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发明专利(10)授权公告号CN1171871(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43)申请公布日2023.12.08(73)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地址110866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沈阳农业大学(72)发明人席雪冬范江龙(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732专利代理师张宁A01N63/28(2020.01)A01P3/00(2006.01)审查员赵建民一株拮抗禾谷镰孢菌的链霉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所述链霉菌FJL123已于2023年09月12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编号为(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FG1的生长抑制率高达98%以上,而且链霉菌FJL123发酵液大幅度21.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其特征在于,在2023年09月12日保藏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M20231691。2.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抑制禾谷镰孢菌中的应用。3.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4.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产品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所述产品包括发酵培养物、生物菌肥或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所述发酵培养物包括发酵液。3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拮抗禾谷镰孢菌的链霉菌及其应用。背景技术[0002]小麦赤霉病是由于镰孢菌复合群体侵染小麦作物而引起的小麦病害。小麦赤霉病致病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菌、串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黄色镰孢菌(Fusariumculmorum)、燕麦镰孢菌(Fusariumavenaceum)和亚洲镰孢菌等,其中禾谷镰孢菌和亚洲镰孢菌是我国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种。[0003]目前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基础防治、抗性育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是历史上使用最久的防治措施,而生态的、可持续性的生物防治以及最根本最有效的抗性育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生物防治是指依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活体或者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手段,拮抗菌发挥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包括产生抗生作用的抗生素、营养和空间的竞争作用、通过代谢的活性物质或者菌体本身溶解病原菌细胞的溶菌作用和诱导植物的系统抗性等,对于拮抗菌而言,其通过分泌活性抗菌物质,作用于病原菌细胞的靶标上,如细胞壁、细胞膜等,干扰病原菌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等的正常功能,进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0004]在诸多关于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报告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活性化合物。例如徐莉和陆长婴等从拮抗菌中分离到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抗菌蛋白N1235(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贾晓葵.抗菌蛋白“N1235”对小麦赤霉病菌抗生活性测定及药效试验[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01):23-24.;徐莉,陈小洁,曹静婷,刘楚楚,丁婷,江腾.小麦赤霉病生防菌DZSG23的抗病机制[J].32(11):2001-2008.);裴韬等从枯草芽孢杆菌P72中分离到耐高温、耐酸特点的大分子抗菌蛋白,该蛋白对禾谷镰孢菌的生长和繁殖有较强抑制效果(裴韬,任大明,石皎.小麦赤霉病拮抗菌P72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06):2576-2577+2597.);陈红等发现芽孢杆菌X2-23对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纹枯病等多种病害有强烈的抑制定[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45-49.);程超发现产酶溶杆菌OH11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HSAF对小麦赤霉病、梨树腐烂病菌、稻瘟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等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程超.产酶溶杆菌抗菌活性物质HSAF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作用机制的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16.);E1-Shatoury发现MG788011和MG7880122株放线菌的粗提代谢物,不仅预防蚕豆赤斑病病斑产生,还促进蚕豆植株的生长(E1-ShatourySA,AmeenF,MoussaH,AbdulWahidchocolatespotdisease(Botrytiscinerea)infabactinomycetesStreptomyces[J].PeerJ.2020,8(3)e8582.);但并没有放线菌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禾谷镰孢菌相关作用4的研究,所以,急需提供一种能够拮抗禾谷镰孢菌并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放线菌。