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水电站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水电站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水电站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电站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水电站扩建工程位于现有水电站下游约2公里处,是在原有电站基础上进行的增容改造项目。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一座发电厂房、安装两台单机容量为5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扩建引水系统以及改造升压站等。工程建成后,将使电站总装机容量从原有的120MW提升至220MW,年发电量增加约3.5亿千瓦时,有效缓解区域电网用电紧张局面。工程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2001400mm。施工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以花岗岩为主,局部有砂岩夹层,整体稳定性良好。工程区域交通便利,距省道约5公里,有简易道路直达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单位为省电力公司,设计单位为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为水电工程局。工程总工期为36个月,计划于2023年3月开工,2026年3月竣工投产。工程总投资约8.5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本工程施工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需要在保证原有电站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协调难度大;二是施工场地狭窄,需合理规划施工布置;三是工程涉及水下作业、高空作业等多种特殊作业,安全风险高;四是工程量大,工期紧,需要科学组织施工。二、施工总体部署面对这项规模宏大的水电站扩建工程,我们如同指挥一场精密的交响乐,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编排。施工现场被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就像一个忙碌的小城市,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节奏。在靠近河岸的位置,我们设立了主体施工区,这里是整个工程的"心脏地带"。新建发电厂房的基坑开挖工作将在这里展开,巨大的挖掘机日夜不停地工作,为未来的发电机组腾出空间。不远处,两座临时混凝土搅拌站像勤劳的蜜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工程所需的"血液"——高质量混凝土。沿着山坡向上,是材料加工区。钢筋在这里被弯曲成各种形状,像是在为未来的建筑编织骨架。木材加工厂里,经验丰富的木匠们正在制作模板,他们的手艺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最终质量。这个区域总是充满了金属碰撞和机械运转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首工业交响曲。在施工现场的制高点,我们建立了生活办公区。白色的板房整齐排列,绿树环绕,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憩环境。这里不仅有办公室、宿舍,还有食堂和医疗站,就像一个小型社区,满足着工作人员的各种需求。考虑到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我们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规划了应急避险区。这里储备了足够的食物、饮用水和医疗用品,一旦发生洪水或山体滑坡等紧急情况,所有人员都能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施工道路的规划也颇费心思。主干道宽8米,采用碎石铺设,能够承受重型卡车的反复碾压。支路则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各个施工面,确保材料能够及时送达。我们还特别设置了环形道路,避免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在施工总体部署中,我们特别注重与原有电站的协调。新建的施工道路与原有设施保持安全距离,施工时间也经过精心安排,避免影响原有电站的正常运行。就像在照顾一位老人,我们既要完成新的建设,又不能打扰到它的"日常生活"。三、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走进水电站扩建工程的核心区域,你会看到一幅壮观的施工画卷。每一道工序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工人们是舞者,机械是他们的舞伴,共同演绎着建设的艺术。基坑开挖是这场舞蹈的开场。我们采用了"分层开挖、及时支护"的方法,就像小心翼翼地剥开一层层洋葱皮。挖掘机巨大的铲斗每次只能挖走有限的土方,随后工人立即进行边坡支护,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大地穿上"防护衣"。这种看似缓慢的节奏,实则是对安全最有力的保障。在雨季来临前,我们还特意在基坑周围挖了一圈排水沟,就像给基坑系上了一条"防水腰带"。混凝土浇筑是整个工程中最具诗意的环节。我们设计了专门的混凝土运输路线,搅拌车像运送珍贵液体的使者,沿着预定路线将新鲜混凝土送到浇筑点。在厂房基础这样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我们采用了"分层分块、斜面推进"的方法,就像在堆砌一个巨大的蛋糕,每一层都要等前一层适当凝固后才能继续。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烧",我们在内部埋设了冷却水管,就像给混凝土装上了"空调系统"。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则像是一场精密的拼图游戏。压力钢管的每一节都在工厂预制完成,运到现场后,工人们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小心吊装、对接。焊接过程中,专业焊工们手持焊枪,在钢管表面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焊缝,就像在钢铁上绣花。每一道焊缝都要经过严格的超声波探伤,确保没有任何瑕疵。机电设备安装是整个工程的点睛之笔。两台重达数百吨的水轮发电机组,就像两个沉睡的巨人,需要被小心翼翼地唤醒。我们采用了"分件吊装、整体组合"的安装方案,将庞然大物分解成若干部分,逐一吊入机坑,然后在内部进行组装。转子吊装是最令人屏息的时刻,数百吨的重量被精确地悬挂在空中,缓缓落入定子内部,间隙只有几毫米,这种精准度令人叹为观止。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技术创新。比如在引水隧洞施工中,我们采用了新奥法施工技术,让围岩自身承担大部分荷载,就像让山体自己成为结构的一部分。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我们掺入了粉煤灰和矿粉,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减少了水泥用量,为地球减轻了一份负担。安全始终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在高空作业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