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浅析》9400字(论文)】_第1页
【《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浅析》9400字(论文)】_第2页
【《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浅析》9400字(论文)】_第3页
【《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浅析》9400字(论文)】_第4页
【《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浅析》9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布置思维导图式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拓宽学生发挥的空间;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谈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设计英语家庭作业。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家庭作业设计目录TOC\o"1-3"\h\u1186348425引言 11719800227第1章相关概念界定 217000102161.1“双减”政策的含义及意义 219492606241.2思维导图的概念 213602725831.3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221378801661.3.1可视化学习理论 218030520051.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7533052181.3.3思维导图的优势总结 31384699861第2章基于双减背景政策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53702812882.1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现状 520574820572.2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应用中的现状 613192480052.2.1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巩固型家庭作业 619800484072.2.2联系学生生活,设计拓展型家庭作业 712669825372.2.3发展学生思维,设置探究型家庭作业 91875139354第3章基于双减背景政策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11446029533.1理解程度较浅,操作技巧缺乏 111833212453.2教师绘制为主,忽视学生主体 1115886149173.3功能开发不全,拓展迁移不够 12186726868第4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策略 138448622094.1加强理论培训,培养专业素养 134372726994.2转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主体 135532120594.3开发教学模式,优化英语教学 131378367750参考文献 15引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仅靠上课40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英语家庭作业是教与学的交叉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教师在设计英语家庭作业时应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独立思考、内化和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但是,现行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普遍采用听录音、朗读课文、抄写单词等机械训练的形式,这类形式固定、缺乏弹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成长。第1章相关概念界定1.1“双减”政策的含义及意义“双减”是一项针对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的减负政策,指的是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督促监察的方式让我们学生减轻在学校内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补习带来的压力。它是国家对我国学生健康成长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繁重的学习压力像一座压在身上的大山。有的学生放学一回到家,就抓紧时间完成学校或者补习班布置的作业,饭都顾不上吃;也有的学生很晚了还在校外培训机构或者网课平台上上课,睡眠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些都会让学生的身体成长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双减”就是把这座“大山”从学生身上挪开,让学生能正常的作息,健康地成长。1.2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通过一幅幅形象的“图”直观呈现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过程,使大脑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在直观呈现大脑思维过程的同时,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挖掘了负责可视、综合、几何、绘画的右脑的潜在机能,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把传统的单向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帮人们提高学习效率。1.3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1.3.1可视化学习理论可视化是一种使复杂信息能够容易和快速被人理解的手段,是一种聚焦信息重要特征的信息压缩语言,是可以放大人类感知的图形化表示方法。可视化就是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现形式,并获得对数据更深层次认识的过程。思维导图是将知识可视化的一种工具,它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言语信息图像化,除了传达事实信息之外,还将所学内容转换成可被人的感官领悟的知识表征形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抽象文字的理解、记忆,加快认知活动进程,并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获取、共享与创新。1.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因素。学习者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一系列的元认知活动,在外界因素的激励作用下,通过同化与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其中,外界的引导与鼓励,都只是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支架,起着支撑作用,无法取代学习者本人,也无法将任何目标强加于学习者。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温习功课,还是进行小组讨论和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学生都被赋予了充分的自主权。导图由学生自我规划、自行绘制与自主调整,这不但可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述观点和描绘自己的思考过程,而且还给了他们想象的自由空间,可以拓展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思想。1.3.3思维导图的优势总结(1)突出学习重点、帮助学生记忆思维导图能促使学生的思维集中指向某个关键词上,它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加工方式,将信息主动地加工成为易于学生自己理解和接受的信息结构,并且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加上文字和图形的引导,学生能够尽快的记住各个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关键部分,从而促使学生快速记忆关键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组织课堂教学的班级,他们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准确率上高于运用传统教学法教授的班级,而在课文内容的复述和自我讲解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的学生的准确率也远远超过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由此可见,思维导图能够突出学习的重点能容,从而帮助学生记忆。(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对学生的行为活动起明显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本质,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和积极的心理因素。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学生乐意并喜欢使用这种色彩缤纷且简单易懂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弄得懂,有了一定的自我效能感,学生才会爱上学习,才会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本来就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而可能是因为学生并不能用好英语,所以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去喜欢英语的活动,而在实验之后,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学会了使用英语,同时也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所以学习兴趣的提升是必然的。又如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学生看到生词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几个英文字母拼凑起来的组合。如果运用思维导图,使这些呆板的英文字母与学生脑海中已有的信息联结起来,就会给学生一种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的效能感和自豪感,并且认为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无趣。(3)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小学的学习目标并不是以知识的学习为最主要的和最终目的,小学学段最为重要的目标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采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学生进行以后知识学习,为其打下扎实和良好的基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或者说是学习工具,可以防止学生对于知识的死记硬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死记硬背这种方式转换到灵活的有意义学习当中。