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林业局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项目设计文件登记版本_第1页
漠河林业局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项目设计文件登记版本_第2页
漠河林业局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项目设计文件登记版本_第3页
漠河林业局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项目设计文件登记版本_第4页
漠河林业局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项目设计文件登记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一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nn项目名称漠河林业局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项目所属行业领城领城14: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项目设计文件版本项目设计文件完成日期申请项目登记的项目业主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项目所有者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所选择的方法学及版本预计的温室气体年均减排量1A项目描述A.1项目的目的与概述漠河林业局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图柒态林造林碳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项目边界包含在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1](以下简称:林业局)管辖范围内,林业局位于国蒙那贴生态功能区,本项目在疏林地、火烧迹地、宜林地和无林地(以下统称:造林地块)上进行植树造林,以达到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和减缓气候变化目的的生态林,本项目的落地实施促进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造林活动对生态环境起着促进作用,如增加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提高生物多样性、恢复并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项目区域内的貂熊、紫貂等近十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400余种珍禽异兽,以及1,000余种野生植物,也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漠河市属于典型旅游城市,森林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自然景观、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人,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拥有本项目所涉及森林范围的所有权,不涉及其他林权单位,权属清晰.本项目造林活动自2017年4月3日《人工造林作业设计》(以下简称:造林作业设计)批复后,于2017年4月29日在苗圃取苗并开展造林工作,在漠河林业局所属的8个林场1,560.83hm²范围内开展造林活动,涉及105个林班186个小班,包括疏林地1,155.74hm²、无林地82.56hm²、宜林地32.15hm²、火烧迹地290.38hm².各林场年度造林面积如表A.1所示,各小班信息详见附件4所示.本项目种植树种为针叶林树种,预计最快达成熟需要60年.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量在造林前5年为负值,5年后随着造林年份增加相应土壤有机碳储量逐年增加,与本项目2017年至2019年造林面积占总造林面积比例为95%左右,此外2022年造林地块只有39年纳入减排量计算,故本项目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60年12月31日共计40年(含首尾两天).计入期内预计产生减排量242,740tCOze,年均减排量6,068tCOze.实施年度造林面积(hm²)年度造林总面积(hm²)富源沟古莲河河东金沟前哨富源沟古莲河河东金沟前哨Ⅲ原西林古林业局,决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12月14日,(溴河)登记企变字【2020]第40号,详细名称变更资料参考附件三2林场名称造林面积(bm²)年度造林总面积(m²富源沟金沟富源沟古莲河金沟前哨河东金沟古莲河金沟总计本项目位于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施业区范围内,隶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业局总体呈现不规则矩形,东西方向宽23.5km,南北方向长28.5km,林区总经营面积59.33万hm².地理区位上,其东部与图强林业局接壤,西部以大兴安岭北段山脊与内蒙古自治区分界,南邻富克山林区,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项目边界地理坐标为121.230642'N~122.849622'N,52.321947'E~53.325779E.林业局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内所有小班的拐点坐标(详见附件4),并形成矢量数据文件,下图A.1图斑为林业局各林场边界内涉及的项目地块。本项目小班边界信息取自造林作业设计与地块矢量数据,造林根据《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人工造林和补植补造检查验收办法(试行)》(2021年9月28日)进行验收,根据验收后的项目边界矢量数据文件(.shp),确认项目造林总面积1,560.83hm².项目覆盖的所有小班边界地理坐标清晰、不包括宽度大于3m的道路、沟渠、坑塘、河流.E整格华面母月◆面M倾 M倾AAB9u9c以工地工11i11in中944乐Ai生L图A.1林业局边界内项目涉及地块位置图(图中XY值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A.3土地和林木权属本项目林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林地使用权、林地经营管理权与 (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所有;项目业主持有项目边界内的《林权证》(国林证字第406号,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91年12月6日)(以下简称:林权证)(详见附件3),拥有本项目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依法对所属森林资源进行经营管理,项目减排量归项目业主所有.A.4土地合格性5区弈展的造林项目.依据《西林吉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兴安岭调查规划设计院、2019年3月)中显示项目边界的林种不涉及经济林.1)本项目土地在项目开始前至少三年为不符合森林定义的规划造林地.2014年1月,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下发的文件《关于做好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大林集综【2014】1号,国家林业局驻大兴安岭集团公司森林管理监督专员办事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2014年1月15日)要求从2014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木材的商业性采伐、项目地块于2017年以来未有人为用火与森林大火,故项目边界内不存在2014年4月之后森林转变为疏林地、火烧迹地、宜林地和无林地等的情况。