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阳朔县兴坪河段整治工程II-GB11836,其余要求应符合GB/T11836-1999标准。穿堤管出口采用C25混凝土消力池防冲,池深0.8m,池长3.5m,池宽为管径加0.6m,消力池侧墙和底板厚度均为0.6m。设计埋设穿堤管详细统计表序号穿堤管桩号内径(mm)根数×长度(m)1左0+54810002×52左0+67810002×5.83左0+75610003×44左2+31950065左2+54650066左2+96850067左3+23150068左3+43250069左3+4861000710右0+70810003×4.511右1+9311000512右2+00210001013右2+091500614右2+549500615右2+81210001016右2+89110001017右3+26010007合计DN500:42m,DN1000:96.1m箱涵为解决护岸修建后岔沟过水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箱涵。箱涵过水断面保持原过水断面基本不变,降坡与原岔沟相同,并用护岸后5年一遇洪水流量复核。箱涵净空高1.7m,每条箱涵长10m。箱涵基础开挖后,采用0.1m厚M10砂浆垫层找平,C25钢筋混凝土浇筑箱涵,厚0.3m。箱涵顶与亲水平台齐平,没有亲水平台的位置与挡墙顶齐平。箱涵底板高程与现状岔沟底保持平顺。箱涵出口采用C25混凝土消力池防冲,池深0.8m,池长3.5m,池宽为管径加0.6m,消力池侧墙和底板厚度均为0.6m。下河步级为便于工程管理,方便群众生活,本工程共设下河步级26座,其中左岸13座、右岸13座。下河步级采用嵌入式,嵌入亲水步道1.2m宽,亲水步道宽度不变,步级两边往中间下。步级基础采用C15埋石混凝土,埋石率20%,表面浇筑150mm厚C20混凝土路面。征地工程本项目占用土地主要是工程建设区用地,包括永久用地与临时用地,永久征收土地主要是护岸占地;临时征用土地包括临时施工道路、弃渣场等。工程用地总面积22.9亩,其中永久用地面积12.9亩,临时用地面积10亩。项目征地数量见表1-2。表1-2项目征地数量表序号项目面积(亩)一永久征收12.9二临时征用10三合计22.95、项目周边概况项目位于阳朔县兴坪镇江村附近兴坪河;起点为已建成的护岸,终点为石磨堰,沿线主要为果树、农田及竹林及村庄。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沿兴坪河两岸建设,起点为已建成的护岸,终点为石磨堰,沿线主要为果树、农田及竹林及村庄。与项目有关的主要问题是:1.水污染评价范围内的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兴坪河沿岸村庄产生的生活污水。沿岸村庄各自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村庄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农灌;兴坪河水域的环境容量大,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较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大气污染评价范围内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项目周边村庄居民厨房产生的厨房油烟,附近公路产生的汽车尾气。周边居民厨房设有油烟净化器,厨房产生的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村庄分布较为分散,居民厨房产生的厨房油烟较少,厨房油烟经油烟机处理后排放;附近公路车辆通过较多,产生的汽车尾气也较多。兴坪河流域的环境容量大,植被覆盖率高,经过周边植被吸收后,厨房油烟和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3.噪声污染评价范围内的噪声来源主要是项目周边村庄产生的生活噪声以及公路交通噪声,噪声经过植物吸收及距离衰减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固体废弃物为附近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农作物秸秆,村庄居民的生活垃圾堆沤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农作物秸秆堆肥处理。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5.生态环境兴坪河两岸土质以粉质粘土为主,抗冲刷能力差,河段流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及河水动力引起的水浪造成河岸的冲刷,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修复。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阳朔县地处东经110013′-110040′,北纬24028′-25004′。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之南,东邻恭城县、平乐县,南邻荔浦县,西界永福县、临桂县,北与灵川县、雁山区接壤。县域面积1428.38平方公里。目前阳朔与荔浦、平乐、恭城、灵川、临桂、永福、雁山等邻县、区勘界工作完成,确定县界全长248.94公里。分别与周边县行政区域界线长度是:阳朔与灵川县边界线全长21.4公里;阳朔与临桂县边界线全长46.71公里;阳朔与雁山区边界线全长29.79公里;阳朔与永福县边界线全长10.16公里;阳朔与恭城县边界线全长24.66公里;阳朔与平乐县边界线全长51.53公里;阳朔与荔浦县边界线全长64.69公里。本项目位于阳朔县兴坪镇江村附近兴坪河河段,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2、地形地貌阳朔县境内山峦叠嶂,地形错综复杂,分布有中山(248.68平方公里)、低山(258平方公里),石山(602.81平方公里)、丘陵(42.37平方公里)、台地平地(251.96平方公里)等多种地貌类型。东北部和西部地势较高,为中山、低山盘踞,分布有黄壤、黄红壤、红壤、紫色土,是我县主要林产区。其中以东北部地势较高,最高峰松坪龙海拔1701米;西部次高峰为木湾岭,海拔1394米。石山星罗棋布,约56%为喀斯特地貌,无数奇峰平地拔起,遍布于江河两岸。特别是漓江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清澈见底的漓江水蜿蜒于丛山之中,江流成峡,山光水色相互辉映,景象万千,构成绮丽多姿的山水美景,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之称扬名于世界,成为祖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境内中部、东部、南部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是我县最主要的产粮区。在县内的中心地带有一块方圆150平方公里的丘陵,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土壤含钾高,是我县四大名果金桔的主要产区。
阳朔县地貌以石山、丘陵为主,山地为辅。东北部和西南部两侧地势较高,属海洋山脉(东瑶山)和架桥岭山脉(西瑶山)的边缘,山脉走向大致呈西北--东南,是县内主要河溪发源地。中部为一块约150平方公里的山丘,海拔200-500米之间。自西北贯穿东南的宽阔地带属岩溶地貌,地势较低,且自北向南倾斜,东南太平洋暖湿气流入时,受到地形抬升,容易降雨,同时寒潮易于浸入。境内河流大多自西北而流向东南。岩溶区内石山林立,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差50-300米。石山间容蚀洼地、峰林谷地、河流冲积平地交错分布,地势较平坦。3、水文地质阳朔县地层出露以泥盆系分布面积最广,其次为寒武系、石炭系、白垩系、第四系。
寒武系分布在老厂、架桥岭、三县界等地。因被上古生界覆盖,分布零星,出露不完整,且露头较差,岩性较单一。其中碳酸盐岩标志层仅局限于兴坪镇老厂一带。
泥盆系几乎遍布全县各地,发育较完全,下部为碎骨岩;上部为碳酸盐岩;局部相变为硅质岩,总厚度为3348米。
石炭系在本县有零星分布,但发育不全,以下石炭统为主。
白垩系仅在白沙镇五里店有小面积零星出露。
第四系分布全县的低洼地带及沿河两岸,属全新统,上部为亚砂土、亚粘土、细砂;下部砾石层夹泥岩层。4、气象气候阳朔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县内岩溶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夏长冬短,东北、西南部高海拔山区冬长夏短,春秋适中。气候受季风影响,一年的旱、涝、冷、热变化大。年平均温度19.5℃,每年5-9月,各月平均温度都在2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其中最高达38.8℃;年极端最低气温大都在1.0℃以下,其中最低为-2.1℃,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429.7小时,年无霜期平均310天以上。县境年平均降雨量为1560.0毫米,3月-8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本县季风明显,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且风向季节变化明显,1-3月受冬季风影响,盛行西北风,6-8月受夏季风影响,东南风较多,4-5月和9-10月上半月,为冬夏季风过渡季节,风向常呈南北交替状态。2000-2013年,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1-2月为1.3米/秒,其余各月均为1.0-1.2米/秒。瞬时风力一般在3级以下,最高达12级,但出现机率小。每年夏季均有大风出现,阵风风速达20米/秒。5、植被生物多样性主要动植物有170多种。
其中鱼类110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17种,鸟类21种,哺乳类1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穿山甲、果子狸、原鸡、蛤蚧、麝等。
