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冲刺押题试卷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冲刺押题试卷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冲刺押题试卷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冲刺押题试卷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冲刺押题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冲刺押题试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大量的祭祀活动,其中对“上帝”、“帝”的祭祀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反映了商朝时期A.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B.天命观念的深入人心C.周礼制度的初步形成D.世俗权力对宗教权力的压制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体现了西周时期哪种政治思想?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3.“汉承秦制”主要指的是汉初在哪些方面沿袭了秦朝的制度?A.中央官制和郡县制B.井田制和分封制C.世袭制和禅让制D.科举制和察举制4.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其最主要目的是A.削弱诸侯王的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C.招抚流亡人口D.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作用是A.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B.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统治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培养了大量的人才6.三国时期,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其主要目的是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招揽人才,加强统治C.废除分封制D.改革土地制度7.晋朝“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是A.外戚专权B.宦官乱政C.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D.民族矛盾激化8.“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A.唐朝由盛转衰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民族融合得到促进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9.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壮大军事力量B.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C.促进经济发展D.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10.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等官职,这些官职的设立体现了A.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B.分权制衡的原则C.地方自治的原则D.科举制的重要性11.元朝设立行中书省,其最主要的作用是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B.提高行政效率C.促进民族融合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主要标志是A.土地兼并严重B.手工业部门增多C.商帮的形成D.海外贸易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夏、商、周之兴,皆以史为中心而治……故其治之盛也,皆史之明也。”——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二:“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材料三:“殷周之兴,惟其任贤与能,不任人唯亲……是故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德,则百战百胜。”——《尚书·盘庚下》(12分)(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对历史作用的看法。(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周时期“礼”的社会功能。(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周时期选贤任能的标准。(4分)14.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5分)(2)分析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5分)1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唐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有哪些?(5分)(2)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5分)16.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5分)(2)分析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影响。(5分)1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融合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统治而采取的措施。(5分)(2)分析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其影响。(5分)试卷答案1.B2.C3.A4.A5.B6.B7.C8.A9.B10.A11.A12.C13.(1)历史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借鉴。(4分)(2)维护等级秩序;明确社会规范;加强思想控制。(4分,任答两点即可)(3)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4分)14.(1)政治上: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中朝(内朝)决策,削弱外朝权力;设立刺史,监察地方;颁布“附益法”、“左官法”等,打击地方势力。(5分,任答三点即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措施,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1分,若有其他措施如算缗告缗等也可酌情给分)思想文化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1分)(2)原因:农业生产力提高;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推行一系列经济措施。(5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为汉武帝时期各项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5分,任答两点即可)15.(1)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科举制,选拔人才;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实行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5分,任答三点即可)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进了农业生产。(2分)文化上:实行开明、包容的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3分)(2)原因:藩镇割据,中央权力衰落;宦官专权,朝政混乱;党争不断,内耗严重;藩镇战争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5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唐朝由盛转衰;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埋下隐患。(5分,任答两点即可)16.(1)政治上:解除中央对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官任知州,管理地方;在地方设立通判,监督知州;废除地方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将地方手工业、商业收归国有;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收归中央。(5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地方割据;但也导致地方财政枯竭,最终引发了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2分,若有其他影响也可酌情给分)经济上:放松对经济的限制,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兴盛。(2分)(2)原因: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相对安定,政府鼓励开垦;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农业。(5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对后世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5分,任答两点即可)17.(1)政治上:设立行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成为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蓝本;在地方设立路、州、县等行政机构,加强地方管理;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设立卫所,加强军事防御。(5分,任答三点即可)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制(“计丁授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问题;实行“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征收;发展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