此外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于2012年12月出具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西林吉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说明2011—2020年林业局辖区内可造林面积为12,615hm²(含疏林地、宜林地、火烧迹地,以上面积不包含自然保护区),远大于本项目造林面积,即本项目下的可造林地块自2014年4本项目造林活动自2017年4月29日开始.因此,基于上述文件证据,本项目土地在项2)本项目土地权属清晰。漠河林业局林权证证载经营区面积为72.97万hm²,除2016年5月划归黑龙江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的13.64万hm²外,现管辖经营区面积59.33万hm²,包括本项目涉及地块1,560.83hm².项目地块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林业局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3)本项目单个地块土地连续面积。依据出库单记录,本项目造林活动自2017年4月29日开始至2022年。项目开始日期为2019年(含)之前的项目地块有152个,其中最小面积为0.08hm²(821m²),单个地块土地连续面积全部不小于667m²;2019年之后的项目地块有34个,单个地块最小面积为1.01hm²(10,143m²),单个地块土地连续面积全部不小于400m².4)本项目土地不属于湿地.漠河林业局现管辖施业区内有10.69万hm²湿地,但经林分别为疏林地、宜林地、火烧迹地、无林地[2],现地调查确定矢量边界,并制作本项目造5)本项目在造林活动时不移除原有散生乔木和竹子.项目地块在2014年4月起为不符合森林定义的规划造林地;2017年起,针对每个地块进行造林活动前的调查,通过调查确进行扣除。受项目立地条件限制,由于漠河地区有兴安杜鹃(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等珍贵灌6穴状,表面积为50cm×50cm,扰动面积约为6.26%,远小于项目边界内地表面积的20%.6)本项目种植树种为针叶林树种,预计最快达成熟年份将在2074年,晚于项目计人期27的结束年份,本项目不对项目地块进行商业性砍伐。除项目开始时的整地和造林外,不会在项目边界内进行补植补造,本项目承诺在计人期内不对土壤进行重复扰动。7)本项目除对病(虫)原疫木进行必要的火烧外,项目不允许其它人为火烧活动。本办规【2018】14号,2018年4月20日)进行管理,项目地块范围内不允许开展除森林防护8)本项目不会引起项目边界内农业活动(如种植、放牧等)的转移,即不会发生泄漏。项目土地权属为国有林地,在项目开始造林前土地属性已为林地,项目地块的造林活动开始至结束均不会引起任何农业活动的转移,9)本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政策。项目按国家和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的造林技术规程开展活动、进行造林作业设计与批复,造队实施,造林树种依据大兴安岭集团下达的造林任务或适合当地的树种进行设计;造林完成后漠河林业局进行林场内验收、漠河林业局内验收、大兴安岭集团验收等三级验收。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规定,符合行业发展政策。A.5环境条件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版图的最北端,气候极度寒冷,冬夏温差巨大,昼夜温度剧烈变化。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平均气温为-27.2℃;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日照时间长;春季多大风,降水偏少;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和冻害发生[3].年平均气温在-2℃~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52.3℃[4].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7个月[5],每年都会出现-40℃以下极寒天气,甚至频繁出现,大多数极寒天气伴有冰雾,持续数日,造成极其严重的冻灾[6].平均无霜期约为92天,相对湿度70%~75%,积雪期达5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为350~500mm,主要集中在7~8月。5~6月份为旱季,7~8月份为汛期.2.水文林业局辖内水系众多,大多是额木尔河的支流。主要河流包括黑河、古莲河等。黑龙江是漠河林业局内唯一的一条过境河,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额木尔河起源于西林吉镇东郊,在兴安镇注入黑龙江,从源头至人江口全长230km.河床两岸悬崖险是漠河县境最大河流,也是黑龙江上游右岸黑龙江一级第二大支流,仅次于呼玛河.大林河为额木尔河三大上源之一,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的北坡与东坡,东北流至古莲林场,有古莲瓦鲁库托河、老漕河、小丘古拉河、马尼契河、交林德河等水系流经或发源于漠河林业局辖[3]员树森,张玉澎魏光年等.1961—2015年寒沮带筷河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7,34:41.[4]罗斯生,大兴安龄西林古林业局地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7:11.[5]溴河市人民政府办公空溴河概况[EB].(2023-07-17).htps://mohelc101200/202307/e13_213264.shtml[6贝树森,周学军,王振,等.漠河极寒天气特征分析折[J].黑龙江气象,2022,39:37.72依据《西林吉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国家林业划设计院编制,2019年3月),林业局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土,河岸冲积土暗色草甸土.其中棕色针叶林土是林业局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1个土类,包括典型棕草甸土成复区分布,下部多存在冻层,可划分为腐殖质沼泽土和泥土分布面积小,常分布在河流两岸与山麓较平缓的二级阶地或山间低腐殖质层,土壤肥力高,地下水位高,但排水良好,适宜营造高产林.林业局林区总经营面积59.33万hm²,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88,430hm²,占总面积的99.17%,不存在森林退化的情况.林覆盖率达到92.47%,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绝佳场所.植被随海拔不同而呈现类等,代表物种有花尾榛鸡(又称“飞龙”)、猞猁、紫貂、棕熊、驼鹿、雪兔等,共400药材达300余种,野生浆果10余种.越橘、草莓、蘑菇、黄芪等山野果、山野菜、山药材遍(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14)(2)《“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2004)(8)《LY/T248.1-2015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要求,第1区》8点(11)《大兴安岭林木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规程》(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2012年124.本项目造林类型为西伯利亚红松、云杉、樟子松、落叶松的纯林,及落叶松与西伯利亚红松或樟子松的混交林(混交比例为5:5或6:4),平均设计密度2,360株/hm².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大多为一面坡、地势平缓、海拔200米—800米之间。本项目所用苗木为培育2年以上的播种苗,出圃时均为生长质量达到国家标准I级或Ⅱ级的合格苗木.苗木包扎运输与栽植过程均保持土壤湿润,苗木运到后,及时进行假植,注意保湿,防止苗木水分蒸本项目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按设计株行距挖穴,其规格为50cm×50cm×25cm.挖穴时表、心土分放,土壤改良结合整地进行,与表土混合填人穴中,土壤不检查等,以确保树木的健康、持续生长.针对本项目造林树种,抚育方式为透光抚育。