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电机学院单招《语文》全真模拟模拟题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80分)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娱(yú)嚼烂(jué)徘徊(huái)惬意(qiè)B.聒噪(guā)消耗(hào)召唤(zhào)勾当(gòu)C.嬉闹(xī)踝骨(huái)舀水(yǎo)调剂(jì)D.默契(qì)脚趾(zhǐ)汲取(jí)尾鳍(jí)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掌握。在汉语中,读音有明确规范。A项“嚼烂”的“嚼”应读“jiáo”;B项“聒噪”的“聒”应读“guō”;D项“尾鳍”的“鳍”应读“qí”。C项中字的读音均正确,所以答案是C选项。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借代)B.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比喻)C.在人类的身旁,落叶悲壮地诀别它们的母亲。(拟人)D.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反语)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借代是以相关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A句用“红”“翠”代指花和叶,是借代。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C句中落叶“悲壮地诀别母亲”,将落叶拟人化。反语是正话反说,D句说“送出去”算“丰富”“大度”,实则讽刺。B句把草坂比作乐曲,是通感而非比喻,通感是将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沟通,此句是视觉与听觉的沟通。所以答案是B。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锻炼、竣工、痴心妄想、无耻谰言B.浮躁、催促、名列前茅、不卑不亢C.题纲、溶恰、一枕黄梁、陪礼道歉D.赝品、缔造、墨守成规、鞭辟入里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正确写法的掌握。在汉字书写中,“提纲”而非“题纲”,“融洽”而非“溶恰”,“一枕黄粱”而非“一枕黄梁”,“赔礼道歉”而非“陪礼道歉”。C选项中的这几个词都存在错别字,A、B、D选项中的词语书写均正确。4、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豆豉(zhǐ)妆奁(lián)煞(shà)风景惩一儆(jǐng)百B.粮囤(tún)哂(shěn)笑孺(rú)子牛沸(fèi)反盈天C.嫉(jí)妒奇葩(pā)撅(juē)嘴巴不屑(xiè)一顾D.沏(qī)茶浸(qìn)渍绊(bàn)脚石嗜酒成癖(pǐ)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汉字注音的掌握。A项中“豆豉”的“豉”应读“chǐ”;B项中“粮囤”的“囤”应读“dùn”;C项注音全部正确;D项中“浸渍”的“浸”应读“jìn”。做此类题要准确记忆常见字的读音,C选项符合标准读音,所以答案是C。5、下列作品不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一项是()A.《奥赛罗》B.《李尔王》C.《麦克白》D.《威尼斯商人》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了解。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通常指《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威尼斯商人》是喜剧作品。所以这道题应选D选项。熟悉莎士比亚作品的分类,就能准确作答。6、与“树木一直在唱着愉快的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的热情。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昔、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美景。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题干“树木一直在唱着愉快的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选项D“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同样把桌子拟人化。A选项是比喻,B选项是排比,C选项是比喻。所以答案是D,它和题干都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非人的事物人的动作或情感。7、下列词语中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抽噎(yē)称职(chèng)模样(mú)惟妙惟肖(xiào)B.菌子(jùn)毋宁(níng)翘首(qiáo)吹毛求疵(cí)C.淤滩(yū)诡谲(jué)龟裂(jūn)信手拈来(niān)D.礼聘(pìn)尽量(jìn)迂回(yū)名符其实(fǔ)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字音。A项“称职”的“称”应读“chèn”;B项“毋宁”的“宁”应读“nìng”,“吹毛求疵”的“疵”应读“cī”;D项“尽量”的“尽”应读“jǐn”,“名符其实”的“符”应读“fú”。C项注音全部正确。要准确判断字音,需牢记常见字的正确读音。8、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名句默写的准确性。在古代文学中,名句的准确性至关重要。C选项应是“小乔初嫁了”,而非“小乔出嫁了”。A选项出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B选项出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D选项出自《诗经·氓》,这三个选项均无误。9、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A.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C.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D.即使是表面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运动创伤也有可能引发身体内部炎症。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掌握。“狼籍”应为“狼藉”,指乱七八糟的样子。A选项表述无误;B选项用词恰当;D选项没有错别字。C选项中“籍”字错误,所以应选C。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正确字形,避免此类错误。10、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沁园春》上阙词句逻辑顺序的理解。诗词通常有起承转合的结构,②描述过去经历,是起;④一曲狂歌总结感慨,是承;①写归来现状,是转;③阐述对诗的看法,是合。综合来看,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正确的排列应是B选项④②①③。11、人也和汽车一样需要加油。人类用来为本身加油的一切能量都得自太阳。从活泼好动的精虫和静待不动的卵子相遇的时刻起直到最后一滴血液流出垂死的心房为止,人类消耗的燃料都取自这一来源。人类减少体力消耗而利用的水力发电动力,来自天上降落到地上的雨水,而水能够跑到天上则是太阳发热的结果。即使人类利用的原子核中的能量也是世界诞生时由太阳挥掷出来的。人类只有通过千百万绿色植物才能获得身体所需要的养料,而绿色植物的生长与太阳的光照休戚相关。至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学会从土壤和空气中抽取原料——氮、氧、碳、磷等——来合成他所需要的食物,以建造骨骼和肌肉。作为生物,人类受生物规律的支配,而生物规律的第一条便是动物不能脱离植物而生存。食肉的动物,例如狮子和短耳鸹,通过食草动物的尸体间接得到它们的食物;食草动物在这一食物链中成为传递植物内贮藏的养料的工具。我们如果不认清这一事实,便不可能完全了解人类。人们通常把巴比伦帝国的崩溃归结为同波斯人作战的结果,而丝毫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当年亚伯拉罕繁荣兴旺的大港乌尔,现在竟然坐落在离海岸150英里的荒凉的沙漠内。【把流沙赶上海岸的山羊和斧头,远比征服者的马匹和标枪具有更大的毁灭性。】人类由于生育过度和滥用土地陷入了生态陷阱。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我们别无选择。当年在马达加斯加,凡滥伐树木的人都被斩去首级,现在我们至少也应该实行同样有效但比较温和的管制。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必须通过千百万绿色植物才能获得身体所需要的养料B.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太阳的光照二者关系密不可分C.目前,人类已经学会从土壤和空气中抽取原料来合成他所需要的食物D.