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刺伤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研究摘要:目的:对引起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文中还提出了防止针刺伤发生的有关措施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者预防和减少针刺伤及提高其防护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对近5年我国护士针刺伤文献进行了检索。对其中关于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多数护理人员出现针刺伤,主要是由于自身工作不认真,注意力分散,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以及其他本身原因造成。同时由于患者缺乏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以及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也会诱发或加重针刺伤的情况。结论:护理人员应对针刺伤加强防护教育和管理,安全用锐器,妥善处理锐器问题,减少针刺伤机会。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教育引言针刺伤包括注射针头和缝合针等医疗利器、各类穿刺手术刀片等意外损伤,导致皮肤深层破损及出血。为临床护理工作者预防和减少针刺伤及提高其防护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其中,针刺伤是护士职业损伤,特别是血源性传播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针刺伤所致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危害程度的认识。研究显示,我国为HBV,HIV感染、HCV的感染高发部位是针刺伤的血、体液传播疾病具有高度危害性。0.004ml中被HBV污染的血足以让伤者染病,HIV污染针刺伤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是0.3%、HCV污染针刺伤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是1.8%。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上述研究不仅证实,污染针刺伤等针刺伤为卫生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主要职业因素REF_Ref20051\r\h[1]。目前已发现针刺伤与许多疾病有密切关系。但是在我们国家,一直到现在,针刺伤这一护理工作当中最为常见的职业伤害,并没有得到护理人员们的高度重视。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管理对策,使其成为危害临床医护人员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针刺伤对采血护士具有普遍性、严重性与危害性应引起重视。目前,国内外对针刺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结论,这使得针刺伤的预防措施难以实施。本文对出现针刺伤情况进行了研究、危险因素和防范、防护措施处理情况总结REF_Ref20093\r\h[2]。一、针刺伤的流行病学针刺伤就是用注射针头等医疗利器、缝针和各种穿刺针及其他引起的意外损伤。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一些关于预防与控制针刺伤的措施提供了依据。美国估计每年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次数大约为60~80万。Hanafi和其他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近一年来,2/3以上的医务人员至少受过一次针刺伤,其中33%曾被针刺伤,18%受针刺伤两次,12%受针刺伤三次,凡被针刺伤三次以上者。此外,还有一些医生和护士也曾被针刺伤。因许多针刺伤没有报道,实际针刺伤数量可能超过估算。因此,如何降低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和减少其带来的医疗费用支出一直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内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REF_Ref20159\r\h[3]。各种卫生职业,护士为针刺伤高发人群,且大部分针刺伤都是发生在处理使用后的针头和回套针头帽时。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重视针刺伤事件,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进行预防。英国研究表明,空心针头为多数针刺伤源头。Kinlin等人的研究还认为,多数针刺伤由空心针引起,此外,实心针和套管针亦为破坏之源。非惯用手拇指也被找到了、食指,中指为受伤最多见处REF_Ref20208\r\h[4]。二、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一)针刺伤与护理人员防护意识的关系国内一些医务人员针刺伤知识不到位,防护意识不强。由于针具本身存在着缺陷以及医护人员对其缺乏了解而导致了大量的针刺伤事件。还有一些护士没有注射乙肝疫苗,或者注射后没有抗体。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60%以上护士在采血时不戴手套,也有少部分护士出现刺伤后的不恰当的护理。医疗垃圾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接受过训练,拿利器筒的时候被针捅了一下。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缺乏,且不重视安全防护措施。一项调查表明,没有防护意识的人针刺伤的发生率是100%;具有防护意识的患者针刺伤的发生率仅为26.6%。因此,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是防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重要措施之一。自我防护意识与针刺伤的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REF_Ref20231\r\h[5]。(二)人力资源不足我国的临床护士缺编严重,近几年虽然有好转,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护士的任务更重了:紧张,导致护士精神压力过大,针刺伤发生率升高此外,“打扫房间,迎接医院的检查和测试”等非治疗性护理工作占用护理人员很多时间,造成护士超负荷工作。