A.7降低非持久性风险拟采取的措施造林碳汇项目可能会由于自然因素(如火灾、病虫害、雨雪冰冻、风灾等)或人为干扰 (如非法采伐和破坏等)原因,导致项目清除的温室气体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即产生非持久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以下简称:方法学)要求扣除10%项目减排量.林业局针对森林火灾与病虫害实施专人专项进行防范防治.依据《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管理办法》设置了防火瞭望塔,防火期会加派人力进行森林防火虫害防治方面依据《大兴安岭林木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规程病虫害发生时第一时间汇报给漠河林业局,针对不同病虫害实施不同的治易发生的病虫害提前进行防控,依据大兴安岭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应急预案进行管A.8项目及减排量唯一性声明本项目未在CDM、VCS等国际自愿减排机制下注册,也不是本减排机制下注销或登记后计入期满的项目,也未在国内省份申报任何自愿减排机制。并承会重复进行核证和出售,项目业主对所提供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书.9出选定的基线和监测方法学应用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1./notic2.其他标准文件请见本文A.6.村及工矿用地绿化。纳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点国有林区国计院,2019年3月)中显示项目边界的林种是1,155.74hm²、无林地82.56hm²、宜林地32.15hm²、火烧迹地290.38hm²,并于2017年4月29日至2022年组织开展造林活动,所有A.4(1).是权证经营区面积为72.97万hm²,除2016年5月划的13.64万hm²外,现管辖经营区面积59.33万hm²,包括本项目涉及地块1,560.83hm².是项目单个地块土地连续面积不小于400m².对于2019年(含)之是序号小于667m²;0.08hm²(821m²),单个地块土地连续面积全部不小于667m²;2019年之后的项目地块有34个,单个地块最小面积为1.01hm²(10,143m²),单个地块土地连续面积全部不小于400m².是子,原有灌木和胸径小于2cm的竹子的移除比例总计不超过项目本项目在造林活动时不移除原有散生乔木和兴安杜鹃(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等珍贵灌木,表面积为50cm×50cm,扰动面积约为6.26%,远小于项目边界内地表面积的20%.是动对土壤进行重复扰动。是除对病(虫)原疫木进行必要的项目不允许其它人为火烧活动.本项目属于国【2018】14号,2018年4月20日)进行管理,项目地块范围内不允许开展除森林防护以外的人为活动,故不存在人为火烧活动。是即不会发生泄漏本项目不会引起项目边界内农业活动(如种植、放牧等)的转移,叩不会发生泄漏。项目束均不会引起任何农业活动的转移.是业发展政策。是B.3项目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根据方法学规定,确定本项目边界内碳库和排放源,见表B.1和表B.2.情景是否包含理由或解释基准线悄景碳库1地上生物质否否略不计碳库4:枯落物否碳库61木产品否略不计情景是是造林项目活动产生的主要碳库是是库碳库4:枯落物是是碳库6:木产品否是否说明理由/解释种类是否包含基准线情景否否否的排放否否否中产生的排放否否否项目情景否生物质燃烧导致的CO₂排放已在碳储量变化中考虑是物质或死有机质燃烧产生CH和N₂O排放,项目悄景是物质或死有机质燃烧产生CH和N₂O排放,项目情景的排放否否否中产生的排放否否B.4碳层划分B.4.1项目设计阶段碳层划分根据方法学和造林作业设计,本项目综合考虑树种、造林时间、造林面积划分项目设计阶段项目碳层。项目地块在造称前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棕色森林土,地形主要为一面坡地形,种之间4至5年生长趋势无明显差异.为降低监测成本,根据造林树种划分项目碳层。此外,由于红松纯林与云杉纯林种植面积过小(加和后共197.69hm²,仅占总面积12.67%,面积与碳汇量接近成正比的关系,相应面积和碳汇占比约6%),因此将云杉纯林与红松纯林合并至同一碳层。未来监测时若同一碳层之间差异过大(未达到方法学要求精度),也将通过增加样地数量进行补测,从而使测定结果达到精准度要求;或选择扣减一定比例清除量的方式进行校正,依据上述条件,本项目共划分为4个碳层.详见表B.3.树种造林年份面积(lm)8硬层总面积(m)1234对项目碳层重新进行调整.B.5.1基准线情景识别B.5.2额外性论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和《国务院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国函【2016】161号),本项目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在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范围内,林业局是新增的纳入企国成放生市功的区6命B89b8b8b,肉有o9b8b8b,肉有o8Yo8图B.1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图(截至2016年9月,继续更新有效)B.6减排量计算B.6.1计算方法的说明B.6.1.1基线清除量计算基准线情景下原有植被的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在项目清除量的计算中给予考虑.根据表B.1和表B.2,项目开始后第t年的基准线清除量计为0,即:式中:△CeSLt——项目第1年的基准线清除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₂e·a-¹);t——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1,2,3……,无量纲.B.6.1.2项目清除量计算项目开始后第1年的项目清除量按照公式(2)计算:式中:项目第1年的项目清除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项目第1年的死有机质碳储量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t 与单位面积蓄积量的相关方程计算乔木林全林生物量,见公式(5).其中,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采用单位面积瞽积量与林龄的相关方程 —— 第1年时,乔木林的林龄,无量纲.——根据项目设计阶段预估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公式(5)和公式(6)),计算项目开入期开始时,使用公式(7)进行计算:DTotal,AF,Ti-1—一项目设计阶段预估的第TI年时,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项目设计阶段预估的第Ti-1年时,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项目原有散生木第1年的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单位为吨第1个项目碳层第1年的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包括原有植被和新增林木),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ze·a¹),采用本文件附录A计算;项目开始时第i个项目碳层原有散生木的平均冠层益度,无量纲.须利用项目开始前的调查数据或高清遥感影像资料进行确定,以小数表示,例如盖度10%计为0.10,若无散生木则计为0.B.森林死有机质碳储量变化的计算根据《黑龙江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在管辖范围内,除一般森林抚育外,禁止人为干扰与商业行为.林业局对项目边界内地块加以保护,不移除此由于四季变化产生的枯落物与生存竞争下产生的枯死木能在生态中自然循环并加深土壤地力与自然固碳,故本项目将死有机质纳人项目碳储量计算中。采用“储量变化法(StockDiferenceMethod)”计算项目边界内的森林死有机质碳储量在一段时期内的年均变化量.见公式(9):CDOMt₁项目开始后第1年的森林死有机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吨项目开始后第1年,无量纲;项目开始后的第1年和第12年,单位为年(a),且t≤≤I2.