作为生物,人类不能脱离植物而生存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A选项,文中明确提到人类只有通过千百万绿色植物才能获得身体所需养料;B选项,文中也表明绿色植物生长与太阳光照休戚相关;D选项,原文指出作为生物,人类受生物规律支配,不能脱离植物生存。而C选项,原文说至今人类还没学会从土壤和空气中抽取原料合成食物,所以C不符合原文意思。12、下列对破折号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表示声音的延续)B.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后一个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转折)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表示插说)D.“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表意思递进)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破折号用法的理解。破折号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作用。A选项中表示声音延续;B选项后一个破折号体现语意转折;C选项表示插说。而D选项破折号应是解释说明,不是表意思递进。通过对各选项中破折号作用的分析,可判断出答案为D。13、下列诗人与后人对其尊称对应不正确的是()A.李白一一诗仙B.杜甫一一诗圣C.李贺一一诗鬼D.白居易一一诗佛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人尊称的了解。在古代文学中,李白因其浪漫飘逸的诗风被尊为“诗仙”,杜甫诗作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圣”,李贺风格独特被称作“诗鬼”。而白居易通常被称为“诗魔”,而非“诗佛”,“诗佛”指的是王维。所以这道题选D。14、下列古文原文,无误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已也。C.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D.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古文原文的熟悉程度。A选项“莫春”应为“暮春”;B选项无错误;C选项表述准确无误;D选项“鞭人肌骨”应为“砭人肌骨”。综合来看,C选项在字词和表述上均无差错,所以答案是C。15、属于同一类造字法的一组是()A.瓜刀象明B.炎磊刃林C.忘攻问妈D.末本上字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造字法的知识。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选项A中“瓜、刀、象”是象形字,“明”是会意字;选项B中“炎、磊、林”是会意字,“刃”是指事字;选项C中“忘、攻、问、妈”都是形声字;选项D中“末、本、上”是指事字,“字”是形声字。综上,C选项中的字都属于形声字这同一类造字法。1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处心积虑”地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B.虽然监管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但一些网络订餐平台被查处后“洗心革面”重新上线,让广大消费者防不胜防。C.文艺工作者应该以“德艺双馨”为目标,提高自己的学养和涵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升作品的精神境界。D.不能从门缝里看人,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为别人鼓掌,一个人不可能“别无长物”,总有值得我们肯定的闪光之处。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A项“处心积虑”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当。B项“洗心革面”指彻底悔改,网络订餐平台重新上线并非悔改,用词错误。C项“德艺双馨”形容文艺工作者品德和技艺都好,使用恰当。D项“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不符合语境。综上所述,答案选C。17、下列各句,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A.鼓瑟希,铿尔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善刀而藏之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通假字是古文中的用字现象。A项“鼓瑟希”中“希”通“稀”;B项没有通假字;C项“善刀而藏之”中“善”通“缮”。D项也没有通假字。综合来看,A、C选项有通假字,B选项正常,所以答案选D。18、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A项使用恰当;“无穷无尽”形容没有尽头,B项使用无误;“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一提,C项符合语境。而“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桂林的奇山胜景是天然形成的,D项用“巧夺天工”形容不恰当。19、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A.乌合之众神通广大奋不顾身B.拔得头筹专心致志锲而不舍C.万象更新纸上谈兵无济于事D.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感情色彩的判断。在汉语中,词语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A项中“乌合之众”为贬义,“神通广大”“奋不顾身”为褒义;C项“万象更新”为褒义,“纸上谈兵”“无济于事”为贬义;D项“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为中性,“夸夸其谈”为贬义。B项“拔得头筹”“专心致志”“锲而不舍”都属于褒义,所以答案是B。2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出自《诗经》的()A.《采薇》B.《静女》C.《蒹葭》D.《关雎》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经》中篇章的了解。《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是《诗经·采薇》中的名句。《采薇》通过对戍边生活的描写,抒发了思乡之情。A选项符合,其他选项《静女》《蒹葭》《关雎》中均未包含此句。21、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②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③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④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⑤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A.端午节七夕节冬至清明节元宵节B.七夕节冬至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C.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D.冬至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重阳节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传统节日相关诗句的理解。①中“鹊桥”对应七夕节;②中“浴兰包粽”指向端午节;③中“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说的是元宵节;④中“花菊”“孤丛”表明是重阳节;⑤中“借问酒家”“杏花村”体现的是清明节。综上,答案选C。22、下列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是()A.王维、孟浩然B.陶渊明、谢灵运C.王昌龄、岑参D.韦应物、刘长卿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的了解。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和谢灵运并非盛唐诗人。王昌龄、岑参以边塞诗著称。韦应物、刘长卿是中唐诗人。所以答案是A选项。2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来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拜臣下之礼,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喻、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在古代礼仪中,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顿首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空首则是国君答拜臣下之礼。