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0662B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_第1页
CN110890662B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_第2页
CN110890662B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_第3页
CN110890662B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_第4页
CN110890662B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地址325600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翁垟镇后西工业区(72)发明人田立春曾铁武斯国安赵蕾杨念公司32412专利代理师黄晓明CN210779161U,2020.06.16审查员李博志子组件包括绝缘构件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构件内设置支架构件对线缆的信号线及接地线实现分21.一种高速电连接器,包括设有主体部的导电壳体及与所述主体部相固定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绝缘构件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构件内的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对信号端子,各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绝缘构件内的端子固定部、由所述端子固定部延伸并向上露出所述绝缘构件及导电壳体外的端子接线部及由所述端子固定部延伸并向下露出所述绝缘构件及导电壳体外的端子对接部,所述端子对接部对应与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组线缆及支架构件,所述支架构件组设于所述绝缘构件上且位于端子接线部的上方位置,各组所述线缆包括信号线及接地线,所述支架构件对应间隔开各组线缆的信号线和接地线,所述信号线被压于支架构件的下方且与对应的信号端子的端子接线部电连接,所述接地线承载于支架构件的上方;所述导电壳体于所述端子组件的前方位置向上凸伸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限位墙,所述前限位墙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前限位槽,所述接地线的自由端向前延伸并限位于所述前限位槽内并与导电壳体实现电连接;所述支架构件将所述接地线与信号线沿上下方向间隔;所述接地线和导电壳体的电连接位置与所述信号线和对应端子接线部的电连接位置沿前后方向错位;所述支架构件对应于端子接线部的上方位置贯穿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于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对应一对信号端子的两个端子接线部之间的宽度,所述信号线及信号端子的端子接线部从通孔向上露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线部由绝缘构件的上方漏出绝缘构件及金属外壳,所述端子对接部由绝缘构件的下方漏出绝缘构件及金属外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模件,所述外模件固定于导电壳体且至少覆盖信号线与端子接线部电连接的部分及接地端子与导电壳体接触的部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的主体部沿上下方向贯穿形成有端子模组收容腔,所述端子组件沿上下方向组装至端子模组收容腔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收容腔包括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端子模组收容腔沿着左右方向成排设置,各所述端子模组收容腔的四周由导电壳体形成屏蔽,所述绝缘构件包括若干个绝缘本体,所述若干个绝缘本体沿左右方向成排设置,各绝缘本体对应组装容纳于端子模组收容腔内,各绝缘本体内固定有两个所述信号端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的下表面凹陷形成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将成一排设置的若干个端子模组收容腔局部连通,所述绝缘构件包括有将成排设置的若干个绝缘本体一体连接的连接本体,所述绝缘构件由下向上组装固定至导电壳体内,所述连接本体对应容纳于连通槽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构件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若干个接地线定位槽,所述支架构件的下表面凹陷3形成有若干个信号线定位槽,所述线缆的接地线对应限位于接地线定位槽内,所述线缆的信号线对应限位于信号线定位槽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定位槽被通孔截断成前后两段,两个所述信号线定位槽中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一个凸肋状的信号线隔断壁,各所述信号线定位槽及信号线隔断壁均被所述通孔截断成前后两段,所述信号线定位槽与对应的信号端子的端子接线部于前后方向一一对应设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于支架构件的后方位置向上突出形成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线缆分割部,所述各组线缆分别对应被限位于相邻两个线缆分割部中间。4一种高速电连接器[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讯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电连接器。[0002]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8820157U号揭示的此类连接件模组,包括一种连接件模组,包括导电壳体、通过组装与所述导电壳体固定的端子组件、与所述端子组件实现电性连接的线缆、覆盖于所述端子组件与线缆连接位置的焊点保护模件、包覆所述导电壳体的外模件及套设于所述线缆上的热缩套管。所述连接件模组用于与一电路板实现对接固定。所述端子组件设有若干个,各端子组件包括有一个绝缘本体和一对信号端子,所述一对信号端子对应通过注塑成形方式被固定至绝缘本体。所述线缆设有若干组,所述各组线缆包括两根信号线及一根接地线。组装时,所述各组线缆的两根信号线与对应一对信号端子实现接触,所述线缆的接地线对应与导电壳体上形成的接地面实现接触。所述焊点保护模件及外模件通过一体注塑形成。