森林死有机质碳储量的计算森林死有机质包括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储量计算方式见公式(10):CoOMt—第1年时,森林死有机质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C);Aur—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树种j的森林面积,单位为公顷(hm²);Llu第1年时,第1项目碳层树种J的单位面积枯落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树种/的单位面积枯死木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第1项目碳层树种j的枯落物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tC·(td.m.)¹),缺省值0.37;第1项目碳层树种j的枯死木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tC·(td.m.)¹),缺省值0.37.枯落物量的计算本项目采用缺省值的方法计算森林枯落物量.首先计算森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见公式(11);再利用枯落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计算单位面积枯落物量,见公式(12):AGBu=c(a+b·VA,)LluDFwVAF,1t第1年时,第1项目碳层树种j的单位面积枯落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树种j的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第1碳层树种j的枯落物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无量纲.模型参数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1,2,3……,无量纲.枯死木量的计算本项目采用缺省值的方法估计乔木林枯死木量。首先计算单位面枯死木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计算单位面积枯死木量.见公式(13).其中,AGB同公DWur第1年时,第1项目碳层树种j的单位面积枯死木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第1年时第1项目碳层树种j的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Dow.J第i碳层树种j的枯死木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无量纲.B.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评估造林活动由于整地而扰动土壤,可能会使项目地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在整地后减少;后期随着林木生长、根系死亡和枯落物返还与分解等,土壤有机碳又会逐浙增加,最终趋于稳由于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的监测成本较高、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基于保守性原则和成本有效性原则,本项目基于以下假设条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量进行计算:恢复至整地前的土壤有机碳水平大约需要20年左右;b)整地造林之后第20—40年,项目地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线性增加,且在第40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稳定状态,即不再增长;c)造林碳汇项目基准线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量计为0.基于上述假设,项目情景下第i碳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年变化量使用公式(14)计算;并使用(15)计算边界内土壤有机碳储量年变化量: 整地造林后第1年项目边界内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第i项目碳层整地造林后第1年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年变化量,整地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年变化率,单位为吨碳每公顷每年(tC·hm²·a-¹),见方法学表C.1;/t一——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m²);项目碳层,=1,2,3……无量纲;自项目整地造林后的年数,无量纲.森林火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在项目设计阶段视为0,如在项目活动中实际发生,监测森林火烧包括火灾和人为火烧.森林火灾会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质和死有机质的燃烧,人为伐除疫病死木并烧除,都可能会造成非CO₂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用公式(16)计算由于森林火烧引起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量.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烧引起的非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ze·a¹);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由火灾引起的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由火灾引起的死有机质燃烧造成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人为火烧造成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ze·a-¹).火灾引起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火灾引起森林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使用最近一次项目核查时(TP)划分的碳层、各碳层地上生物量数据和燃烧因子进行计算。见公式(17).式中:AGBTvCOMFEFcH₄EFN₂O/t一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引起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发生燃烧的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t=1,2,3……,无量纲;——自项目开始至项目最近一次核查的时间,无量纲;——将千克转换成吨的常数.第一次核查时,如果核算期内有火灾发生,但不清楚燃烧前的地上生物量,保守地采用第4次核查时火灾发生所在的同一碳层的平均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进行计算。火灾引起死有机质燃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森林火灾引起死有机质燃烧造成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应使用最近一次核查(Tv)的碳层死有机质碳储量来计算,第一次核查时,保守地采用第一次核查时同一碳层的平均单位面积死有机质碳储量进行计算.见公式(18).GHGIRE,DOMt一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引起死有机质燃烧造成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第1年时,第1项目碳层发生燃烧的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hm²);DWTv—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1项目碳层的枯死木单位面积干物质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LILTv—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1项目碳层的枯落物单位面积千物质量,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CFI—枯落物干物质量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tC·(td.m.)