B选项中关于稽首、顿首、空首的解释错误,所以答案选B。2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A选项通过分号清晰地表明并列关系;B选项引用朱自清的话,标点使用恰当。D选项列举美德,省略号使用正确。而C选项中“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这是选择性问句,中间应用逗号,而非问号。所以不正确的一项是C。25、选择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一项()A.毛遂自荐自告奋勇B.从容不迫惊惶失措C.高瞻远瞩万众瞩目D.雷厉风行犹豫不决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的理解。毛遂自荐和自告奋勇都有主动展现自己、积极承担任务的意思。从容不迫表示镇定沉着,惊惶失措则是惊慌害怕,两者意思相反。高瞻远瞩强调目光长远,万众瞩目指受众人关注,含义不同。雷厉风行指行动迅速,犹豫不决指拿不定主意,两者也不同。所以A选项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2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A.岑参B.白居易C.韩愈D.李白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的了解。在唐代文学中,“古文运动”旨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岑参以边塞诗著称,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综合来看,答案选C。27、下列各句中,加【】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B.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愿景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图的实施【不约而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精诚合作。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先生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做客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娓娓而谈】“文学与人生”。D.“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强调整治气候不能【一挥而就】,要做长期打算。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A选项使用恰当,符合语境。B选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用在此处不恰当。C选项“娓娓而谈”指连续不倦地谈论着,与“文学与人生”搭配不当。D选项“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不能用于形容整治气候,使用错误。所以答案是A选项。28、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浑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下列不属于“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依据的一项是()A.戎狄族群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B.戎狄族群为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作出具有开创性的历史贡献。C.戎狄族群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边缘地带的主角。D.戎狄族群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观点依据的理解。A选项提到戎狄发展畜牧业规模与技术及开创半农半牧生活方式,这是其积极贡献;B选项指出戎狄为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产生有开创性贡献,体现其重要性;D选项表明戎狄在适应环境中丰富人类文明内涵,也是其正面作用。C选项说戎狄是北方边缘地带的主角,未直接体现其对华夏文明看法不公平的依据。所以答案选C。29、下列各项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使之然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C.人非生而知之者其真无马邪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木直中绳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通假字是古文中的用字现象。在选项B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通“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中“食”通“饲”。A选项没有通假字;C选项“其真无马邪”中“邪”通“耶”,但另一句没有;D选项“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中“有”通“又”,但另一句没有。综合来看,全部含有通假字的是B选项。30、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A.施耐庵B.曹雪芹C.罗贯中D.吴承恩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作者的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曹雪芹著《红楼梦》,吴承恩写《西游记》。所以这道题应选C选项。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多选题]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段中【】的【两个过程】指的是()A.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答案:A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特定概念的理解。文中提到的两个过程,一是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气泡在海面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西烟草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定向攻克试题(解析版)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结构设计与技术施工综合测评试题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5.5显微镜和望远镜专题训练试题(含详解)
- 2025年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能力考试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综合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2025高中从句试题及答案解析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训练练习题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Unit 4 What sounds can we hear Period 2 Explore 课件 三年级英语下册(沪教版2024)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新闻采编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图解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卷(标准含答案)
- 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合同协议书(2篇)
- PLC入门课程课件
- 港口液体危化品装卸管理人员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2024年深圳市龙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药师竞聘正高述职报告
- 昇兴(安徽)包装有限公司年产 18 亿只铝制两片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企业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