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读02 时空观念-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导读课件_第1页
素养导读02 时空观念-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导读课件_第2页
素养导读02 时空观念-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导读课件_第3页
素养导读02 时空观念-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导读课件_第4页
素养导读02 时空观念-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导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指出: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时空观念1.一切人类活动都必然发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这些活动的记录也往往要通过标记其时间和空间才能明确无误。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

因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因比,时空观念既是认识历史的标尺,又是对客观历史的定位,任何对历史的认识都要将所认识的客观历史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之下。同时,时空观念也是阐释历史的角角度,只有从历史的时间演进和空间范围的角度去进行说明和解释,才能看出历史的发展展与变化,对历史进行客观的评述。历史学习为什么要强调时空观2.时间表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即我们所说的过程;空间表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区域性和广延性。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认识历史要从客观的历史实际出发,具体问是题具体分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得以存在的理由。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要把具体的历史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考察问题,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要重视基本的历史联系,既要把问题放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考察其前因后果,还要注意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特别是与一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联系。历史学习为什么要强调时空观1.掌握关于时间的各类基本术语,如天干地支、公元、世纪、中世纪等。

比如,人们经常将每一个世纪分为几个年代,每一个年代为10年。但是习惯上人们并不具体将每个世纪的前20年称为某年代,而是笼统的称之为某世纪初(经常也把后20年称为世纪末),把以后的20~29年称为20年代,30~39年称为30年代,……90~99年称为90年代。这样,每个世纪就只有8个年代的习惯叫法。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1.掌握关于时间的各类基本术语,如天干地支、公元、世纪、中世纪等。例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1.掌握关于时间的各类基本术语,如天干地支、公元、世纪、中世纪等。例题:1、前594年,梭伦开始在雅典进行改革。请问梭伦改革发生于多少世纪?是世纪早期还是晚期?2、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请问法国大革命爆发于多少世纪多少年代?是世纪早期还是晚期?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2.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各种历史事件,对其关系做出初步的判断。时序性是历史叙述的基本特征。确定事件的先后顺序,其要义在于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时间顺序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事件因果关系的辅助条件,而非全部条件。确定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要在时序之外,考虑前者对后者是否有明确的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证据)史料的支撑,不能单纯靠逻辑推理。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2.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各种历史事件,对其关系做出初步的判断。新航路开辟——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明清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尖锐,农业结构变动,劳动力结构变动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1914-1918年,玉米与薯类(包括番薯、土豆以及中国本土的芋头等在内)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2%,两者合计的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约为7.67%;1920年代,玉米、番薯包括中国本土的各种芋类在内的产量合计也只占全国粮食产量的9%。”—人口史学者侯杨方根据民国初年的统计数据李昕升《美洲作物与人口增长——兼论“美洲作物决定论”的来龙去脉》——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明清人口剧增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史料支持。3.知道历史分期是人为的,运用延续和变迁的概念去探讨各种分期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分期实质上是在判断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变迁性。在同一历史时段内,以延续性为主;不同历史时段之间,以变迁性为主。对于中学生而言,记住分期是次要的,关键在于理解以何种标准对历史进行分期,并借助对分期的探讨来理解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变迁性。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3.知道历史分期是人为的,运用延续和变迁的概念去探讨各种分期的合理性和局限性。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日本的《历史与地理》杂志第9卷第5号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这就是有名的

唐宋变革论(唐朝为中世的结束,宋朝为近世的开端)。内藤湖南认为门阀士族在唐朝的衰落,意味着贵族政治在中国的真正结束,宋朝之后,过去门阀贵族独占的政治特权不被承认,官吏地位的取得须通过科举制,并向万民开放,所以中国在宋朝开始进入了近世。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4.知道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的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分析。中国古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

2.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3.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4.南方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流域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5.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掌握三者的联系。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前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背景不同于今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背景,因而不能简单地套用现在的情形去理解过去。

历史思维不仅受到过去的制约,还受到当下的影响。历史思维的主体生活在当下,其在思考过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将当下的情绪感受和价值观倾向带到过去,并对思维的结果产生影响。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意•克罗齐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5.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掌握三者的联系。历史思维的时间还指向未来。历史思维的主体之所以对某种过去感兴趣,不仅是因为当下对他有所触发,更是因为他对未来有所期待,所以他对过去的思考其实就是对未来的筹划,这就是历史的意义。

竭尽全力返回起源的过去不是把我们往后拉,而是把我们往前推,而未来却使劲把我们往过去驱赶。——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基于时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角度内涵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民族的交融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雅与俗的互动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以复古为革新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延续性和变迁性。材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1.了解历史所发生的地点、区域、范围等。地图中的历史基于空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2.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观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总的特点。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进行认识,还可以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本身存在的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以及个别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联系。例如,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的统一与分裂、中原王朝与周边地区政权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列强的侵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等重要的史事,以及对其进行认识,都需要有历史地理的常识和历万史空间的观念。基于空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2.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观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总的特点。基于空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数千年农民起义的发展高峰(历时性)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包括五次大的起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共时性)2.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观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总的特点。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中外历史纲要》(上)30页基于空间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中原人口南迁?中原人口外迁?迁徙的方向?3.随着人们视野的拓展,历史的演进存在着空间上的多样性和多维性。这种多样性又随着人类的各种种制度建构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如部族、国家、民族乃至区域和世界等空间概念。基于空间的历史思维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