-¹);i—项目碳层,=1,2,3……;根据第Tv年核查时的分层确定,无量纲;t—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1,2,3……,无量纲;Tv—自项目开始至项目最近一次核查的时间,无量纲;44—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无量纲;0.07—非CO₂排放量占碳储量的比例。人为火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若项目期内发生伐除病原疫木并烧除的活动,则计算人为火烧活动引起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调查人为火烧活动发生的碳层内采伐病原疫木的数量比例(如蓄积量比例或株数比例),使用最近一次项目核查时(Tv)划分的相同碳层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数据来计算燃烧的地上生物量,结合燃烧因子计算人为火烧活动引起的非CO₂温室气体排放.见公式(19).GHGaURN,—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由于人为火烧引起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₂e·a-¹);Azt—第1年时,第1项目碳层发生燃烧的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hm²);单位为吨每公顷(td.m.hm-²);RBURN,„t—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内烧除病原疫木的数量占比(如蓄积量COMF/t比例或株数比例),单位为百分比(%);—第1项目碳层的燃烧指数,针对植被类型取值,无量纲;——CH4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CH₄转换成CO₂e,无量纲;—N₂O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N₂O转换成CO₂e,无量纲;—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1,2,3…,无量纲;根据本项目适用条件,项目不考虑泄漏.目减排量,得到最终项目减排量,即公式(20):CDR=(△CpROJ,-△CesL-LK)×(1-KAISk)项目第1年的项目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项目第1年的项目清除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项目第1年的基准线清除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LK项目第1年的泄漏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ICOze·a¹);t项目的非持久性风险扣减率,单位为百分比(%);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1,2,3……,无量纲.B.6.2项目设计阶段确定的数据和参数项目设计阶段需确定的参数和数据的技术内容和确定方法见表B.4至表B.19.公式(19)本项目可能会由于自然因素(如火灾、病虫害、雨雪冰冻项目清除的温室气体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即非持久性照项目非持久性风险扣减串,扣除一定比例的项目减排量,非持久性风险扣减串采用历史火灾、病虫害等灾害导致的森林蓄积量或森林面积的损失比例计算%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4)、公式(9)第1年时,第1项目碳层树种的森林面积项目设计文件及审定确认的项目碳层各树种的森林面积、数值各地块造林作业设计与矢量数据整合面积量备注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4)数据来源森林类型红松(采用温性针叶林数据)0.4961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备注MgeAP.)公式(6)数据描述数据单位数据来源数值树种Bbc用落叶松数据)他针叶树数据)每公顷(m³·hm²);Age,为林龄,无量纲;a、b、c为模型参数数值的合理性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备注公式(10)数据描述数据单位数据来源数值树种a落叶松、樟子松(采用落叶松数据)红松、云杉(采用其他针叶树数据)数值的合理性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用于利用单位面积积量计算乔木林地上生物备注表B.9CDPE,,₆的技术内容和确定方法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8)敷据描述数据单位数钢来源数值败据用途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0)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备注数据/今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0)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备注数据/数名称公式(12)数据描述数据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参数值适用的林龄范围(%)森林类型1-20年21-40年≥40年杉和樟子松(使用数值的合理性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备注·数据/参数名称公式(13)数据描述数据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用针叶林数据数值森林类型参数值(%)数值的合理性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备注数据/惨数名称公式(15)数据描述数据单位数据来源数值落叶松、红松、云杉和樟子松 (使用针叶林数据)数值的合理性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备注“地钢备数名称公式(17)、公式(19)数描述燃烧因子(针对不同的植被类型)数据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数值(使用寒温带森林数据)数值的合理性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振用途备注表B.16EFcH₄的技术内容和确定方法公式(17)、公式(19)数据描述CH₄排放因子数据单位数据来源方法学文件玻23中推荐的缺省值,叶松、红松、云杉和数值叶松、红松、云杉和樟子松(使用其他森林数据)数值的合理性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病用迩用于计算项目情景下森林火烧引起的CH₄排放量备注表B.17EFN₂o的技术内容和确定方法数捌/惨数名称公式(17)、公式(19)数拥描述N₂O排放因子数据单位BN₂O(kgd.m.)¹数搁来方法学文件表24中推的缺省值,落叶松、红松、云杉和数值(使用其他森林数据)数值的合理性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用于计算项目情景下森林火烧引起的N₂O排放备注表B.18GWPCH₄的技术内容和确定方法数据/乡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7)、公式(19)100年时间尺度下CH₄的全球增温潜势无量纲方法学表25映认值,参考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将CH₄排放量转化为CO₂e备注表B.19GWPN₂o的技术内容和确定方法数据/乡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7)、公式(19)100年时间尺度下N₂O的全球增温潜势无量纲方法学表26默认值,参考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本地无相关数据,依据保守性原则,使用方法学内缺省值。数据用途将N₂O排放量转化为CO₂c备注B.6.3减排量估算B.6.3.1项目设计阶段估算减排量汇总B.