植物主要有菌类、地衣类、蕨类、棵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较珍稀的灵香草、青天葵、月月桂、古巨榕、黄兰花、观光木、鸡屎杨梅、竹柏、长枝油杉等。用材林以松、杉、毛竹为主,经济林以油茶、油桐为主,水果以沙田柚、柑橙、金桔、柿子、板栗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芝麻、油茶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青麻、槟榔芋为主。6、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矿藏资源,金属矿有铅、锌、铜、铁、锰、铝土,非金属矿有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兴坪镇的老厂、咸水、钟家、大源林场的宝峰山一带,储量60万吨左右。铜矿分布在金宝乡的大苏、小苏、三岔、徒厂河以及兴坪镇的老厂一带,储量约1.4万吨。铁矿主要分布在杨堤的下龙、高田的沙子溪、金宝的大桥一带,储量30余万吨。锰矿分布在福利青鸟一带,储量30万吨左右。汞矿分布在高田安定一带。铝土矿分布在杨堤的下龙、土岭一带,储量8万吨左右。大理石主要分布在兴坪的水洛、白沙的枫木坳、福利的屏山等地。重晶石分布在阳朔镇的樟桂和金宝的青龙口一带。石灰石遍布全县。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类区。根据《2016年桂林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阳朔县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进行单因子评价,阳朔县县城的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项目位阳朔县兴坪镇江村附近兴坪河河段,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桂林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兴坪河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执行Ⅲ类标准。为了解项目场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广西桂林科翰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1日~8月3日对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监测内容见附件6。(1)监测布点项地表水监测共设置3个监测点,详见下表及附图3表3-1地表水监测断面位置监测断面具体位置执行标准监测项目监测频次1#已建成护岸上游500mⅢ类水温、流量、pH值、溶解氧、悬浮物、氨氮、总磷、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共10项指标作为水质监测因子。监测3天,每天采样一次。2#已建成护岸下游500m3#江口水文站4#罗田坝下游500m(2)调查及评价因子选择水温、流量、pH值、溶解氧、悬浮物、氨氮、总磷、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共10项指标作为水质监测因子。(3)监测频次和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监测三天,每天采样一次。监测日期:2017年8月1日、2日、3日。(4)监测分析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按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具体分析方法详见表3-2。表3-2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和最低检出限单位:mg/L(pH除外)序号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检出限1pH值玻璃电极法GB6920-860.01分辨率2悬浮物重量法GB11901-894mg/L3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GB11914-8910mg/L4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0.5mg/L5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法(HJ506-2009)0.01mg/L6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0.01mg/L7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0.025mg/L8石油类红外线分光光度法(HJ637-2012)0.04mg/L9水温温度计法GB13195-910.1℃分辨率10流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5)评价标准断面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III类水质标准,评价执行标准见表3-3。表3-3评价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III类标准6~9≤30≥5≤20≤4≤1.0≤0.05≤0.05(6)评价方法采用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公式为:Si.j=Ci.j/Csi式中:S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标准指数;C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浓度;Csi——水质参数i的地面水水质标准。DO的标准指数为:式中:SDO,j——溶解氧的水质指数;DOf——饱和溶解氧浓度,mg/L;DOs——溶解氧标准,mg/L;DOj——溶解氧实测值,mg/L;DOf=468/(31.6+T)T——水温,℃。pH值的水质指数为:式中:SpH,j——pH值水质指数;pHi——pH值实测值;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超标越严重。(7)调查及评价结果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4。表3-4地表水水质调查与评价结果(单位:mg/L,pH值除外)已建成护岸上游500m0.020.089<0.010.020.097<0.010.020.100<0.010.210.0500000.10.089~0.100已建成护岸下游500m0.010.031<0.010.020.041<0.010020.033<0.010.210.0500000.2~0.250.113~0.117江口水文站0.020.068<0.010.020.076<0.010.020.065<0.016~90.210.050罗田坝下游500m<0.01<0.01<0.016~90.210.050注:L表示检测结果低于方法最低检出限值。从表3-4中可知,所有监测项目均能达到对应的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标准,评价河段水质较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项目场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功能区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为了解项目场址周围声环境质量现状,广西桂林科翰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1日~8月2日对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现状监测。监测内容见附件6。(1)监测点位项目噪声监测共设置2个监测点,详见下表及附图3。表3-5环境噪声监测点位一览表编号测点位置测点与本项目关系N1石粉洞距离400mN2石磨距离160m(2)监测时段2017年8月1日~8月2日昼间及夜间各一次。(3)监测仪器及方法监测仪器监测项目监测依据仪器设备方法来源检出限型号、名称仪器编号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5~125dB(A)AWA6228型噪声仪JG-A053ND9B型声级校准器JG-A009FYF-1型风向风速仪JG-4013(4)评价方法以等效A声级Leq作评价量,评价方法采用监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直接比较法。(5)评价结果监测及评价结果详见表3-6。监测
点位昼间夜间监测值评价
标准超标倍数监测值评价
标准超标倍数1日2日1日2日1日2日1日2日N14847600042405000N24745600041425000由表3-6可知,项目所在区域各监测点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由此表明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生态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兴坪河内以常见鱼类为主,常见的有草鱼、鲤鱼、鳙鱼等。评价区域内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有湿地草丛群落和水生草本群落两种。湿地草丛群落都分布在土壤潮湿的低洼地段,雨季时常浸水,主要种类包括小藜、灰绿藜、锦毛酸模叶蓼、水芹、石龙芮、芦苇等,其中小藜和芦苇是优势种。遇龙河中有藻类植物8属,种类以硅藻和绿藻居多,主要为着生藻类,但河道窄水流速度较大处着生藻类数量少,河道宽流速慢的地方种类丰富。水生、湿生植物中,常见种共有23种,能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的有12种,如挺水植物芦苇、香蒲、黑三棱、扁秆藨草等;这些植物植株高大,在岸边长成一片,能为水鸟营巢和隐蔽提供场所。浮水浮叶植物有荇菜、浮萍、紫萍、眼子菜;沉水植物有苦草、菹草;湿生植物有水芹、稗草、长芒稗、沼生蔊菜等种类,也都可为一些鸟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食物。有浮游动物70余种,河岸较窄处种类和数量少,宽处则反之。底栖动物20种,主要为摇蚊幼虫和寡毛类。区域植被在广西植被分区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桂东北山地丘陵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极不明显,山地多以灌丛、草丛为主,遇龙河及田家河两岸均种有凤尾竹。景区内主要植被类型有竹林、灌木林、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以柚子、柑橘、橙等为主的人工果林和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植被。项目所在区域为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控制协调区,环境质量较好。评价区由于受人类的严重干扰,大型野生动物已不多见,野生动物资源较少,调查中未发现有大、中型鸟类或猛禽。主要种类:鸟类有麻雀、斑鸠、鹧鸪、竹鸡、乌鸦等,哺乳类有田鼠、竹鼠、屋顶鼠等;两栖类有青蛙等;爬行类有蛇、蜥蜴、壁虎、龟等;腹足类有蜗牛、田螺等;环节类有蚯蚓、蚂蟥等;节肢类有蜈蚣、甲虫、蚂蚁等,以及其他昆虫类,如蝴蝶、蜻蜓等常见小型动物。