学科去污剂和/或喷雾(至少为加入清洗洗涤剂和硫代硫酸钠的水);小刷子、一次性毛巾或吸表10-1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符合性分析表《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本项目核医学科符合性分析核医学工作场所宜建在医疗机构内单独的建筑物内,或集中于无人长期居留的建筑物的一端或底层,设置相应的物理隔离和单独的人员、物流通道。核医学工作场所不宜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并应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核医学工作场所排风口的位置尽可能远离周边高层建筑。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东侧一端,属于建筑底层的一端,下层投影区为基土层,上层投影区为门诊入院大厅和配电房。根据平面布置,本项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拟设置有独立的人员、物流通道。本项目核医学科不毗邻产科、儿科和食堂等部门,核医学科出口位于负1层西侧,有专用出口电梯,能直达建筑外;病人出口距离医院西侧出口很近,不与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口稠密区域相邻/相接,同时与周围非辐射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并有实体屏蔽措施。核医学科拟设置独立排风系统,且排风管道引至门诊住院部大楼楼顶进行排放,排风口远离周围高层建筑。符合核医学工作场所应合理布局,住院治疗场所和门诊诊断场所应相对分开布置;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患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路径。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为门诊诊断场所,无住院治疗场所;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患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路径。符合距核医学工作场所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μSv/h,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的箱体、通风柜、注射窗等设备应设有屏蔽结构,以保证设备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箱体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经表11预测,本项目距核医学工作场所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2.5μSv/h,放射性药物分装的手套箱、注射窗等设备均设有屏蔽结构,设备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2.5μSv/h。符合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桶、曝露于地面致使人员可以接近的放射性废液收集罐体和管道应增加相应屏蔽措施,以保证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采用的放射性(10mmPb废水管道裸露处均采用6mm铅板的屏蔽防护,保证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符合操作放射性药物场所级别达到乙级应在手套箱中进行,丙级可在通风橱内进行。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属于乙级场所,均在手套箱内操作放射性药物。符合操作放射性药物的控制区出口应配有表面污染监测仪器,从控制区离开的人员和物品均应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如表面污染水平超出控制标准,应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卫生通过间配有1台表面污染监测仪,从控制区离开的人员和物品均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如表面污染水平超出控制标准,均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符合应为核医学工作场所内部放射性物质运送配备有足够屏蔽的贮存、转运等容器,容器表面应张贴电离辐射标志,容器在运送时应有适当的固定措施。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内部放射性物质运送配备有足够屏蔽的贮存、转运等容器,容器表面均张贴电离辐射标志,容器在运送时均有适当的固定措施。符合由上述可知,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连接放废间、缓冲间、注射室、储源室、运动负荷室、ECT候诊室、ECT留观室、PET留观室、抢救室、ECT留观室、VIP候诊室、PET/CT机房、SPECT/CT机套箱)顶壁分别安装活性炭,在排风口前配置高效排风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装置二级处理设风口高于屋脊,离地高度约63m。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炭3~6个月更换一次,核医学科废气处理的活性炭吸附设施共5个(),),18F-FDG为非挥发性化合物,99mTc为非挥发性核素,本项目不进行定量分析,本项目本项目核医学科的诊疗人数为:18F,2500人次/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及工作场所每天清洁废水产生量约为2警阈值,池体容积达到90%即开始报警并自动关闭进水阀门,因此有效容积为12×第三个衰变池,则第一个衰变池最后进入的废水存储时),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中“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24小时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30天后可直接解控排放”的要求。衰变池储满的放射性废水会经衰变池旁的提根据《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放射性废水暂存时间超过33天后可直接解控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医院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规模为500吨/d,实际放射性废水经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后,最终纳入市警阈值,池体容积达到90%即开始报警并自动关闭进水阀门,因此有效容积为12×裸露处采用6mm铅皮包裹,保证衰变池池外、本项目衰变池拟建于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西北角。衰变池四周主要为报警阀间、泵房本项目放射性废水管道裸露部分拟用6mmPb铅皮包裹,控制区内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首本次评价建议放射性废水收集的管道走向、阀门和管道的连接应设计成尽可能少的死a、放射性废液的暂存和处理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废液暂存和处理台账,详图10-2衰变池平面设计图单位:mm图10-3衰变池剖面设计图PET和SPECT显像检查产生的放射性沉降后将上清液先抽至衰变池#1,当衰变池#1电缆浮球液位计报警时,电子控制系统将自自动关闭衰变池#3的进水阀,同时打开衰变池#1的进水阀,3个衰变池轮流使用。