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风管安装施工方案_第1页
合肥新风管安装施工方案_第2页
合肥新风管安装施工方案_第3页
合肥新风管安装施工方案_第4页
合肥新风管安装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商业综合体新风管系统安装施工技术方案一、项目概况与编制依据本项目位于合肥市核心商业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含一栋28层高层办公建筑及三层商业裙楼,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新风系统设计总风量为85,000m³/h,采用集中式全空气处理系统,需满足办公区≥30m³/h·人的新风量标准及商业区域每小时6次的换气次数要求。系统设计遵循《建筑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结合合肥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冬季温和的气候特点,在满足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的同时,重点解决商业区人员密集区的通风换气及办公区空气品质优化问题。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筑给排水及供暖通风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17等国家标准;项目设计图纸中的新风系统平面布置图、系统轴测图及设备参数表;以及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关于机电安装工程的总体部署要求。特别针对合肥地区黄梅季节(6-7月)高湿度环境,在风管防腐、冷凝水排放等环节制定专项技术措施。二、施工组织管理体系(一)项目管理架构设立项目经理部,配置32人专业管理团队,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决策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管理层(施工管理组、质量管理组、安全管理组等5个专业小组)、作业层(3支专业施工队)。其中通风专业工程师需具备5年以上类似项目经验,施工员需持有暖通专业施工员证书,特殊工种(焊工、起重工)持证上岗率100%。(二)施工部署采用"分区流水、立体交叉"的施工组织方式,将项目划分为办公区A、办公区B及商业区三个施工段。施工顺序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干管后支管、先设备后风管"的原则,其中地下一层新风主机房及水平干管施工优先启动,为后续各楼层支管安装创造条件。针对合肥地区6-8月多雨特点,制定雨季施工专项方案,现场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风管材料堆放区搭设防雨棚,确保日降雨量达50mm时仍可进行室内安装作业。(三)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包括:ZCJ-12D型螺旋风管成型机(加工能力φ80-φ1250mm)、TDY-100型电动套丝机、XZ-20型风管咬口机等加工设备;2T液压升降平台、φ48mm×3.5mm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最高达8.5m)等安装设备;以及数字风速仪(精度±0.1m/s)、风压检测仪(量程0-5000Pa)等检测仪器。材料进场实行"三检制",每批次镀锌钢板需提供质保书及力学性能检测报告,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三、材料选择与技术参数(一)风管材料选型根据系统功能分区差异化选用风管材料:办公区干管采用0.8mm厚镀锌钢板(镀锌层厚度≥80μm),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低压系统风管厚度要求;商业区因吊顶空间有限,选用φ300mm螺旋风管(咬口间距12mm),较矩形风管减少30%占用空间;地下室潮湿区域(如地下一层车库上方风管)采用不锈钢风管(SUS304,厚度0.6mm),法兰连接采用耐候密封胶(耐温范围-40℃~120℃)。柔性短管选用防火等级B1级的玻璃纤维布复合风管,长度控制在200mm,用于风管与新风机组、风阀等设备的连接,两端采用304不锈钢喉箍(带宽16mm)紧固。风口材料选用铝合金型材(6063-T5),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办公区采用方形散流器(颈部尺寸300×300mm),商业区采用旋流风口(可调角度0-30°)。