未发现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植物,也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空气环境:项目所在地属2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目标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水环境:项目所在的兴坪河,水质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3)声环境:周边居民点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区域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不遭到破坏。结合评价区环境功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周围的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表3-4周围敏感点一览表序号环境保护目标与项目相对方位人数(人)保护级别基本情况1石粉洞村西南侧,距离约40m2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饮用井水2百花岭东北侧,距离约282m503对门岭东北侧,距离约137m504栗木堡西侧,距离约141m3005江村西侧,距离约187m6006东山东北侧,距离约450m807江村小学东北侧,距离约178m1808江村卫生所东北侧,距离约90m59西牛岩东侧,距离约251m9010酒壶山东侧,距离约314m8011石磨村东侧,距离约215m120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μg/m3)SO2年均值60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均值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2、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悬浮物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项目pH溶解氧CODCrBOD5TP石油类氨氮SS标准限值6~9≥5mg/L≤20mg/L≤4mg/L≤0.2mg/L≤0.05mg/L≤1.0mg/L≤30mg/L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类别等效声级Leq昼间夜间2类dB(A)60504、施工期生活污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期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TSP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NOx24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2、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dB(A)夜间dB(A)7055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我国“十二五”期间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4种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本项目为防洪治涝工程,运营期不产生要求设置总量控制的因子,因此本项目无需设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围堰围堰岸顶亲水步道附属堰坝改造项目预留导流管封堵护岸建设下河步级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扬尘、废气、噪声、固废、废水扬尘、废气、噪声、固废、废水图5-1项目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工序图穿堤管箱涵工艺简述:护岸工程施工①围堰:围堰填筑料用自开挖渣料,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至填筑点卸料,推土机推平,碾压机碾压。围堰拆除采用反铲挖掘机倒退法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出渣。②土方砂卵石开挖:采用2m3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开挖清理,用于就地回填的土方暂时对方在临时堆土场,需要外运弃渣的,用挖掘机直接装载,10t自卸汽车运输出渣。③砂卵石填筑:外取砂卵石填筑采用8t自卸汽车运料,推土机配合人工填筑,利用开挖料就地回填的砂卵石则采用2m3挖掘机直接挖料填筑,水冲密实。④混凝土施工采用0.4m3搅拌机拌和混凝土,斗车配合溜槽送料入仓,人工浇筑。混凝土采用1.1kw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按施工规范要求养护。污染源强分析:1、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1.1大气污染工序1、扬尘(1)施工扬尘施工中,开挖工程施工、筑路材料运输等环节均可产生大量粉尘散落到周围大气中;施工现场堆料场地如无遮盖等防护措施,也可产生相当的粉尘污染;尤其在天气干燥、风速较大的情况下,粉尘污染将更为显著,对临近施工现场周边的大气环境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段扬尘的浓度大小与源强的距离有关,根据道路工程空气监测数据统计,在无遮蔽等降尘措施的情况下,距施工路段下风向20m处TSP浓度为1.303mg/m3;临时土石方堆放点在土石方风干后且无遮盖、一般风速的情况下,其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可达0.49mg/m3。(2)运输扬尘施工期间运输物料汽车在路面上行驶会产生运输扬尘,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情况下,扬尘的影响尤为严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的情况,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一辆载重8t的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500m的路面时,不同表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如表5-1所示。表5-1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单位:kg/km·辆P(kg/m2)车速(km/h)50.04220.0710.09630.11950.14120.2375100.08440.1420.19260.2390.18940.4750150.12660.2130.28890.35850.28410.7125200.16880.2840.38520.32040.4780.95由表5-1可见,同样的路面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在同样的车速情况下,路面粉尘越大,扬尘量越大,在道路表面粉尘量为1kg/m2,车速为20km/h时,汽车行驶的扬尘为0.95kg/km·辆。(3)施工机械、车辆尾气建设单位施工期间使用的施工机械主要有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运输车辆主要有卡车、载重车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CO、NOx。由于施工机械多为大型机械,单车排放系数较大,但施工机械同时施工数量少且较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对较轻。1.2废水污染工序(1)施工生产废水项目施工机械漏出的油污随地表径流污染局部地表水环境,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建筑材料及施工场地地面被雨水冲刷造成地表水污染,以及砂石料冲洗、施工机械养护等污水排放也会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期临时工棚、仓库及砂浆拌和系统可按各个标段分别布置在地势稍高、地形开阔、对外交通方便的沿河一级阶地上。因本工程拟分段进行施工,施工营地分别布置在鸭浪堰左岸上游20m空地处、鸭浪堰右岸上游35m空地处,观兵堰右岸下游220m空地处,酒壶山堰左岸上游517m空地处,酒壶山堰右岸上游386m空地处,酒壶山堰右岸下游83m空地处,酒壶山堰左岸上游50m空地处,石磨堰右岸上游385m空地处,石磨堰左岸上游400m空地处。施工临时生产生活区占地600m2,施工期间高峰人数约100人。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施工人员用水定额为每天40L~60L,本项目取50L/d·人,施工期12个月,则生活用水量5m3/d,排水按80%计,为4m3/d,合计1460m3/a。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COD和NH3-N。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施工生活区设置的化粪池内,用于周边林地浇灌,不外排。1.3噪声污染工序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挖掘机、推土机和装载机等,经类比调查及实际测量,上述施工机械运行时,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1m的噪声值见表5-2。表5-2主要施工机械声级测试值序号机械类型型号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Lmax(dB)1装载机ZL40型1902平地机PY160A型1903压路机YZJ10B型1864推土机T140型1865挖掘机W4-60C型1866水泵/1807运输车辆/182注:噪声源强出自《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1.4固体废物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弃土等。(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拟建工程施工期进场人数最大为100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d·人计算,施工期12个月,则施工人员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为0.1t/d,合36.5t/a。