在临床上有不少护理人员因操作不慎而造成针具损伤。因此,许多护士忙时常忽视防护措施,刺伤风险显着提高REF_Ref20257\r\h[6]。(三)操作时技术不熟练,不规范研究显示护士工作马虎,技术不熟练为针刺伤的原因之一。低年资护士,因操作经验不足,加之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容易引起针刺伤。5名实习生于实习第1周出现针刺伤。实习护士临床工作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操作,导致自伤。主要是对自己职业的认识不足和缺乏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护士用完针头,再把针头套回到针帽上,也有的用完针,取出或分开,这些失范操作,使得被锐器刺伤几率大大增加,以及造成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因素REF_Ref20276\r\h[7]。三、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通过研究发现针刺伤的危害有很多,下面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3种主要危害:(一)针刺伤是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现已确认,20余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的接种而扩散,其中,以HBV,HCV和HIV最为普遍,危害性也较大。在我国,因针刺所致的传染病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比例最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认为,1例HIV或HCV沾染针刺伤所致HIV、HCV感染概率分别是0.3%~0.5%和4%~10%。而易感人群出现一次HBV污染针刺伤后,6%~30%的感染几率。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针刺伤可能引发的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流行。美国1985~1999年间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引起HIV感染136人。针刺伤已成为一种新的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截至2005年英国有5例因针刺伤引起HIV感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5~2007年间职业暴露分析30945人,12.6%的人感染了HBV(1.4%),HCV(8.4%)或HIV(4.5%),7例合并HIV,HCV感染。Guo对台湾16家医院7550例针刺伤病例进行分析,发现,54.8%针刺伤由于已经在患者身上使用了针头或者针刺所致,其中8.2%是确定存在HBV、HIV、HCV污染,也有将近30%针刺伤无法肯定其传染性。这就说明了针刺伤的危害性REF_Ref20400\r\h[8]。(二)针刺伤后易引起种植性感染针刺伤能直接导致病菌,毒素的产生、植入肿瘤细胞,造成感染不仅与其所涉病原体有密切关系,并与针头类型和伤后有无佩戴保护性手套有密切关系。由于不同类型的针头具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因而导致了不同程度上的传播疾病能力REF_Ref20433\r\h[9]。Bennett就医用针刺伤引起血液种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如下,相同直径静脉穿刺针与缝合针相比,能承载更多的血,且针愈粗大,刺愈深,那么,感染几率越高。医用手套能显着降低缝合针携带的血液量,却无法降低静脉穿刺之针刺伤后血种植量。在临床上有多种原因会导致针刺伤后发生血源性感染或伤口愈合不良,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并寻找有效措施予以预防。这说明护士职业性感染<HIK发病率比医生高两倍,医生针刺伤往往是由于缝合针所致,且多为戴手套后出现REF_Ref20456\r\h[10]。(三)针剌伤可造成受伤者的心理危害这一影响会很严重,也很长期,医务人员遭受针刺伤之后,都会经受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焦虑与心理压力,会导致工作行为发生变化,尤以携带HIV之针刺人。因为针头进入血管内造成组织损伤或血细胞污染而使伤口感染,从而降低病人术后愈合率和死亡率。有的人甚至因此而不再上班,并且对于疾病的感染情况也是不定的,增加护理人员心理压力REF_Ref20482\r\h[11]。四、针刺伤的预防尽管医护人员在从事医疗工作时,受到锐器伤害在所难免,但是,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评估显示:62%~88%锐器伤害可防止,有效地防治可以使针刺伤给医务人员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防治方法如下:(一)改变导致针刺伤的危险行为由于传统血液隔离制度(如手套)仅能防止通过皮肤或黏膜传播,所以,同时,还要加强对护士有关防止针刺伤特殊教育,为了改变他们的危险工作行为。为此,首先对医护人员进行了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其中包括教育内容:严禁用完针再戴针帽,禁用用过的针头与针栓分开,严禁用手将针头弯曲、伸直,针头用完后,应立即弃于专门放针头和其他针刺用耐刺容器中。此外,在进行上述各项防护措施之前,还应了解以下一些知识。二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高度专注REF_Ref20511\r\h[12]。(二)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尽管相关的明文禁止将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并在护士中间广为推广,但是监控结果显示,这一行为还比较常见,这一切表明,当护士高危行为靠教育来改变时,还有一些方法也是很有必要,这就需要努力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为此,首先对医护人员进行了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基于这一宗旨,国外现已研制出许多产品,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种是没有针头的制品,如果没有针头,静脉通路装置,因它降低针头使用频率,使其有关针刺伤降低REF_Ref20544\r\h[13]。