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霍高速瓜星段施工方案_第1页
连霍高速瓜星段施工方案_第2页
连霍高速瓜星段施工方案_第3页
连霍高速瓜星段施工方案_第4页
连霍高速瓜星段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霍高速瓜星段一体化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连霍高速瓜星段作为G30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咽喉路段,起自酒泉市瓜州县,经柳园、马莲井,终至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全长156.7公里,其中新建路段47.9公里,改扩建路段108.8公里。该路段东接嘉峪关至瓜州高速,西连星星峡至吐鲁番高速,是连接甘肃与新疆的唯一高速公路通道,也是"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2025年7月启动的一体化提升改造项目,将对既有四车道高速公路进行系统性升级,同步实施G312国道协同改造,总建设里程达162.402公里,概算投资约26.5亿元。项目地理位置特殊,穿越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沿线地形复杂多样,涵盖戈壁荒漠、丘陵沟壑及风蚀地貌等多种地质单元。区域气候呈现极端干旱、昼夜温差大、强风沙尘暴频发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对工程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提出严苛要求。根据设计标准,改造后道路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局部困难路段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拓宽至41米,分离式路基宽20.5米,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西北首个"高速+国道"一体化交通走廊。二、施工内容本次提升改造工程采用"新建+改扩建"并行模式,主要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四大类建设内容。道路工程方面,对108.8公里既有路段进行"四改八"扩容改造,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6厘米)与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18厘米)结构,面层全线使用改性沥青材料以增强高温稳定性。新建的47.9公里路段将采用全封闭双向八车道标准,路基基底处理采用冲击碾压工艺,压实度要求达到96%以上。桥梁工程共计180座,总长度7132.7米,包括特大桥2座、大桥23座、中小桥155座。其中红柳河大桥作为控制性工程,全长860米,最大跨径120米,需在荒漠地区进行深水桩基施工(桩长45-60米)。互通立交改造7处,新增马莲井枢纽互通,采用单喇叭型设计,设置ETC车道4条。同步建设服务区3处(瓜州、柳园、星星峡),每处服务区占地约60亩,包含停车区、加油区、维修区及司机之家等功能模块。三、技术方案(一)路基工程针对戈壁荒漠地区特殊地质条件,路基施工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标准化作业流程。基底处理阶段采用冲击碾压(25KJ以上冲击压路机)与振动碾压(30T以上压路机)组合工艺,对盐渍土路段采用换填砂砾石(厚度不小于80厘米)结合土工布隔离层处理。路基填料选用当地戈壁料,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5.2%-6.5%),分层填筑厚度控制在30厘米以内,压实度逐层检测达标。边坡防护采用"植被混凝土+浆砌片石"复合体系,坡率1:1.5,坡脚设置2米宽碎落台。在风蚀严重路段增设防风固沙障,采用芦苇方格(1m×1m)与尼龙网(抗拉强度≥2.5kN/m)组合结构,高度2.5米,埋深0.5米。路基排水系统采用"边沟+截水沟+急流槽"立体网络,边沟采用C25混凝土现浇(深度1.2米,宽度0.8米),每隔30米设置沉沙池。(二)路面工程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5.5%),采用集中厂拌(拌合站产量≥400t/h)、大厚度摊铺(每层18厘米,分两层施工)工艺,摊铺机行走速度控制在1.5-2m/min,碾压采用"初压(18T压路机)+复压(25T胶轮压路机)+终压(双钢轮压路机)"组合方式,确保平整度σ≤1.2mm/3m。面层采用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三层结构,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歇式拌合楼(产量≥320t/h)生产,油石比控制在4.2%-4.8%。为应对极端温差,面层加入抗车辙剂(0.3%掺量)和温拌剂(1.5%掺量),低温施工时采用红外线加热设备确保摊铺温度不低于165℃。路面接缝处理采用切边机切边(深度≥8cm)+粘层油(0.6L/m²)工艺,横向接缝采用平接式,纵向接缝采用梯队摊铺热接缝。(三)桥梁工程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1.2-1.5米),根据地质条件选用冲击钻或旋挖钻施工。红柳河大桥等特殊桥梁采用"钢护筒跟进"工艺(护筒长度15-20米),泥浆采用膨润土造浆(比重1.1-1.3),清孔后沉渣厚度控制在50mm以内。墩柱采用翻模施工(节段高度3米),模板采用1.5cm厚钢模板(刚度≥20000kN·m²/m),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坍落度180±20mm),养护采用智能喷淋系统(养护时间≥14天)。上部结构预制箱梁(30m、40m两种规格)采用后张法施工,梁场设置在柳园服务区附近(占地50亩),配置10个制梁台座、2台40m龙门吊。箱梁预制采用蒸汽养护(升温速率≤10℃/h,恒温温度60±5℃),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真空度≤-0.06MPa)。