(2)弃土本工程挖方总量为5.026万m3,填方总量为4.301万m3。项目地势较低,区域须做部分加高,因此挖方全部回填,弃方为0.0725万m3。本工程弃渣量相对较少,不考虑专门设置弃渣场,就近选择坑、沟等低洼地带或山脚下荒地填埋压实处理。对沿线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较小。本工程设置1个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占地1.3km2,布置于酒壶山堰左岸上游560m空地处,集中堆放各区前期产生的表层土,本工程产生的临时堆土4.096km3用于后期绿化。临时堆土场用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土质临时排水沟、沉砂池,雨季用彩条布临时覆盖。通过以上临时措施对沿线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较小。1.5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工程永久占地和施工场地临时占地,将对占地范围内的陆生植被造成破坏。占地范围内现状地上物主要为各类树木,工程建设会破坏占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包括草本、乔木、灌木等,铲除或伐移的植被均属于常见植物物种,将减少区域生物量。工程施工河床的开挖及扰动,对河道内和底泥中的水生生物的生物量及栖息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河道开挖将会在短期内加大水土流失。2、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施工结束后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的影响,护岸、堰坝改造、穿堤管、涵箱布设工程建设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为过往行人产生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在正常运行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路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本项目在道路的两侧设有垃圾箱,同时加强教育并竖立警示牌提醒路人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沿线的垃圾由环卫工人每天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故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不大。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别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浓度(mg/m3)产生量(t/a)浓度(mg/m3)排放量(t/a)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区扬尘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场地施工废水少量沉淀池沉淀回用施工场内洒水降尘生活污水1460m3/aCOD300mg/L4.38排入施工生活区设置的化粪池内,用于周边林木灌溉。NH3-N25mg/L0.365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865m3不设置弃渣场,就近选择坑、沟等低洼地带或山脚下荒地填埋压实处理。生活垃圾/36.5依托石粉洞村和江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处理。营运期垃圾少量依托石粉洞村和江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处理。噪声营运期施工场地噪声80~90dB(A)昼间70dB(A)夜间55dB(A)其他主要生态影响:项目施工地表清理、沿岸开挖,地表及沿岸植被受到破坏,造成一定生物量损失。护岸工程直接是水边作业,直接扰动河水,造成兴坪河河水质变化,水中悬浮物明显增加,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影响。项目施工破坏原有地貌,造成土壤松动、地表裸露,引起局部水土流失。项目营运后,护岸建成,洪涝灾害减弱,同时也减少洪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区域生态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七、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空气环境影响分析(1)扬尘①施工扬尘影响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基础开挖及材料装卸等环节。据有关资料介绍,能产生扬尘的颗粒物粒经分布为:<5μm的占8%,5~20μm的占24%,>20μm占68%。施工区域有大量的颗粒物粒径在可产生扬尘的粒径范围内,极易造成粉尘污染。距施工场地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空气中TSP的日均浓度值、对施工现场洒水后TSP浓度变化情况亦见表7-1。表71施工近场空气中TSP浓度变化表下风向距离(m)1020304050TSP日均值标准为0.3mg/m3不洒水TSP浓度(mg/m3)1.751.300.7800.3650.345洒水后TSP浓度(mg/m3)0.4370.3500.3100.2650.250由表7-1可见,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施工现场下风向TSP浓度随距离增加迅速降低,到约40m后其浓度基本稳定;下风向50m以外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TSP日均值标准为0.3mg/m3)。洒水降尘后,TSP浓度显著降低,下风向30m外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沿线敏感保护目标:石粉洞村、百花岭、对门岭、栗木堡、江村、东山、江村小学、江村卫生所、西牛岩、酒壶山、石磨村,均位于项目周围。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护岸施工产生的扬尘对道路沿线居民点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由表7-1可以看出,洒水是有效减少扬尘污染的途径,环评要求,对于施工场地,特别是经过沿线居民点的施工场地,要严格落实洒水措施,并对施工场地采取金属板拦挡、湿化地面、大风天禁止起尘的露天作业等措施,控制扬尘的产生与扩散,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②运输扬尘影响物料运输扬尘会对沿线空气环境产生影响。汽车在运输途中带起的路面扬尘和发生原料散落而引起的扬尘,其产尘量的大小与车速、路面状况及季节干湿等因素有关。在天气干燥季节,由于运输引起的扬尘污染较重,而在湿润天气扬尘污染较轻。根据工程分析可知,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根据类比调查,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因此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最有效手段。根据本项目的走向以及选线情况,在项目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主要为石粉洞村、对门岭、栗木堡、江村、江村小学、江村卫生所,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扬尘及运输扬尘对周围环境及环境敏感点的影响,保护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根据《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建设方应通过以下措施减小扬尘对环境的影响:a、施工期间应加强管理,贯彻边施工、边防护的原则,防止扬尘产生。b、在该施工段设置≥2.5m高的围挡,以减少场内施工扬尘对其敏感点造成大气环境的影响。在干燥天气进行土石方开挖、运输等施工时,容易起尘,因此建议定期采取洒水压尘措施,同时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在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c、临时堆场距离石粉洞村、对门岭、栗木堡、江村、江村小学、江村卫生所20m。建筑垃圾、弃土的防尘管理措施:施工工程中产生的临时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堆在指定的地点,并距离周围敏感点20m。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如覆盖防尘布、防尘网、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定期喷水压尘。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建筑渣土及垃圾应及时清运。结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对临时堆土场采取覆盖彩布条、定期喷水压尘等措施以降低临时堆土场扬尘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d、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配备车辆洗涤设备,车辆驶离工地前,应用软管冲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e、项目运输车辆的防尘措施:合理设置运输路线,尽量避开居民点。要求项目运输车辆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并采取机械化密闭装置对车辆进行全遮盖,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物料遗撒或外漏而产生扬尘,防止运泥车在路上抛洒泥土。对施工现场车辆来往抛撒下来的灰土应及时清扫,减少扬尘产生;对于进入城区的建筑材料运输车辆,需在石粉洞村和江村出口处设置专门的冲洗点,将进城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f、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土方施工尽量避开秋、冬季大风时段,加快项目施工时间,缩短项目在敏感点段施工时间,减轻项目施工扬尘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g、对周边敏感点道路进行洒水、清扫,降低道路扬尘的产生。