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检测卷(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_第1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检测卷(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_第2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检测卷(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_第3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检测卷(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_第4页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检测卷(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检测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单选题)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A.夏代

B.周代

C.商代

D.秦代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文化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摹仿论

正确答案:D

3、(单选题)诗歌《纤夫》的写作年代是()。

A.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五四”时期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垂陲

B.难谁

C.齐剂

D.赴讣

正确答案:B

5、(单选题)“文革”后,表达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良知觉醒的代表作是()

A.《随想录》

B.《回看血泪相和流》

C.《哭小弟》

D.《干校六记》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克里奥耳语是指()

A.用于特殊场合的混合语

B.只有口语形式的混合语

C.用于特殊场合的洋泾浜语

D.成为人们母语的洋泾浜语

正确答案:D

7、(单选题)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创世纪》中希伯来神话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强烈的()

A.道德性

B.哲理性

C.艺术性

D.宗教性

正确答案:D

9、(单选题)马尔克斯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专制、残忍的独裁者尼卡诺尔的形象,这部反对独裁统治的小说是()

A.《枯枝败叶》

B.《家长的没落》

C.《恶时辰》

D.《百年孤独》

正确答案:B

10、(单选题)以下诗人中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曹叡

B.王粲

C.曹植

D.蔡琰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多选题)报告文学《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赋予家畜的个性和情感有()

A.机智

B.沉着

C.散漫

D.忠诚

E.有序

正确答案:ABDE

2、(多选题)文学中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的审美类型有()

A.写实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象征意象

D.荒诞意象

E.表意性形象

正确答案:ABE

3、(多选题)下列苏轼作品中写于黄州的有()

A.《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B.《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C.《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D.《念奴娇》(大江东去)

E.《方山子传》

正确答案:BCDE

4、(多选题)下列哪些诗歌具有讽刺李隆基、杨玉环之意()

A.《长恨歌》

B.《丽人行》

C.《马嵬》

D.《过华清宫》

E.《轻肥》

正确答案:BCD

5、(多选题)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描写的主要内容有()A.阿勒玛维华伯爵和伯爵夫人的婚姻B.伯爵仆人费加罗和伯爵夫人使女苏珊娜的婚姻C.伯爵施展手段追求苏珊娜,企图恢复对农奴新娘的“初夜权”D.费加罗对伯爵百依百顺,委屈求全E.费加罗凭智慧和机巧挫败了伯爵的罪恶企图正确答案:BCE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三、填空题(1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分)1、(填空题)散文《乌篷船》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周作人

四、判断题(1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分)1、(判断题)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正确答案:

正确

5、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能够敌大,寡固不能够敌众,弱固不能够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仁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一、解释下列各句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1.朝秦楚,莅中国

莅:

2.殆有甚焉

殆:

3.欲辟土地

辟:

二、指出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1.朝秦楚,莅中国

朝:

2.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服:

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异体字或古字,指出其相应的本字、正体字和今字:

1.轻不足于体与

2.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4.盖亦反其本矣

5.皆欲赴于王

四、把下面几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译文:

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文:

3.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译文:

4.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译文:

5.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仁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译文:

正确答案:一、答案如下:

1、莅:拥有

2、殆:恐怕

3、辟:开辟

二、答案如下:

1、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

2、服:动词使动用法,使……归服

三、答案如下:

1、异体字,正体为“暖”

2、采,古字,今字为“彩”

3、辟,古字,今字为“?”

4、反,古字,今字为“返”

5、异体字,正体为“诉”

四、答案如下:

1、译文:我怎么能对这样做感到痛快呢,我是要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啊。

2、译文:是想要开辟您的国土,使秦楚等国都来朝贡,拥有整个天下,同时安抚四周的外族。

3、译文:用您这样的做法,来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就仿佛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4、译文:凭借九分之一的土地想要让九分之八的人归服您,这跟弱小的邹国跟强大的楚国为敌有什么不同?

5、译文:现在您发布政令施行仁德,让天下所有的仁者都想到您的朝中做官。

2、(问答题)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1)优美是理性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白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的人生存在至境。

(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3)优美和崇高作为基本的审美形态,因为其审美形态的涵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特征的互补性,它们常常作为相互对立补充的一组审美形态出现。

(4)对于崇高与优美两种审美形态的联系与区别,因为对二者的本质理解差异,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虽然有些美学家并不承认崇高是一种审美形态,但许多美学理论还是坚持认为,崇高与美具有共同的本质。这些理论强调优美与崇高的一致性,认为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本身就是美。

(5)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从审美形态的基本涵出发,优美与崇高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呈现出的两种存在状态。优美作为审美实践发展中的形态,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所呈现的一种和合化一的境界。而崇高则不然,它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由于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在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6)崇高和优美的事物在形式上有其量的规定性的方面。自然界的崇高首先以其数量上与力量上的巨大引起人们的惊讶和敬赞。它们经常以突破形式美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些又与优美的形式恰恰相反,构成崇高和优美完全相反的特点。

3、(问答题)名词解释:认知方式

正确答案: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4、(问答题)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1)诗体多为七言绝句。

(2)多写军旅苦辛,诗风苍凉悲壮。

(3)讲究立意构思,绪密思清。

(4)语言含蓄雄放,意境高远深沉。注:各点均需结合文例展开说明。

5、(问答题)屈原在《国殇》中是如何描写激战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的

正确答案:篇祭祀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