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三农技术应用与推广指南书_第1页
智慧三农技术应用与推广指南书_第2页
智慧三农技术应用与推广指南书_第3页
智慧三农技术应用与推广指南书_第4页
智慧三农技术应用与推广指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三农技术应用与推广指南书TOC\o"1-2"\h\u13833第一章智慧三农技术概述 3146271.1智慧三农技术的定义与意义 3209141.1.1定义 334211.1.2意义 3188261.2智慧三农技术的发展现状 325371.2.1国际发展现状 3252901.2.2国内发展现状 4246081.3智慧三农技术的应用领域 436801.3.1农业生产领域 457031.3.2农村管理领域 4302811.3.3农民生活领域 48205第二章农业物联网技术 4293332.1农业物联网技术概述 4173952.2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 429842.2.1信息感知层 5320142.2.2网络传输层 570352.2.3数据处理层 5173492.2.4应用服务层 5281352.3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案例 515727第三章农业大数据技术 6633.1农业大数据技术概述 646123.2农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6170943.2.1数据采集 6246403.2.2数据处理 648013.3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7194273.3.1农业大数据分析 767123.3.2农业大数据应用 716122第四章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7272994.1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7323314.2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746294.2.1农业生产环节 8292854.2.2农业管理环节 898894.2.3农业服务环节 8209554.3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 8251034.3.1技术创新 8324404.3.2应用拓展 8307524.3.3政策支持 914382第五章农业无人机技术 9255755.1农业无人机技术概述 928185.2农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 933375.2.1农田监测 9323485.2.2精准施肥 9276175.2.3病虫害防治 9101865.2.4农业保险评估 9194155.2.5农业科普教育 9268195.3农业无人机技术的推广策略 913975.3.1政策扶持 10268665.3.2技术培训 1056155.3.3示范推广 10153675.3.4资金支持 10266955.3.5产学研合作 10222425.3.6品牌建设 101072第六章农业云计算技术 10223596.1农业云计算技术概述 10146816.2农业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10314586.2.1农业大数据处理 10209406.2.2农业物联网 10173946.2.3农业电子商务 11277756.2.4农业管理与决策支持 1127586.3农业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建议 11269666.3.1建立完善的农业云计算基础设施 11240426.3.2培育农业云计算技术人才 11230606.3.3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措施 11306736.3.4加强农业云计算技术宣传与培训 11184606.3.5促进农业云计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11312726.3.6建立农业云计算技术标准体系 1123788第七章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 11258127.1农业物联网平台概述 12111907.2农业物联网平台架构 12116977.3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与推广 123209第八章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3183268.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13158398.2农业信息服务的类型与内容 1466968.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推广与应用 1426514第九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普及 15147129.1农业技术培训概述 15129329.2农业技术培训的方法与手段 15254919.2.1现场培训 156409.2.2课堂培训 15151939.2.3媒体传播 1530999.2.4远程教育 15131549.2.5实用技术手册 1537399.3农业技术普及的推广策略 16288569.3.1政策引导 16312869.3.2建立培训体系 16278219.3.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6197499.3.4创新培训模式 1656569.3.5加强宣传与推广 1616249.3.6建立激励机制 16301419.3.7开展国际合作 1617109第十章智慧三农技术的政策与法规 161399310.1智慧三农技术的政策环境 1677510.1.1政策背景 161505410.1.2政策目标 161626310.1.3政策措施 162589210.2智慧三农技术的法规体系 172896210.2.1法规框架 171998710.2.2主要法规内容 17363310.3智慧三农技术政策的推广与实践 173173510.3.1政策推广 172034110.3.2实践成果 17第一章智慧三农技术概述1.1智慧三农技术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智慧三农技术是指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手段,对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民生活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体系。1.1.2意义智慧三农技术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4)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5)促进农民素质提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智慧三农技术的发展现状1.2.1国际发展现状在国际上,智慧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国家。这些国家在农业物联网、智能农业装备、农业大数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智慧三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1.2.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智慧三农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智慧三农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2)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民生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智慧三农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4)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为智慧三农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1.3智慧三农技术的应用领域1.3.1农业生产领域智慧三农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种植、智能养殖、智能灌溉、智能农机、农产品质量追溯等。1.3.2农村管理领域智慧三农技术在农村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农村信息管理、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农村公共服务等。1.3.3农民生活领域智慧三农技术在农民生活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农民教育培训、农民健康服务、农民电商、农民社交娱乐等。通过智慧三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出贡献。第二章农业物联网技术2.1农业物联网技术概述农业物联网技术是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农业生产环境中部署传感器、控制器、网络传输设备等,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2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信息感知层信息感知层是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等参数,控制器和执行器则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施肥、通风等操作。2.2.2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是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关键,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层。网络传输层主要包括无线传感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2.2.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是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核心,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挖掘。数据处理层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2.2.4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等功能。应用服务层通过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生产管理手段。2.3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案例:案例1:智能温室控制系统通过在温室中部署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环境,并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通风、灌溉、施肥等操作,实现温室内的环境优化,提高作物生长速度和产量。案例2: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在农田中部署土壤水分、气象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并根据监测数据自动控制灌溉设备,实现精准灌溉,降低水资源浪费。案例3: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信息实时采集并存储在云端,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产品编码,查询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信任度。