通过采取以上防尘措施,可将项目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并随着施工地段的推移,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随之减小。本项目施工期扬尘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2)施工机械、车辆尾气本项目主要采用机械施工方式,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NO2。类比同类护岸施工现场监测结果,在距离现场50m处,CO、NO2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3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62mg/m3,均能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且施工期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施工采用分段进行,且每段施工时间有限,污染物排放时间和排放量相对较少。建设单位应及时对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进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避免因机械保养不当而导致的尾气排放量增大。使用低排放量的机械设备,对于排放量严重超标的机械设备应禁止使用。设计合理的施工流程,进行合理施工组织安排,减少重复作业等。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有明显影响。2、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废水施工作业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建材、各种施工机械的清洗及混凝土养护等,主要污染物为SS,机修废水中还含有石油类。这类废水产生量不多,但排放的随意性较大,在无导排沟引导时,会顺地势漫流至低洼处,直接进入附近河流中,污染受难水体水质。因此,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场地内按地势修建导排沟及简易沉淀池,施工作业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可用于车辆冲洗或用于施工场地抑尘洒水、水泥路面养护用水,尽量不外排,避免对周边水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对于含油的施工机械维修清洗废水,在排入沉淀池前需先经隔油处理,避免对周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围堰基坑废水由于工程建筑物型式主要是坡脚和岸坡防护基本维持现状植被,坡脚防护采用格宾网石笼挡墙的型式,由于大部分挡墙基础处于水下,需填筑围堰保护施工。围堰基坑废水你在基坑内直接投放少量絮凝剂,经沉淀后排入下游河道。(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工程分析可知,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m3/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氨氮,而且含有许多细菌和病原体。若不加强管理或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将造成水质恶化。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施工生活区设置的化粪池内,用于周边林木灌溉,不外排,可避免对周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4)工程施工对兴坪河水质的影响项目为护岸工程建设,首先需要清除岸边的杂草、修整岸边边坡;这些工程活动直接是在岸边或是水中作业,直接扰动河水,有大量泥砂落入到兴坪河中或是河中底泥上浮,造成兴坪河中悬浮物浓度显著上升,河水显得浑浊。本项目建设不截断河流,只是局部改变水体流态,对河水量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但堰坝改造和施工导流会扰动河床,增大水体泥沙含量。兴坪河属于荔浦河支流,施工过程中整个水面悬浮物浓度均上升,对水质造成较大影响。但悬浮物浓度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过去,类比同类工程,大约经过2小时,悬浮物浓度会明显降低,河水重新变得清澈。综上所述,施工期所产生的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短时的,施工期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后对兴坪河影响不大,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逐步减小并消失。(5)工程施工对杨堤乡自来水厂取水点、兴坪镇自来水厂取水点的影响杨堤乡自来水厂取水点位于距项目西北面6.4km的桂江水系,兴坪镇自来水厂取水点位于距项目西南面3.6km的桂江水系,因此项目施工对周边饮用水水质影响不大。(6)雨季施工对兴坪河的影响雨季施工,会造成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泥沙,而且还会携带水泥、油类等各种污染物进入兴坪河。在雨季施工中,应采取以下施工措施:①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雨季中尽量减少地面坡度,减少开挖面,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减少堆土裸土的暴露时间,以避免受降雨的直接冲刷。②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塌崩。③设置排水沟,做到有组织的排水,保证排水畅通、雨后场地不陷、不滑、不积水。本项目施工废水不会对区域地表水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各工场的施工机械噪声可近似作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噪声传播衰减模式,可估算施工期间离噪声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从而可就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作出分析评价。预测模式如下:式中:Li——距声源ri处的声级,dB(A);L0——距声源r0处的声级,dB(A);ΔL——其他因素引起的噪声衰减量,dB(A)。多个点源在预测点产生的总等效声级采用以下计算模式:式中:LTP——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dB(A);LPi——第i个声源对某个预测点的等效声级,dB(A);(1)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根据表2.4-1中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单机噪声值,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时噪声影响范围见表7-2。表7-2施工期间机械噪声预测结果单位:Leq[dB(A)]序号机械类型与不同源距离(m)的噪声预测值dB(A)1m15m30m60m120m1挖掘机9571.565.559.553.42推土机8561.555.549.443.43自卸汽车9066.560.554.448.44拌和机8056.550.544.438.45振捣器8561.555.549.443.46电焊机8056.550.544.438.4机械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传播至15m时,其等效噪声除挖掘机外,其他设备均已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应标准值(昼间70dB(A))(夜间不施工),对周边的环境的影响较小。(2)多种施工机械噪声根据表7-2中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单机噪声值,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施工期多种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时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见表7-3。53.表7-3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序号距施工点距离(m)机械类型11530601201多种机械同时施工96.9973.4967.4964.4555.39由上表可知,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时,昼间噪声在距声30m以外可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相应标准限值,夜间不施工。(3)敏感点噪声根据多种机械同时施工的噪声分析结果,昼间的达标距离在25m,夜间禁止施工。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关注石粉洞村、对门岭、栗木堡、江村、江村小学、江村卫生所。项目沿线均以农田和果树为主,只有在项目附近有居民点石粉洞村、对门岭、栗木堡、江村、江村小学、江村卫生所距离项目分别为40m、137m、141m、187m、178m、90m、,施工期噪声值分别为64.95dB(A)、54.26dB(A)、54dB(A)、51.55dB(A)、51.98dB(A)、57.90dB(A),对周边居民影响不大。因中间无阻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缩短工期,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沿线居民等敏感目标的影响。②对施工机械进行必要的控制,选用高效低噪施工机械,禁止运转不正常、噪声超标的机械设备进场。③设置围挡设施(护岸施工一般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2.5m高的金属板)以减轻施工噪声对沿线居民等敏感目标的影响。④夜间(22:00~次日6:00)和午间(12:00~14:00)不得进行施工。