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家庭教育实施策略_第1页
不同类型家庭教育实施策略_第2页
不同类型家庭教育实施策略_第3页
不同类型家庭教育实施策略_第4页
不同类型家庭教育实施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类型家庭教育实施策略目录壹、前言贰、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参、变迁社会中常见的家庭问题肆、以原住民家庭为例伍、以新住民家庭为例壹、前言从一部为电影谈起:拔一条河只要我长大原住民导演.mp4自闭儿与老师

贰、社会变迁中的家庭一、家庭型态改变:

1.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是「泛单亲」家庭

2.假性单亲,日益增加的新族群

3.分偶家庭、假日父母独步全球

4.新住民的跨国婚姻

5.混合型家庭愈加普遍

贰、社会变迁中的家庭二、家庭结构单薄化三、家庭权威改变:两性关系、家务分工四、婚姻观念改变:迟婚现象、不婚族增多五、人口结构改变:老人人口增加、世界最低

的生育率六、离婚率上升七、女性投入就业市场,双薪家庭激增八、科技带来家庭互动的改变

参、变迁社会中常见的家庭问题一、双工作家庭:

女性在工作及家庭双重压力下,也常面临到时间、

家务、亲子关系及职场工作等资源紧缩问题,二、独生子女家庭:

父母过份宠爱与满足需求,而使潜在冲突增加或孩

子较难适应团体生活三、单亲家庭:

单亲家长因经济压力,超时及兼职工作,与子女相

处时间不足,亲子间的互动较有限,使单亲子女在

身心调适上较易产生性别认知、异性关系的处理、

亲子间的心理及情绪困扰、社会压力、教育中断或

犯罪行为等状况发生。

参、变迁社会中常见的家庭问题四、隔代家庭:

由祖父母等长者负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容易产生教养观

价值观念差异、文化刺激不足、语言沟通、体力较差或

支持网络不足等问题等,五、新移民家庭:

新移民配偶常面临生活适应问题、子女教养问题、配合子

女学校教育问题、就业知能问题或离婚率偏高等挑战。六、原住民家庭:

普遍存在有经济困难、单亲及隔代教养等现象,及因父母

工作地点等因素,常使得家庭无法发挥应有之功能。参、变迁社会中常见的家庭问题七、身心障碍者家庭八、低收入户家庭:

统计局统计,低收入户家庭中无工作者占5.77%,其中高龄

或身心障碍无法工作者居多九、高风险家庭:

此类家庭除经济困难最多外,并包括家庭冲突、儿少不易教

养、家人曾自杀、婚姻不稳定等问题,显示其家庭教育、婚

姻及家人关系之家庭功能不良。十、心纳家庭:

系指受刑人家庭,在华人社会中「一人犯罪罪及妻孥」的价

值中,属高险中的高风险

我省另一危机!家庭价值崩解家庭价值崩解父母角色家庭价值孝顺为何物?家庭伦理观念崩解价值与价格混淆自由与责任肆、以原住民家庭为例

一、原住民的家庭人口数现况一家四口者最多,占22.5%六口以上者次之,占17.7%平均每户人口数为3.77人。家庭组织的型态核心家庭,38%

单身户,14%平均每七户中就有一户为单亲家庭。肆、以原住民家庭为例

二、原住民的家庭结构

假性单亲家庭:父亲至都会谋生,由母亲兼代父职隔代家庭:父母至都会谋生,子女则留在社区与祖父母同住寄住家庭:父母至都会谋生,子女则留在社区与亲友同住小家长家庭:父母至都会谋生,只有与未成年之兄弟姐妹同住分偶家庭:家庭为了兼顾就业与照顾子女,夫妻分隔两地肆、以原住民家庭为例

三、您对原住民文化了解多少?阿美族:以母氏族及年龄组织为基础(以老年人或年长阶级作为处理部落事务的权力者)泰雅族:以血亲族群构成部落基础(血族团体是指同一血缘家族同居于一处而形成的社会团体)排湾族:以贵族地主系为中心的部落(排湾族的部落组织主要是以地主贵族及佃农平民所形成的阶级制封建组织为其特征)肆、以原住民家庭为例

