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_第1页
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_第2页
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_第3页
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_第4页
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一、化学合成废水处理概述

化学合成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酸碱等污染物的废水。由于成分复杂、毒性强,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至关重要。

(一)废水特点与危害

1.成分复杂:含有醛类、酮类、酸类、碱类及溶剂等有机物,以及氯化物、硫酸盐等无机盐。

2.COD浓度高:通常高于5000mg/L,部分制药废水可达20000mg/L。

3.重金属污染:如铬、铅、镉等,需重点处理。

4.pH波动大:酸碱废水比例高,处理难度增加。

(二)处理目标

1.去除有机污染物:使COD、BOD₅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A标准,COD≤50mg/L)。

2.重金属达标:总铅≤0.5mg/L,总镉≤0.1mg/L。

3.调节pH值:使废水pH稳定在6-9范围内。

二、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

(一)预处理工艺

1.格栅过滤:去除大块悬浮物(如反应残渣、包装材料)。

-设备:粗格栅(孔径50mm)、细格栅(孔径3mm)。

2.调节池:均质均量,调节pH及水温。

-池体容积:按日处理水量×8-12小时设计。

3.除油:去除浮油(如苯类、醇类)。

-方法:气浮法(微气泡浮选)、隔油池。

(二)核心处理工艺

1.厌氧+好氧(A/O)工艺

-步骤:

(1)厌氧段:利用产酸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如COD降解率30%-40%)。

(2)好氧段:利用硝化菌去除BOD₅(如填料为陶粒或弹性填料)。

-适用条件:COD/BOD₅≤0.5时效果最佳。

2.Fenton氧化预处理

-反应:H₂O₂+Fe²⁺→·OH+Fe³⁺(羟基自由基降解难降解有机物)。

-参数:H₂O₂投加量0.5-2g/L,Fe²⁺:H₂O₂=1:10。

3.膜生物反应器(MBR)

-优势:膜过滤(孔径0.01μm)提高出水水质,减少污泥排放。

-组成:生物反应池+超滤膜(如PVDF膜)。

(三)深度处理工艺

1.混凝沉淀:去除残留悬浮物(如PAC投加量10-30mg/L)。

2.活性炭吸附:吸附微量残留污染物(如GAC柱床,填充高度1-2m)。

3.离子交换:去除重金属(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三、工艺选择与优化

(一)选择依据

1.废水性质:如COD浓度、重金属含量决定预处理深度。

2.排放标准:严格标准需增加深度处理环节。

3.运行成本:好氧工艺能耗较高,MBR投资大但运行稳定。

(二)优化措施

1.控制DO浓度:好氧段DO维持在2-4mg/L。

2.污泥回流:厌氧段污泥回流比20%-30%。

3.在线监测:实时调控pH、ORP、MLSS等参数。

四、典型案例

某制药厂废水处理流程:

1.预处理→调节池→Fenton氧化→A/O+MBR→活性炭吸附→排放。

2.效果:出水COD≤50mg/L,重金属达标,回收率达85%。

五、结论

化学合成废水处理需结合预处理、核心处理及深度处理,并根据实际工况优化工艺参数。膜技术、高级氧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一、化学合成废水处理概述

化学合成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医药、农药、染料、精细化工等领域,由于化学反应、原料转化及工艺清洗等环节产生的含有复杂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以及酸碱的废水。这类废水通常具有高COD、高BOD、强酸性或强碱性、重金属含量高等特点,若不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和应用高效、经济的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环境价值。

(一)废水的主要特点

1.成分复杂多样:废水中常含有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醇类等有机物,以及氯离子、硫酸根、硝酸根等无机阴离子,部分废水还含有氰化物、铬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2.COD浓度高:化学合成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有机物的生成或残留,导致废水COD浓度显著升高,通常远高于常规生活污水,范围可能在2000mg/L至50000mg/L之间,甚至更高。

3.含盐量高:反应介质或溶剂(如盐类水溶液、有机溶剂)的残留会使废水含盐量较高,部分废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可达10000mg/L以上。

4.重金属污染:合成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如铜、镍、钴、铬)、中间体或原料本身可能含有重金属,导致废水具有重金属污染风险,如铅、镉、汞、砷等。

5.酸碱度变化大:反应过程可能产生大量酸性或碱性物质,导致废水pH值波动剧烈,对后续处理单元和设备提出挑战。

6.部分难生物降解:废水中可能含有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如芳香烃、杂环化合物),这些物质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给生物处理带来困难。