⑤建设与施工单位还应与施工场地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让他们了解施工进度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并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若因工艺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三日内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向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或单位发布公告,以征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应实施封闭或半封闭隔声降噪,并将施工时间集中安排在昼间,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突击作业,以便缩短污染时间,缩小影响范围。因项目施工期噪声具有暂时性,随着项目施工地段的推移,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将随之结束。弃渣运输噪声临时堆土场位于酒壶山堰左岸上游560m空地处,运输途径石粉洞村、百花岭、对门岭、栗木堡、江村、东山、江村小学、江村卫生所、西牛岩、酒壶山、石磨村,主要噪声为车辆运输噪声影响。施工方应加强对施工运输队伍驾驶员的教育,建立扰民惩罚制度,提醒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严格控制车速,经过居民区时车速尽量控制在20km/h以下,并禁鸣喇叭,避免夜间(22.00~6.00)运输,扰民惩罚制度也由群众监督严格执行。采取以上措施后对弃渣运输途径敏感点石粉洞村、百花岭、对门岭、栗木堡、江村、东山、江村小学、江村卫生所、西牛岩、酒壶山、石磨村噪声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为0.1t/d,但生活垃圾中一般含有较多有机物,易引起细菌、蚊子的大量繁殖,若不能集中收集与处理,也易导致营地内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和易于传播;随意堆弃的生活垃圾产生的恶臭会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并对周边景观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定期进行收集和处置。生活区垃圾应依托石粉洞村和江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处理。弃土本工程挖方总量为5.026万m3,填方总量为4.301万m3。项目地势较低,区域须做部分加高,因此挖方全部回填,弃方为0.0725万m3。本工程弃渣量相对较少,不考虑专门设置弃渣场,就近选择坑、沟等低洼地带或山脚下荒地填埋压实处理。对沿线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较小。本工程设置1个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占地1.3km2,布置于酒壶山堰左岸上游560m空地处,集中堆放各区前期产生的表层土,本工程产生的临时堆土4.096km3用于后期绿化。临时堆土场东北面约260m处为江村,村民均饮用井水,周围没有农田,没有占用公益林,西面约160m为项目所在地兴坪河段。弃渣场遇到大风干燥天气时,容易引扬尘,对江村村居民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遇暴雨天气会造成弃渣场的淋溶水渗入地下水,但江村位于临时堆土场东北面,对江村饮用水影响不大;悬浮物通过雨水顺流到遇龙河,对遇龙河产生不良影响。临时堆土场用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土质临时排水沟、沉砂池,雨季用彩条布临时覆盖。通过以上临时措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车辆驶出施工场地和临时堆土场时,应冲洗车体,做到净车出场。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减轻影响:运输车辆应避开道路高峰期;运输车辆密闭运输防治土方散落;在运输路线上进行洒水,并派专人清扫路线上洒落的土方;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当运输车辆经过居民点时要减速慢行,禁止鸣笛,以减轻对沿路居民的影响。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在岸边乱石、垃圾清理及挡墙、土石填筑等施工作业中,水体被搅混,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或者将鱼虾吓跑,影响正常的活动路线;对河岸的开挖,破坏河漫滩地的水生植物群落,从而影响植食性水生动物的觅食。对浮游植物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会引起局部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降低水体透光率,导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率下降,并进一步造成水体浮游植物生产力及水体初级生产力下降。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离施工作业点越近,水体中悬浮物(SS)越高,同时由于底泥悬浮后边扩散边沉降,水体交换速率较大,水体中悬浮物含量随离源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一般在施工作业停止后短时间内悬浮物含量可恢复到本底。因此,工程施工对浮游植物和水体透明度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影响较小。对浮游动物影响分析:浮游动物作为重要的二级生产力,其大部分种类是鱼类的天然优质饵料,而工程施工将不可避免的对区域内的浮游动物生长发育产生威胁,进而对局部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堤防工程施工对水体的扰动会造成河道水质中SS增高,将使岸边水域中浮游动物的数量有所降低。此外,由于工程引起水体悬浮物的增加,降低水中透光率,引起浮游植物生产量下降,进而影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丰度,间接影响桡足类和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最终影响其发育和变态。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是可逆的,当施工期结束后,浮游动物的数量可逐渐恢复。对底栖动物影响分析:本工程防洪堤施工会造成地形条件的改变,原先的底栖生物会被全部破坏,工程区内水体底部的底栖动物区系、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和生态位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都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受施工水质影响,施工及下游局部河道的食物链各阶层将发生变化,影响底栖生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结构,进而影响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对鱼类的影响分析:由于成鱼的活动能力较强,工程施工作业对其的影响更多表现为“驱散效应”。对鱼卵仔鱼而言,高浓度悬浮物水团的产生可能造成其死亡,影响其存活率;其次,受施工废水排放造成的有机污染物浓度上升可能会降低这一水域鱼卵仔鱼和幼鱼的成活率,减少经济鱼类成体的数量。施工期围堰将占用一部分过水断面,使过水断面面积减少,局部流场发生改变,将导致施工河道下游的部分水域鱼类生境条件发生一定变化。但由于本工程施工期不实施断流,基本不改变河流原有的自然条件,施工选择枯水期进行,河道流量较小,且本工程堤段不涉及法定的鱼类三场,因此工程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不大。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和排水沟,对施工场地临时堆放的建筑材料等进行遮盖,避免遇降雨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加强对施工器械的维护,严禁在兴坪河中清洗机械设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土方等固体废物严禁排入兴坪河;作业避开雨季,固体废物及时清运,以减少水土流失。(2)对陆生生态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在施工作业过程、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等产生的影响,改变部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现有植被,使地表出现局部裸露,这也就同时破坏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及景观,给雨季带来水土流失的条件。另外,施工将进行土石方的挖掘和填筑,裸露的地面在旱季引起大量扬尘,对于植被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扬尘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树木生长。但随着施工结束,这些不良影响也将逐步消失。工程建设期间虽然对生物量、分布格局及生物多样性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工程结束后通过人工绿化,可以有效地弥补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补偿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功能损失。(3)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分析,项目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约为143.8t。因工程施工期较短,且土石方工程避开了雨季。在主体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造成大量裸露的地面,特别是裸露的边坡在施工过程中不能立即开挖就采取永久防护措施,但遇暴雨天气时,由于表层松散裸露,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要求施工过程中,临时堆土要做到随挖、随运、随填,开挖边坡要进行压实,遇到暴雨要停止施工,对散落的土石料及时进行清理,减少水土流失的产生。