另一种是带安全保护性装置,例如可收缩针头注射器等,一种注射器,具有保护性针头护套,针头能自动钝注射器,针头被设计成坚硬塑料腔静脉导管接头等,此类产品有一个共性,就是针头用完或者用完之后,就会和使用者隔离开来,从而降低针刺伤发病率。为了保证病人安全,除了要使医护人员掌握各种医疗用品及操作技术外,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或减轻针头刺伤风险的手段。采用针刺收集箱,亦是防止针刺伤有效工程控制法。它可以防止患者因不小心触及针柄而引起的针刺伤及伤口出血等并发症。但是研究显示尽管产品被用来降低针刺伤,但是使用方法不合适,比如安装位置不合适等,无法及时替换、可视性不佳等也可能是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四是由于缺乏对针具及防护材料的正确选择和科学地管理,致使一些人在生产中滥用了某些防护用品,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此要求产品必须具有很好的可视性,警示标记清晰,本实用新型防刺防漏,易管理的特点REF_Ref20586\r\h[14]。(三)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及反馈制度目前,有些国家已经建立起卫生人员针刺伤监测网,用专门软件分析监测数据,可得知高危人群、高危的操作和高危的产品和其他资料,不仅可为政府部门制订控制与预防措施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同时,及时向卫生人员反馈,能够增强其安全意识,降低针刺伤发病率REF_Ref20619\r\h[15]。(四)制定使用针刺时的安全操作守则,提供新产品安全使用的相关培训这一点十分很重要,由于保护性安全产品的确实有效性,取决于护士的行为变化,例如,采用耐刺针刺收集箱,其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要避免护士用完针再套针帽,但是,若护士还延续原有行为习惯,把针头套在针帽上,然后扔进这个箱子里,那么就无法达到用好这个产品。因此在护理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锐器伤和防感染知识教育和培训,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锐器伤发生率。强化护理人员锐器伤预防意识,避免职业性伤害发生至关重要。(五)免费为护士提供乙肝疫苗注射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HBV感染危险性的发生,由于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护士来说,污染HBV针刺伤无HBV感染风险。(六)强化医院管理,预防针刺伤的发生1.强化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医院在处理工作中存在着暴露于患者血液的风险、体液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培训工作,尤其对于新进的员工来说,尽量让大家都知道,并将保护只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才能降低针刺伤给医护人员带来的伤害,医院每年要对员工做身体检查,以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医务人员被职业污染刺伤时,应免打免疫球蛋白。为提高其对针刺损伤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针刺伤致感染及并发症发生。传授和推广规范的防范知识,让医护人员认识到正确处理针刺是十分必要的,改变个人错误操作习惯,为了预防自己,也为了避免同事、病人或探望者被意外针刺伤。对感染传播途径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是实施标准预防的前提。以规范防范为原则,护士要将患者体液全部、血液均被认为具有传染性,当可能接触到这些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手套等。2.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及反馈制度建立针刺伤报告体系,使科室内每一位人员熟练针刺伤后应急处理方法和上报流程。为提高其对针刺损伤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针刺伤致感染及并发症发生。对新入职医护人员及实习人员,除了岗前教育中接受有关训练,到达科室之后,带教老师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防护方面的具体指导和管理;对于已经出现过针刺伤者,则要及时做好记录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要把安全注射作为科室教育的内容。加强与临床医生沟通,使之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标准及操作规程,掌握正确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或减少针刺伤所引起的医疗风险。在受到针刺的伤害时,一边快速治疗伤口,立即向带教老师汇报,然后,带教老师层层汇报。一旦发现病人发生针刺伤时,立即通知护士或医生抢救,尽快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主管科室对所报针刺伤定期汇总分析,及时向医院有关科室报告分析结果。3.改善防护用品应大力推广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安全注射器的临床使用,以降低职业感染风险。4.制定规范操作流程操作上尽量避免针刺伤等技巧,保存操作规范等;对临床医生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他们预防针刺伤及处置能力,使之尽快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1努力矫正,减少某些不安全行为,若严禁用完针再套针帽,针头用完后马上弃于针刺盒中,利用传递容器进行缝合针的传递;2例患者未配合治疗,治疗操作时,一定要有人帮助;通过改进操作技术,加强培训教育等措施来消除或降低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3。改变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针刺产品的合理应用,增强了防止针刺伤发生的体会,加强标准预防等思想,从而增强了标准预防依从性。五、针刺伤的处理措施针刺伤后的治疗非常重要,及时处理可避免医务人员患病感染。用镊子等工具进行穿刺时不能用力过大或过小,以免损伤血管及神经组织,造成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当前主要治理对策如下:(一)局部处理以肥皂水及流动水冲洗受污染肌肤,以生理盐水清洗黏膜。