森林生物质碳储量的计算第一步:按照B6.1部分描述,使用方法学表A.11中东北地城缺省值,计算每公顷林木蓄积量,以下树种公式如相同将合并列举,但计算时针对不同树种独立计算,计算时公式内不落叶松第t年每公顷林木蓄积量:V治叶热=ax(1-eKAge)b=100.921×(1-e-0.072×Ago:)2.176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第t年每公顷林木酱积量:针叶混交类第t年每公顷林木蓄积量VH叶品Fax(1-e×Ago)b=224.047×(1-第二步:使用方法学表A.5中缺省值计算第t年单位面积全林生物量(V值计算方式见第落叶松第t年全林生物量: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第t年全林生物量:云杉第t年全林生物量:针叶混交类第t年全林生物量:第三步:使用方法学表A.10中缺省值计算第t年全林生物质碳储量(V值采用第二步数据,A值依据实际情况代人).落叶松第t年全林生物质碳储量: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第t年全林生物质碳储量:云杉第t年全林生物质碳储量:针叶混交类第t年全林生物质碳储量:第一步计算出的数值).落叶松第t年地上生物量: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第t年地上生物量:云杉第t年地上生物量:针叶混交类第t年地上生物量:采用本小节第一步计算出的数值).林龄为21~40年的落叶松、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针叶混交类第t年每公顷枯落采用本小节第一步计算出的数值).全林龄落叶松、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针叶混交类第t年每公顷枯死物量:采用本小节第二步、第三步计算出的数值).落叶松、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针叶混交类第t年森林死有机质碳储量:书、什叶部×(LI叶松、梓子松、红松、云老,什叶1×0.37+DWB.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计算使用方法学表C.1中的缺省值计算第年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年变化量。整地造林后0~5年的落叶松、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针叶混交类第t年土壤有机整地造林后6~20年的落叶松、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针叶混交类第t年土壤有红松、云,竹叶B1整地造林后21~40年的落叶松、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针叶混交类第t年土壤有整地造林后≥41年的落叶松、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针叶混交类第t年土壤有依据方法学计算碳储量变化量,碳储量变化量如表B.20计算使用的取值.合计(tCO₂)2021年1月1日-2021年4月28日2021年4月29日-2022年4月28日2022年4月29日-2023年4月28日2023年4月29日-2024年4月28日2024年4月29日-2025年4月28日2025年4月29日-2026年4月28日2026年4月29日-2027年4月28日2027年4月29日-2028年4月28日2028年4月29日-2029年4月28日2029年4月29日-2030年4月28日2030年4月29日-2031年4月28日2031年4月29日-2032年4月28日2032年4月29日-2033年4月28日2033年4月29日-2034年4月28日2034年4月29日-2035年4月28日2035年4月29日-2036年4月28日2036年4月29日-2037年4月28日2037年4月29日-2038年4月28日2038年4月29日-2039年4月28日22年度合计(CO₂)32D39年4月29日-2040年4月28日2040年4月29日-2041年4月28日2041年4月29日-2042年4月28日2042年4月29日-2043年4月28日2043年4月29日-2044年4月28日2044年4月29日-2045年4月28日2045年4月29日-2046年4月28日2046年4月29日-2047年4月28日2047年4月29日-2048年4月28日2048年4月29日-2049年4月28日2049年4月29日-2050年4月28日2050年4月29日-2051年4月28日2051年4月29日-2052年4月28日2052年4月29日-2053年4月28日2053年4月29日-2054年4月28日2054年4月29日-2055年4月28日2055年4月29日-2056年4月28日2056年4月29日-2057年4月28日2057年4月29日-2058年4月28日2058年4月29日-2059年4月28日2059年4月29日-2060年4月28日2060年4月29日-2060年12月31日计人期年均量使用方法学公式(2)计算项目开始后第1年的项目消除量.其中第1年森林生物质碳因此项目情景下火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0.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监测项目边界内△CpnoL=△CBiomasspRo.+△CDoMpRo.+△SOGRoL,使用方法学表3提供的数值10%).则项目开始后第1年的项目减排量为:CDR=(△CPRoJ.△CasL-LK)×(1-Kes项目碳储量变化量是项目边界内的碳储量变化减去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设计阶段,火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无法预测,因此预设项目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0.项目设计阶段预估的减排量见表B.21.量(LCOze)因应对非持久性风险而扣减的减排量2021年1月1日-2021年4月28日002021年4月29日-2022年4月28日002022年4月29日-2023年4月28日002023年4月29日-2024年4月28日002024年4月29日-2025年4月28日002025年4月29日-2026年4月28日002026年4月29日-2027年4月28日002027年4月29日-2028年4月28日002028年4月29日-2029年4月28日002029年4月29日-2030年4月28日002030年4月29日-2031年4月28日002031年4月29日-2032年4月28日002032年4月29日-2033年4月28日002033年4月29日-2034年4月28日002034年4月29日-2035年4月28日002035年4月29日-2036年4月28日002036年4月29日-2037年4月28日002037年4月29日-2038年4月28日002038年4月29日-2039年4月28日002039年4月29日-2040年4月28日002040年4月29日-2041年4月28日002041年4月29日-2042年4月28日002042年4月29日-2043年4月28日002043年4月29日-2044年4月28日002044年4月29日-2045年4月28日002045年4月29日-2046年4月28日00基准线清除量(tCO₂e)因应对非持久性风险而扣减的减排量002047年4月29日-2048年4月28日002048年4月29日-2049年4月28日002049年4月29日-2050年4月28日002050年4月29日-2051年4月28日002051年4月29日-2052年4月28日002052年4月29日-2053年4月28日002053年4月29日-2054年4月28日002054年4月29日-2055年4月28日002055年4月29日-2056年4月28日002056年4月29日-2057年4月28日002057年4月29日-2058年4月28日002058年4月29日-2059年4月28日002059年4月29日-2060年4月28日002060年4月29日-2060年12月31日000000B.7监测计划项目实施阶段需确定的参数和数据的技术内容和确定方法见表B.22~表B.25.A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4)、公式(10)第1年时,第1项目碳层树种/的森林面积野外测定。罗盘或GPS等仪器比例尺地形图位于项目设计边界之外的部分,不纳人项目边界内;2025年,于后为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年).监后有项目及碳层边界坐标的.shp或kml文件,如A.2.规程(GB/T38590),流程参考B.7.3.10.