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应从工程管理等方面提高要求,减少水土流失。本环评从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提出以下要求和建议:①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本方案工程设计及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施工时应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事先了解降雨的时间和特点,在雨季后将工程施工中填铺的松土压实,减少地表裸露时间,并作好防护措施,避免在雨季进行各种土石方工程。②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开控的土石方应及时投入使用,尽量缩短土石方的堆放时间,避免产生新增的水土流失。③工程排水需经沉淀后方能排放,以防止泥沙造成对周边区域的危害。④对于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回填,要做到及时分层压实,临时堆放的土石方、砂石尽量避免过高,应缩短堆放周期。⑤建设单位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派专人对各项排水、拦挡措施及其防护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对出现问题的措施应及时整改和补救。⑥在工程施工中,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把场地平整和基础开挖出的废弃土石方用于填方工程,这样既避免了临时堆土场占地,又可以减少工程投资。⑦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倡导文明施工。开挖土石方必须临时堆放时,须堆堆于指定地点,严禁随处乱堆乱放,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⑧每完成一道工序的施工,立即对其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注意地表水疏导和畅通,完善排水设施,减少水土流失。⑨在施工期间,工程建设单位应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机构,明确水土保持职责,落实施工过程水土保持责任。⑩施工期间,应及时清理沉淀池内的淤积物,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禁止乱堆乱放。eq\o\ac(○,11)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周边区域的扰动,控制因施工建设新增本项目的扰动面积。eq\o\ac(○,12)边坡保护施工场地外侧纵横向上设置连通的排水沟,防止边坡遭到冲刷。深挖方段开挖须在支挡构筑物完成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定期观测支挡构筑物的变化情况。eq\o\ac(○,13)防洪堤堤脚两侧用干砌石砌筑临时拦挡坎,以防止松散的土块散落。eq\o\ac(○,14)施工完毕后,项目方须及时恢复生态植被,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保持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确保将水土流失情况降到最低点。工程竣工后,大部分土地表面植物及硬性不透水建筑材料所覆盖,随着时间的增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水土保持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4)临时工程①临时施工营地施工期临时工棚、仓库及砂浆拌和系统可按各个标段分别布置在地势稍高、地形开阔、对外交通方便的沿河一级阶地上。因本工程拟分段进行施工,施工营地分别布置在鸭浪堰左岸上游20m空地处、鸭浪堰右岸上游35m空地处,观兵堰右岸下游220m空地处,酒壶山堰左岸上游517m空地处,酒壶山堰右岸上游386m空地处,酒壶山堰右岸下游83m空地处,酒壶山堰左岸上游50m空地处,石磨堰右岸上游385m空地处,石磨堰左岸上游400m空地处,施工临时生产生活区占地600m2。本环评建议将临时施工营地用于合理分布搭建简易房作为施工生活区、停放施工机械及堆放建筑材料等。在施工结束时,对堆料场等占地进行清理整治,恢复其原使用功能,无需进行复垦,因此对周围影响较小。②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设置在沿线附近,远离居民点。为更合理地利用表土资源,在主体工程施工前,对其占地范围内需开挖的地表(如裸地)进行表层土的剥离,即在人工清理完地面杂物后,采用以装载机为主、人工为辅的施工形式,对地表以下30cm深度范围内腐殖土进行挖除,并去除较大的残根、石块,集中堆放于临时堆土场,后期用于绿化覆土工程。临时堆土场施工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堆土前完成临时拦挡和临时截排水沉砂设施的建设,堆土过程中控制边坡坡率1:2。表土堆放需采用临时挡墙进行拦挡,挡墙用编织袋或草袋填入普通土为防止临时堆土受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拟在表土堆放场坡脚设置临时截排水沟,并撒播草籽,临时堆土转运结束后,立即清理场地,对临时堆土场域进行翻土,翻土深度不小于30cm,恢复植被。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影响较小。6、河道行洪影响本项目施工在枯水期进行,分段围堰施工,护岸沿河道岸线布置,非洪水期工程区,河床内河水沿河道中泓线附近或沿整个河床流淌,工程建设对河道水文情势变化影响很小。7、景观影响项目施工会暂时的破坏局部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区域的风景。但本项目施工期限为12个月,施工期短暂;且施工期间属于枯水期,同时也是旅游淡季,对游客的影响较小。本项目采用网笼护脚,网垫护坡,护岸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对护岸采取绿化。项目投产运营后,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护岸孔隙生长,护岸得到较好的绿化。随着施工完成后,兴坪河河岸景观得到改善。8、施工期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影响分析项目属于漓江风景名胜区协调区,根据《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5)》,控制协调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项目施工会占用临时施工施工营地和临时堆土场,暂时影响工程周边的道路的自然和完整性,施工结束后将对占地进行清理,恢复其原始功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美化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旅游环境,符合规划要求。不属于风景区内禁止的活动。9、施工期道路交通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的车辆运输主要为弃土运输以及材料运输,运输路线上不可避免的会经过居民住宅敏感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鸣笛则可能对路两侧的居民造成瞬时影响。运输车辆的经过将对线路上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严禁鸣笛,严禁超载,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及路线,尽量降低对运输路线两旁居民区等敏感点的噪声影响。项目施工均在项目场地内进行,施工场地为封闭式,不占用现有道路,主要为运输车辆经过。为方便过往车辆,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应在施工场地入口路段设置警示牌,用以引导车辆通行。通过限速和合理疏导不会对其它道路造成堵塞等交通压力。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车辆分流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护岸、堰坝改造、穿堤管、涵箱布设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为防洪治涝工程,建设内容为护岸、堰坝改造、穿堤管、涵箱布设工程建设,属非污染性项目,项目本身不会排放水、气、声、固废等污染物。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当地的防洪泄洪能力,沿堤绿化带的建设能美化周围环境,改善当地景观,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影响,而且是长期的、显著的,而不利影响是短暂的、微小的。项目建成后,在洪水期,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多数断面均没有发生变化。相对区域现状堤防状况而言,洪水期的行洪断面、水面宽度均没有发生变化。本工程的建设对洪水期的水文情势影响不大。竣工后的河道岸边地面整洁,区域扬尘大大减少,环境空气质量将明显好转,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草地逐步完善,对局部环境的小气候效应越来越明显,加之,底泥、悬浮物等大量减少,水质得到改善。随着对防洪堤的绿化,堤岸生态景观得到改善,空气质量也大为改善。河水水质得到改善,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2、下河步级对环境影响分析项目附属下河步级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声和水的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为过往路人产生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本项目下河步级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路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本项目在道路的两侧设有垃圾箱,同时加强教育并竖立警示牌提醒路人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沿线的垃圾由环卫工人每天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故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不大。