如果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有创口时,应轻压创口的旁端,尽量把受伤部位的血挤干,然后用肥皂液、流动水清洗干净。如果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则需要使用高浓度盐水来清洁创面。严禁局部挤压创面。如果伤口已发生感染时,则应尽快手术处理。伤处伤口清洗完毕,应使用消毒液,例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并对创面进行包扎,裸露黏膜应重复生理盐水清洗。(二)监测尤其是刺伤后疑有HIV、HBV、HCV、艾滋病和其他感染者,应即时将明确病原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保证第六周,三个月,六个月内完成、第12个月进行跟踪检测。如果伤口已感染或出血过多,可将创面洗净后再缝合。并定期检查毒性之症状及表现,做好预防措施,还要保护别人,直至跟踪检测完全结束为止。(三)登记用证件详细记录了事故情况,在新规范下,单位须保存受锐器伤害纪录,包括时间,地点,途经、特定的位置和破坏的程度。如果病人已经被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或正在接受治疗,应及时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备案。都应如实填报,报告。六、小结本文研究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的预防以及针刺伤发生以后的处理措施。得出结论如下:(一)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针刺伤的认识不足,部分护士防护意识薄弱;工作环境较差;护士工作任务繁重;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二)针刺伤的危害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感染HBV、HCV、HIV等病原体;给受伤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危害。(三)针刺伤的预防改变了针刺伤伤害行为;如有需要,可将上述内容填入“事故情况”栏中。改善护理器材安全性能;加强医护人员对针刺伤后心理反应的重视程度。制定针刺伤报告与反馈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建立使用安全的操作守则;向护士无偿注射乙肝疫苗。(四)针刺伤的处理措施局部处理、肥皂水及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皮肤,以生理盐水清洗黏膜;加强护理人员对针刺伤预防知识的培训。监测、捅伤后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档案并做好保存。注册,用证件详细记载事故情况。该文对针刺伤危害进行了深入研究、防治对策,通过调查,针刺伤防治最为关键,如预防措施得当,针刺伤发生的几率将大大减少,所以未来针刺伤研究的方向,可在预防措施之上进一步研究开发。参考文献袁梦雪,张静,胡贤菊,贾利勤.防针刺帽在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4):65-66+95.王青云,舒高攀.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及安全防护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7):179+181.邱瑞,李书梅,宋江艳.护生临床实习后期针刺伤的发生及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7):122-123.卢姣姣,洪涵涵,王守梅.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1):41-43.贺海燕,李映兰,李丽,于平平,龙艳芳.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预防与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06):582-586.杨荣.血透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6):765-766.贾贵访,李莎,胡丽丽.输液室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职业防护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3):10663.刘向阳.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J].甘肃科技,2016,32(22):119-120.周景梅.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24):126+128.卢姣姣,洪涵涵,王守梅.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1):41-43.孙莎莎.急诊科护理人员防针刺伤体系建设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空作业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实操仿真考试题库及答案
- Umbralisib-hydrochlor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安全c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北大计算能力考试题库及答案
- 山东编导考试题目及答案
- 街道社工考试题及答案
- 高校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保安员考试00题题库及答案
- 蚌埠二中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 物业公司电瓶车管理制度
- GB/T 45875-2025精细陶瓷自然烧结条件下陶瓷粉体致密性的测定
- 肺占位性病变护理查房
- 中药足浴课件
- 新解读《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SL-T 247-2020》解读
- 广告创意与用户体验-第3篇-洞察阐释
- 家庭适老化改造案例研究及经验分享
- 幼儿园一日常规安全培训
- 5G基带芯片算法验证平台:从设计到实现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 中邮理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4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