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区10kV线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1.1工程基本信息本工程位于国家级重点林区,涉及线路改造总长度42.6公里,途经针叶林、阔叶林及混交林等复杂植被区域。工程内容包括拆除老旧水泥电杆328基,新建18米及以上钢杆296基,架设绝缘导线58.3公里,敷设阻燃电缆7.2公里,改造配电台区19处,安装智能分界开关36台。工程设计风速30m/s,覆冰厚度15mm,地震烈度VII度,全线海拔落差达680米。1.2主要技术指标导线采用JKLGYJ-10kV-120/20型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电缆选用YJV22-10kV-3×70型钢带铠装阻燃电缆。杆塔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掏挖式基础占比75%,岩石嵌固基础占比25%。防雷保护设置氧化锌避雷器186组,接地电阻要求≤10Ω,在I级火险区提升至≤5Ω。1.3工程难点分析生态敏感区施工:线路穿越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3.2公里,需采用高跨方案(平均杆塔高度24米),避让古树名木17处防火等级要求:全线85%区域属于I、II级森林火险区,动火作业需执行"三不动火"原则(无证不动火、无监护不动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地形条件限制:35%路段坡度超过25°,大型机械无法进入,需采用索道运输和人工组塔不停电施工:涉及12条用户线路的带电搭接,需采用绝缘遮蔽+旁路电缆技术二、施工组织管理2.1项目管理架构设立项目经理部,配置:项目经理(持一级建造师证)1人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1人专职安全员3人(每15公里配置1人)施工队长4人(按区域划分)质量检查员2人材料管理员1人环保监督员1人(持注册环保工程师证)2.2施工队伍配置施工队伍人数主要设备负责区域架空线路一队28人抱杆8套、绞磨机4台A段(12.3km)架空线路二队32人抱杆10套、绞磨机5台B段(15.7km)电缆施工队15人电缆敷设机2台、热熔焊机3台穿越林区道路及敏感区配电安装队18人变压器吊装设备3套19个配电台区运输保障队12人四驱运输车5辆、索道2套材料二次转运2.3物资保障计划材料储备:在林区外围设置3处中转仓库,每处储备杆塔20基、导线5km、绝缘子200套,采用防火篷布覆盖并配备消防沙箱及灭火器周转材料:准备绝缘脚手架150套、防火隔离带2000米、防尘网5000㎡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照明设备30套、柴油发电机4台、森林防火服50套、急救药品箱8个三、关键施工技术措施3.1路径优化与测量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获取1:500地形图,结合GIS系统进行路径优化,使砍伐通道宽度从常规8米缩减至5米。测量放样使用双频GNSS接收机,平面位置误差控制在50mm内,高程误差≤30mm。对地形复杂段增设校核桩,每500米设置一个永久性水准点。3.2杆塔基础施工掏挖基础:采用液压掏挖机成孔,孔径1.2-1.5米,孔深2.5-3.5米,孔壁设置防滑台阶,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串筒下料,坍落度控制在180±20mm岩石基础:使用金刚石钻头钻孔,植入Φ25螺纹钢锚杆,灌注无收缩灌浆料,锚杆抗拔力≥120kN基础防护:基坑回填采用原土分层夯实(每层300mm),顶部设置0.5m高挡土台,基面铺设防冲刷植生毯3.3杆塔组立工艺钢杆运输:分解运输至塔位,地面组装后采用"悬浮抱杆"整体起立,起吊角度控制在60°以内高空作业:使用全方位防坠安全带,设置双保险绳,在横担安装处设置临时工作平台防盗措施:所有连接螺栓采用防盗螺母并点焊固定,接地引下线设置防盗盒,塔材涂刷防腐蚀涂层3.4线路架设技术张力放线:采用3吨张力机,导线张力控制在18kN,牵引速度3-5km/h,防捻器每500米设置1组弧垂控制:在温度±5℃时进行观测,采用异长法双端观测,误差控制在±2.5%内附件安装:使用绝缘绳传递工具,绝缘子安装前进行绝缘电阻测试(≥500MΩ),防震锤安装距离偏差≤30mm3.5电缆敷设工艺电缆沟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深度≥1.2米,宽度0.8米,沟底铺设100mm厚细砂,敷设后覆盖红砖+警示带顶管施工:穿越林区道路采用Φ150mmMPP管非开挖顶进,单次顶进长度≤50米,偏差控制在100mm/100m接头处理:采用3M冷缩式中间接头,施工环境温度控制在5-30℃,密封处理后进行局部放电测试(≤5pC)四、安全与环境保护4.1森林防火专项措施动火作业管理:办理林区动火许可证,作业点半径15米内清理可燃物,设置双层防火隔离带使用防爆型切割设备,配备2台以上风力灭火机及200L消防水桶动火时段严格限制在每日6:00-10:00,遇4级以上大风停止作业吸烟管控:施工现场设置固定吸烟点12处,配备金属烟灰缸和灭火沙,吸烟人员实行登记制度消防设施:每基杆塔配置2kg干粉灭火器1具,运输车辆配备防火帽,宿营地设置消防水池(容量5m³)4.2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