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三_第1页
高中生物选修三_第2页
高中生物选修三_第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三_第4页
高中生物选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选修三演示文稿第1页,共49页。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第2页,共49页。一、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一)精子的发生1.场所睾丸2.时间初情期——生殖机能衰退DNA复制生长、DNA复制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精原细胞(2N)初级精母细胞(2N)次级精母细胞(N)精细胞(N)精子(N)变形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变形3.过程第3页,共49页。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第4页,共49页。细胞核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细胞内其他物质精子头的主要部分头部的顶体精子的尾线粒体鞘(尾的基部)原生质滴(球状,最后脱落)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第5页,共49页。1.场所:卵巢2.时间:性别分化以后(二)卵子的发生第6页,共49页。3.过程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初级卵母细胞胎儿期初级卵母细胞生长,透明带形成MⅡ分裂合子+第二极体初情期后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MⅠ分裂透明带受精2N2N2NN卵黄膜2N排卵第7页,共49页。二、受精1.概念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2.场所输卵管3.过程准备阶段受精阶段第8页,共49页。

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精子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获得受精能力的生理过程。(2)卵子的准备: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此期的卵子才具有与精子受精的能力。第9页,共49页。

受精阶段(1)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顶体反应: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并溶解放射冠的卵丘细胞之间以及透明带的组成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的通道。透明带反应:精子接触卵黄膜的瞬间,产生阻止其他精子进入透明带的反应。这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第10页,共49页。(2)精子进入卵黄膜卵黄膜封闭作用: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立即发生一种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这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

当精子与卵黄膜接触时,立即被卵黄膜的微绒毛抱合,随后,精子外膜与卵黄膜融合,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质。第11页,共49页。(3)原核形成雄原核形成和雌原核形成

精子入卵后,核膜破裂,接着形成新的核膜,最后形成一个比原来精子核还大的核,即雄原核,也称精原核。

精子入卵后,激活了静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很快完成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一个成熟的卵子,即雌原核,也称卵原核。第12页,共49页。(4)配子结合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

雌雄原核充分发育后,相互靠近,彼此接触,二者体积缩小、合并,核膜解体,两组核染色体合为一组,形成一个含二倍染色体的合子,即受精卵。第13页,共49页。卵子受精的标志

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第14页,共49页。三、胚胎发育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内含囊胚腔)原肠胚(内含原肠腔)胎儿卵裂第15页,共49页。试管动物技术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第16页,共49页。一、体外受精1.卵母细胞的收集和培养超数排卵技术:利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得卵巢中有更多的卵泡发育,更多的卵被排出,这个过程就称为超数排卵。

分别采集雌性动物的卵细胞和雄性动物的精子,使其在体外完成受精的过程。第17页,共49页。精子的获能2.精子的收集和获能

一、体外受精

培养法化学诱导法人工配制的获能液处理(啮齿类动物、家兔、猪等动物精子)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处理(牛、羊等动物精子)。3.受精

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第18页,共49页。第19页,共49页。二、胚胎的早期培养将受精卵在人工环境下培养成早期胚胎的过程。培养液:水、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动物血清等。第20页,共49页。三、胚胎移植将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供体:提供胚胎的个体受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第21页,共49页。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选择及同期发情处理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人工受精胚胎收集胚胎检测胚胎保存胚胎移植妊娠检查分娩第22页,共49页。胚胎移植一般应在同种的雌性供体和受体之间进行。(不发生免疫排斥)进行胚胎移植的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态要相同。(同期发情处理)胚胎移植成功与否的两个条件第23页,共49页。四、胚胎分割

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是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第24页,共49页。五、胚胎干细胞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第25页,共49页。1.特点

形态体积小、核大、核仁明显功能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对它可以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遗传改造。第26页,共49页。第27页,共49页。2.主要用途

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需加入诱导分化因子,如牛磺酸、丁酰环腺甘酸)第28页,共49页。1.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产生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A.试管动物培养B.胚胎移植C.胚胎分割移植D.受精卵移植2.利用下列细胞工程技术培养出的新个体中,只具有一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是()①细胞和组织培养②细胞融合③动物胚胎移植④克隆羊技术A.①②B.②③C.①D.①④CC第29页,共49页。专题四

生态工程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第30页,共49页。(一)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第31页,共49页。(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石油农业(2)弊端: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成本,

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1)模式内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

产方式。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第32页,共49页。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三)生态经济模式: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第33页,共49页。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内容: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四)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3)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2)理论基础:物质循环第34页,共49页。无废弃物农业(4)实例第35页,共49页。2、物种多样性原理(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3)意义: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2)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6页,共49页。(4)实例①正面:由珊瑚虫和某些

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

区,物种繁多,系统稳

定。第37页,共49页。②反面:辽宁西部地区樟子松林的松毛虫肆虐;宁夏、内蒙古地区杨树天牛造成几十亿株杨树损毁。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第38页,共49页。3、协调与平衡原理(1)内容: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即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2)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3)意义: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第39页,共49页。(4)实例:太湖水葫芦泛滥第40页,共49页。4、整体性原理整体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生产成本消费效益经济系统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的因素自然系统政策管理科学文化社会系统第41页,共49页。(1)内容: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4)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及收入等。(3)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第42页,共49页。(1)内容: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2)理论基础: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3)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第43页,共49页。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4)实例:桑基鱼塘第44页,共49页。第45页,共49页。系统整体性原理(1)内容: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2)理论基础:整体大于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