(二)废水的主要危害

1.环境毒性:高浓度的COD和BOD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威胁水生生物生存。重金属离子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进入水体后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腐蚀性:高浓度酸碱废水会腐蚀管道、设备,增加维护成本。

3.生态破坏: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土壤板结、植物中毒死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

4.影响饮用水安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能渗入地下水,威胁饮用水源安全。

二、化学合成废水的处理目标与标准

化学合成废水的处理目标主要是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或满足回用要求。具体目标通常包括:

(一)主要污染物去除目标

1.有机污染物去除:显著降低废水的COD、BOD₅浓度。例如,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A标准,要求出水COD≤50mg/L,BOD₅≤20mg/L。对于要求更严格的回用标准,COD可能需要控制在30mg/L以下。

2.重金属去除:去除废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使其浓度达到排放标准。例如,总铅≤0.5mg/L,总镉≤0.1mg/L,总砷≤0.5mg/L等。

3.悬浮物去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降低浊度。通常要求SS(悬浮物)≤20mg/L。

4.酸碱度调节:将废水的pH值调节至中性或接近中性的范围(6-9),以满足后续处理和排放的要求。

5.除臭脱色:对于含有硫化物或酚类等物质的废水,需要进行除臭处理;对于有色废水,可能需要脱色处理。

(二)处理工艺要求

1.技术可行性:所选工艺应能有效去除目标污染物。

2.经济合理性:考虑投资成本、运行费用(能耗、药剂费、人工费等),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

3.运行稳定性:工艺应能在较宽的进水水质水量变化范围内稳定运行。

4.环境友好性:尽量减少二次污染,如污泥的处理处置、药剂的选择等。

三、化学合成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

化学合成废水的处理通常采用“预处理+主体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根据废水的具体特性(如COD浓度、BOD/COD比、重金属种类与含量、酸碱度等),可以选择不同的工艺组合。

(一)预处理工艺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大块悬浮物、油脂、可溶性盐类以及调节水质水量,为后续的主体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1.格栅拦截: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如反应残渣、包装材料碎片、泥沙等。通常设置粗格栅(去除大块杂质)和细格栅(去除较小悬浮物)。常用设备有手动格栅、旋转格栅、振动格栅等。

2.沉砂池:去除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物,如砂石、铁屑等。常用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3.调节池:用于均衡水质水量,调节pH值(若需要),延长废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以降低冲击负荷,促进可生化性。调节池可设搅拌或曝气设施,防止沉淀和厌氧发酵。停留时间通常为6-24小时,具体取决于进水水质和水量波动情况。

4.除油设施:去除废水中的浮油和分散油。常用方法包括隔油池(重力分离)、气浮法(微气泡浮选)、混凝沉淀法等。对于比重接近水的轻质油,气浮法效果较好。

5.酸碱中和:若废水呈强酸性或强碱性,需进行中和处理,使其pH值调节至后续处理单元要求的范围。常用中和剂有石灰石、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中和过程需精确控制,并监测pH变化。

6.混凝沉淀/气浮:对于含有的胶体状悬浮物或某些难降解有机物,可通过投加混凝剂(如PAC、PFS)和絮凝剂(如PAM),形成絮体后进行沉淀或气浮分离,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

(二)主体处理工艺

主体处理是去除废水中最主要污染物的核心环节,通常以生物处理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化学方法。

1.生物处理工艺: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根据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处理要求,可选择:

(1)厌氧生物处理: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如VFA)和甲烷。常用工艺有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EGSB(厌氧膨胀床)、IC(内循环反应器)等。厌氧处理具有能耗低、产气可回收利用等优点,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通常作为预处理或与好氧处理结合(A/O)。

(2)好氧生物处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处理效率最高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并同步完成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去除氮污染)。常用工艺有:

a.活性污泥法:如传统活性污泥法、A/O法(缺氧好氧)、A²/O法(厌氧缺氧好氧好氧,同步脱氮除磷)、SBR法(序批式反应器)、MBR法(膜生物反应器)等。MBR技术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减少污泥产量,特别适用于出水要求高的场合。

b.生物膜法:如固定床生物膜法(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流化床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性强。

2.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当生物处理难以满足要求时,常辅以物理化学方法强化处理效果。