有意义学习是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是指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认知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非人为的联系。思维导图从一个关键词开始,思维不断地扩张、散射,将所有的知识找到相应共同的特征,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并将新知识不断并入已有的思维结构当中,从而产生有意义学习。12805第2章基于双减背景政策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应用的现状分析2.1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现状“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英语作业将转变为课堂活动的延伸,并以更为丰富多样的作业模式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然后再进行应用和拓展。所以作业设计要有巩固性、延伸性。与此同时,作业作为学生应用课堂知识进行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回顾所学知识。同样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业的设计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调实践性与发展性。(1)设计开放式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的是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决定着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能够得到好的发展。其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点也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设计作业就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创新精神。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年纪正是拥有强烈好奇心和跳跃思维的年纪。在学习中,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建设问题的情境,利用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和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和情景有关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另外,作业形式要不拘泥于一格,内容设计要别出心裁,别开生面,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进行观察,对所学内容进行联想,激励创新。以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Birthday”为例,通过开放式问答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讨论并说出自己最为难忘的生日经历,并且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这一经历。此外,还可以举办生日晚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生日晚会所需装饰品或互送礼物的手工制作,并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将相关英语词汇和语句结合起来,运用这样与实践活动结合的开放式作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因此,老师布置别出心裁的开放式作业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进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设计文化型作业,拓展学生的文化品格所谓文化品格,就是对于文化的领悟与对于优秀文化的认识,具备上述内容就需要学生能够拥有人文情怀,养成健全的人格与担当社会的责任。设计文化型作业指导学生对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进行比较,启发他们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并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增强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以闽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Unit8“TheSpringFestivalPartB”为例,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每个地区或民族的春节习惯和美食特色,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春节美食和庆祝方式。随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自己所了解的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和特色美食,并了解不同地方的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蕴涵,在交流合作当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激烈的讨论,强了本土文化认同感,同时还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这种作业形式使其在协作和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激发其探索精神,锻炼思维能力。它巩固了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语言能力,也拓展了学生文化视野、增强了文化自信心。(3)设计分层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等要素构成。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作业本身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强化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实际运用的能力。教完每一个单元之后,请同学们围绕本单元词汇,核心句型打造主题海报。基于这一设计意图,依据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布置了分层作业,使每位学生潜能得以开发,每位学生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以闽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FoodandHealth”为例,布置呈难度阶梯的作业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学生在教师提供关键词的帮助下,口头说出自己平时吃的健康食物有哪些;同时学生需要动笔画出这些食物的简笔画;最后,以图画作为引导,引发学生对于食物与健康的讨论,并简单介绍这些食物有哪些营养,对身体有哪些帮助。从说到画再到自主介绍,单元作业任务难度逐渐加深,要求的能力层次也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学生作画时透过运用意象与图像进行思维,培养视觉智能与健全的人格。这种分层作业,使每一个学生潜能得到发挥,语言能力得到提升。2.2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应用中的现状2.2.1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巩固型家庭作业英语家庭作业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紧扣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巩固型作业,让学生在积累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锻炼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案例1.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4Unit2OurfavouritefestivalistheSpringFestival.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四个传统的节日:端午节(theDragonBoatFestival)、中秋节(theMid-AutumnFestival)、春节(theSpringFestival)和元宵节(theLanternFestival)以及人们在各个节日的主要庆祝活动。学完以后,我设计如下家庭作业: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阅读课文,完成文本的思维导图,并描述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式家庭作业能以语境、语篇为主体,带动单词、句型的复习,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既巩固了生词、短语和句型,搭建了语篇知识框架,强化了篇章结构意识,又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谓一举多得。学生作业见图1和图2。图1图2上述家庭作业把语篇和语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再现了场景,给学生提供的语言支架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积累了素材。而看图描述活动则为学生输出语言搭建了平台,是学生进行知识融合和信息有效输出的过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表达能力。2.2.2联系学生生活,设计拓展型家庭作业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在学生掌握文本结构、内容及知识点后,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拓展型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整体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语言内化活动。案例2.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3Unit2What’syourhobby?一课的话题是谈论兴趣爱好,主要学习用“What’syourhobby?…ismyhobby.”句型来谈论和介绍个人爱好。以教材为依托,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我设计了如下作业:调查了解同学或家人的兴趣爱好,绘制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根据所画的思维导图尝试写一段话。调查采访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问答时需要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将问答所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尝试写一段话,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听、说、写、交际的能力。