公式(24)胸径测量仪、皮尺:GPS等定位和导航设备規程(GB/T38590)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規程(GB/T38590),流程乡考B.7.3.10.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7)、公式(18)数据描述局监测点要求项目边界内地块发生火灾的地点规程(GB/T38590)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对于在坡地上的样地,须大小。规程(GB/T38590),流程参考B.7.3.10.数据/乡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9)数据描述数据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数值监测仪表无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采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和森林规程(GB/T38590)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要求采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和森林规程(GB/T38590),流程参考B.7.3.10.数据用途备注B.7.2抽样设计和分层B.7.2.1抽样设计要求为监测达到90%可靠性水平下90%的精度要求,项目监测所需的样地数量,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计算:第一步:先依据第二步计算出n值,本项目n值为2.7,依据方法学需要进行二次迭代,迭代后□值为大于30,因此只需二次迭代后即得本项目□值,迭代公式为公式(21)确定抽样量估计值的10%;E/计值的10%;tVAL可靠性指标。在一定的可靠性水平下,自由度为无穷()时查1-E/公顷(tC·hm²);项目设计阶段,采用项目单位面积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10%;nW/—项目边界内第项目碳层的面积权重,w=AJA,其中A是项目总面积—项目边界内第项目碳层单位面积生物质碳储量标准差的估计值,单位碳储量估计值的10%;参照采用上述公式估算的总样地分配方案如表B.26:项目建层序号样地数出453B.7.2.2样地设置要求样地。B.样地布设方案(1)采用GIS等空间工具将每个碳层网格化,每个网格面积大小与监测样地面积大小相同。计算第i个项目碳层的总网格交叉点的数量(N),编号,从1、2、3……直到(N);Excel表格中,使用随机数公式f(x)=ROUND(RANDO*(ND),0)产生一个随机数),该随机数代表的网格交叉点编号即为第1项目碳层的第1个监测样地的中心点.第2个样地的中心点等于第1个样地的网格交叉点编号加间隔的网格交叉点数,该间隔数等于第i项目碳层的总网格交叉点数量(N)除以该碳层样地数量(n)后取整数;第3个样地中心点的网格交叉点编号等于第2个样地的网格交(3)将每个确定的网格交叉点作为监测样地的中心点,在GIS等空间分析工具的帮助下,确定每个监测样地的经纬度坐标.B.样地设置项目设计阶段拟定碳层的第1个监测样地的中心点坐标,并依据B.样地布设方案(2)、(3)确定其余监测样地,将样地中心点坐标的位置资料提供给监测小组,监测小10m时,可沿这些地形地物边缘线的垂直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最多不超过10m,并记录新的样地中心点坐标。坐标以度表示,至少保留6位小数.量闭合差≤0.5%).对于在坡地上的样地,进行坡度校正.本项目中,所有样地的面积和现场记录经纬度坐标(以度表示的坐标至少保留6位小数)、位置(林场、林班、小班号)、样地名称/编号、样地的形状和面积大小、树种和造林时间等信息.固定样地复位率达100%。行复查并标记,在项目计入期内将不进行监测,也不纳人计算.B.样地调整内按照上述原则和步骤,补充并布设新的监测样地,以确保抽样精度.B.7.3监测计划的其他内容为启动和快速推进本项目开展,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运行,项目监测工作有序进行,漠河林业局针对本项目成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监测工作组(以下简称:监测工作组;对外简称:碳汇办).监测工作组设调查与监测小组和调研与报告小组,林业局、各林场相关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监测工作组。调查与监测小组在项目所在单位的配合下开展监测工作,负责数据监测、记录、资料保存;调研与报告小组负责监测数据审核和项目减排量计算,完成项目监测林业局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监测参数和数据的质量:a)遵循项目设计阶段确定的数据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b)监测工作组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协调综合设计队履行相应职责.其中包含:外业测定的互检互核、内业数据的输入、计算和核实等;c)监测工作组的相关职责与业务,可参考监测手册;d)由调查与监测小组负责项目边界、项目实施情况、测树因子、火烧等数据的监测、收集、记录和交叉核对.本项目监测组织结构示意图如下图B.2:项目监测领导小组漠河林业局局长审查漠河林业局监测工作组独立专家组调查与监测小组调研与报告小组漠河项目内林场搜集汇总资料调查资料监测报告图B.2监测组织结构示意图B:7.3.2项目边界监测要求a林业局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对应的矢量数据文件明确本项目的地块边界。少在计人期内,林业局根据监测频次对项目边界进行监测,在监测时确认项目实际边21算与项目设计文件的矢量数据文件一致.c)如果项目边界发生任何变化,例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则测定被征占地块的地人项目边界.B.7.3.3项目实施情况监测要求项目实施阶段,主要监测和记录项目边界内所发生的造林、关项目活动的实施情况,并判断是否与项目设计文件及监测方案一致.主要内容包括:a)造林活动验收,验收包含以下事项:造林时间、造林地块、造林树种、造林密度、b)林业局日常管护活动包含以下事项:巡护、防止采伐、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火灾预c)如果项目边界内发生自然灾害(如火灾、病虫害、台风、干早等)和人为干扰(如土地利用变化等),林业局须及时加以记录(如时间、地点、面积、边界、损害强度等),B.7.3.4项目碳层划分要求a)项目实际活动与项目设计文件不一致,并影响了项目碳层内的均一性,如边界等发b)因自然因素(如立地条件、火灾、病虫害等)或人为干扰(如火烧、采伐等)导致碳层内的变异性增加.合并成一个碳层,以降低监测工作量.首次监测时间定于2025年,余下监测时间分别定于2030、2032060年.项目边界内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第二步:采用公式(24)计算单株林木的生物量,并采用公式(25)计算累加后的样地面积生物质碳储量.jiNutt —第1年时,乔木林单位面积全林生物量,单位为吨每公顷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乔木林单位面积全林生物量,单位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乔木林第j树种的平均胸径,单位第1年时,第i项目碳层乔木林第j树种的平均树高,单位位为株每公顷(stem·hm-²);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t=1,2,3……,无量纲;将千克转换为吨的常数.第三步:使用公式(26)计算第i项目碳层样本平均数(平均单位面积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并使用公式(27)计算其方差:CBlomass,i,t第t年第层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CBiomass,i,p;.—一第t年第项目碳层样地p的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ni第项目碳层的样地数,无量纲;SCBlomass.L第1年第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方差;单位为吨碳每公顷的平方,(tC·hm-²)²);p第项目碳层中的样地,p=1,2,3……n,无量纲;it—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t=1,2,3……,无量纲.