发明内容[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拮抗禾谷镰孢菌的链霉菌,该菌株能够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000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2023年09月12[000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抑制禾谷镰孢菌中的应用。[000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00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害产品中的应用。[0012]优选的,所述产品包括发酵培养物、生物菌肥或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0015]本发明以分离的禾谷镰孢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对禾谷镰孢菌拮抗活性显著的链霉菌FJL123,并系统研究了链霉菌FJL123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拮抗活性。在对峙培养、双层培养基培养以及发酵液活性培养中,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FG1的生长抑制率高达98%以上,而且链霉菌FJL123发酵液大幅度降低了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小麦病害及病害程度,防治效果达到53.34%。附图说明[0016]图1是禾谷镰孢菌FG1拮抗放线菌对峙培养筛选结果(A:FJL123;B:FJL142;C:FJL193;D:FJL245;E:FJL266;F:FJL300;CK:对照);[0017]图2是禾谷镰孢菌FG1拮抗放线菌双层培养基培养活性测定结果(A:FJL123;B:FJL142;C:FJL193;D:FJL245;E:FJL266;F:FJL300;CK:对照);[0018]图3是放线菌FJL123在IPS1-7培养基上生长状况(1:IPS1,2:IPS2,3:IPS3,4:IPS4,5:IPS5,6:IPS6,[0019]图4是FJL123系统分类进化树;[0020]图5是FJL123发酵液对FG1菌丝生长的影响(A:无菌水对照,B:FJL12发酵菌液处理);[0021]图6是FJL123发酵液对FG1孢子萌发的影响(A:正常未萌发的孢子,B:FJL123菌株发酵液处理,C:多菌灵稀释液处理,D:无菌对照);[0022]图7是FJL123发酵液对室内小麦生长的影响(A:小麦与放线菌和FG1共培养,B:小麦与放线菌共培养,C:小麦与FG1共培养,D:小麦单独培养,E:小麦与FG1和5[0023]图8是各处理组室内小麦茎高、根长、干重和病情指数的柱状图。[0024]生物保藏说明[0025]本发明提供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保藏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M20231691,保藏时间为2023年09月12日,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发达的分支菌丝,孢子以卵圆形为主。[00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抑制禾谷镰孢菌中的应用。[002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病害为小麦赤霉病。[003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FJL123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害产品中的应用。在本发明中,所述产品包括发酵培养物、生物菌肥或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发酵培养物包括发酵液;所述生物菌肥包括生物菌剂或生物有机肥;所述药物为农药。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0032]实施例1[0033]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0034](1)培养基倒平板:将准备好的高氏1号培养基(NaCl0.5g/L,KNO₃1g/L,FeSO₄·7H₂00.01g/L,可溶性淀粉20g/L,K₂HSO₄0.5g/L,琼脂20g/L,MgSO₄·7H₂00.5g/L,pH7.2-7.4.121℃,灭菌30min。)置于微波炉中加热融化,待温度降至约50℃时,加入重铬酸钾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终浓度为50μg/mL),快速将混匀的培养基溶液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0035](2)处理样品并制备梯度稀释液:称取3g土壤置于无菌研钵中,加入1mL无菌水,充分研磨。取100μL研磨液加入盛有900μL无菌水的离心管中充分混匀,以此方法配制成10⁻¹、[0036](3)涂布:用移液枪分别吸取100μL不同稀释度的溶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在无菌操作台中,静置10min,使涂布溶液被培养基充分吸收,3个重复。[0037](4)培养:涂布完成后,用封口膜密封培养皿,将培养皿倒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0038](5)分离纯化: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出现放线菌菌落时,用无菌接种环将菌落转接到新的含有高氏1号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28℃恒温培养。重复多次该过程,直到每皿只含一种放线菌且无其他杂菌。6[0039](6)菌株保藏:挑取放线菌菌体(肉眼可见即可)至2mL无菌冻存管中,加入1.5mL20%灭菌甘油,用移液枪抽打混匀。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0041]禾谷镰孢菌拮抗放线菌筛选:通过平板对峙法、双层培养基培养法筛选出具拮抗活性的菌株。[0043]通过将实施例1分离得到的放线菌与分离的禾谷镰孢菌共培养,以此来判断菌株的拮抗活性。即在含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琼脂粉18g/L。121℃,灭菌30min)的平板中,一侧通过划线的方式接种实施例1分离得到的放线菌(对照组不接种放线菌),另一侧则接种病原菌菌饼,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病原菌菌丝生长状况,待CK长满后,根据共培养培养皿中菌丝生长情况及抑菌圈大小判断菌株的活性。