同时,学生问答不仅学习了“collectstamps,collectdolls,ridemybicycle”等新短语,而且在联系实际给出回答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了“readbooks,flykites,takepictures,playfootball,listentomusic"等已学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新知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将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将学生已掌握的消极词汇通过联想、运用转化为积极词汇,建构知识网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加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还能摆脱教师的束缚,在自主的天地里“百花齐放”,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各尽其能,甚至各显神通。学生作业见图3和图4。图3图4上述家庭作业不仅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而且将生活融入家庭作业中,为学生学习语言增添了更多贴近生活的内容,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其体验生活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任务达成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与展示,极好地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和语言运用的真实性。2.2.3发展学生思维,设置探究型家庭作业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探究型家庭作业,可以带领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的基础上,通过电视、广播或网络吸取丰富的课外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案例3.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Module1Unit1Iwantahotdog,please.学完这一课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点餐并且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课文中Daming开始没有看到热狗的图片,所以不知道热狗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事实上,即使看到图片,部分中国的小学生也可能不知道热狗是否和狗肉有关。热狗中既无狗肉,形状也不像狗,热狗是美国非常流行的食物,通常的做法是在面包中间夹一根香肠,再配上蔬菜、奶酪等,香肠里一般是牛肉、猪肉或鸡肉,也有混合肉肠。我因势利导设计了如下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和了解中外其它国家的饮食习惯,然后绘制思维导图并在小组里进行介绍。这种家庭作业即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对中国和其它国家饮食文化的了解。学生作业见图5和图6。图5图6上述探究型家庭作业拓宽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由发挥,各显神通,主动搜集信息,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并把了解到的相关知识都绘制到思维导图中,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加强。第3章基于双减背景政策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1理解程度较浅,操作技巧缺乏(1)教师和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理论缺乏充分的了解在调查小学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理解程度时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理论都不够了解。在调查的小学教师中,仅有10%的教师能够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实践并且感觉效果不错,其余高达90%的教师都在应用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在调查的学生中,也只有31.3%的学生表示了解思维导图,而能够绘制思维导图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仅为32.8%。由此可见,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对此有很深的认识,理解程度较浅,真正实践起来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2)教师和学生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缺乏操作技巧在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5%的教师表示会使用思维导图相关绘制软件,而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使用,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操作技能。并且,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并不好,在已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实践的教师中,仅有10%的教师表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另外,在与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也发现,教师和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熟练度普遍不高,他们通常也不太清楚何时适合使用思维导图。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操作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3.2教师绘制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一味地将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当成一个模板让学生去学习和使用,很少会给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机会。即使知道,采用小组合作绘制或个体绘制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并且学生自身也会更倾向于这种方式,但教师因为时间、精力的缺乏,还是更多地会采用教师绘制的方式。在调查的教师中,有高达52.5%的教师会在课上更倾向于教师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个体绘制导图的教师人数比例最低,仅占15%。同时,在访谈调查中,也有教师表示,他们会在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用于帮助自己梳理教学思路,把握教学节奏,以及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但是他们基本不会教学生如何去绘制,让学生自己去绘制导图更是不太可能了。由此可看出,在思维导图的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3.3功能开发不全,拓展迁移不够(1)教师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对思维导图功能的开发不全面在调查的教师中,有65%的教师会在课堂教学阶段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只有25%的教师会关注到思维导图对学生课后复习的帮助回忆、梳理知识点和查漏补缺的功能,而能关注到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前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辅助功能的教师,百分比仅占10%。绝大多数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功能开发还不全面,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对其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辅助功能知之甚少。(2)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易忽视思维导图的拓展延伸性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在其拓展延伸性方面做得不够。调查中有高达60%的教师表示,他们从来不会将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继续迁移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同时,在结束课堂教学后,也很少有教师会考虑到要鼓励学生继续理解文本,自己完善修改思维导图,能够经常做到的教师仅占调查总人数的5%。这样一来,学生们很少自己修改完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及时的复习,也就很难最大程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后的查漏补缺功能了。第4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策略4.1加强理论培训,培养专业素养针对思维导图应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学校应尽量丰富教研和培训的形式,既可以开展思维导图专题讨论的活动,也可以多组织一些公开课以及优质课的评比活动,多种形式地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技能。并且,学校也可以推行集体备课的制度,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促进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教师首先要做学习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能够自我学习提高,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坚实自己的教学理论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思维导图才能更好地为教师所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4.2转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主体首先,教师要努力转变师生角色由原来的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思维导图的绘制、修改、完善都要在学生主动地参与下才能实现,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是绘制思维导图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动的、独立的、独特的,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受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个人偏好的影响,每个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都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学生能够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