第四步:使用公式(28)计算项目总体平均数估计值(平均单位面积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并使用公式(29)计算其方差:n1t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面积(hm²),Ar是第项目碳层的面积(hm²),无量纲;第1年时,第项目碳层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第1年时,项目平均单位面积生物质碳储量第1年时,第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生物质为吨碳每公顷的平方((tC·hm-2)²);第项目碳层的监测样地数,无量纲;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1,2,3……,无量纲.第五步:使用公式(30)计算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生物质碳储量的不确定性:t定性,即相对误差限,单位为百分比(%).要求相对误差不大于10%,即抽样精度不低于90%;是林木生物量计算的碳层数),置信水平为90%,查1-分布双侧分位数表获得,无量纲。如置信水平为90%,自由度为45时,双侧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1,2,3……,无量纲第六步:计算第1年项目边界内的生物质总碳储量,见公式(31):第1年时,项目边界内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C);t—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1,2,3……,无量纲.第七步:使用公式(32)计算核算期内第1年项目边界内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二假t核算期内第t年的项目边界内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核算期的间隔时间,单位为年(a);开始于第t₁年,结束于第本项目使用的苗木平均胸径<2cm,假定造林时的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为0.B.7.3.7精度控制与校正基于样地的生物质碳储量的抽样调查,需达到90%可靠性水平下90%的精度要求.如果测定精度在70%~90%之间,林业局选择通过扣减率来进行精度校正,见公式(33);校正后第1年的项目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₂e·a-¹);DR一扣减率,单位为百分比(%);扣减率可从表B.27获得:不确定性扣减率(DR)B.7.3.8项目火烧排放监测和计算要求a)林业局将详细记录项目边界内每一次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面根据火烧前最近一次核查确定的单位面积生物量,计算项目边界内由于B.7.3.9数据管理与归档要求保管监测数据、原始记录(植被调查、生态综合调查数据)、证明材料(权属证明文件、土地合格性证明)相关的书面文件等。原始记录和台账会明确数据来源、b)项目监测的所有数据均进行电子存档,在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最后一期减排量登记后至少保存10年,确保相关数据可被追溯.B.7.3.10监测、天然火灾与病虫害调查的质量管理与搜集等.复位、监测数据的准确度达95%以上(包含树种、胸径等)、必要时进行互检,以确保数据精准度符合要求.C项目开工日期,计入期类型和活动期限C.1项目开工日期苗木调出苗圃当天即开始造林,因此本项目以2017年最早的《苗木出库单》日期2017年4月29日为开工日期.C.2预计的项目寿命期限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对项目边界内的土地使用权与林木所有权长期有效,依据国家标准LY/T2908-2017,所种植的树种落叶松、樟子松、云杉、西伯利亚红松树龄年限最短为60年(落叶松、樟子松出苗圃时苗龄为2,故总体为58年),项目边界内禁止砍伐。本项目开始为2017年,项目寿命期限最短至2074年.C.3项目计入期D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D1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分析SDx1.1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的实施扩大了森林面积,提升了森林质量,增加了森林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同时将带来如下额外的环境效益:(1)水土保持森林能够拦截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分的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同时能够有效(2)调节气候碳氧平衡,减缓温室效应起着极大作用。(3)美化环境(4)改良土壤(5)生物多样性本项目是在不符合森林定义的规划造林地种植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云杉、樟子松,动植物数量、种类的增加.D.1.2可持续发展分析(1)增加收入从而增加林区职工收人.(2)增加就业(3)增加社会凝聚力主线的社会凝聚力的形成.(4)技术培训和示范是聘请集团生态修复管理部门专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森林资作人员进行“育苗、整地、植苗”等造林各环节现场教学.会实践”的一线实操员工,保证了项目在运行期内能够实现该项目目标.D.2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除污染、降低噪音、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等生态功能,同时,对漠河林区控制环境污0701;染、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漠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附件12项目业主联系信息法人名称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黑龙江省漠河市西林吉镇电子邮件mhlyjbgs@163.com宋晓雪主任碳汇办电子邮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每年1月1日至6月30H复息公床基理TM里3世e.提提示出资出资额叁亿柒仟柒佰叁拾叁万回整成立日期1989年03月15日住所Ⅲ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西林吉镇国种进出口:☆品生产;食凸销售:动物坷界:话盒销售:天然水域鱼卖皆设的人工墙殖放流:监游业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适路货物运抽(不含危险货物》一般项日,春林经营和管护:人工进热:喜林防火四务,树木种植经露:木材加工:产凸采促;林业有当生物防治服务:花齐种盐:城市绿化管理:堤乡市容营豆:中草路种值:中平药收防地产中平药(不德、咨询服务:游重录区管理:贷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货服务);沈am小云三会画应县化.市场主体应当干每年1月1日至6月20口通计国国家市场省管程总am小云三会画应县化.1项自业主林权证公顷的经营范围内的森彬资调,为国家压有。经市核批准,由你单位络些管理、共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特颁发此证 本2)项目业主更名证明准子变更登记通知书(漠河)登记企变学[20201第40号大兴安岭西林吉林业局经审查提交的名称变更(原名称大兴安岭西林吉林业局,变更后名称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登记患请,申请材齐全,符合法定形营业执照。排公社9大范指亚单的名:设计编号:xljqs-2017-z1-001了班前人心、0组2017年4月3日建设单位审批意见军刘负责人:印延主管单位审批意见负责人:设计单位名称(盖章)法人代表:刘延军西在音虫设计负贲人(签名):刘延军冉宏军苏维国设计时间:2017年4月3日古林业局:百林直古经营自标种110投35前110雄35前哨210楼35前哨310惶35410放35135110云35110雄35210章35前哨110云35前哨110红检35110红检36110云35110段35前哨135前哨110红检35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