[0044]b.双层培养基法[0045]在无菌操作台中制作含双层PDA培养基的培养皿,在上层培养基上接种放线菌(对照组不进行接种),接种的放线菌需要提前将菌株接种于ISP2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8℃,180r/min的摇床上培养2d,培养完成后在无菌环境中利用研磨仪进行充分研磨,最后调整浓度至约10⁴CFU·mL⁻¹,抽取100μL滴加到上层培养基上,利用无菌涂布棒充分涂布均匀,接种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d。取出,在无菌环境下去除上层,再在下层培养基的中筛选出有活性的菌株,并计算抑制率。[0048]表1禾谷镰孢菌FG1拮抗放线菌筛选结果菌株41.17%[0050]由表1和图1可知,分离出的放线菌与病原菌FG1对峙培养结果显示:有6株放线菌拮抗活性最高,对FG1菌丝生长的抑制达到98%以上;其他5株放线菌对FG1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均在40%-60%之间。[0051]由表1和图2可知,6株对禾谷镰孢菌FG1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放线菌进行双接近100%;FJL193对菌丝抑制率大于95%;FJL300对FG1菌丝抑制率大于85%。5/14页5/14页7ISP1-ISP7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如表2-8所示,配制方法如下:表2ISP1液体培养基的成分酪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选择添加)配制方法:将上述成分加1L去离子水,121℃灭菌15mi表3ISP2液体培养基的成分麦芽提取物酵母提取物琼脂配制方法:将上述成分加1L去离子水,121℃灭菌15mi表4ISP3液体培养基的成分琼脂四水合氯化亚锰七水合硫酸锌配制方法:将上述成分加1L去离子水,121℃灭菌15mi表5ISP4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可溶性淀粉磷酸氢二钾七水合硫酸镁氯化钠8硫酸铵碳酸钙七水合硫酸亚铁四水合氯化亚锰七水合硫酸锌琼脂[0067]配制方法:将上述成分加1L去离子水,121℃灭菌15min;摇匀后倒平板,使其中不溶性的部分均匀分散到每个培养皿中。[0068]表6ISP5液体培养基的成分磷酸氢二钾四水合氯化亚锰七水合硫酸锌琼脂[0071]表7ISP6液体培养基的成分胰蛋白胨月示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柠檬酸铁铵磷酸氢二钾硫代硫酸钠琼脂9表8ISP7磷酸氢二钾氯化钠Ho-Le微量元素溶液(mL)琼脂甘油(mL)合钼酸钠25.2mg。[0079]将筛选出的菌株FJL123分别接种到ISP1-ISP7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8℃,180r/min的摇床上培养2d,培养完成后抽取1mL菌液于2mL无菌EP管中,无菌环境中利用研磨仪进行充分研磨,抽取30μL滴加到含高氏1号培养基的平板中,利用无菌涂布棒充分涂布均匀,并在培养基上倾斜插上预先灭菌处理好的载玻片,接种后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d。观[0080]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FJL123菌株在ISP1-ISP7不同培养基上培养,形[0082]FJL123生理生化鉴定:参见《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对FJL123进行生理生化鉴[0083](1)七叶苷水解试验:将配制好的七叶苷液体培养基装于试管中,121℃灭菌30min后进行接种。空白对照组为不接种的七叶苷液体培养基。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15d,注意[0084](2)明胶液化试验:明胶于30℃以上时为液态,低于20℃则呈凝固状态。此试验目的是观察菌株是否具有产生蛋白酶的能力。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装入试管中,121℃灭菌30min后进行接种,空白对照组为不接种菌株的明胶培养基,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在不反应阴性。[0085](3)淀粉水解试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株接种并培养至菌株生长良好,在其周围滴加碘液,如果菌株可以产淀粉酶,则菌株周围会出现无色透明条带,反应为阳性;反之菌落周围有蓝色出现,反应为阴性。[0086](4)产H₂S试验:将灭好菌的柴斯纳培养基倒平板,并将菌株按平板划线法接种于培养基上,空白对照组为不接种菌株的柴斯纳培养基,培养箱内(28℃)培养8d。留意菌株及周围颜色变化,若有变黑现象,说明有H₂S产生,反应为阳性;反之反应为阴性。[0087](5)黑色素产生试验:将灭好菌的酪氨酸和ISP6两种培养基倒平板,按照平板划线法将菌株接种到平板上。空白对照组为不接种菌株的两种培养基,培养箱内(28℃)培养8d,留意菌落周围,若有黑色素产生,则说明可以产生酪氨酸酶,反应为阳性。反之反应为阴性。[0088](6)过氧化氢酶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株接种于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上,28℃条件下培养5d,配制7.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其滴加至待鉴定菌株的培养基上,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菌株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肌醇、D-甘露醇作为碳源以1%的质量浓度加入。将菌株接种到添加了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内,空白对照组为基础培养基。置于28℃培养箱内培养15d,注意观察菌株生长情况。[0090]实验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0091]表9FJL123放线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十[0094]表10FJL123放线菌碳源利用结果碳源无糖蔗糖糖露糖萄糖糖一十十十十十十[0097]实验例5[0098]FJL123的16SrDNA序列检测:[0100]菌体准备:在无菌操作台中,将纯化后保藏在-80℃冰箱的野生放线菌接种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8℃培养7-10d;用无菌牙签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挑取适量放线菌菌体于1.5mL无菌EP管中,在-20℃冰箱保藏备用。