[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所述连接件模组,在一体注塑形成焊点保护模件及外模件的过程中,由于注塑压力及高温会使得接地线发生歪斜移位而与信号线发生短路,进而产生耐[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高速电连接器,可防止线缆发生歪斜短路的问[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7]一种高速电连接器,包括设有主体部的导电壳体及与所述主体部相固定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绝缘构件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构件内的若干个信号端子,各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绝缘构件内的端子固定部、由所述端子固定部延伸并露出所述绝缘构件及导电壳体外的端子接线部及由所述端子固定部延伸并露出所述绝缘构件及导电壳体外的端子对接部,所述端子对接部对应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高速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组线缆及支架构件,各组所述线缆包括信号线及接地线,所述支架构件对应间隔开各组线缆的信号线和接地线,所述信号线与对应的信号端子的端子接线部电连接。[0008]进一步,所述端子接线部由绝缘构件的上方漏出绝缘构件及金属外壳,所述端子对接部由绝缘构件的下方漏出绝缘构件及金属外壳,所述支架构件组设于绝缘构件上的端子接线部的上方位置。[0010]进一步,所述信号线位于支架构件的下方,所述接地线位于支架构件的[0011]进一步,还包括外模件,所述外模件固定于导电壳体且至少覆盖信号线与端子接线部电连接的部分及接地端子与导电壳体接触的部分。5[0012]进一步,所述导电壳体的主体部沿上下方向贯穿形成有端子模组收容腔,所述端子组件沿上下方向组装至端子模组收容腔内。[0013]进一步,所述端子模组收容腔包括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端子模组收容腔沿着左右方向成排设置,各所述端子模组收容腔的四周由导电壳体形成屏蔽,所述绝缘构件包括若干个绝缘本体,所述若干个绝缘本体沿左右方向成排设置,各绝缘本体对应组装容纳于端子模组收容腔内,各绝缘本体内固定有两个所述信号端子。[0014]进一步,所述导电壳体的下表面凹陷形成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将成一排设置的若干个端子模组收容腔局部连通,所述绝缘构件包括有将成排设置的若干个绝缘本体一体连接的连接本体,所述绝缘构件由下向上组装固定至导电壳体内,所述连接本体对应容纳于连通槽内。[0015]进一步,所述支架构件对应于端子接线部的上方位置贯穿形成有通孔,所述信号线及端子接线部漏出至通孔,所述支架构件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若干个接地线定位槽,所述支架构件的下表面凹陷形成有若干个信号线定位槽,所述线缆的接地线对应限位于接地线定位槽内,所述线缆的信号线对应限位于信号线定位槽内。[0016]进一步,所述导电壳体于支架构件的前方位置向上突出形成有限位墙,所述限位墙上凹陷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若干个限位槽,所述接地线对应限位于限位槽内并与导电壳体电连接,所述导电壳体于支架构件的后方位置向上突出形成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线缆分割部,所述各组线缆分别对应被限位于相邻两个线缆分割部中间。[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支架构件对线缆的信号线及接地线实现分流限位,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接地线与信号线发生偏移短路的风险。[0018]图1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0019]图2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外模件从导电壳体上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0020]图3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外模件、上排线缆及上支架构件从导电壳体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0021]图4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外模件、上排线缆、上支架构件、下排线缆及下支架构件从导电壳体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0022]图5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0023]图6是图5所示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0024]图7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外模件及接地件从导电壳体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0025]图8是图1所示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0026]图9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其展示了移除外模件后的高速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0027]图10是自图9中A-A线的剖视图。6【具体实施方式】[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0031]此外,为了本申请的描述准确性,本申请涉及方向的请一律以图1为参照,其中X轴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其中X轴正向为右),Y轴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Y轴正向为后),Z轴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Z轴正向为上)。[0032]请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包括导电壳体1、通过组装与所述导电壳体1固定的端子组件2、与所述端子组件2实现电性连接的线缆3、支撑所述线缆3的支架构件4、固定于所述导电壳体1下表面的接地件5、及包覆所述导电壳体1的外模件6。所述高速电连接器用于与一电路板200实现对接固定。[0033]请参考图2至图7所示,所述导电壳体1大致呈板状,包括有板状主体部11及沿所述主体部11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耳部12。所述主体部11于上下方向的上表面形成前承载面111及与所述前承载面111形成落差的后承载面112。所述后承载面112位于前承载面111的后方,且沿着上下方向,前承载面111高于后承载面112。所述前承载面111上沿上下方向分别贯穿主体部11形成有一排若干个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前端子模组收容腔110,所述后承载面112上沿上下方向分别贯穿主体部11形成有一排若干个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后端子模组收容腔110。各所述端子模组收容腔110的四周由导电壳体1形成屏蔽。[0034]所述导电壳体1于一排前端子模组收容腔110前方位置向上凸伸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限位墙13.所述前限位墙13于各前端子模组收容腔110中部的正前方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前限位槽131。