布农族:以父系氏族为部落构成基础

(家族构成份子通常由两世代以上之父系亲属份子及其配偶组成,一

个家族以住居于同一家屋,使用同一谷仓,在同一炉灶上炊餐,

共同工作、享用为一般特质,典型的大家族常有三世代以上之亲属

,三、四十人以上,同住于一大家屋内)每个族群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与家族结构肆、以原住民家庭为例

四、原住民对家的意义原住民传统聚落之观念,住在家屋中就是家人,而不论有无家属关系小孩多由家中长者照顾,尊敬长辈重礼节由生活中养成原住民对亲职教育之看法肆、以原住民家庭为例

五、原住民族的特性

有传统的文化有独特的民族特性生性乐观喜动态活动崇尚自然重视家族

有独特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

诚信互助与分享敬老勤劳肆、以原住民家庭为例

六、原住民面临的亲职困境

(一)家族式的管教方式已不复存在,但因应核心家庭的亲职作为尚未到位

(二)亲职效能问题:忙于生计,忽略亲职欠缺亲职知能,照顾者教养方式

与儿童发展需求未能契合

(三)隔代教养问题:

教养知能缺乏、疼宠孙子女,无法有效地管教孙子女且对于孙子女的

课业学习束手无策,子女青春期之后,更容易产生偏差行为

(四)子女教养与学习的问题:

教养环境存有不利因素,对于子女的学习形成负面影响、低教育成就

、学校适应困难、就学时间较短、中辍率较高、高等教育人口比率偏低

(五)社会支持网络小而脆弱的问题。伍、以新住民家庭为例一、家庭经济状况根据我省家庭收支报告(2013),我省家庭每户平均月收入为93,532元,可支配所得的平均数每月为76,965元,每人可支配所得的平均数每月为23,828元。根据2008年,新住民的家庭收支调查,外籍配偶家庭收入在七万元以上的只有8.2%,大陆配偶家庭只有10.3%,显著地比我省一般家庭的平均收支为低资料来源:詹火生、陈芬苓(2012),我省婚姻移民之公民权利落实状况研究伍、以新住民家庭为例二、婚姻移民之特质一、被要求扮演「传统媳妇」的角色:打理家庭、传宗接代二、以夫家为出发点的人际网络:新住民彼此结成

网络三、婚配期待落差:娶妻取乖四、婚姻中的不对等关系:买卖关系五、家庭生活的两难困境:监护权与居留权伍、以新住民家庭为例三、家庭内部困境(一)家庭社经地位上的弱势(二)求职谋生问题,面临家庭经济压力(三)语言隔阂(四)角色的履行

1.教养子女的知能与认同

2.参与学校教育的需求认知

3.亲子关系的和谐程度

4.压力调适的态度

5.经营家庭生活的知能(五)时间因素伍、以新住民家庭为例四、家庭外部困境(一)社会的态度衍生歧视问题(二)社会网络的匮乏(三)文化适应差异伍、以新住民家庭为例五、影响新住民家庭亲职推动的因素分析(一)家人阻挠,担心子女成长过程受到扭曲。(二)不重视识字,认为只要能沟通即可。(三)本身教育程度低落。(四)不理解家庭教育之重要性。(五)不重视子女的学校教育。(六)缺乏与子女或老师沟通的语言能力。伍、以新住民家庭为例五、影响新住民家庭亲职推动的因素分析(七)家庭中的学习环境、卫生与生活教育差。(八)经济能力差,多属劳工阶级,平时忙于生计

无暇关心子女。(九)外籍配偶回到原居地,形成暂时性单亲家庭

或隔代教养。(十)社会环境歧视,缺乏自信。伍、以新住民家庭为例六、新住民的亲职需求(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