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8.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形变台站 第1部分地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_第1页
DBT 8.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形变台站 第1部分地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_第2页
DBT 8.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形变台站 第1部分地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_第3页
DBT 8.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形变台站 第1部分地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_第4页
DBT 8.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形变台站 第1部分地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本电子版不作为法定技术文件,请以地震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03-11-03发布2004-05-01实施中国地震局发布IDB/T8.1—2003前言 Ⅱ 1 13术语和定义 14观测场地勘选 1 2 27设备配置 3 5附录A(资料性附录)仪器墩布设图 插页附录B(资料性附录)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记录室示意图 7附录C(资料性附录)洞室截面图 8附录D(资料性附录)观测室布局图 9附录E(资料性附录)利用已有山洞的观测室覆盖厚度下限值参考表 参考文献 Ⅱ《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是《地震台站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中的第五项标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第2部分:钻孔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本部分为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所。1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本部分规定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建设中观测场地勘选、仪器墩与观测室建设、设备配置的本部分适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相关科学研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GB12897—19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8207.1—2000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18207.1—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通过设置于两设定点间的线形装置,以检测两设定点间相对位置变化为工作原理的测量地倾斜、地应变的仪器。以检测设定的摆的偏转角为工作原理的测量地倾斜的仪器。4.1.2观测场地勘选应顾及当地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其可能对观测环境造成的影响。4.2.1观测场地宜选在活动断裂带两侧,但距断层破碎带的距离应大于等于500m。——风口,山洪汇流处;——移动沙丘、泥石流、滑坡易发地段;-—岩溶发育和易遭雷击区。4.4.1洞室底面应高于当地洪水最高水位和地下水最24.4.2距江河、湖泊、水库岸边的距离应大于3000m。4.4.3距大型建筑、大型仓库(物资集散地)和列车编组站的距离应大于2000m。4.4.4距采矿、爆破点的距离应大于2000m。4.4.5距抽、注地下水泵站的距离应大于1000m。4.4.6距冲、压设备作业场地的距离应大于300m。4.4.7距输变电站、无线发射台的距离应大于200m。5.1.1仪器墩由花岗岩、大理岩、灰岩岩石加工而成,用水泥砂浆将其与墩基平面接触粘接。5.1.2应建倾斜、应变观测仪器整体密封小腔体(见附录A)。5.2.1倾斜、应变仪器共墩设置时,仪器墩的尺寸:长0.65m,宽0.40m。5.2.2倾斜、应变仪器单独设置时,仪器墩的尺寸:长0.40m,宽0.40m。5.2.3仪器墩高出地面的距离应小于等于0.30m。5.2.4仪器墩墩面平整,高差小于等于2mm。5.2.5同分量两仪器墩墩间高差小于等于3mm。5.2.6仪器墩周围设隔振槽,槽深0.30m,槽内填细砂,槽面沥青覆盖(见附录A)。5.3基线式仪器支墩的要求5.3.1仪器墩之间按1.50m间隔设置支墩,但第1号支墩与仪器墩间距应小于等于1.00m(见附5.3.2仪器支墩的尺寸:长0.40m,宽0.20m。5.3.3仪器支墩与仪器墩间高差小于等于5mm。5.3.4应变仪支墩由岩石或混凝土构成,周围设隔振槽,槽深0.30m,槽内填细砂,槽面沥青覆盖。5.3.5倾斜仪支墩可用砖砌,可不设隔振槽。5.4.1仪器墩尺寸:长1.60m,宽1.0m。5.4.2仪器墩高出地面的距离应小于等于0.30m。5.4.3仪器墩墩面平整光滑,高差小于等于5mm。5.4.4仪器墩周围设隔振槽,槽深0.30m,槽内填细砂,槽面沥青覆盖。6.1洞室结构6.1.1洞室应是开凿的专用山洞,也可利用现成的山洞,由引洞和仪器室两部分组成(见附录D)。