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_第1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_第2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_第3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_第4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试题预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单选题)下列各组字,形符全相同的有()

A.神视福禄

B.恭慢思慕

C.然燕烹焉

D.郎都陵阳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曹丕《燕歌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是()。

A.作者

B.行客

C.思妇

D.牵牛织女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下列关于“语法规则”的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说话时共同遵循的对语言结构的语感

B.语言学家对语言结构所做出的归纳和说明

C.政府有关部门对语言结构做出的强制规定

D.典范的文学作品中语言结构的表示形式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下列诗人别号被列为诗中一体名称的是()

A.陈与义号简斋

B.范成大号石湖

C.刘克庄号后村

D.杨万里号诚斋

正确答案:D

5、(单选题)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正确答案:B

6、(单选题)下列作品中,不是山水游记、山水小品的是()

A.《水经注》

B.《与陈伯之书》

C.《小石潭记》

D.《与宋元思书》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永明声律说“八病”中“平头”是指()。

A.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

B.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C.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

D.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幻灭》、《动摇》、《追求》是茅盾的()三部曲。

A.《虹》

B.《蚀》

C.《子夜》

D.“激流”

正确答案:B

9、(单选题)《板桥题画》(三则)阐发了()

A.伦理和词章的道理

B.艺术和人生的道理

C.性灵和才气的道理

D.情致和文笔的道理

正确答案:B

10、(单选题)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女士的身份是()。

A.“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

B.上海卷烟厂里的女工

C.支持丈夫抗战的乡村妇女

D.高门巨族中待嫁的大家闺秀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多选题)《老人与海》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有()

A.鲸鱼

B.大海

C.马林鱼

D.鲨鱼

E.狮子

正确答案:BCDE

2、(多选题)下列关于音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音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B.音位能够从听感的角度直接切分出来

C.音位的分析和归纳能够跨语言和方言

D.音位能够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E.音位的归纳主要依据语音单位的发音

正确答案:BCE

3、(多选题)天然孳息是指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根据上述定义,属于天然孳息的有()

A.送给他人的小狗

B.从羊身上剪下来的毛

C.果园里的果树结的果子

D.捡到的钱包

E.银行存款所产生的利息

正确答案:BC

4、(多选题)“台湾同胞热爱祖国”,其中的“台湾同胞”是()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关系概念

D.正概念

E.负概念

正确答案:AD

5、(多选题)古希腊学者克拉底鲁说:“一切命题都是假的。”亚里士多德反驳说:“如果一切命题都是假的,那么这个‘一切命题都是假的’也是假的。”亚里士多德的反驳用的是()

A.直接反驳

B.间接反驳

C.归谬法

D.类比反驳

E.归纳反驳

正确答案:AC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三、填空题(1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分)1、(填空题)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______的________。

正确答案: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四、判断题(1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分)1、(判断题)“他就这样看看看,一直看到天亮。”句中的“看看看”是动词的重叠形式。

正确答案:

5、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问答题)阅读孙犁的散文《织席记》,结合作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20分)

(附孙犁《织席记》原文)

织席记

孙犁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是纺线、织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

到端村。集日那天,我先到了席市上。这和高、蠡一带的线子市,真是异曲同工。妇女们从家里把席一捆捆背来,并排放下。她们对于卖出成品,也是那么急迫,甚至有很多老太太,在乞求似地招唤着席贩子:“看我这个来呀,你过来呀!”

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们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眉子,好赶织下集的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在劳动里旋转着。

在集市里充满热情的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都参加了劳动。

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

这里的房子这样低、挤、残破。但从里面走出来的妇女、孩子们却生的那么俊,穿的也很干净。普遍的终日的劳作,是这里妇女可亲爱的特点。她们穿的那么讲究,在门前推送着沉重的石砘子。她们的花鞋残破,因为她们要经常在苇子上来回践踏,要在泥水里走路。

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但她们是这样辛勤的劳动人民的后代。

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围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一小块棉褥。她们晒着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在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日子。

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炮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连说不能提了,不能提了。那个时候,是“掘地梨”(注:地梨,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食用)的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

敌人决堤放了水,两年没收成,抓夫杀人,男人也求生不得。敌人统制了苇席,低价强收,站在家里等着,织成就抢去,不管你死活。

一个女孩子说:“织成一个席,还不能点火做饭!”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挖地梨。

她们说:“敌人如果再呆一年,端村街上就没有人了!”那天,一个放鸭子的也对我说:“敌人如果再呆一年,白洋淀就没有鸭子了!”

她们是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了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他们可以高价卖苇,贱价收席,践踏着人民的劳动。每逢春天,穷人流血流汗帮地主去上泥,因此他家的苇子才长的那么高。可是到了年关,穷人过不去,二百户穷人,到地主家哀告,过了好半天,才看见在钱板上端出短短的两戳铜子来。她们常常提说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特别珍重。

1947年3月(选自《白洋淀纪事》)

正确答案:1)刻画了冀中平原上女性的美好形象。通过对冀中平原上女性卖席、编席等场景的简洁描写,表现了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朴素、勤劳、爱美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之情。2)表达了冀中平原人们对解放区民主政权的拥护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敌人”(日本)和地主的深刻仇恨。艺术手法:1)运用多重对比手法,艰苦的生活环境与女性干净的衣着对比;在敌人掠夺、地主剥削下的苦难生活,与今日在民主政权下平静生活对比;人们对过去生活的不堪回忆与对今日生活的充满希望对比,均形成鲜明对照,有力突出了主题。2)典型的细节描写和概括性的场景描写相结合,对过去生活的虚写与对今日生活的实写相结合。3)语言朴素简洁,情感真挚。(本题型属于课外拓展型,需考生自己发挥,阅卷老师根据考生答案酌情给分)

2、(问答题)名词解释:仿象

正确答案: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幽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

3、(问答题)文化事象

正确答案: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4、(问答题)举例说明词义的变迁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况

正确答案:一般把词义的变迁分为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无论扩大、缩小还是转移,都是针对古义而言。此外还包括感情色彩的转移、词义轻重的变化等等。说出前三个即可)①词义的扩大。如:中国,最早指“国都里”,词义扩大后,指“以周的国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再扩大,指除去边疆以外的所有地方。最后扩大到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领域。②词义缩小。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后来仅指不好的气味。③词义转移。如:坟,本指大的土堆或河堤,后来指墓上的土堆,再后来就指坟墓了。④感情色彩转移。如: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和利齿,是中性词,后引申为“卫士、得力助手”的含义,变为了褒义词,后来又专指坏人的帮凶,成了贬义词。⑤词义轻重的变化。如:诛,本义为“用言语责备”,后来指“杀戮”,词义加重。

5、(问答题)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1)优美是理性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白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的人生存在至境。

(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3)优美和崇高作为基本的审美形态,因为其审美形态的涵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特征的互补性,它们常常作为相互对立补充的一组审美形态出现。

(4)对于崇高与优美两种审美形态的联系与区别,因为对二者的本质理解差异,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虽然有些美学家并不承认崇高是一种审美形态,但许多美学理论还是坚持认为,崇高与美具有共同的本质。这些理论强调优美与崇高的一致性,认为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本身就是美。

(5)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从审美形态的基本涵出发,优美与崇高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呈现出的两种存在状态。优美作为审美实践发展中的形态,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