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_第1页
2024年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_第2页
2024年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_第3页
2024年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_第4页
2024年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题库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80分)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0分)1、[单选题]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的腧穴是A.太冲B.太溪C.太渊D.太阳E.内庭答案:A解析:《灵枢·本输》载:“肝出于大敦……注于太冲。”太冲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太溪属足少阴肾经,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太渊属手太阴肺经,在腕前区。太阳为经外奇穴,位于颞部。内庭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2、3趾间。题干所述位置与太冲定位一致。2、[单选题]临床最常用的毫针规格为A.长40~75mm(1.5~3寸)、粗细0.32~0.38mm(28~30号B.长25~75mm(1~3寸)、粗细0.30~0.40mm(26~30号)C.长25~50mm(1~2寸)、粗细0.32~0.38mm(28~30号D.长25~75mm(1~3寸)、粗细0.32~0.38mm(28~30号)E.长25~75mm(1~3寸)、粗细0.25~0.45mm(24~32号答案:D解析:《针灸学》中关于毫针规格的描述,临床常用长度为1~3寸(25~75毫米),粗细规格为28~30号(0.32~0.38毫米)。A选项长度范围较临床实际常用值偏大(1.5~3寸),排除;B选项粗细包含非常用号数(26号)且上限较宽(0.40mm),排除;C选项长度上限过短(仅2寸),不符合常规使用需求;E选项粗细覆盖过广(24~32号),超出常用范围。只有D选项符合文献中关于常用毫针尺寸的定义。3、[单选题]小儿湿热泄泻,却不能用固涩之法进行推拿,其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治未病B.治病求本C.正治法D.反治法E.三因制宜答案:C解析:正治法即针对疾病本质采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治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正治"原则。湿热泄泻需清热利湿、通因通用,此属正治;固涩法属反治之"通因塞用"。治未病强调预防,治病求本突出病因病机,三因制宜注重个体化诊疗,均不符合题干所述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4、[单选题]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毫针进针法是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弹指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提捏进针法答案:E解析:《灵枢·官针》提及多种进针法。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将针刺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处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之处,如印堂、攒竹等穴位。选项E对应此操作。其余选项:指切(短针,需固定)、夹持(长针,需双手配合)、弹指(快速弹入)、舒张(皮肤松弛处如腹部),均非针对皮肉浅薄部位。5、[单选题]行头皮针疗法刺入时,针体与头皮的角度应为A.15°B.20°C.25°D.30°E.35°答案:A解析:头皮针疗法操作中,针体与头皮的夹角需适应头部特定刺激区的解剖特点。主要参考《头皮针国际标准》及《针灸学》教材,该角度较小以确保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选项A的15°符合临床规范,其余选项角度偏大,容易刺入过深或影响操作安全性和有效性。6、[单选题]易筋经的结束功法是A.打躬击鼓势B.掉尾摇头势C.青龙探爪势D.三盘落地势E.饿虎扑食势答案:B解析:易筋经作为传统导引术,十二势结构严谨,每势对应特定动作与功能。关于收势功法,《易筋经》原文记载:“掉尾势”为第十二势,要求“左右摇头,摆尾闾”。选项B“掉尾摇头势”与该势名称及动作描述完全一致。A为第十一势,强调脊柱屈伸;C属舒展胁肋动作,为第七势;D为腿部练力动作,属第五势;E为第十势,注重扑步与脊柱伸展。最后一势需整合全身气机,调息收功,此作用与掉尾摇头势相合。7、[单选题]隔蒜灸多用于治疗A.阳痿早泄B.呕吐腹痛C.未溃疮疡D.腹痛泄泻E.疮疡久溃答案:C解析:隔蒜灸法属直接灸的一种,古代医籍如《千金要方》记载其有拔毒、消肿、定痛之效,适用于外科病症。《针灸学》指出隔蒜灸多用于阴疽流注、肺痨、瘰疬及初起肿疡等未溃之疮疡。选项C对应未溃阶段,此时灸之可促痈肿消散;疮疡久溃(选项E)则属虚证,需用补法或附子饼灸。呕吐腹痛(选项B)、腹痛泄泻(选项D)常用隔盐灸温中散寒;阳痿早泄(选项A)多选隔附子灸壮阳。各选项适应症与不同隔物灸法特性相关。8、[单选题]关于穴位注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选穴宜少而精,以1~2个腧穴为宜B.一般选取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C.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应直接注射在神经干上D.注射剂量要根据不同的疾病、部位而定E.适用范围广泛,多用于治疗痿证、痹症、腰腿痛等答案:C解析:题目考查穴位注射的操作规范,出自《针灸学》及相关临床操作指南。选项A符合选穴原则,B提及注射部位选择正确,D强调剂量灵活性,E正确描述适应症。选项C错误在于直接注射神经干可能引发神经损伤,实际应避免直接接触神经干。