[0035]所述导电壳体1于一排后端子模组收容腔110前方位置向上凸伸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限位墙14。所述后限位墙14于各后端子模组收容腔110中部的正前方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后限位槽141。所述相邻两个后限位槽141之间位置向上凸伸形成有前排线缆分割部142。[0036]所述导电壳体1于一排后端子模组收容腔110后方位置向上凸伸形成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后排线缆分割部143.沿前后方向上,各所述后排线缆分割部143成长条状,且分别一一对应于各前排线缆分割部142的后方。[0037]请参考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中,沿前后方向,所述一排前端子模组收容腔110与后限位墙14之间间隔开一定距离,并且所述导电壳体1于所述一排前端子模组收容腔110与后限位墙14之间的位置向上凸伸形成若干个限位凸块144.沿前后方向上,各所述限位凸块7144分别一一对应于各前排线缆分割部142的前方。[0038]请参考图6结合图5所示,本申请中,所述导电壳体1下表面凹陷形成前连通槽1101及后连通槽1102,所述前连通槽1101沿左右方向连通所述一排前端子模组收容腔110,所述后连通槽1102沿左右方向连通所述一排后端子模组收容腔110。所述前连通槽1101位于后连通槽1102的前方位置。所述前连通槽1101与后连通槽1102之间由导电壳体1分割屏蔽开。[0039]在本申请中,所述导电壳体1由具备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制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壳体1由绝缘性材料通过注塑而成,此时,所述由绝缘性材料制程的导电壳体1至少局部位置通过电镀形成导电层以实现功能。[0040]请参考图4至图6所示,所述端子组件2设有两个,各所述端子组件2包括绝缘构件21及若干对信号端子22。各所述绝缘构件21包括若干个绝缘本体211及将所述若干个绝缘本体211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本体212。具体为连接本体212由各绝缘本体211的前端位置将对应若干个绝缘本体211一体连接。各所述绝缘本体211大致呈长方体柱状,各所述绝缘本体211内均固定(通过注塑成型固定)有一对信号端子22。[0041]所述各信号端子22包括固定在对应绝缘本体211内的端子固定部221、由所述端子固定部221一端(上端)延伸并露出所述绝缘本体211及导电壳体1外的端子接线部222及由所述端子固定部221另一端(下端)延伸并露出所述绝缘本体21及导电壳体1外的端子对接部223。所述端子固定部221呈直线条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端子接线部22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于上方形成平面状接触面2221,接触面2221不低于绝缘本体211的上表面,接触面2221对应与线缆3电连接。所述端子接线部222由端子固定部221的上端垂直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端子对接部223由端子固定部221的下端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端子对接部223成悬臂状且能够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各所述端子对接部223形成有与电路板压接的接触部[0042]本申请中,同一个端子组件2的若干对信号端子22的端子接线部222(接触面2221)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同一个端子组件2的若干对信号端子22的接触部2231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两个端子组件2内的信号端子22沿前后方向成两排设置。[0043]请参考图5及图6所示,本申请中,沿上下方向,所述绝缘本体211的厚度大于连接本体212的厚度,所述连接本体212位于对应信号端子22的端子对接部223的自由端上方。[0044]请参考图2至图6,图9及图10所示,本申请中,所述线缆3设有若干组,若干组线缆3成两排设置且对应与固定在导电壳体1内的两个端子组件2对应。各组所述线缆3包括两根信号线301及一根接地线302。组装时,各组线缆3的两根信号线301分别与对应的一对信号端子22的接触面2221电连接,一根接地线302用于与导电壳体1电连接。[0045]所述支架构件4由绝缘性材料制成,且沿左右方向大致呈长条形。本申请中,所述支架构件4设置有两个,分别对应组设于两个所述端子组件2上方。各所述支架构件4对应于各绝缘本体211的上方位置贯穿形成有通孔41,所述通孔41于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对应一对信号端子22的两个端子接线部222之间的宽度(结合图3、4、5、9所示,此处是指两个端子接线部222于左右方向上的跨度,包括了两个端子接线部222之前的间隔距离及两个接线部222自身的宽度)。[0046]所述支架构件4的上表面于各通孔41的前端及后端位置凹陷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个接地线定位槽42,该一个接地线定位槽42被通孔41截断成前后两段。所述支架构8件4的下表面于各通孔41的前端及后端位置凹陷形成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信号线定位槽43,并于两个信号线定位槽43中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一个凸肋状的信号线隔断壁431。各信号线定位槽43及信号线隔断壁431被通孔41截断成前后两段。所述信号线定位槽43与对应的信号端子22的端子接线部222于前后方向一一对应设置。[0047]两个所述支架构件4分别被安装于导电壳体1的前承载面111及后承载面112上方,且对应位于两个端子组件2的上方位置,位于前端的支架构件4于前后方向上由前限位墙13及限位凸块144限位。位于后端的支架构件4于前后方向上由后限位墙14及后排线缆分割部[0048]本申请中,所述同一个端子组件2的若干个绝缘本体211向上凸伸至对应承载面的上方(前承载面111、后承载面112),所述支架构件4下表面形成有突出的定位柱44凸伸至对应两个绝缘本体21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以实现对支架构件4左右方向的限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所述支架构件4左右方向的限位亦可以直接由导电壳体1实现,例如支架构件4与导电壳体1对接的表面形成限位结构(未图示,可以是凸块与凹槽的配合方式或者其他),而将绝缘本体211的上表面设计成与对应承载面(前承载面111、后承载面112)齐平。[0049]各组线缆3的两根信号线301被限位于对应的支架构件4的两个信号线定位槽43中,且中间由信号线隔断壁431于左右方向间隔开,信号线301对应与信号端子22的端子接线部222焊接固定。各组线缆3的接地线302被对应限位于接地线定位槽42中,且接地线302的自由端凸伸至导电壳体1的前限位槽131内并通过焊接固定与导电壳体1实现电连接。[0050]请参考图1至8所示,所述接地件5由金属板通过冲压折弯形成,包括主体板51及由主体板51前后方向端缘分别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限位板52。所述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