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方法_第1页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方法_第2页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方法_第3页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方法_第4页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方法一、概述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符合使用标准、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毛巾的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外观质量及安全性。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毛巾面料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外观检测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并遵循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

---

二、物理性能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评估毛巾的面料强度、吸水性、柔软度等关键指标。

(一)拉伸强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面料在受力时的抗撕裂和抗变形能力。

2.测试方法:

(1)使用电子拉力机,将试样夹持固定。

(2)以均匀速率施加载荷,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力值。

(3)计算断裂强力(单位:N/5cm)。

3.参考标准:依据行业规范(如FZ/T64001)设定合格范围,示例数据为≥200N/5cm。

(二)吸水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吸水速度和吸水能力。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从浸入到完全吸水饱和的时间(单位:秒)。

(2)测量饱和后毛巾的重量增加率(吸水率=(饱和重量-干重)/干重×100%)。

3.参考标准:吸水时间≤30秒,吸水率≥80%。

(三)柔软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触感和舒适度。

2.测试方法:

(1)使用YG(B)712型柔软度测试仪,通过测定法向力-位移曲线计算柔软度值。

(2)柔软度值越低,手感越柔软。

3.参考标准:柔软度值≤0.8N·cm。

---

三、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主要检测毛巾面料的材质、染料稳定性及有害物质含量。

(一)材质鉴定

1.测试目的:确认毛巾材质(如棉、化纤或混纺)。

2.测试方法:

(1)采用燃烧法,观察燃烧状态、气味和灰烬形态。

(2)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

3.常见结果:纯棉燃烧时有纸灰,化纤则有刺鼻气味。

(二)染料稳定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染料在洗涤后的耐久性。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进行多次洗涤(如GB/T4802.8标准洗涤条件)。

(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牢度(单位:级)。

3.参考标准:耐洗色牢度≥4级。

(三)pH值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面料酸碱度是否适合皮肤接触。

2.测试方法:

(1)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面料水溶液的pH值。

3.参考标准:pH值范围6.5-8.5。

---

四、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主要评估毛巾的表面质量,包括色差、污渍、破损等。

(一)色差检测

1.测试目的:确保产品颜色均匀性。

2.测试方法:

(1)使用分光测色仪,测量试样不同部位的反射率值(单位:ΔE)。

3.参考标准:ΔE≤1.5。

(二)污渍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面料的抗污能力。

2.测试方法:

(1)滴加标准染料溶液(如黑色或红色),静置30分钟后擦拭。

(2)评估污渍残留程度。

3.参考标准:无残留或轻微残留(1-2级)。

(三)破损检测

1.测试目的:检查面料是否存在针孔、裂口等缺陷。

2.测试方法:

(1)在自然光下放大10倍观察试样表面。

3.参考标准:无明显破损。

---

五、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主要检测毛巾是否含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等。

(一)甲醛含量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甲醛释放量是否超标。

2.测试方法:

(1)采用乙酰丙酮法,将试样浸泡后测定溶液中甲醛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75mg/kg(儿童用品需≤45mg/kg)。

(二)重金属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铅、铬等重金属含量。

2.测试方法:

(1)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试样中的重金属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铅≤4mg/kg,铬≤6mg/kg。

---

六、总结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需综合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及安全性等多维度指标。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并定期更新检测标准以适应行业变化。

五、安全性评估(续)

安全性评估是毛巾质量检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本部分将详细阐述甲醛含量检测、重金属检测以及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评估方法。

(一)甲醛含量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甲醛是一种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常用于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固色剂或防腐剂。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不适等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释放量,特别是对于婴幼儿使用的毛巾产品,甲醛含量要求更为严格。

2.乙酰丙酮法具体步骤:

(1)试样准备:取约5g毛巾面料,剪成1cm×1cm的小块,置于密闭容器中。

(2)提取溶液:加入100mL蒸馏水,于40℃恒温振荡器中处理4小时,使甲醛充分溶解。

(3)显色反应:取10mL提取液,加入1mL乙酸溶液和1mL硫酸溶液,混合均匀后滴加1mL乙酰丙酮试剂,摇匀。

(4)温度控制与计时:将反应液置于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静置1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颜色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6)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或公式计算甲醛浓度(mg/kg)。

3.干扰因素控制:

-操作过程中需避免乙酰丙酮试剂与强氧化剂接触。

-使用去离子水确保实验纯度。

(二)重金属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重金属(如铅、镉、铬、汞等)可通过皮肤吸收或洗涤过程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能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因此,检测毛巾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2.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具体步骤:

(1)样品前处理:

-将试样剪成碎片,在105℃烘箱中干燥6小时。

-磨细后称取0.5g样品,置于瓷坩埚中,加入5mL硝酸和2mL高氯酸,盖紧坩埚盖,低温加热消解至透明溶液。

-加入1mL氨水调节pH值,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摇匀备用。

(2)仪器准备:

-校准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

-选择相应的空心阴极灯(如铅元素使用铅空心阴极灯)。

(3)测定过程:

-以空气-乙炔火焰燃烧试液,依次测定各重金属元素的吸光度值。

-根据工作曲线计算样品中重金属浓度(mg/kg)。

3.常见重金属项目及标准:

-铅(Pb):≤4mg/kg(儿童用品≤0.06mg/kg)

-镉(Cd):≤0.5mg/kg

-总铬(Cr):≤6mg/kg

-汞(Hg):≤0.0005mg/kg

(三)其他有害物质评估

1.pH值检测(续):

(1)测试目的:过酸或过碱的毛巾可能刺激皮肤,引发不适。

(2)具体步骤:

-将试样在60℃水中浸泡30分钟,取浸出液。

-使用精密pH试纸或pH计测量pH值,确保在6.5-8.5的舒适范围内。

2.异味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是否存在霉味、氯味等不良气味。

(2)具体步骤:

-由专业检测人员通过鼻嗅法评估,参照GB/T2912.1标准判定等级(0-4级,0级无异味)。

3.致癌染料检测:

(1)测试目的:排除含有偶氮染料等可能分解产生致癌物的染料。

(2)具体步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20种禁用偶氮染料。

六、安全性评估(续)

除了上述常规检测项目,部分特殊用途的毛巾(如医疗用毛巾)还需进行额外的安全性评估。以下列举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四)杀虫剂残留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在生长或加工过程中是否残留杀虫剂,以防对人体造成毒性影响。

2.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将试样剪成细小碎片,用丙酮/乙腈混合溶液(体积比1:1)提取,过滤去除杂质。

(2)仪器检测: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残留杀虫剂。

3.常见检测项目及标准:

-氯菊酯:≤0.1mg/kg

-氧戊菊酯:≤0.2mg/kg

(五)阻燃剂检测

1.测试目的:对于需要防火处理的毛巾产品(如工业用毛巾),需检测阻燃剂含量,确保其在燃烧时能有效抑制火焰蔓延。

2.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采用索氏提取法,用二氯甲烷提取试样中的阻燃剂。

(2)仪器检测:

-使用GC-MS或LC-MS/MS检测多溴联苯(PBDEs)、有机磷阻燃剂等。

3.参考标准:

-PBDEs总量:≤0.5mg/kg

-十溴二苯醚(BDE-209):≤0.2mg/kg

(六)微生物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滋生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真菌,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2.检测方法:

(1)样品制备:

-取10cm×10cm试样,加入90mL生理盐水,充分振荡制成1:10稀释液。

(2)菌落计数:

-采用平板划线法或倾注法,在需氧菌培养基(如PCA)或厌氧菌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g)。

3.参考标准:

-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g

-霉菌和酵母菌:≤500CFU/g

---

七、检测报告与改进建议

1.检测报告内容:

-实验基本信息(样品编号、检测项目、检测日期)。

-各项检测结果(数值、单位、合格性判定)。

-检测依据的标准(如GB/T4802系列、FZ/T标准)。

-结论与建议。

2.不合格样品改进建议:

(1)物理性能问题:

-拉伸强度不足:调整纺纱张力或增加纱线密度。

-吸水性差:优化纤维混纺比例或增加孔隙结构。

(2)化学成分问题:

-甲醛超标:更换低甲醛含量染料或加强固色工艺。

-重金属超标:选用无污染原材料或改进整理工艺。

(3)外观问题:

-色差大:优化染色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助剂用量)。

-污渍问题:提高染料上染率或增加后整理防污处理。

3.持续改进措施:

-建立原材料入库检测制度,从源头控制质量。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工艺稳定性。

-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升操作规范性。

(注:以上内容已根据要求进行扩写,具体数值和标准为示例,实际检测需参照最新国家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一、概述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符合使用标准、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毛巾的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外观质量及安全性。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毛巾面料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外观检测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并遵循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

---

二、物理性能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评估毛巾的面料强度、吸水性、柔软度等关键指标。

(一)拉伸强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面料在受力时的抗撕裂和抗变形能力。

2.测试方法:

(1)使用电子拉力机,将试样夹持固定。

(2)以均匀速率施加载荷,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力值。

(3)计算断裂强力(单位:N/5cm)。

3.参考标准:依据行业规范(如FZ/T64001)设定合格范围,示例数据为≥200N/5cm。

(二)吸水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吸水速度和吸水能力。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从浸入到完全吸水饱和的时间(单位:秒)。

(2)测量饱和后毛巾的重量增加率(吸水率=(饱和重量-干重)/干重×100%)。

3.参考标准:吸水时间≤30秒,吸水率≥80%。

(三)柔软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触感和舒适度。

2.测试方法:

(1)使用YG(B)712型柔软度测试仪,通过测定法向力-位移曲线计算柔软度值。

(2)柔软度值越低,手感越柔软。

3.参考标准:柔软度值≤0.8N·cm。

---

三、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主要检测毛巾面料的材质、染料稳定性及有害物质含量。

(一)材质鉴定

1.测试目的:确认毛巾材质(如棉、化纤或混纺)。

2.测试方法:

(1)采用燃烧法,观察燃烧状态、气味和灰烬形态。

(2)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

3.常见结果:纯棉燃烧时有纸灰,化纤则有刺鼻气味。

(二)染料稳定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染料在洗涤后的耐久性。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进行多次洗涤(如GB/T4802.8标准洗涤条件)。

(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牢度(单位:级)。

3.参考标准:耐洗色牢度≥4级。

(三)pH值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面料酸碱度是否适合皮肤接触。

2.测试方法:

(1)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面料水溶液的pH值。

3.参考标准:pH值范围6.5-8.5。

---

四、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主要评估毛巾的表面质量,包括色差、污渍、破损等。

(一)色差检测

1.测试目的:确保产品颜色均匀性。

2.测试方法:

(1)使用分光测色仪,测量试样不同部位的反射率值(单位:ΔE)。

3.参考标准:ΔE≤1.5。

(二)污渍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面料的抗污能力。

2.测试方法:

(1)滴加标准染料溶液(如黑色或红色),静置30分钟后擦拭。

(2)评估污渍残留程度。

3.参考标准:无残留或轻微残留(1-2级)。

(三)破损检测

1.测试目的:检查面料是否存在针孔、裂口等缺陷。

2.测试方法:

(1)在自然光下放大10倍观察试样表面。

3.参考标准:无明显破损。

---

五、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主要检测毛巾是否含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等。

(一)甲醛含量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甲醛释放量是否超标。

2.测试方法:

(1)采用乙酰丙酮法,将试样浸泡后测定溶液中甲醛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75mg/kg(儿童用品需≤45mg/kg)。

(二)重金属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铅、铬等重金属含量。

2.测试方法:

(1)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试样中的重金属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铅≤4mg/kg,铬≤6mg/kg。

---

六、总结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需综合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及安全性等多维度指标。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并定期更新检测标准以适应行业变化。

五、安全性评估(续)

安全性评估是毛巾质量检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本部分将详细阐述甲醛含量检测、重金属检测以及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评估方法。

(一)甲醛含量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甲醛是一种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常用于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固色剂或防腐剂。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不适等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释放量,特别是对于婴幼儿使用的毛巾产品,甲醛含量要求更为严格。

2.乙酰丙酮法具体步骤:

(1)试样准备:取约5g毛巾面料,剪成1cm×1cm的小块,置于密闭容器中。

(2)提取溶液:加入100mL蒸馏水,于40℃恒温振荡器中处理4小时,使甲醛充分溶解。

(3)显色反应:取10mL提取液,加入1mL乙酸溶液和1mL硫酸溶液,混合均匀后滴加1mL乙酰丙酮试剂,摇匀。

(4)温度控制与计时:将反应液置于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静置1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颜色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6)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或公式计算甲醛浓度(mg/kg)。

3.干扰因素控制:

-操作过程中需避免乙酰丙酮试剂与强氧化剂接触。

-使用去离子水确保实验纯度。

(二)重金属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重金属(如铅、镉、铬、汞等)可通过皮肤吸收或洗涤过程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能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因此,检测毛巾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2.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具体步骤:

(1)样品前处理:

-将试样剪成碎片,在105℃烘箱中干燥6小时。

-磨细后称取0.5g样品,置于瓷坩埚中,加入5mL硝酸和2mL高氯酸,盖紧坩埚盖,低温加热消解至透明溶液。

-加入1mL氨水调节pH值,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摇匀备用。

(2)仪器准备:

-校准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

-选择相应的空心阴极灯(如铅元素使用铅空心阴极灯)。

(3)测定过程:

-以空气-乙炔火焰燃烧试液,依次测定各重金属元素的吸光度值。

-根据工作曲线计算样品中重金属浓度(mg/kg)。

3.常见重金属项目及标准:

-铅(Pb):≤4mg/kg(儿童用品≤0.06mg/kg)

-镉(Cd):≤0.5mg/kg

-总铬(Cr):≤6mg/kg

-汞(Hg):≤0.0005mg/kg

(三)其他有害物质评估

1.pH值检测(续):

(1)测试目的:过酸或过碱的毛巾可能刺激皮肤,引发不适。

(2)具体步骤:

-将试样在60℃水中浸泡30分钟,取浸出液。

-使用精密pH试纸或pH计测量pH值,确保在6.5-8.5的舒适范围内。

2.异味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是否存在霉味、氯味等不良气味。

(2)具体步骤:

-由专业检测人员通过鼻嗅法评估,参照GB/T2912.1标准判定等级(0-4级,0级无异味)。

3.致癌染料检测:

(1)测试目的:排除含有偶氮染料等可能分解产生致癌物的染料。

(2)具体步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20种禁用偶氮染料。

六、安全性评估(续)

除了上述常规检测项目,部分特殊用途的毛巾(如医疗用毛巾)还需进行额外的安全性评估。以下列举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四)杀虫剂残留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在生长或加工过程中是否残留杀虫剂,以防对人体造成毒性影响。

2.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将试样剪成细小碎片,用丙酮/乙腈混合溶液(体积比1:1)提取,过滤去除杂质。

(2)仪器检测: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残留杀虫剂。

3.常见检测项目及标准:

-氯菊酯:≤0.1mg/kg

-氧戊菊酯:≤0.2mg/kg

(五)阻燃剂检测

1.测试目的:对于需要防火处理的毛巾产品(如工业用毛巾),需检测阻燃剂含量,确保其在燃烧时能有效抑制火焰蔓延。

2.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采用索氏提取法,用二氯甲烷提取试样中的阻燃剂。

(2)仪器检测:

-使用GC-MS或LC-MS/MS检测多溴联苯(PBDEs)、有机磷阻燃剂等。

3.参考标准:

-PBDEs总量:≤0.5mg/kg

-十溴二苯醚(BDE-209):≤0.2mg/kg

(六)微生物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滋生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真菌,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2.检测方法:

(1)样品制备:

-取10cm×10cm试样,加入90mL生理盐水,充分振荡制成1:10稀释液。

(2)菌落计数:

-采用平板划线法或倾注法,在需氧菌培养基(如PCA)或厌氧菌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g)。

3.参考标准:

-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g

-霉菌和酵母菌:≤500CFU/g

---

七、检测报告与改进建议

1.检测报告内容:

-实验基本信息(样品编号、检测项目、检测日期)。

-各项检测结果(数值、单位、合格性判定)。

-检测依据的标准(如GB/T4802系列、FZ/T标准)。

-结论与建议。

2.不合格样品改进建议:

(1)物理性能问题:

-拉伸强度不足:调整纺纱张力或增加纱线密度。

-吸水性差:优化纤维混纺比例或增加孔隙结构。

(2)化学成分问题:

-甲醛超标:更换低甲醛含量染料或加强固色工艺。

-重金属超标:选用无污染原材料或改进整理工艺。

(3)外观问题:

-色差大:优化染色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助剂用量)。

-污渍问题:提高染料上染率或增加后整理防污处理。

3.持续改进措施:

-建立原材料入库检测制度,从源头控制质量。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工艺稳定性。

-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升操作规范性。

(注:以上内容已根据要求进行扩写,具体数值和标准为示例,实际检测需参照最新国家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一、概述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符合使用标准、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毛巾的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外观质量及安全性。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毛巾面料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外观检测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并遵循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

---

二、物理性能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评估毛巾的面料强度、吸水性、柔软度等关键指标。

(一)拉伸强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面料在受力时的抗撕裂和抗变形能力。

2.测试方法:

(1)使用电子拉力机,将试样夹持固定。

(2)以均匀速率施加载荷,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力值。

(3)计算断裂强力(单位:N/5cm)。

3.参考标准:依据行业规范(如FZ/T64001)设定合格范围,示例数据为≥200N/5cm。

(二)吸水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吸水速度和吸水能力。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从浸入到完全吸水饱和的时间(单位:秒)。

(2)测量饱和后毛巾的重量增加率(吸水率=(饱和重量-干重)/干重×100%)。

3.参考标准:吸水时间≤30秒,吸水率≥80%。

(三)柔软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触感和舒适度。

2.测试方法:

(1)使用YG(B)712型柔软度测试仪,通过测定法向力-位移曲线计算柔软度值。

(2)柔软度值越低,手感越柔软。

3.参考标准:柔软度值≤0.8N·cm。

---

三、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主要检测毛巾面料的材质、染料稳定性及有害物质含量。

(一)材质鉴定

1.测试目的:确认毛巾材质(如棉、化纤或混纺)。

2.测试方法:

(1)采用燃烧法,观察燃烧状态、气味和灰烬形态。

(2)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

3.常见结果:纯棉燃烧时有纸灰,化纤则有刺鼻气味。

(二)染料稳定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染料在洗涤后的耐久性。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进行多次洗涤(如GB/T4802.8标准洗涤条件)。

(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牢度(单位:级)。

3.参考标准:耐洗色牢度≥4级。

(三)pH值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面料酸碱度是否适合皮肤接触。

2.测试方法:

(1)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面料水溶液的pH值。

3.参考标准:pH值范围6.5-8.5。

---

四、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主要评估毛巾的表面质量,包括色差、污渍、破损等。

(一)色差检测

1.测试目的:确保产品颜色均匀性。

2.测试方法:

(1)使用分光测色仪,测量试样不同部位的反射率值(单位:ΔE)。

3.参考标准:ΔE≤1.5。

(二)污渍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面料的抗污能力。

2.测试方法:

(1)滴加标准染料溶液(如黑色或红色),静置30分钟后擦拭。

(2)评估污渍残留程度。

3.参考标准:无残留或轻微残留(1-2级)。

(三)破损检测

1.测试目的:检查面料是否存在针孔、裂口等缺陷。

2.测试方法:

(1)在自然光下放大10倍观察试样表面。

3.参考标准:无明显破损。

---

五、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主要检测毛巾是否含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等。

(一)甲醛含量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甲醛释放量是否超标。

2.测试方法:

(1)采用乙酰丙酮法,将试样浸泡后测定溶液中甲醛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75mg/kg(儿童用品需≤45mg/kg)。

(二)重金属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铅、铬等重金属含量。

2.测试方法:

(1)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试样中的重金属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铅≤4mg/kg,铬≤6mg/kg。

---

六、总结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需综合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及安全性等多维度指标。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并定期更新检测标准以适应行业变化。

五、安全性评估(续)

安全性评估是毛巾质量检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本部分将详细阐述甲醛含量检测、重金属检测以及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评估方法。

(一)甲醛含量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甲醛是一种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常用于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固色剂或防腐剂。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不适等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释放量,特别是对于婴幼儿使用的毛巾产品,甲醛含量要求更为严格。

2.乙酰丙酮法具体步骤:

(1)试样准备:取约5g毛巾面料,剪成1cm×1cm的小块,置于密闭容器中。

(2)提取溶液:加入100mL蒸馏水,于40℃恒温振荡器中处理4小时,使甲醛充分溶解。

(3)显色反应:取10mL提取液,加入1mL乙酸溶液和1mL硫酸溶液,混合均匀后滴加1mL乙酰丙酮试剂,摇匀。

(4)温度控制与计时:将反应液置于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静置1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颜色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6)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或公式计算甲醛浓度(mg/kg)。

3.干扰因素控制:

-操作过程中需避免乙酰丙酮试剂与强氧化剂接触。

-使用去离子水确保实验纯度。

(二)重金属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重金属(如铅、镉、铬、汞等)可通过皮肤吸收或洗涤过程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能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因此,检测毛巾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2.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具体步骤:

(1)样品前处理:

-将试样剪成碎片,在105℃烘箱中干燥6小时。

-磨细后称取0.5g样品,置于瓷坩埚中,加入5mL硝酸和2mL高氯酸,盖紧坩埚盖,低温加热消解至透明溶液。

-加入1mL氨水调节pH值,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摇匀备用。

(2)仪器准备:

-校准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

-选择相应的空心阴极灯(如铅元素使用铅空心阴极灯)。

(3)测定过程:

-以空气-乙炔火焰燃烧试液,依次测定各重金属元素的吸光度值。

-根据工作曲线计算样品中重金属浓度(mg/kg)。

3.常见重金属项目及标准:

-铅(Pb):≤4mg/kg(儿童用品≤0.06mg/kg)

-镉(Cd):≤0.5mg/kg

-总铬(Cr):≤6mg/kg

-汞(Hg):≤0.0005mg/kg

(三)其他有害物质评估

1.pH值检测(续):

(1)测试目的:过酸或过碱的毛巾可能刺激皮肤,引发不适。

(2)具体步骤:

-将试样在60℃水中浸泡30分钟,取浸出液。

-使用精密pH试纸或pH计测量pH值,确保在6.5-8.5的舒适范围内。

2.异味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是否存在霉味、氯味等不良气味。

(2)具体步骤:

-由专业检测人员通过鼻嗅法评估,参照GB/T2912.1标准判定等级(0-4级,0级无异味)。

3.致癌染料检测:

(1)测试目的:排除含有偶氮染料等可能分解产生致癌物的染料。

(2)具体步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20种禁用偶氮染料。

六、安全性评估(续)

除了上述常规检测项目,部分特殊用途的毛巾(如医疗用毛巾)还需进行额外的安全性评估。以下列举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四)杀虫剂残留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在生长或加工过程中是否残留杀虫剂,以防对人体造成毒性影响。

2.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将试样剪成细小碎片,用丙酮/乙腈混合溶液(体积比1:1)提取,过滤去除杂质。

(2)仪器检测: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残留杀虫剂。

3.常见检测项目及标准:

-氯菊酯:≤0.1mg/kg

-氧戊菊酯:≤0.2mg/kg

(五)阻燃剂检测

1.测试目的:对于需要防火处理的毛巾产品(如工业用毛巾),需检测阻燃剂含量,确保其在燃烧时能有效抑制火焰蔓延。

2.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采用索氏提取法,用二氯甲烷提取试样中的阻燃剂。

(2)仪器检测:

-使用GC-MS或LC-MS/MS检测多溴联苯(PBDEs)、有机磷阻燃剂等。

3.参考标准:

-PBDEs总量:≤0.5mg/kg

-十溴二苯醚(BDE-209):≤0.2mg/kg

(六)微生物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滋生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真菌,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2.检测方法:

(1)样品制备:

-取10cm×10cm试样,加入90mL生理盐水,充分振荡制成1:10稀释液。

(2)菌落计数:

-采用平板划线法或倾注法,在需氧菌培养基(如PCA)或厌氧菌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g)。

3.参考标准:

-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g

-霉菌和酵母菌:≤500CFU/g

---

七、检测报告与改进建议

1.检测报告内容:

-实验基本信息(样品编号、检测项目、检测日期)。

-各项检测结果(数值、单位、合格性判定)。

-检测依据的标准(如GB/T4802系列、FZ/T标准)。

-结论与建议。

2.不合格样品改进建议:

(1)物理性能问题:

-拉伸强度不足:调整纺纱张力或增加纱线密度。

-吸水性差:优化纤维混纺比例或增加孔隙结构。

(2)化学成分问题:

-甲醛超标:更换低甲醛含量染料或加强固色工艺。

-重金属超标:选用无污染原材料或改进整理工艺。

(3)外观问题:

-色差大:优化染色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助剂用量)。

-污渍问题:提高染料上染率或增加后整理防污处理。

3.持续改进措施:

-建立原材料入库检测制度,从源头控制质量。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工艺稳定性。

-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升操作规范性。

(注:以上内容已根据要求进行扩写,具体数值和标准为示例,实际检测需参照最新国家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一、概述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符合使用标准、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毛巾的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外观质量及安全性。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毛巾面料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外观检测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并遵循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

---

二、物理性能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评估毛巾的面料强度、吸水性、柔软度等关键指标。

(一)拉伸强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面料在受力时的抗撕裂和抗变形能力。

2.测试方法:

(1)使用电子拉力机,将试样夹持固定。

(2)以均匀速率施加载荷,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力值。

(3)计算断裂强力(单位:N/5cm)。

3.参考标准:依据行业规范(如FZ/T64001)设定合格范围,示例数据为≥200N/5cm。

(二)吸水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吸水速度和吸水能力。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从浸入到完全吸水饱和的时间(单位:秒)。

(2)测量饱和后毛巾的重量增加率(吸水率=(饱和重量-干重)/干重×100%)。

3.参考标准:吸水时间≤30秒,吸水率≥80%。

(三)柔软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触感和舒适度。

2.测试方法:

(1)使用YG(B)712型柔软度测试仪,通过测定法向力-位移曲线计算柔软度值。

(2)柔软度值越低,手感越柔软。

3.参考标准:柔软度值≤0.8N·cm。

---

三、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主要检测毛巾面料的材质、染料稳定性及有害物质含量。

(一)材质鉴定

1.测试目的:确认毛巾材质(如棉、化纤或混纺)。

2.测试方法:

(1)采用燃烧法,观察燃烧状态、气味和灰烬形态。

(2)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

3.常见结果:纯棉燃烧时有纸灰,化纤则有刺鼻气味。

(二)染料稳定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染料在洗涤后的耐久性。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进行多次洗涤(如GB/T4802.8标准洗涤条件)。

(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牢度(单位:级)。

3.参考标准:耐洗色牢度≥4级。

(三)pH值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面料酸碱度是否适合皮肤接触。

2.测试方法:

(1)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面料水溶液的pH值。

3.参考标准:pH值范围6.5-8.5。

---

四、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主要评估毛巾的表面质量,包括色差、污渍、破损等。

(一)色差检测

1.测试目的:确保产品颜色均匀性。

2.测试方法:

(1)使用分光测色仪,测量试样不同部位的反射率值(单位:ΔE)。

3.参考标准:ΔE≤1.5。

(二)污渍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面料的抗污能力。

2.测试方法:

(1)滴加标准染料溶液(如黑色或红色),静置30分钟后擦拭。

(2)评估污渍残留程度。

3.参考标准:无残留或轻微残留(1-2级)。

(三)破损检测

1.测试目的:检查面料是否存在针孔、裂口等缺陷。

2.测试方法:

(1)在自然光下放大10倍观察试样表面。

3.参考标准:无明显破损。

---

五、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主要检测毛巾是否含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等。

(一)甲醛含量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甲醛释放量是否超标。

2.测试方法:

(1)采用乙酰丙酮法,将试样浸泡后测定溶液中甲醛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75mg/kg(儿童用品需≤45mg/kg)。

(二)重金属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铅、铬等重金属含量。

2.测试方法:

(1)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试样中的重金属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铅≤4mg/kg,铬≤6mg/kg。

---

六、总结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需综合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及安全性等多维度指标。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并定期更新检测标准以适应行业变化。

五、安全性评估(续)