每次排),个专门暂存废活性炭,2个放射性废物衰变箱共占地约室等工作用房,放射性废物衰变箱置于放废间,根据《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对于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根据《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提出如D、放射性废物每袋重量不超过20kg,放射性固体废物包装外表面剂量率不超过G、本项目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30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I、放射性废物封存时需在贮存容器外表面醒目处需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注明固处理设施处理,生活垃圾及时分类收集,并由当表10-11辐射防护(措施)及投资概算一览表场所项目投资额(万元)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已成立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并指定专人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学科辐射安全措施和环保治理措施屏蔽措施核医学科屏蔽措施详见表10-6。60辐射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对讲和视频监控设施;储源室设置保险柜,并实行双人双锁和红外报警,与当地110联网。卫生通过间、患者出口设置固定式环境辐射监测仪。3放射性废气处理核医学科共设置三条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设计使用排风量为1000m3/h的排风机,单独连接18F通风柜(手套箱);2通风管道设计使用排风量为1000m3/h的排风机,单独连接99mTc通风柜(手套箱3号通风管道设计使用总排风量为8000m3/h的排风机,连接放废间、缓冲间、注射室、储源室、运动负荷室、ECT候诊室、ECT留观室、PET留观室、抢救室、ECT留观室、VIP候诊室、PET/CT机房、SPECT/CT机房、患者走廊、卫生间、卫生通过间等房间。放射性废气通过地下室吊顶穿墙至地面建筑外墙延伸至门诊住院部大楼的楼顶排放。各排风管内保持负压,拟安装防回流装置,同时在通风柜(手套箱)顶壁安装活性炭,在排风口前配置活性炭吸附装置二级处理设施,废气排风口均高于屋脊,离地高度约63m。22放射性废水处理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的废水处理设施采用不锈钢水箱+围堰设计,由3个不锈钢水箱并联、1个降解槽井与1个集水井组成,其中3个不锈钢水箱尺寸为1m×3m×4m,因设置报警阈值,池体容积达到90%即开始报警并自动关闭进水阀门,因此有效容积为12×0.9=10.8m3。废水处理设施四侧墙壁设计设计24cm的实心砖墙+8cm硫酸钡涂料,顶盖、底部、检修井盖设计厚度为30cm的混凝土,并拟对墙壁、池底做防酸碱、防渗漏处理。30放射性固废处理核医学科设置1间放废间,贮存放射性废物;设置8个放射性废物桶(10mmPb)和2个放射性废物衰变箱(10mmPb)。监测仪器1台表面污染监测仪、1台智能化X-γ辐射仪;3台个人剂量报警仪。5防护设备/用品防护设备/用品详见表10-9。40警示标识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控制区、监督区标示牌等,1其他人员配备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和考核本项目新增辐射工作人员均拟参加生态环境部培训平台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并在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1个人剂量本项目新增辐射工作人员均拟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个人1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剂量监测,医院建立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制度上墙操作规程,设备检维修制度,辐射事故应急制度,岗位职责等1环境监测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年度监测。5.0运行维护监测仪器的维护、校准,安全设施的维护等1环境风险投资购买应急物资,开展辐射事件应急演练等2合计200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门诊住院部大楼负1层东侧一端,施工期主要评价内容为防护装修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的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施工扬尘、废水、噪声和固体至指定的废土堆放场,而不能随意弃倒;生活垃圾及时分类收集,并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及调试。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应加强辐射防护管理,保证各屏蔽体及防护措施到位,在机房门外设立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禁止无关人员靠近,防止辐射事故发生。由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均在机房内进行,经过墙体及防护门窗的屏蔽和距离衰减后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设备安装完成后,医院方应及时回收包装材料及其它固体废物并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子迅速发生湮灭反应而转化成一对光子。根据《放射防护实用手册》(主编:赵兰才、张),EMAX:β射线的最大能量,MeV。表11-1核素衰变产生的β射线在各介质中的理论最大射程核素β射线能量(MeV)0.64空气中的射程(cm)248.1实心砖墙中的射程(cm)0.19混凝土中射程(cm)铅玻璃中射程(cm)7.62×10-2铅中射程(cm)2.83×10-2防护涂料中射程(cm)0.10根据表11-1,β射线在各屏蔽体中的射程均远小于屏蔽体的厚度,因此β射线对周围辐射环境影响很小,所以本次评价可不考虑β射仪器表面污染,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因此,为了使本项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β表面污染水平达到GB18871-2002①使用、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具备相②开瓶、分装等易产生放射性物质逸出或飞散的操作,其操③操作液体放射性物质在易去除污染的工作台上进行,并铺④不允许用裸露的手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或⑥放射性操作之后对工作台、设备、地面及个验收监测报告(检测单位:浙江环安检测有限公司,报告编号:HAJC23-08-0470)可知,病人进行注射,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本项目β表检测点位置监测结果(Bq/cm2)备注1分装注射室分装柜表面0.15控制区2分装注射室注射台观察窗表面3分装注射室注射台表面4分装注射室废物桶表面5分装注射室地面0.106放射性固废暂存间地面0.097储源室地面0.108PET病人通道地面0.089注射候诊室3地面0.09注射候诊室3卫生间地面0.09注射候诊室2地面0.08注射候诊室2卫生间地面0.10注射候诊室1地面注射候诊室1卫生间地面0.09更衣室地面0.08PET-CT检查室地面0.100.09留观室1卫生间地面0.07留观室2地面0.0820留观室2卫生间地面0.0921抢救室地面0.1022抢救室卫生间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