(1)Fenton氧化/类Fenton氧化:向废水中投加强氧化剂(如H₂O₂)和催化剂(如Fe²⁺、Fe³⁺),在酸性条件下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OH),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有效降解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适用于处理医药中间体等有毒工业废水。

(2)臭氧氧化:利用臭氧(O₃)的强氧化性直接氧化有机物或作为高级氧化工艺的氧化剂。设备包括臭氧发生器、投加和混合装置。

(3)超临界水氧化(SCWO):在高温(>374℃)高压(>22.1MPa)条件下,水呈超临界状态,对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溶解和氧化能力,能将大部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CO₂和H₂O。该技术处理彻底、无残留,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极高,目前多用于实验室研究或特殊高难度废水处理。

(三)深度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是在主体处理后,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污染物,如难降解有机物、微量重金属、悬浮物、病原体等,使出水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

1.混凝沉淀/气浮:再次投加混凝剂,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微絮体或残留的胶体。

2.过滤:通过砂滤池、活性炭滤池、精密过滤器等,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降低浊度。砂滤池适用于去除较大颗粒;活性炭滤池兼具过滤和吸附功能。

3.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吸附能力,去除废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内分泌干扰物、农药残留、色度等)和部分重金属离子。常用颗粒活性炭(GAC)或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柱、接触氧化池等是常用设备。

4.离子交换:对于含有的特定离子(如重金属离子Pb²⁺,Cd²⁺,Cr⁶⁺等),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选择性吸附和置换,实现高效去除。根据需要可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或阴离子交换树脂。

5.反渗透(RO):采用半透膜技术,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几乎所有杂质,产水纯度高。但能耗较高,且会产生浓缩液,需妥善处理。

6.电渗析(ED):利用电场驱动,通过离子交换膜选择性地去除或浓缩离子。适用于处理含盐量较高的废水,如制药废水脱盐。

四、典型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组合实例

根据进水水质的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处理工艺组合。以下提供两个典型实例:

(一)实例一:中等浓度、可生化性较好的化学合成废水

1.预处理:格栅→调节池(均质均量)→混凝沉淀(除油除悬浮)→pH回调。

2.主体处理:A/O生物处理工艺(缺氧段反硝化脱氮,好氧段降解有机物)。可考虑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或序批式反应器(SBR)。

3.深度处理:砂滤池→活性炭滤池(吸附剩余有机物和色度)。

4.排放/回用:出水检测合格后达标排放或进行后续回用处理。

(二)实例二: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含重金属的化学合成废水

1.预处理:格栅→调节池→Fenton氧化(预处理,提高可生化性,部分降解难降解物)→混凝沉淀(除油除悬浮)→pH回调。

2.主体处理:

(1)厌氧预处理(如UASB):处理部分高浓度有机物,产生沼气。

(2)A²/O生物处理工艺:同步脱氮除磷,并利用好氧段去除剩余有机物。为提高对难降解物的去除率,好氧段可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吸附强化。

3.深度处理:

(1)混凝沉淀/气浮(再次除悬浮和重金属沉淀)。

(2)重金属吸附:使用专用离子交换树脂或活性炭吸附残留的重金属离子。

(3)过滤:砂滤池或精密过滤器,进一步降低浊度。

4.排放/回用:出水检测合格后达标排放。若需回用,可能还需进行反渗透处理。

五、工艺选择与运行优化

(一)工艺选择的影响因素

1.废水水质特性:是酸碱废水、含油废水、高COD废水、还是重金属废水?各污染物浓度范围?BOD/COD比?可生化性如何?

2.排放标准要求:对COD、BOD、重金属、pH等指标的要求有多高?是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还是更高标准的回用要求?

3.处理水量:日处理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工艺规模和投资。

4.经济性:包括初始投资(CAPEX)和运行成本(OPEX),如能耗、药剂费、人工费、维护费等。

5.场地条件:厂区可用面积、地形地貌等。

6.运行管理能力:是否具备专业的运行维护团队。

7.环保法规要求:如污泥处置、废气处理等要求。

8.资源回收潜力:如沼气回收发电、水回用等。

(二)关键运行参数优化

1.生物处理工艺优化:

(1)控制溶解氧(DO):好氧段根据MLSS浓度和出水COD情况调整曝气量,维持适宜的DO。缺氧段控制DO低于0.5mg/L,促进反硝化。

(2)控制污泥浓度(MLSS)和回流比:根据进水负荷和出水要求调整。好氧MLSS通常控制在2000-4000mg/L,厌氧MLSS控制在3000-7000mg/L。

(3)剩余污泥排放控制:根据污泥龄(SRT)和泥位,合理排泥,避免污泥膨胀。

(4)营养盐投加:根据反硝化需求补充碱度(如NaOH、石灰)和碳源(如乙酸钠)。

2.物理化学处理工艺优化:

(1)Fenton氧化:精确控制H₂O₂和Fe²⁺的投加量比例、反应pH(通常2-4)、反应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氧化效果。

(2)混凝沉淀/气浮:优化混凝剂、絮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确定最佳pH范围和搅拌速度,提高絮体沉降或上浮效率。

(3)活性炭吸附:控制吸附柱的填充高度、水力停留时间(HRT)、再生方式(如蒸汽吹扫、酸碱洗),延长炭的使用寿命。

3.在线监测与智能控制:

(1)实时监测关键水质指标:pH、ORP、DO、浊度、COD、氨氮、重金属浓度等。

(2)自动化控制:根据在线监测数据自动调节加药量、曝气量、搅拌速度等运行参数,实现精准控制,降低人工干预,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六、结论

化学合成废水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废水的具体特性、排放标准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预处理、主体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组合。生物处理是核心,但常需要物理化学方法进行辅助。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膜技术等高级处理手段在处理难降解、高毒性废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运行优化和在线监测是保障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的关键。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化学合成废水的处理将朝着更加高效、经济、绿色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一、化学合成废水处理概述

化学合成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酸碱等污染物的废水。由于成分复杂、毒性强,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至关重要。

(一)废水特点与危害

1.成分复杂:含有醛类、酮类、酸类、碱类及溶剂等有机物,以及氯化物、硫酸盐等无机盐。

2.COD浓度高:通常高于5000mg/L,部分制药废水可达20000mg/L。

3.重金属污染:如铬、铅、镉等,需重点处理。

4.pH波动大:酸碱废水比例高,处理难度增加。

(二)处理目标

1.去除有机污染物:使COD、BOD₅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A标准,COD≤50mg/L)。

2.重金属达标:总铅≤0.5mg/L,总镉≤0.1mg/L。

3.调节pH值:使废水pH稳定在6-9范围内。

二、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

(一)预处理工艺

1.格栅过滤:去除大块悬浮物(如反应残渣、包装材料)。

-设备:粗格栅(孔径50mm)、细格栅(孔径3mm)。

2.调节池:均质均量,调节pH及水温。

-池体容积:按日处理水量×8-12小时设计。

3.除油:去除浮油(如苯类、醇类)。

-方法:气浮法(微气泡浮选)、隔油池。

(二)核心处理工艺

1.厌氧+好氧(A/O)工艺

-步骤:

(1)厌氧段:利用产酸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如COD降解率30%-40%)。

(2)好氧段:利用硝化菌去除BOD₅(如填料为陶粒或弹性填料)。

-适用条件:COD/BOD₅≤0.5时效果最佳。

2.Fenton氧化预处理

-反应:H₂O₂+Fe²⁺→·OH+Fe³⁺(羟基自由基降解难降解有机物)。

-参数:H₂O₂投加量0.5-2g/L,Fe²⁺:H₂O₂=1:10。

3.膜生物反应器(MBR)

-优势:膜过滤(孔径0.01μm)提高出水水质,减少污泥排放。

-组成:生物反应池+超滤膜(如PVDF膜)。

(三)深度处理工艺

1.混凝沉淀:去除残留悬浮物(如PAC投加量10-30mg/L)。

2.活性炭吸附:吸附微量残留污染物(如GAC柱床,填充高度1-2m)。

3.离子交换:去除重金属(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三、工艺选择与优化

(一)选择依据

1.废水性质:如COD浓度、重金属含量决定预处理深度。

2.排放标准:严格标准需增加深度处理环节。

3.运行成本:好氧工艺能耗较高,MBR投资大但运行稳定。

(二)优化措施

1.控制DO浓度:好氧段DO维持在2-4mg/L。

2.污泥回流:厌氧段污泥回流比20%-30%。

3.在线监测:实时调控pH、ORP、MLSS等参数。

四、典型案例

某制药厂废水处理流程:

1.预处理→调节池→Fenton氧化→A/O+MBR→活性炭吸附→排放。

2.效果:出水COD≤50mg/L,重金属达标,回收率达85%。

五、结论

化学合成废水处理需结合预处理、核心处理及深度处理,并根据实际工况优化工艺参数。膜技术、高级氧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一、化学合成废水处理概述

化学合成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医药、农药、染料、精细化工等领域,由于化学反应、原料转化及工艺清洗等环节产生的含有复杂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以及酸碱的废水。这类废水通常具有高COD、高BOD、强酸性或强碱性、重金属含量高等特点,若不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和应用高效、经济的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环境价值。

(一)废水的主要特点

1.成分复杂多样:废水中常含有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醇类等有机物,以及氯离子、硫酸根、硝酸根等无机阴离子,部分废水还含有氰化物、铬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2.COD浓度高:化学合成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有机物的生成或残留,导致废水COD浓度显著升高,通常远高于常规生活污水,范围可能在2000mg/L至50000mg/L之间,甚至更高。

3.含盐量高:反应介质或溶剂(如盐类水溶液、有机溶剂)的残留会使废水含盐量较高,部分废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可达10000mg/L以上。

4.重金属污染:合成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如铜、镍、钴、铬)、中间体或原料本身可能含有重金属,导致废水具有重金属污染风险,如铅、镉、汞、砷等。

5.酸碱度变化大:反应过程可能产生大量酸性或碱性物质,导致废水pH值波动剧烈,对后续处理单元和设备提出挑战。

6.部分难生物降解:废水中可能含有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如芳香烃、杂环化合物),这些物质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给生物处理带来困难。

(二)废水的主要危害

1.环境毒性:高浓度的COD和BOD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威胁水生生物生存。重金属离子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进入水体后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腐蚀性:高浓度酸碱废水会腐蚀管道、设备,增加维护成本。

3.生态破坏: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土壤板结、植物中毒死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

4.影响饮用水安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能渗入地下水,威胁饮用水源安全。

二、化学合成废水的处理目标与标准

化学合成废水的处理目标主要是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或满足回用要求。具体目标通常包括:

(一)主要污染物去除目标

1.有机污染物去除:显著降低废水的COD、BOD₅浓度。例如,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A标准,要求出水COD≤50mg/L,BOD₅≤20mg/L。对于要求更严格的回用标准,COD可能需要控制在30mg/L以下。

2.重金属去除:去除废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使其浓度达到排放标准。例如,总铅≤0.5mg/L,总镉≤0.1mg/L,总砷≤0.5mg/L等。

3.悬浮物去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降低浊度。通常要求SS(悬浮物)≤20mg/L。

4.酸碱度调节:将废水的pH值调节至中性或接近中性的范围(6-9),以满足后续处理和排放的要求。

5.除臭脱色:对于含有硫化物或酚类等物质的废水,需要进行除臭处理;对于有色废水,可能需要脱色处理。

(二)处理工艺要求

1.技术可行性:所选工艺应能有效去除目标污染物。

2.经济合理性:考虑投资成本、运行费用(能耗、药剂费、人工费等),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

3.运行稳定性:工艺应能在较宽的进水水质水量变化范围内稳定运行。

4.环境友好性:尽量减少二次污染,如污泥的处理处置、药剂的选择等。

三、化学合成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

化学合成废水的处理通常采用“预处理+主体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根据废水的具体特性(如COD浓度、BOD/COD比、重金属种类与含量、酸碱度等),可以选择不同的工艺组合。

(一)预处理工艺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大块悬浮物、油脂、可溶性盐类以及调节水质水量,为后续的主体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1.格栅拦截: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如反应残渣、包装材料碎片、泥沙等。通常设置粗格栅(去除大块杂质)和细格栅(去除较小悬浮物)。常用设备有手动格栅、旋转格栅、振动格栅等。

2.沉砂池:去除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物,如砂石、铁屑等。常用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3.调节池:用于均衡水质水量,调节pH值(若需要),延长废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以降低冲击负荷,促进可生化性。调节池可设搅拌或曝气设施,防止沉淀和厌氧发酵。停留时间通常为6-24小时,具体取决于进水水质和水量波动情况。

