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经典例题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_第1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经典例题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_第2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经典例题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_第3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经典例题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_第4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经典例题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经典例题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单选题)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进行再创作的作品是()。

A.《九章》

B.《九歌》

C.《天问》

D.《招魂》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左传》写人主要表现在()。

A.性格化人物明显多于类型化人物

B.是史传文学人物塑造成熟的标志把人物

C.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D.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小说《萧萧》中,最后决定萧萧是否“沉潭”的人物是()

A.萧萧的公公

B.萧萧的婆婆

C.萧萧的丈夫

D.萧萧的本家伯父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这些诗句表达的意蕴是()

A.对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心

B.迫切需要人们的赞美

C.希望获得美好的爱情

D.希望社会快速地发展

正确答案:A

5、(单选题)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类型的观点()。

A.是从形式上划分审美形态

B.顾及到了审美形态的真实内涵

C.是美的类型说

D.是审美类型说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单纯词的是()

A..重叠词

B.叠音词

C.连绵词

D.译音词

正确答案:A

7、(单选题)对论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简要陈述,包含论文主要信息的部分被称为()

A.关键词

B.摘要

C.注释

D.参考文献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正确答案:C

9、(单选题)郑观应《易言》收集的文章主要是()

A.翻译文字

B.报章文体

C.域外游记

D.科幻小说

正确答案:B

10、(单选题)嵇康赋文代表作是()。

A.《大人先生传》

B.《清思赋》

C.《与山巨源绝交书》

D.《思旧赋》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多选题)就演绎推理而言,正确的说法是()

A.如果前提假且形式无效,则结论一定假。

B.如果有前提假而形式有效,结论一定假。

C.如果前提都真而形式有效,结论一定真。

D.如果结论真且形式有效,则前提一定真。

E.如果结论假且前提都真,则形式一定无效。

正确答案:CE

2、(多选题)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出现的官僚主义形象有()

A.林震

B.刘世吾

C.韩常新

D.王清泉

E.赵慧文

正确答案:BCD

3、(多选题)宫体诗的特点表现为()。

A.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

B.对写实技巧的追求

C.多抒写山水田园

D.多是四言诗

E.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ABE

4、(多选题)具有等价关系的论断有()

A.“并非这件物品既价廉又物美”与“这件物品既不价廉也不物美”

B.“所有乌鸦都是黑的”与“并非有乌鸦不是黑的”

C.“如果真能发明出永动机,那么能量守恒定律就不起作用了”与“或者能量守恒定律起作用,或者能发明出永动机”

D.“并非如果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就害怕战争”与“我们不害怕战争,但是我们热爱和平”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入虎穴未必能得虎子”

正确答案:DE

5、(多选题)下面各句,用有通假字的有()A.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D.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E.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正确答案:ABCDE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三、填空题(1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分)1、(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

文字,音韵,训诂。

四、判断题(1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分)1、(判断题)当代教育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正确答案:

正确

5、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问答题)简析诗歌《有的人》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1)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之作为贯穿全诗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2)全诗每节内部两种人形成对照;民众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以及两种人在历史上留存的不同影响形成对比;后三节人民群众对两种人的态度又与前四节诗形成对照,构思巧妙,意味隽永。(3)通过对比,显示作者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强化爱憎之情,阐发生活哲理,以小见大,扩大了诗的境界和容量。

2、(问答题)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

正确答案:(1)18世纪70至8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一场文学运动。

(2)要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3)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3、(问答题)谈谈什么是“语言转用”以及语言转用的条件和过程。

正确答案:(1)“语言转用”的定义:①“语言转用”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换用另一民族语言。②语言转用是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主要方式。

(2)“语言转用”的条件:①语言转用与民族的融合密切相关。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征服者往往强迫被征服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改用征服者的语言,但民族融合也能够不依靠强迫的手段二发生,伴随着这种民族的融合过程,语言的转用也能够自然地发生。②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可能发生。③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它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

(3)“语言转用”的过程: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就不可能实现。

4、(问答题)简析《茶馆》的思想主题。

正确答案:(1)《茶馆》全剧分三幕,分别以1899年戊戌政变的失败、袁世凯时代的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政府的黑暗统治为背景,描写了三个时代背景下的茶馆故事。

(2)作品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侧面反映了近五十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

(3)作品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说明了旧时代、旧社会的必然灭亡,从而达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创作意图。

5、(问答题)举例分析《苏武传》中苏武的形象。

正确答案: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断粮相逼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卫律以剑相胁,他不为所动;卫律诱以富贵,他直言怒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