架梁采用50m跨径架桥机,架设前进行荷载试验(1.1倍设计荷载)。四、交通组织(一)总体方案施工期间采用"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行"的交通组织模式,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25年7-10月)封闭西行方向(新疆方向),东行方向改为双向通行;第二阶段(2025年11月-2026年2月)封闭东行方向,西行方向改为双向通行;第三阶段(2026年3-6月)进行剩余附属工程施工,局部路段临时封闭。每个施工阶段提前7天通过交通部门发布公告,在G30主线及相关国道、省道设置预告标志(距离50km、20km、5km)。(二)具体措施车道划分:双向通行路段采用中央隔离墩(高度1.2米,间距2米)分隔,每方向设置2条车道(宽度3.5米),限速60km/h,禁止超车。在桥梁施工路段设置临时钢便桥(宽度7米,设计荷载55T),便桥两侧设置防撞护栏(高度1.1米)和照明系统(间距15米)。交通管控:在瓜州、柳园、星星峡设置3处交通管制点,配备交警24小时值守,采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含车牌识别、超速抓拍功能)。施工路段每5公里设置应急通道(宽度4米),通道口设置声光报警装置。应急保障:组建2支应急抢险队(每队20人),配备清障车2台、应急照明车3台、铲车2台。在马莲井服务区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沙袋(2000袋)、防滑料(500m³)、融雪剂(100吨)等物资。五、施工管理(一)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体系,总工期24个月,关键线路为:先导段施工(2025年4-6月)→路基工程(2025年7月-2026年1月)→路面工程(2026年3-8月)→桥梁工程(2025年7月-2026年4月)→交通安全设施(2026年5-7月)→竣工验收(2026年8月)。每月进行进度考核,延误超过7天启动预警机制,采取增加资源投入(最多增加30%人员设备)、调整作业班次(改为三班制)等赶工措施。(二)质量控制建立"三检制+第三方检测"质量管控体系,原材料进场实行"二维码"追溯管理(每批次材料扫码入库),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按批次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路基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每2000m²检测1点),路面平整度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检测(每公里检测1个断面),桥梁混凝土强度采用回弹-取芯综合法评定(每个构件检测3个测区)。设置质量通病防治专项小组,重点控制桥头跳车(台背回填采用级配碎石,压实度≥96%)、路面裂缝(采用玻纤格栅+应力吸收层)等问题。(三)安全管理实施"五位一体"安全管控模式(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配备安全总监1名、专职安全员30名(每5公里1名)。对高边坡(高度≥20米)、深基坑(深度≥5米)等危大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施工现场采用智能安全帽(内置定位、SOS报警功能),设置电子围栏系统(危险区域闯入自动报警)。每月开展安全应急演练(防坍塌、防火灾、防沙尘暴等),演练记录纳入安全考核。(四)环保措施针对荒漠生态脆弱特点,采取"三控一恢复"环保措施:控制扬尘(施工便道每天洒水4次,料场设置6米高围挡)、控制噪声(破碎机等设备设置隔音罩,夜间施工噪声≤55分贝)、控制废水(拌合站设置三级沉淀池,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采用当地耐旱植物进行绿化,成活率≥85%)。在保护区路段设置生态通道(宽度≥20米),安装野生动物警示标志(间距500米)。六、建设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连霍高速甘肃段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路基宽度由26米拓宽至41米后,通行能力将从现状每日1.5万辆(小客车当量)提升至4万辆,有效解决柳园、星星峡等"卡脖子"路段的拥堵问题。项目采用的多项新技术(如改性沥青面层、智能交通系统)将使道路使用寿命从15年延长至20年,养护成本降低30%以上。作为甘新两省区的"经济走廊",项目建成后将使瓜州至星星峡通行时间从2.5小时缩短至1.5小时,促进沿线资源开发(瓜州风电、柳园矿产等)和旅游业发展(敦煌莫高窟、雅丹地质公园等景区可达性提升)。同时,项目与G312国道形成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将强化甘肃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的地位,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预计每年可带动区域GDP增长1.2个百分点,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开展的"荒漠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包括盐渍土处理、防风固沙等)将形成5项以上专利技术,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示范。项目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如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太阳能监控系统)将减少碳排放约2万吨,践行"双碳"发展理念。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如避险车道、恶劣天气监测系统),将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率,特别是针对该路段冬季冰雪、夏季高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