[0102]①在装有适量菌体的EP管中加入1mL洗涤液,在蜗旋振荡器上震荡5s,转速12000rpm离心1min,弃去上清。[0103]②加入50μL裂解液,振荡悬浮,并置于600W微波炉中处理60s。CN117187140B说明书9/14页11分层后,转速12000rpm离心5min。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上下剧烈颠倒充分混匀,在-20℃冰箱中进行醇沉,处理20min后以转速12000rpm离心5min,弃去所有液体。[0107]⑥在沉淀中加入1mL70%乙醇,转速12000rpm离心3min,弃去所有[0109](2)PCR扩增:①PCR扩增引物为细菌通用引物,引物名称为27-F和1492-R。[0110]②PCR扩增体系见表11。试剂20μL反应体系终浓度伸1.5min,32个循环,72℃延伸3min。反应结束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并于检测合格后,将样品送至华大基因公司测序。测得的FJL12316SrDNA序列为:ACGACGTCAAGTCATCATGCCCCTTATGTCTTGGGCTGCACACGTGCTACAATGGCCGGTACAATGCCGCGAGGTGGAGCGAATCTCAAAAAGCCGGTCTCAGTTCGGATTGGGGTCTGCAACTCGACGTCGCTAGTAATCGCAGATCAGCATTGCTGCGGTGAATACGTTCCCGGGCCTTGTACACACGAAAGTCGGTAACACCCGAAGCCGGTGGCCCAACCCCTTGTGGGAGGGAGCTGTCGAAGGTGGACGAAGTCGTAACAAGGTAACCAATCGTCGAACGG(SEQIDNO:数据库。于Ezbiocloud核酸数据库中进行相应核酸序列的比对,下载同源的菌株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树(Neighbor-Join法)的构建,并通过建树结果,对菌株的分类地位做进一步的分析鉴定。[0116]实验结果:FJL123系统分类进化树如图4所示。鉴定结果表明FJL123属于壮观链霉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判断该菌株FJL123属于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spectabilis)。[0119]FJL123发酵液对FG1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0120]菌种活化:将-80℃超低温冰箱中保藏的目标菌种取出,用无菌接种环接种到高氏1号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d,使其活化。[0121]发酵液的制备:(1)种子液的培养: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少量活化菌的菌体,接种到准备好的含ISP2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用试管塞密封试管,置于180r/min、28℃的摇床上培养2d。(2)目标菌株发酵:取1mL种子液添加到准备好的M2液体培养基(0.01%酪氨酸,1.0%葡萄糖,2.1%MOPS,1.0%可溶性淀粉,5.0%蔗糖,0.5%酵母浸粉,灭菌。)中(容量为250mL的三角瓶,每瓶装100mLM2液体培养基),置于180r/min、28℃的摇床上培养7d。[0122]发酵菌液处理:发酵完成后,用5000r/min的离心机离心5min,分离上清液和沉淀。[0123]FJL123发酵液对FG1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测定:[0124]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放线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将配制好的PDA培养基置于微波炉中充分加热融化,待温度降至60℃左右时,用移液枪抽取10mL培养基制成PDA培养基平板,待平板冷却后,在超净工作台中,抽取预先准备好的放线菌发酵液上清液1mL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在超净工作台中自然晾干,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打出生长良好的病原真菌FG1菌饼,并接种至培养皿中心位置,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当对照菌丝长满平板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丝直径,并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0125]FJL123发酵液对FG1菌丝生长的影响:[0126]为了使FG1菌丝能在含FJL123发酵液的PDA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将3.1.3.3中收集的FJL123发酵上清液与PDA液体培养基以1:10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含FJL123发酵液的PDA液体培养基,对照组是将上清液换成无菌水。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在无菌平板中,挑取少量生长良好的FG1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中,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注意观察,待适合观察[0127]FJL123发酵液对FG1孢[0128]在进行孢子萌发试验之前诱导出禾谷镰孢菌FG1的孢子。配制3%的绿豆汤培养基30min。),用4层滤布进行过滤,将配制好的绿豆汤培养基分装到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100mL,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待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在无菌操作台中向每个装有3%绿豆汤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接入3个FG1菌饼,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上培养4d,离心,收集孢子,用无菌水清洗孢子3次,再用无菌水稀释孢子,稀释至浓度为1×10⁴CFU·有凹面的无菌载玻片上,对照组是用无菌水代替发酵液,以及用预先按照说明书配置好的多菌灵药液替代发酵液,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保湿培养,从第4h开始观察孢子萌发情[0131]由图5可知,无菌水处理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分支均正常,而FJL123则造成FG1菌丝分支明显减少,菌丝上出现了严重的畸形现象。