(二)辅助材料技术要求保温材料选用难燃B1级离心玻璃棉板(密度48kg/m³,导热系数λ≤0.038W/(m·K)),厚度按风管尺寸差异化设置:主管(风量>5000m³/h)采用50mm厚保温层,支管(风量<2000m³/h)采用30mm厚保温层。粘结剂选用溶剂型氯丁橡胶胶粘剂,剥离强度≥1.5N/mm,且需通过合肥地区环保检测机构的VOCs含量检测(≤100g/L)。支吊架采用热镀锌角钢(L40×4),吊杆选用φ10mm全螺纹镀锌丝杆,间距设置符合规范要求:水平风管长边尺寸≤400mm时间距≤4m,>400mm时间距≤3m;垂直风管间距≤2.5m,且每根立管固定点不少于2处。针对办公区吊顶内管线密集特点,采用联合支架技术,与消防水管、桥架共用支吊架,节省空间35%以上。四、关键施工技术与工艺(一)风管加工制作下料切割:采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切割精度±0.5mm),镀锌钢板下料前进行表面除油处理,切割后清除边缘毛刺。矩形风管采用联合角咬口,咬口宽度12mm,咬口深度≥1.5倍板厚;螺旋风管采用螺旋咬口,咬口重叠量15mm,确保气密性(漏风量≤1.5m³/(m²·h))。法兰制作:角钢法兰采用模具冲压成型,法兰平面度误差≤2mm,螺栓孔间距≤150mm(中低压系统),孔距偏差≤1mm。法兰与风管连接采用翻边工艺,翻边宽度6-9mm,翻边平整无褶皱,四角采用包角加固(厚度≥0.8mm)。风管加固:当矩形风管大边尺寸≥630mm且管段长度>1.2m时,采用楞筋加固,筋高≥15mm;螺旋风管直径≥800mm时,设置横向加固筋,间距≤3m。加固后风管挠度应≤1/200风管长度,且不大于20mm。(二)安装工艺要点测量放线:采用激光投线仪定位,确保风管中心线偏差≤3mm,标高偏差≤5mm。办公区风管安装吊顶高度控制在2.8m以上,商业区考虑美观要求,采用暗装式风口,与装修吊顶平齐度误差≤1mm。风管连接:法兰连接时垫料选用8501阻燃密封胶带(厚度3mm),螺栓采用镀锌六角螺栓(M8×30mm),拧紧力矩40-50N·m,且外露丝扣2-3牙。风管与设备连接的柔性短管不得扭曲、瘪陷,安装后留有50mm伸缩余量,严禁作为找平找正的异径管使用。特殊部位处理:风管转弯处采用两个45°弯头组合(R=1.5D),减少局部阻力系数60%;三通分支采用Y型斜三通,支管与干管夹角30°,风速突变控制在1.5m/s以内。防火阀安装距防火墙表面≤200mm,且单独设置支吊架,与风管之间采用200mm长防火帆布连接。冷凝水排放:在风管最低点设置DN20冷凝水排水坡度(坡度≥0.005),排水口采用带水封的存水弯(水封高度≥50mm),防止异味倒灌。特别针对合肥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在新风机组出风口处设置挡水板,分离空气中95%以上的液态水滴。(三)支架安装技术采用"三维定位"安装法,先在结构楼板上弹线定位,使用膨胀螺栓(M12×100mm)固定吊架生根件,垂直度误差≤1°。对于风管与桥架、水管交叉部位,采用可调式支吊架,通过丝杆调节高度差,确保最小间距≥200mm(风管在上,水管在下)。在风管穿越防火墙、楼板处,设置预埋管(比风管大两号),缝隙用防火岩棉填塞(密度≥100kg/m³),外用防火密封胶封堵。五、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一)过程质量控制实施"三检制+第三方检测"质量管控模式:班组自检(100%检查)、项目部复检(抽检比例30%)、监理验收(关键工序100%检查)。重点控制项目包括:风管严密性:采用漏光法检测(每10m接缝漏光点≤2处,且100m接缝平均漏光点≤16处),低压系统按30%比例进行漏风量测试(允许漏风量Q≤0.1056P^0.65,P为工作压力)。风管坡度:水平风管水平度偏差≤3mm/m,总偏差≤20mm;垂直度偏差≤2mm/m,总偏差≤15mm。保温施工:保温层紧贴风管表面,接缝错开≥100mm,搭接宽度≥50mm,表面平整度偏差≤5mm/m,采用扎带固定时间距≤300mm。(二)验收标准与流程分阶段进行验收:隐蔽工程验收:风管安装前检查支吊架间距、防腐处理、防火封堵等,需留存影像资料(每50m风管至少3张照片)。分项工程验收:包括风管制作、风管安装、部件安装等6个分项,其中风管安装分项需检查10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系统调试:新风系统联合试运转时间≥2h,测试参数包括:总风量(偏差≤10%设计值)、风口风量(偏差≤15%设计值)、噪声(办公区≤40dB(A),商业区≤55dB(A))。针对合肥地区环保要求,额外增加风管内空气质量检测,竣工前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风管内粉尘浓度≤0.1mg/m³,细菌总数≤100cfu/m³,确保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要求。