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 施工方案_第1页
清淤 施工方案_第2页
清淤 施工方案_第3页
清淤 施工方案_第4页
清淤 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河道清淤综合治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本工程位于城市核心区河道系统,全长2.8公里,河道平均宽度15米,水深1.2-3.5米,主要承担区域防洪排涝及生态景观功能。由于长期未系统清淤,河道内淤泥平均厚度达0.8-1.5米,局部河段淤积物已形成硬质板结层,导致行洪断面缩减35%,雨季常发生区域性内涝。本次清淤工程总方量约3.2万立方米,计划工期45天,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恢复河道设计行洪能力,改善水体质量。1.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根据前期勘察,河道淤泥主要由以下成分构成:表层为0.3-0.5米厚的黑色腐殖质淤泥(有机质含量28-35%),中层为0.5-0.8米厚的灰色淤泥质黏土(天然含水率45-60%,孔隙比1.2-1.5),底层为0.2-0.4米厚的砂质淤泥混合层。河道沿线分布有3处桥梁承台、6处雨水排放口及2处节制闸,两岸为浆砌石护坡(局部段落存在风化破损),堤顶道路下方埋设有给水管、燃气管等地下管线。1.3工程目标质量目标:清淤后河床平整度误差≤±15cm,淤泥清除率≥95%,边坡修复合格率100%安全目标:实现"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争创省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环保目标:施工期噪声≤70dB(昼间)/55dB(夜间),扬尘控制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淤泥处置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要求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分区与流程将工程划分为A(K0+000-K0+900)、B(K0+900-K1+800)、C(K1+800-K2+800)三个施工段,采用"分段围堰、分区清淤、同步修复"的流水作业方式。每个施工段按"上游截流→排水降水→淤泥开挖→泥水分离→边坡修复→生态恢复"的工序组织施工,各工序间隔时间控制在3-5天内,确保施工连续性。2.2施工平面布置材料堆放区:在C段终点设置20m×30m的材料堆场,用于堆放土工布、生态袋等物资,采用1.8米高彩钢板围挡隔离淤泥处理区:在A段起点设置30m×50m的泥水分离车间,配备3套带式压滤机及配套管路系统机械设备区:在各施工段交界处设置临时机械停放点,面积约150㎡,硬化处理并设置排水沟临时便道:沿河道内侧修筑4.5米宽施工便道,采用20cm厚级配碎石+15cm厚C20混凝土硬化,每500米设置错车道2.3资源配置计划资源类型具体配置备注机械设备200型挖掘机3台、水陆两用挖掘机1台、8m³/h泥浆泵4台、带式压滤机3套、15t自卸车12辆、洒水车2辆配备备用发动机2台人力资源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安全员2人、施工员3人、机械操作工25人、普工30人持证上岗率100%材料资源土工布(200g/㎡)5000㎡、生态袋(40×60cm)3000个、C25混凝土120m³、级配碎石800m³主要材料提前7天进场检验三、主要施工方法3.1围堰与排水系统分段围堰:采用"土袋+钢板桩"复合围堰结构,堰顶宽2.5米,高度超出施工期最高水位0.8米。先打设拉森Ⅲ型钢板桩(长度6米),内侧堆放编织袋装黏土(单袋重量≤30kg),袋体交错码放形成防渗体,迎水面铺设防渗土工膜(HDPE,1.5mm),底部嵌入河床0.5米。排水系统:每个施工段设置三级排水体系:一级排水:在围堰内侧开挖30cm×40cm截水沟,每隔50米设置集水井(直径80cm,深1.2米)二级排水:采用Φ150mm泥浆泵抽排地表水,扬程≥15米,配套Φ200mm排水软管三级排水:在清淤作业面周边设置轻型井点降水系统,井点间距1.5米,深度2.5米,确保地下水位降至作业面以下0.5米3.2淤泥开挖施工表层淤泥处理:采用液压抓斗挖掘机(配备密封抓斗)开挖表层腐殖质淤泥,直接装入密闭自卸车运输至处理场。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抓斗提升速度(≤0.5m/s),避免泥浆飞溅,抓斗闭合度≥95%。中层淤泥开挖:对含水率超过55%的淤泥层采用"泥浆泵+管道输送"工艺,将淤泥与水按1:1.2配比搅拌成流态泥浆,通过Φ250mm耐磨管道(工作压力0.6MPa)输送至泥水分离车间。管道每隔50米设置柔性接头,转弯处采用90°耐磨弯头。底层硬壳层处理:对厚度超过0.3米的硬质板结层,采用液压破碎锤破碎后,用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清理,确保开挖面平整度误差≤±10cm。破碎作业时设置防震沟(宽0.5米,深1米),防止振动影响周边构筑物。