案例4: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在农田中部署病虫害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建议,降低病虫害损失。案例5: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农产品市场价格、供需等信息,为农民提供市场预测和决策支持,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第三章农业大数据技术3.1农业大数据技术概述农业大数据技术是指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领域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农业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方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和农业服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2农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3.2.1数据采集农业大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水资源数据、种植数据、养殖数据等。(2)农业市场数据:包括农产品价格、市场供需、市场竞争等数据。(3)农业政策数据: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农业法律法规等数据。(4)农业科技数据:包括农业科研、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数据。3.2.2数据处理农业大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去噪、缺失值处理等。(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库。(3)数据挖掘: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4)数据建模:根据业务需求,构建数据模型,为决策提供支持。3.3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3.3.1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大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分析:分析气象、土壤、水资源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2)农产品市场分析:分析市场供需、价格等数据,为农产品营销提供指导。(3)农业政策分析:分析政策、法律法规等数据,为农业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4)农业科技创新分析:分析科研、技术创新等数据,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依据。3.3.2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业大数据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智能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2)农业管理精准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业管理者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提高管理水平。(3)农业服务个性化: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农业服务,满足农民需求。(4)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第四章农业人工智能技术4.1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概述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将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和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农业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优化算法等。4.2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4.2.1农业生产环节(1)智能种植:通过分析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数据,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2)智能养殖:利用计算机视觉、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动物生长状况,实现精准饲养、疾病预防和诊疗。(3)智能农业机械:利用自动驾驶、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精度,减轻农民劳动强度。4.2.2农业管理环节(1)智能决策支持: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为和企业提供农业政策制定、市场预测等决策支持。(2)智能农业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各类农业数据,为农民、企业和提供数据服务。4.2.3农业服务环节(1)智能农业信息化: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协同效率。(2)智能农业金融服务: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为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保险等服务。4.3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4.3.1技术创新(1)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为农业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2)边缘计算:利用边缘计算技术,提高农业人工智能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4.3.2应用拓展(1)跨界融合: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农业产业生态。(2)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4.3.3政策支持(1)政策引导: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产业扶持:鼓励企业投入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第五章农业无人机技术5.1农业无人机技术概述农业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创新成果,它融合了航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领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农业无人机主要由飞行器、任务设备、传输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其具有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5.2农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5.2.1农田监测农业无人机可搭载高清摄像头、多光谱相机等设备,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测,获取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5.2.2精准施肥农业无人机可根据土壤养分、作物生长需求等数据,进行精准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5.2.3病虫害防治农业无人机可搭载喷雾设备,对农田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5.2.4农业保险评估农业无人机可用于农业保险评估,对灾害损失进行快速、准确评估,为农业保险理赔提供依据。5.2.5农业科普教育农业无人机可用于农业科普教育,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5.3农业无人机技术的推广策略5.3.1政策扶持应加大对农业无人机技术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研发、推广农业无人机技术。5.3.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无人机技术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5.3.3示范推广通过示范项目,展示农业无人机技术的优势,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5.3.4资金支持设立农业无人机技术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降低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无人机的成本。5.3.5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无人机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5.3.6品牌建设打造农业无人机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助力农业无人机技术在全球市场的推广。第六章农业云计算技术6.1农业云计算技术概述农业云计算技术是指将云计算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相结合,实现对农业信息的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的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具有计算能力强、存储容量大、弹性伸缩性强、成本效益高等特点,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6.2农业云计算技术的应用6.2.1农业大数据处理农业云计算技术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农业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如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病虫害防治等。6.2.2农业物联网农业云计算技术为农业物联网提供了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通过物联网设备收集的农业现场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可以实时传输至云计算平台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6.2.3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云计算技术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在线销售、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功能,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6.2.4农业管理与决策支持农业云计算技术可以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农业数据的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指导农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等。