六、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一)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五位一体"安全管控体系:安全教育培训(每日班前5分钟安全讲话)、安全技术交底(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隐患排查治理(每周联合检查)、应急管理(编制高处坠落、火灾等专项应急预案)、智慧安全监控(现场布设8个AI监控摄像头,实时识别未佩戴安全帽等违规行为)。高处作业(≥2m)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高度1.2m)及安全网,使用登高作业平台(承重≥200kg)而非移动式梯子。风管吊装采用双吊点吊装法,吊点间距≤1.5m,起吊时设专人指挥,吊装半径内严禁站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二)文明施工管理实施"6S"现场管理:材料堆放区设置定型化隔离围挡(高度1.8m),不同规格风管分区码放,标识牌注明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检验状态。施工垃圾实行分类管理,设置可回收(金属边角料)、不可回收(保温废料)垃圾桶,每日清运至合肥市政指定消纳场。针对合肥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含三级沉淀池),车辆冲洗率100%。(三)环境保护措施噪声控制:昼间(6:00-22:00)施工噪声≤70dB(A),夜间(22:00-6:00)禁止进行风管切割等强噪声作业,确需施工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并公告周边居民。粉尘控制:风管切割作业设置移动式除尘设备(风量≥3000m³/h),焊接作业采用焊烟净化器(收集效率≥95%)。废气排放:油漆、胶粘剂等挥发性材料存放于密闭容器,使用时开启通风设施,确保室内VOCs浓度≤0.6mg/m³。七、施工进度计划与保障措施(一)进度计划安排总工期120日历天,关键线路为:地下一层主机房施工(25天)→水平干管安装(30天)→各楼层支管安装(45天)→系统调试(20天)。其中6月15日-7月15日为合肥地区梅雨期,重点安排室内风管加工、设备安装等不受天气影响的工序,将室外材料运输、高空作业等工序调整至8月上旬进行。(二)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投入2套风管加工设备(备用1套),确保日加工能力≥500m²;与合肥本地3家风管加工厂签订应急供货协议,保证材料短缺时24小时内补充到位。技术保障:采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优化,提前发现并解决300余处管线冲突,减少现场返工;对风管吊装等关键工序采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装配式施工方法,提高工效40%。制度保障:实行周进度考核与奖惩制度,完成计划奖励5000元/队,延误处罚3000元/队;设立进度协调会制度(每周一、周四召开),及时解决交叉施工矛盾。八、应急预案与风险管理(一)主要风险应对识别出高风险工序6项,制定专项预案:风管吊装坠落:配备2套独立吊装系统(主吊+安全吊),使用前进行1.5倍额定荷载静载试验;火灾事故:施工现场每500m²设置2组灭火器(4kg干粉+2L水基型),动火作业办理动火证并配备看火人;中暑事故:夏季施工时段调整为6:00-11:00、15:00-19:00,现场设置饮水点(提供含盐饮用水)及降温设备(每50m²设置1台风扇)。(二)应急组织与响应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配备15人应急抢险队,储备应急物资包括:急救箱(含中暑药品、止血绷带等)、应急照明设备、消防水带(长度50m)等。响应流程: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10分钟内应急小组到达现场,30分钟内控制事态发展,24小时内提交事故报告。针对合肥地区台风季(8-9月),制定防台风专项预案,包括塔吊锚固、临建设施加固等措施,确保风力≥6级时停止室外作业。九、技术创新与应用(一)BIM技术应用实施BIM"五维管理":在模型构建阶段完成风管与土建、电气等专业的碰撞检查,优化管线路径;在施工阶段通过BIM+AR技术进行现场放样(精度±3mm);在进度管理中关联时间维度,实现4D进度模拟;在成本管理中关联资源信息,实现5D成本动态控制。累计节约施工成本约85万元,缩短工期15天。(二)绿色施工技术节能技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采用太阳能路灯(15盏,功率30W),办公区使用节能灯具(LED光源,功率≤15W/m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