3.3泥水分离工艺预处理系统:泥浆经格栅(栅距10mm)去除大块杂质后进入沉淀池(3级串联,总容积500m³),投加PAC(投加量3-5g/L)进行初步絮凝,沉淀时间控制在4小时。压滤脱水:采用带式压滤机进行深度脱水,主要参数控制:进泥含水率:90-95%→出泥含水率:≤60%滤带速度:1.2-1.5m/min冲洗水压:0.4-0.6MPa絮凝剂(PAM)投加量:0.15-0.2%水循环利用:压滤产生的清水经砂滤+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回用率≥80%,主要用于泥浆搅拌、设备冲洗,排放水COD≤100mg/L,SS≤70mg/L。3.4边坡修复与生态防护边坡整形:对开挖过程中破坏的护坡,按1:2.5坡比修整,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削坡,坡面平整度误差≤±5cm。对局部垮塌段落,先清除松动土体,采用Φ20mm锚杆(长度2.5米,间距1.5m×1.5m)进行加固。生态修复:基层处理:铺设200g/㎡土工布,搭接宽度≥30cm,采用U型钉(间距1.0米)固定生态袋堆砌:选用聚丙烯生态袋(填充配比:种植土60%+腐熟有机肥20%+河砂20%),交错码放形成1:3缓坡,袋体间采用连接扣固定植被恢复:在生态袋表面喷播混合草灌种子(黑麦草30%+狗牙根25%+紫花苜蓿20%+野蔷薇25%),喷播厚度1.5-2.0cm,覆盖无纺布养护四、质量安全与环保控制4.1质量控制措施原材料控制:建立材料进场"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主要材料(如土工布、生态袋)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第三方检测报告,每批次按5%比例抽样送检。施工过程控制:淤泥厚度:采用测绳配合标杆每50米测量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布设5个测点压实度控制:淤泥处置场分层碾压(每层厚度≤50cm),采用环刀法检测压实度(≥90%)混凝土工程:设置标准养护试块(每100m³留置1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验收标准:执行《城镇排水管道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8-2016,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85%。4.2安全生产管理专项防护措施:下井作业:配备四合一气体检测仪(O2、CO、H2S、可燃气体),井内氧含量低于19.5%严禁下井,作业时强制通风(风量≥3次/h)高处作业:设置1.2米高防护栏杆,满挂密目安全网,作业人员使用双钩安全带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漏电动作电流≤30mA应急管理:编制专项应急预案(触电、坍塌、中毒等),配备应急物资(急救箱、担架、氧气呼吸器等),每月组织1次应急演练,演练记录存档备查。4.3环境保护措施扬尘控制:施工便道每日洒水≥4次,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含三级沉淀池),淤泥运输车辆必须覆盖篷布(覆盖率100%),出场前冲洗轮胎(冲洗时间≥30秒)。噪声控制:破碎机、压滤机等设备设置隔音罩,夜间(22:00-6:00)禁止高噪声作业,确需施工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并公告周边居民。淤泥处置:脱水后泥饼(含水率≤60%)运至指定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行驶路线避开居民区,运输过程中严禁抛洒滴漏。五、施工进度计划5.1关键线路施工准备(5天)→A段围堰排水(3天)→A段清淤(8天)→A段边坡修复(5天)→B段施工(12天)→C段施工(10天)→生态恢复(7天)→竣工验收(3天)5.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主要设备备用率≥20%,高峰期投入机械设备45台套,劳动力80人技术保障:采用"两班制"连续施工(每班12小时),关键工序采用BIM技术进行预拼装制度保障:实行周进度考核与奖惩制度,延误超3天启动赶工预案(增加资源投入)六、应急预案6.1防汛应急当预报降雨量≥50mm/24h时,立即停止水下作业,组织人员加固围堰,预备200个应急沙袋、4台大功率水泵,必要时启动应急泄洪通道。6.2管线保护施工前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对暴露管线采用"悬吊+包裹"保护措施,配备2套应急抢修物资(与管线权属单位联动)。6.3环境污染应急设置300m³应急事故池,当发生泥浆泄漏时,立即启动围堵措施,采用吸油棉吸附油污,投加中和剂控制pH值(6-9)。七、验收标准与流程7.1验收内容清淤质量:河床高程(允许偏差±5cm)、淤泥清除率、断面尺寸结构质量:护坡稳定性、混凝土强度、生态袋压实度功能指标:行洪能力测试、水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