6.1.2洞室截面尺寸:高大于等于2.6m,宽大于等于2.2m,洞室顶部呈半圆形(洞室截面图见附6.1.3洞室的地面应内高外低,坡度应在1/500~1/200之间。6.1.4洞壁两侧应设排水暗沟。6.1.5洞室岩壁应完整、无剥落或掉石,否则应被覆。6.1.6宜用四道以上船舱密封门密封观测室(密封门设置见附录D)。——仪器室设置见附录D;3测,宜布设第三分量(见附录D);——同分量仪器墩之间应无断层。——仪器室的顶部覆盖厚度应大于等于40m,若地表有黄土覆盖层,顶部覆盖厚度也不应小于——仪器室的旁侧覆盖厚度应大于等于30m;——利用已有山洞的观测室,覆盖厚度参见附录E。——基线式仪器室,长大于等于10m,宽2m,高2.5m(见附录C和附录D);——摆式仪器室,长大于等于3m,宽2m,高2.5m(见附录C和附录D)。——日变幅应小于等于0.03℃;——年变幅应小于等于0.5℃。交流电网线与仪器信号电缆应分开布线。6.3.1记录室宜建在洞口或设在引洞内,距仪器室的距离应小于200m。6.3.2洞口记录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m²(见附录B)。6.3.3记录室室温5℃~30℃,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6.3.4应防尘。不间断[220×(1±10%)]V交流供电。综合观测墩的设置应达到以下要求:—在记录室外开阔地埋设一个综合观测墩,墩的尺寸:长0.4m,宽0.4m,高1.2m;——综合观测墩的埋深参照GB12897—1991中A5.3条a和b的规定;——综合观测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材质及混凝土施工要求参照GB12897—1991中A6的规定;——综合观测墩墩面设置强制归心盘,靠近地平处设置水准标志。水管倾斜仪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摆式倾斜仪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伸缩仪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4设备名称测量范围:±20”分辨率:≤0.001”日漂移:≤0.005”灵敏度系数:≤0.1mV/0.001”非线性度:≤1%fs套1含2个或3个分量,包括自动准确度:±(0.02%fs+1)(0℃~+40℃,6个月)时间服务精度:≤1s/d套10.02%fs+1是指在0.02%fs的1,0.1,0.01,则0.02%fs+1电源装置个1自动扩展测微仪台1时号钟个1台1注:表中fs为全量程(fullscale)。设备名称技术指标测量范围:≥2”日漂移:≤0.005”灵敏度:≤0.001”非线性度:≤1%fs套1定装置、电源调零机箱等部件准确度:±(0.02%fs+1)(0℃~+40℃,6个月)时间服务精度:≤1s/d个10.02%fs+1是指在0.02%fs的1,0.1,0.01,则0.02%fs+1分别为2,0.2,0.02,余类推时号钟个15设备名称测量范围:≥2×10-⁵分辨率:≤1×10-⁹漂移:≤4×10-⁶/a灵敏度:≥0.1mV/1×10-⁹非线性度:≤1%fs温度系数:≤8×10-7/℃套1准确度:±(0.02%fs+1)(0℃~+40℃,6个月)时间服务精度:≤1s/d个10.02%fs+1是指在0.02%fs的1,0.1,0.01,则0.02%fs+1分别为2,0.2,0.02,余类推电源装置个1自动调零器台1时号钟个1台1设备名称四位半万用表个1温度范围:-20℃~+50℃精度:1%fs分辨力:0.1℃台1个1量雨桶个18资料管理与归档8.1归档资料归档资料应包括:——选台报告;——勘选资料;——台站建设方案;6——洞室、记录室建设资料;——试运行报告,技术总结,验收报告;——台站土地使用证。—台站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可从1:50000地图上量取,准确至1′);—台站的地震地质(活断层等)、水文地质、地形地貌、黄土植被、气象及其它自然条件;——台站周围1km²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0);——台站附近可能的干扰源;——台址山体概貌(素描或照片)。8.2.2利用人防、军事工事或现成洞体,应有试记记录(可用摆式仪光记录)。8.2.3台址综合性评价、勘选结论报告。8.2.4勘选过程记叙和主要勘选人员名单。8.3.1观测室洞体的新建设计或改造设计与施工归档内容如下:——观测场地的详细设计与施工图件(含平面图)及其文字说明;——洞体开挖过程中对观测室的顶部、两侧、地面做的地质素描图(1:200),对洞内小断裂、夹——精确定位后的仪器墩墩位照片,开挖后的仪器墩基坑照片;——采集、保存的岩样标本,现场敲击墩基岩石声的录音带。——仪器墩石材岩性,尺寸:长,宽,高;——仪器墩安置方法,墩基平面平整程度,两者粘结充填水泥砂浆情况,墩面高出地平的距离;——仪器墩四周隔振槽的充填物;——仪器支墩材、尺寸、安置情况。8.3.4仪器小腔体保温体的施工归档——仪器小腔体设计图;——仪器小腔体保温施工结果(腔体大小:长,宽,高,壁厚;侧面有否出入口等);—仪器小腔体保温聚苯乙烯泡沫板(5cm厚)密封情况(未封盖时照片和封盖后的照片)。——船舱密封门型号、尺寸、价格;——船舱密封门布设、施工情况(平面图和照片)。——记录室的布设平面图;——记录室设计、施工方案与施工情况;——记录室的电源、避雷接地、布线、防尘、防盗等设施建设情况。——综合观测墩设计与施工情况;——气象等辅助观测装置设计与施工情况。(资料性附录)仪器墩布设图DB/T8.DB/T8.1一2003250图A.1仪器墩布设图(资料性附录)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记录室示意图DB/T8.DB/T8.1一2003l卫生间山洞口图B.1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记录室示意图0(资料性附录)洞室截面图图C.1洞室截面图DBDB/T8.1一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