4.除油设施:去除废水中的浮油和分散油。常用方法包括隔油池(重力分离)、气浮法(微气泡浮选)、混凝沉淀法等。对于比重接近水的轻质油,气浮法效果较好。

5.酸碱中和:若废水呈强酸性或强碱性,需进行中和处理,使其pH值调节至后续处理单元要求的范围。常用中和剂有石灰石、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中和过程需精确控制,并监测pH变化。

6.混凝沉淀/气浮:对于含有的胶体状悬浮物或某些难降解有机物,可通过投加混凝剂(如PAC、PFS)和絮凝剂(如PAM),形成絮体后进行沉淀或气浮分离,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

(二)主体处理工艺

主体处理是去除废水中最主要污染物的核心环节,通常以生物处理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化学方法。

1.生物处理工艺: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根据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处理要求,可选择:

(1)厌氧生物处理: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如VFA)和甲烷。常用工艺有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EGSB(厌氧膨胀床)、IC(内循环反应器)等。厌氧处理具有能耗低、产气可回收利用等优点,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通常作为预处理或与好氧处理结合(A/O)。

(2)好氧生物处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处理效率最高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并同步完成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去除氮污染)。常用工艺有:

a.活性污泥法:如传统活性污泥法、A/O法(缺氧好氧)、A²/O法(厌氧缺氧好氧好氧,同步脱氮除磷)、SBR法(序批式反应器)、MBR法(膜生物反应器)等。MBR技术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减少污泥产量,特别适用于出水要求高的场合。

b.生物膜法:如固定床生物膜法(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流化床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性强。

2.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当生物处理难以满足要求时,常辅以物理化学方法强化处理效果。

(1)Fenton氧化/类Fenton氧化:向废水中投加强氧化剂(如H₂O₂)和催化剂(如Fe²⁺、Fe³⁺),在酸性条件下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OH),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有效降解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适用于处理医药中间体等有毒工业废水。

(2)臭氧氧化:利用臭氧(O₃)的强氧化性直接氧化有机物或作为高级氧化工艺的氧化剂。设备包括臭氧发生器、投加和混合装置。

(3)超临界水氧化(SCWO):在高温(>374℃)高压(>22.1MPa)条件下,水呈超临界状态,对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溶解和氧化能力,能将大部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CO₂和H₂O。该技术处理彻底、无残留,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极高,目前多用于实验室研究或特殊高难度废水处理。

(三)深度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是在主体处理后,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污染物,如难降解有机物、微量重金属、悬浮物、病原体等,使出水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

1.混凝沉淀/气浮:再次投加混凝剂,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微絮体或残留的胶体。

2.过滤:通过砂滤池、活性炭滤池、精密过滤器等,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降低浊度。砂滤池适用于去除较大颗粒;活性炭滤池兼具过滤和吸附功能。

3.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吸附能力,去除废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内分泌干扰物、农药残留、色度等)和部分重金属离子。常用颗粒活性炭(GAC)或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柱、接触氧化池等是常用设备。

4.离子交换:对于含有的特定离子(如重金属离子Pb²⁺,Cd²⁺,Cr⁶⁺等),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选择性吸附和置换,实现高效去除。根据需要可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或阴离子交换树脂。

5.反渗透(RO):采用半透膜技术,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几乎所有杂质,产水纯度高。但能耗较高,且会产生浓缩液,需妥善处理。

6.电渗析(ED):利用电场驱动,通过离子交换膜选择性地去除或浓缩离子。适用于处理含盐量较高的废水,如制药废水脱盐。

四、典型化学合成废水处理工艺组合实例

根据进水水质的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处理工艺组合。以下提供两个典型实例:

(一)实例一:中等浓度、可生化性较好的化学合成废水

1.预处理:格栅→调节池(均质均量)→混凝沉淀(除油除悬浮)→pH回调。

2.主体处理:A/O生物处理工艺(缺氧段反硝化脱氮,好氧段降解有机物)。可考虑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或序批式反应器(SBR)。

3.深度处理:砂滤池→活性炭滤池(吸附剩余有机物和色度)。

4.排放/回用:出水检测合格后达标排放或进行后续回用处理。

(二)实例二: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含重金属的化学合成废水

1.预处理:格栅→调节池→Fenton氧化(预处理,提高可生化性,部分降解难降解物)→混凝沉淀(除油除悬浮)→pH回调。

2.主体处理:

(1)厌氧预处理(如UASB):处理部分高浓度有机物,产生沼气。

(2)A²/O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