安全性评估是毛巾质量检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本部分将详细阐述甲醛含量检测、重金属检测以及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评估方法。

(一)甲醛含量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甲醛是一种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常用于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固色剂或防腐剂。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不适等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释放量,特别是对于婴幼儿使用的毛巾产品,甲醛含量要求更为严格。

2.乙酰丙酮法具体步骤:

(1)试样准备:取约5g毛巾面料,剪成1cm×1cm的小块,置于密闭容器中。

(2)提取溶液:加入100mL蒸馏水,于40℃恒温振荡器中处理4小时,使甲醛充分溶解。

(3)显色反应:取10mL提取液,加入1mL乙酸溶液和1mL硫酸溶液,混合均匀后滴加1mL乙酰丙酮试剂,摇匀。

(4)温度控制与计时:将反应液置于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静置1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颜色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6)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或公式计算甲醛浓度(mg/kg)。

3.干扰因素控制:

-操作过程中需避免乙酰丙酮试剂与强氧化剂接触。

-使用去离子水确保实验纯度。

(二)重金属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重金属(如铅、镉、铬、汞等)可通过皮肤吸收或洗涤过程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能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因此,检测毛巾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2.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具体步骤:

(1)样品前处理:

-将试样剪成碎片,在105℃烘箱中干燥6小时。

-磨细后称取0.5g样品,置于瓷坩埚中,加入5mL硝酸和2mL高氯酸,盖紧坩埚盖,低温加热消解至透明溶液。

-加入1mL氨水调节pH值,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摇匀备用。

(2)仪器准备:

-校准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

-选择相应的空心阴极灯(如铅元素使用铅空心阴极灯)。

(3)测定过程:

-以空气-乙炔火焰燃烧试液,依次测定各重金属元素的吸光度值。

-根据工作曲线计算样品中重金属浓度(mg/kg)。

3.常见重金属项目及标准:

-铅(Pb):≤4mg/kg(儿童用品≤0.06mg/kg)

-镉(Cd):≤0.5mg/kg

-总铬(Cr):≤6mg/kg

-汞(Hg):≤0.0005mg/kg

(三)其他有害物质评估

1.pH值检测(续):

(1)测试目的:过酸或过碱的毛巾可能刺激皮肤,引发不适。

(2)具体步骤:

-将试样在60℃水中浸泡30分钟,取浸出液。

-使用精密pH试纸或pH计测量pH值,确保在6.5-8.5的舒适范围内。

2.异味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是否存在霉味、氯味等不良气味。

(2)具体步骤:

-由专业检测人员通过鼻嗅法评估,参照GB/T2912.1标准判定等级(0-4级,0级无异味)。

3.致癌染料检测:

(1)测试目的:排除含有偶氮染料等可能分解产生致癌物的染料。

(2)具体步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20种禁用偶氮染料。

六、安全性评估(续)

除了上述常规检测项目,部分特殊用途的毛巾(如医疗用毛巾)还需进行额外的安全性评估。以下列举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四)杀虫剂残留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在生长或加工过程中是否残留杀虫剂,以防对人体造成毒性影响。

2.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将试样剪成细小碎片,用丙酮/乙腈混合溶液(体积比1:1)提取,过滤去除杂质。

(2)仪器检测: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残留杀虫剂。

3.常见检测项目及标准:

-氯菊酯:≤0.1mg/kg

-氧戊菊酯:≤0.2mg/kg

(五)阻燃剂检测

1.测试目的:对于需要防火处理的毛巾产品(如工业用毛巾),需检测阻燃剂含量,确保其在燃烧时能有效抑制火焰蔓延。

2.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采用索氏提取法,用二氯甲烷提取试样中的阻燃剂。

(2)仪器检测:

-使用GC-MS或LC-MS/MS检测多溴联苯(PBDEs)、有机磷阻燃剂等。

3.参考标准:

-PBDEs总量:≤0.5mg/kg

-十溴二苯醚(BDE-209):≤0.2mg/kg

(六)微生物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滋生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真菌,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2.检测方法:

(1)样品制备:

-取10cm×10cm试样,加入90mL生理盐水,充分振荡制成1:10稀释液。

(2)菌落计数:

-采用平板划线法或倾注法,在需氧菌培养基(如PCA)或厌氧菌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g)。

3.参考标准:

-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g

-霉菌和酵母菌:≤500CFU/g

---

七、检测报告与改进建议

1.检测报告内容:

-实验基本信息(样品编号、检测项目、检测日期)。

-各项检测结果(数值、单位、合格性判定)。

-检测依据的标准(如GB/T4802系列、FZ/T标准)。

-结论与建议。

2.不合格样品改进建议:

(1)物理性能问题:

-拉伸强度不足:调整纺纱张力或增加纱线密度。

-吸水性差:优化纤维混纺比例或增加孔隙结构。

(2)化学成分问题:

-甲醛超标:更换低甲醛含量染料或加强固色工艺。

-重金属超标:选用无污染原材料或改进整理工艺。

(3)外观问题:

-色差大:优化染色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助剂用量)。

-污渍问题:提高染料上染率或增加后整理防污处理。

3.持续改进措施:

-建立原材料入库检测制度,从源头控制质量。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工艺稳定性。

-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升操作规范性。

(注:以上内容已根据要求进行扩写,具体数值和标准为示例,实际检测需参照最新国家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一、概述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符合使用标准、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毛巾的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外观质量及安全性。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毛巾面料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外观检测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并遵循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

---

二、物理性能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评估毛巾的面料强度、吸水性、柔软度等关键指标。

(一)拉伸强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面料在受力时的抗撕裂和抗变形能力。

2.测试方法:

(1)使用电子拉力机,将试样夹持固定。

(2)以均匀速率施加载荷,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力值。

(3)计算断裂强力(单位:N/5cm)。

3.参考标准:依据行业规范(如FZ/T64001)设定合格范围,示例数据为≥200N/5cm。

(二)吸水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吸水速度和吸水能力。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从浸入到完全吸水饱和的时间(单位:秒)。

(2)测量饱和后毛巾的重量增加率(吸水率=(饱和重量-干重)/干重×100%)。

3.参考标准:吸水时间≤30秒,吸水率≥80%。

(三)柔软度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毛巾的触感和舒适度。

2.测试方法:

(1)使用YG(B)712型柔软度测试仪,通过测定法向力-位移曲线计算柔软度值。

(2)柔软度值越低,手感越柔软。

3.参考标准:柔软度值≤0.8N·cm。

---

三、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主要检测毛巾面料的材质、染料稳定性及有害物质含量。

(一)材质鉴定

1.测试目的:确认毛巾材质(如棉、化纤或混纺)。

2.测试方法:

(1)采用燃烧法,观察燃烧状态、气味和灰烬形态。

(2)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

3.常见结果:纯棉燃烧时有纸灰,化纤则有刺鼻气味。

(二)染料稳定性测试

1.测试目的:评估染料在洗涤后的耐久性。

2.测试方法:

(1)将试样进行多次洗涤(如GB/T4802.8标准洗涤条件)。

(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牢度(单位:级)。

3.参考标准:耐洗色牢度≥4级。

(三)pH值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面料酸碱度是否适合皮肤接触。

2.测试方法:

(1)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面料水溶液的pH值。

3.参考标准:pH值范围6.5-8.5。

---

四、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主要评估毛巾的表面质量,包括色差、污渍、破损等。

(一)色差检测

1.测试目的:确保产品颜色均匀性。

2.测试方法:

(1)使用分光测色仪,测量试样不同部位的反射率值(单位:ΔE)。

3.参考标准:ΔE≤1.5。

(二)污渍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面料的抗污能力。

2.测试方法:

(1)滴加标准染料溶液(如黑色或红色),静置30分钟后擦拭。

(2)评估污渍残留程度。

3.参考标准:无残留或轻微残留(1-2级)。

(三)破损检测

1.测试目的:检查面料是否存在针孔、裂口等缺陷。

2.测试方法:

(1)在自然光下放大10倍观察试样表面。

3.参考标准:无明显破损。

---

五、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主要检测毛巾是否含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等。

(一)甲醛含量检测

1.测试目的:评估甲醛释放量是否超标。

2.测试方法:

(1)采用乙酰丙酮法,将试样浸泡后测定溶液中甲醛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75mg/kg(儿童用品需≤45mg/kg)。

(二)重金属检测

1.测试目的:检测铅、铬等重金属含量。

2.测试方法:

(1)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试样中的重金属浓度(单位:mg/kg)。

3.参考标准:铅≤4mg/kg,铬≤6mg/kg。

---

六、总结

毛巾面料质量检测需综合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及安全性等多维度指标。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并定期更新检测标准以适应行业变化。

五、安全性评估(续)

安全性评估是毛巾质量检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本部分将详细阐述甲醛含量检测、重金属检测以及其他潜在有害物质的评估方法。

(一)甲醛含量检测(续)

1.测试目的详述:

甲醛是一种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常用于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固色剂或防腐剂。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不适等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释放量,特别是对于婴幼儿使用的毛巾产品,甲醛含量要求更为严格。

2.乙酰丙酮法具体步骤:

(1)试样准备:取约5g毛巾面料,剪成1cm×1cm的小块,置于密闭容器中。

(2)提取溶液:加入100mL蒸馏水,于40℃恒温振荡器中处理4小时,使甲醛充分溶解。

(3)显色反应:取10mL提取液,加入1mL乙酸溶液和1mL硫酸溶液,混合均匀后滴加1mL乙酰丙酮试剂,摇匀。

(4)温度控制与计时:将反应液置于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静置1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颜色测定:使用分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