[0132]由图6可知,FJL123对FG1孢子的萌发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无菌水处理的孢子萌发率超过90%,多菌灵药液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小于5%,FJL123处理的孢子萌发率15%左右,虽然FJL123处理的孢子,有少量孢子萌发,但是萌发的菌丝生长及其缓慢,甚至出现生长停滞现象。[0133]实施例8[0134]FJL123发酵液对室内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FG1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0135]FJL123菌悬液制备:制备方法同实施例7,培养后的FJL123发酵液离心收集上清[0136]FG1孢子液制备:挑取3-4个直径0.5cm的FG1菌饼接种于灭菌的100mL的3%绿豆汤量,将孢子液稀释成10⁴CFU·mL⁻¹置于4℃冰箱备用。[0137]多菌灵杀菌剂的稀释: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制备多菌灵(购买,山西奇星)稀释液,对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稀释,按照100g/666.7m²,称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445g,加水至400mL,配置成多菌灵初级稀释液,再将初级稀释液稀释10倍制成多菌灵目标稀释[0138]小麦的栽培和病原菌的接种:将有机营养土分装到栽培盆中,用无菌水浇透,然后将小麦种子用2%的次氯酸钠消毒2min,使用无菌水冲洗4次,种子晾干后,进行如下处理。处理一:将处理过的种子种植的育苗盆中,每盆种6粒小麦,播种时每个播种坑接入1mLFG1理过的种子种植的育苗盆中,每盆种6粒小麦,不做其他处理,子种植的育苗盆中,每盆种6粒小麦,播种时每个播种坑接入1mLFG1孢子液和1mL的多菌灵稀释液,覆土。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室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小麦发病情况及生长情况。病情分级分为5级。[0139]0级:无明显症状;[0140]1级:芽鞘褐枯小于芽鞘长度的1/4;[0141]2级:芽鞘褐枯占芽鞘长度的1/4-1/2;[0142]3级:芽鞘褐枯占芽鞘长度的1/2-3/4,侵染到小麦叶鞘;[0143]4级:芽鞘完全脱绿腐烂,第一叶鞘具明显褐枯;[0145]根据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0146]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发病级别)/(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别)×100;[0147]相对防效=(处理三的病情指数-处理组病情指数)/处理三的病情指数×100%。[0148]使用spass27.0对数据进行分析。[0149]实验结果:FJL123发酵液对室内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12和图7、8所示。[0150]表12FJL123发酵液对室内小麦生长的影响处理重复茎高(cm)根长(cm)干重(g)重复平均值重复平均值重复平均值处理一工ⅡⅢ处理二工ⅡⅢ处理三工ⅡⅢ处理四工ⅡⅢ处理五工ⅡⅢ重都有显著的影响;当病原菌被有效防治时,小麦的茎高、根成和干重都能达到正常水平。小麦和FJL123发酵液共培养的处理平均茎高、根长和干重分别是20.73cm、11.93cm和0.0407g,小麦单独培养的处理平均茎高、根长和干重分别是20.47cm、11.87cm和0.0403g,因此FJL123发酵液处理过的小麦,平均茎高、根长和干重分别提高了1.27%、0.51%和0.99%;小麦、FJL123发酵液和FG1孢子液共培养的处理,平均茎高、根长和干重分别是19.67cm、9.87cm和0.0358g,小麦和FG1孢子液共培养的处理,平均茎高、根长和干重分别是11.3cm、6.73cm和0.0246g,二个处理之间在茎高、根长和干重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原因是小麦和FG1孢子液共培养的处理,小麦生长过程中受到FG1侵染的侵染,子液共培养的处理,FJL123发酵液的使用,大幅度降低了FG1对小麦的侵染,没有引起严重的病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小。因此,FJL123可以预防小麦苗期的病害,且对小麦生长没有负面影响。[0154]FJL123发酵液对FG1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如表13和图8所示。[0155]表13FJL123发酵液对FG1引起的对小麦病害防治效果重复相对防效处理一IⅡⅢIⅡ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羊肉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质量提升路径报告
- 2025-2030矿泉水行业大数据应用与精准营销实践探索
- 2025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山东鲁诚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职位表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宁波象山县机关事业单位第三批招聘派遣制工作人员16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盐城市市级机关遴选公务员13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第三季度招聘1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北宜昌市远安县公费师范毕业生专项招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
- 《信息技术基础》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 人体解剖学 》课程标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2022年修改)
- 格构柱、杯形基础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解析版)
- 质量为纲-华为公司质量理念与实践
- 心脏手术同期房颤射频消融路径图课件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浅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蚂蚱养殖疾病用药研究报告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