6.3农业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建议6.3.1建立完善的农业云计算基础设施应加大对农业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为农业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保障。6.3.2培育农业云计算技术人才加强对农业云计算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从业者对云计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为农业云计算技术的推广提供人才支持。6.3.3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应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农业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6.3.4加强农业云计算技术宣传与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业云计算技术,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6.3.5促进农业云计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云计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值和竞争力。6.3.6建立农业云计算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农业云计算技术标准,规范技术发展,保证农业云计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第七章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7.1农业物联网平台概述农业物联网平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环境、生产要素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的系统。该平台通过集成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7.2农业物联网平台架构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参数、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2)传输层:利用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平台。(3)平台层:对传输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4)应用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如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追溯等。7.3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与推广(1)平台建设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保证平台功能的实用性。(2)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3)安全性:平台应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4)兼容性:平台应兼容各类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便于系统集成和扩展。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感知层建设:根据农业生产环境,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2)传输层建设:搭建有线、无线通信网络,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3)平台层建设:开发具备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功能的平台软件,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4)应用层建设: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各类应用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2)平台推广农业物联网平台推广应采取以下措施:(1)政策扶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参与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2)技术培训: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物联网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3)示范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农业物联网平台示范应用,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全行业的推广。(4)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大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5)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加快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与推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8.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概述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智慧三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信息支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应用能力建设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可以保证农业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充分利用,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8.2农业信息服务的类型与内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天气预报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信息。(2)农业经营信息服务:提供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销售渠道等与农业经营有关的信息。(3)农业管理信息服务:提供农业项目管理、政策实施、农业生产进度等与农业管理相关的信息。(4)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农业科技成果、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与农业科技有关的信息。(5)农民生活信息服务: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与农民生活相关的信息。农业信息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采集与整理: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加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2)信息发布与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将信息传递给农民和涉农企业。(3)信息咨询服务:针对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专业、个性化的信息咨询服务。(4)信息培训与推广:组织信息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意识和应用能力。8.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推广与应用为推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推广,以下措施应得到重视:(1)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资金投入:合理安排资金,保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3)技术支撑: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4)人才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农民和涉农企业信息素养培训,提高信息应用能力。(5)合作与交流:加强国内外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水平。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将不断完善,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推广与应用将更加广泛,有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第九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普及9.1农业技术培训概述农业技术培训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和管理能力的系统教育和培训。农业技术培训旨在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智慧三农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9.2农业技术培训的方法与手段农业技术培训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式:9.2.1现场培训现场培训是指组织农民到农田、养殖场等现场进行实地教学。这种方式可以让农民直观地了解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培训效果。9.2.2课堂培训课堂培训是指在农村地区设立培训课堂,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可以系统地传授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理论水平。9.2.3媒体传播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传播农业技术知识。这种方式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便于农民随时学习。9.2.4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这种方式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9.2.5实用技术手册编写和发放农业实用技术手册,让农民能够随时查阅和掌握相关技术。9.3农业技术普及的推广策略为了提高农业技术的普及率,以下几种推广策略值得借鉴:9.3.1政策引导应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培训。9.3.2建立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培训体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9.3.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效果。9.3.4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