登杆作业:执行"二查三测"制度(查脚扣/安全带、查杆根/拉线;测风速、测登杆人员血压、测绝缘工具)临边防护:在悬崖、陡坡处设置1.2米高安全围栏,拉设安全警示绳,设置安全母绳防坠落系统:采用双钩安全带+防坠器组合保护,攀登自锁器每半年检测1次,静拉力≥22kN4.3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恢复:临时占地控制在0.3亩/基杆塔,施工结束后采用原土回填并播撒本地草种运输便道宽度≤2.5米,设置错车道,雨季铺设碎石垫层防冲刷表土剥离单独存放,厚度≥300mm,用于后期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施工时间避开鸟类繁殖期(4-6月),夜间22:00后停止作业设置野生动物通道12处,通道宽度≥5米,高度≥4米严禁使用有毒农药,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排放4.4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编制森林火灾、高处坠落、设备倾覆等专项预案,每季度组织1次实战演练应急通讯:配备北斗卫星电话2部,对讲机15台(配备林区专用天线),确保通讯无死角医疗救护:设置现场医疗点3处,配备AED除颤仪1台,与最近林场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五、施工进度管理5.1进度计划编制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体系:总进度计划:总工期150天,关键线路为:基础施工→杆塔组立→导线架设→设备调试月计划:分解为5个施工月,每月25日召开进度分析会周滚动计划:每周五下达下周作业计划,明确各作业面任务量日碰头计划:每日17:00召开现场协调会,解决当日问题5.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125人,分3班作业(含早班5:00-13:00)储备2套备用杆塔(20基)及导线(3km),应对材料短缺风险配备2台应急发电机,保障阴雨天基础混凝土浇筑连续性技术保障:岩石基础采用静态爆破技术,缩短成孔时间50%推广"四新"技术:使用复合材料横担120基,绝缘穿刺线夹380套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解决特殊地段施工难题协调机制:每周与林业部门联合巡查,提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与气象部门建立预警机制,提前3天获取精确天气预报设置专职协调员2名,负责处理地方关系5.3进度控制方法挣值管理:每周计算BCWP(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S(计划工作预算费用)、ACWP(已完工作实际费用),控制CV(费用偏差)在±5%内,SV(进度偏差)在±3%内关键线路控制:对基础混凝土养护、导线展放等关键工序设置浮动时间≤3天预警机制:当某工序延误超5天时,立即启动赶工措施(增加作业面、延长作业时间、调配备用资源)六、质量控制体系6.1原材料质量控制进场检验:所有材料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钢材、绝缘子等主要材料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和第三方检测报告抽样检测:导线按每10km抽样1组进行拉力试验,电缆按每盘进行直流耐压试验(30kV/1min不击穿)存储管理:绝缘子存放于恒温仓库,绝缘材料防潮包装不得破损,水泥存储期不超过3个月6.2施工过程控制隐蔽工程验收:基础钢筋、接地装置等隐蔽工程需经监理验收签证,留存影像资料工序质量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28处,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原则检测手段:配备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表、全站仪等检测设备,每日开工前进行计量校准6.3质量通病防治混凝土缺陷: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冬季施工时采用电伴热养护,确保临界强度≥7MPa导线损伤:放线滑车采用尼龙轮,导线接头处缠绕铝包带,压接后进行X光探伤接地不良:采用深井接地(深度≥5米)+降阻剂(膨润土型),在岩石地段设置水平放射电极七、验收与移交7.1分段验收基础工程:分3批验收,检查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基础埋深、根开尺寸等指标杆塔工程:检查倾斜度(≤1.5‰)、螺栓扭矩(符合规范值±10%)、接地电阻值线路工程:进行相序核对、绝缘电阻测试(≥1000MΩ)、工频耐压试验(42kV/1min)7.2竣工资料编制"一案四册"竣工资料: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工程质量评定册(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隐蔽工程验收册(含照片286张)设备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