3、景观影响本项目属于改善兴坪河两岸景观的工程项目。项目护岸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采用网笼护脚,网垫护坡,向网笼、网垫内投加卵石,水藻可以通过网笼和网垫中的缝隙生长,同时,这些缝隙可以为鱼类、虾类等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施工结束后,随着植被的恢复,各段护岸的景观与周围的景观逐渐协调。项目方应根据各段护岸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尽量避免土方扰动;结合护岸特征,选择植被恢复类型。4、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不属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限制类和淘汰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为“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5、项目与规划的相符性分析项目符合《阳朔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和《桂林市阳朔县新城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拟通过防洪治涝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阳朔县兴坪河江村河段防洪治涝能力,达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改善城区水环境和人居环境。6、项目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分析杨堤乡自来水厂取水点位于距项目西北面6.4km的桂江水系,兴坪镇自来水厂取水点位于距项目西南面3.6km的桂江水系,因此项目施工对周边饮用水水质影响不大。7、项目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范相符性分析项目属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协调区,主要为防洪治涝工程;项目实施后,兴坪河沿岸护岸得到巩固,绿化带井井有条,减少兴坪河沿岸水土流失的同时,自然景观也得到改善,利于促进《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求。8、环保投资各项环保投资及处理费用估算见表7-4。环保总投资估算为4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5%。表7-4项目环保投资费用估算一览表序号投资项目投资(万元)1隔油池、沉淀池6.42口罩、面罩、工作服、头盔、呼吸器、眼镜等防尘劳保用品7.23围堰基坑废水处理(投放絮凝剂))0.84运输车辆驶离施工区前冲洗费用3.25运输遮盖蓬布、袋装、罐装5.06化粪池4.07垃圾箱1.68敏感点提示牌及临时声障2.49造林绿化8.010排水沟、沉砂池6.011场地消毒、施工人员体检1.5合计46.1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别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区扬尘加强环境管理按操作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区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小排入设置的化粪池,用于浇灌周边林木,不外排。枯水期进行,设置围堰,分区施工。营运期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就近选择坑、沟等低洼地带或山脚下荒地填埋压实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生活垃圾依托石粉洞村和江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下河步级路面垃圾依托石粉洞村和江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噪声施工期施工场地机械噪声、车辆噪声午时及夜间禁止施工、施工场地边界设置围墙、将施工场地远离居民布置、选择合理运输路线、汽车减速慢行。对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1、植物保护措施尽量选择空旷、植物少的地区作为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后进行绿化。需要移栽的树木,移栽后要加强管理和护理,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岸坡绿化时建议注意树木和花草的多样性选择,并尽量选用土生的物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物种多样化水平。2、动物保护措施采用低噪声、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施工机械并对其加强维护、管理,减少施工期扬尘、噪声、废水的排放,减轻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动物的教育,不捕捉、捕杀动物。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开挖施工时要注意洒水,防止扬尘扬沙的产生,河道内土地平整要注意碾压夯实,防止河水对河道的冲刷造成土壤流失。(2)临时施工区本项目施工结束后,要对临时生产生活区进行迹地恢复,主要包括平整土地,对原为耕园的进行复垦,其他部分造林绿化。4、水生生物保护措施选择在枯水期施工,水中施工设置围堰,并分区块施工减少影响面积。九、结论和建议结论1、项目概况本项目布置于朔县兴坪镇江村附近兴坪河河段,项目沿两岸设置护岸工程,护岸总长7.268km,其中左护岸长3.902km,右岸长3.336km。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护岸工程及其附属建筑物等。项目总投资2975.6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6.1万元。2、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不属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限制类和淘汰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为“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所在区域无大的污染源,区域环境较好,附近环境敏感点较少,项目施工期采取相关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且运营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同时,项目建成后不仅能达到良好的防洪效果,保证下游居民的生产和生命安全,完善区域基础实施,美化沿岸江景,提升区域对外形象。项目选址合理。3、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结论(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根据《2016年桂林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桂林市阳朔县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进行单因子评价,阳朔县县城的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项目位于兴坪镇江村附近兴坪河河段,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本次环评设置的4个监测点地表水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断面的监测项目均能达到对应的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标准。评价河段总体水质较好,基本能达到其水质功能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本次环评设置的2个监测点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各厂界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周边声环境状况良好。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大气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栀子炒焦炮制技术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中遗产继承补充条款
- 夫妻双方共同债务承担及房产过户补充协议范本
- 《个性化定制离婚协议模板: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
-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待岗及薪酬保障协议
- 竞业限制及保密协议范本:离职员工竞业限制细则
- 离职员工竞业限制协议及违约责任认定范本
- 高端设备研发成果保密及技术转移合同模板
- 绿色环保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合同履行环境质量担保书
- 精美的古风课件
- 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 纸箱生产车间安全培训
- 2025海南省金城安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人才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课件
- 陪玩协议合同模板
- 2025年精密光学器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书范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各行业职业表格统计版(含数字职业)
- 自然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程结算资料培训
- 养老院消防应急演练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