9、[单选题]治疗低血压,应选择的耳穴是A.角窝上B.肾上腺C.耳尖D.神门E.皮质下答案:B解析:在耳穴疗法中,肾上腺穴对应耳郭上的特定区域,具有升压、抗炎等作用,适用于低血压的辅助治疗。《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明确记载肾上腺穴的定位与功能。选项A角窝上多用于高血压,C耳尖常用于退热或降血压,D神门、E皮质下与调节神经功能相关,但均无直接升压作用。选项B肾上腺符合治疗低血压的穴位选择原则。10、[单选题]耳穴降压沟位于A.耳背中央部B.耳背中外部C.耳背下部D.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在耳背面呈“Y”形的凹沟部E.耳背与乳突交界的根部答案:D解析:耳穴降压沟对应耳廓背面由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构成的分叉凹陷区,呈“Y”形结构。这一描述源于《耳穴名称与定位》(GB/T13734-2008)中关于耳背面特定解剖标记的定义。选项A错误,耳背中央部对应区域无类似解剖形态;选项B耳背中外部未涉及对耳轮沟结构;选项C耳背下部通常对应其他耳穴功能;选项E描述的是耳背根部解剖交界处,与“Y”形凹沟无关。11、[单选题]开阖补泻法中的泻法为A.出针时摇大针孔B.出针后揉按针孔C.出针后拍打针孔D.出针时揉按针孔周围E.出针后压迫针孔答案:A解析:开阖补泻法属于针刺补泻手法之一,其泻法操作记载于《灵枢·官能》“泻必用圆……摇大其穴,气出乃疾”。出针时摇大针孔的目的是使邪气外泄,属泻法特征。选项A描述的动作与此一致。选项B、E为补法操作(闭阖针孔以固护正气),C、D在经典文献中未见对应描述,均非泻法手法。12、[单选题]擅长治疗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腧穴是A.承扶B.委阳C.委中D.承山E.肾俞答案:D解析:《针灸学》中记载,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处,主治腓肠肌痉挛、腰背痛等。腓肠肌为小腿三头肌组成部分。选项A承扶主治坐骨神经痛;B委阳属三焦经,侧重通调水道;C委中常用于腰背疼痛;E肾俞主调肾系病症,无直接关联。承山穴直接作用于腓肠肌区域,故针对该部位痉挛效果显著。13、[单选题]经外奇穴中,位于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蹊缘后方赤白肉际的是A.八邪B.四缝C.十宣D.神门E.灵道答案:A解析:题干考查对经外奇穴定位的掌握。八邪穴在《针灸学》中明确记载为手背各指缝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四缝位于第2至5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十宣位于十指尖端;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端;灵道在前臂前区腕横纹上1.5寸。题干所述位置特征与八邪完全吻合。14、[单选题]“和法”的主要作用是A.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等作用B.通过发散,祛除外感六淫之邪C.具有引导、促使呕吐之功D.具有疏泄调和作用E.具有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答案:D解析:“和法”在中医学中指疏泄调和,协调脏腑功能,使阴阳平衡。源自《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选项A属清法,B为汗法,C是吐法,D正确对应和法,E属温法。答案D。15、[单选题]可用“透天凉”手法治疗的疾病为A.寒湿痹证B.阳痿C.癫狂D.内脏下垂E.中风脱证答案:C解析:“透天凉”是针刺泻法,适用于实热证。《灵枢·经脉》提到“热则疾之”,《针灸大成》载透天凉手法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癫狂实证常因痰火扰心、肝郁化火等实热内盛引起,泻法可清泄热邪。其余选项中,寒湿痹证属寒湿,需温补;阳痿、内脏下垂、中风脱证多为虚证或阳脱,均不宜泻法。16、[单选题]下列腧穴中,善于治疗引起小儿慢性营养障碍的疾病的经外奇穴是A.四神聪B.四缝C.足三里D.膈俞E.中胱答案:B解析:四缝是常用经外奇穴,位于手指第2至第5指掌面的近侧指间关节横纹中央,具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作用。历代文献如《针灸大成》记载四缝主治小儿疳积,表现为形体消瘦、发育迟缓等营养不良病症。A项四神聪多用于头痛、癫痫;C项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主调脾胃虚弱;D项膈俞偏于血证;E项中脘属任脉,和胃健脾。题干明确限定"经外奇穴",故排除C、D、E;A项治疗范围不契合,B项四缝符合题干病症及穴位属性。17、[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调心范畴的是A.练神B.存思C.存神D.养心E.养神答案:D解析:调心在传统养生中指调控心神的方法,如调节意念、精神。《黄帝内经》等经典中,练神、存思、存神、养神均属调心技术。养心多指广义心态修养,非特定调控方法。18、[单选题]高血压,属阴虚阳亢者,除常规手法外,可采用补肾经的方法,其采用的推拿治疗原则是A.治病求本B.治未病C.扶正祛邪D.调整阴阳E.缓则治本答案:D解析:推拿治疗原则中,“调整阴阳”针对阴阳失衡的病理状态,旨在恢复相对平衡。《黄帝内经》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题干中阴虚阳亢证属阴阳失调,补肾经针对阴虚以制阳亢,属于直接调整阴阳。选项D对应这一原则。选项A侧重病因治疗,B强调预防,C指扶正与祛邪结合,E侧重治本时机,均与题干病机不符。19、[单选题]率先使用“脐疗”一词的中医古籍是A.晋代《肘后方》B.唐代《备急千金要方》C.明代《本草纲目》D.清代《串雅内外编》E.宋代《太平圣惠方》答案:A解析:"脐疗"一词最早记载见于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该书以简、便、廉、验为特色,收录大量急救外治方。书中明确载有以盐纳脐灸治霍乱的案例,形成"隔盐灸"雏形。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虽补充脐疗方剂,但非首载;明代《本草纲目》、清代《串雅内外编》相关内容均为后世发展;宋代《太平圣惠方》侧重内服方汇编。20、[单选题]目前最常用的毫针材料是A.金B.银C.不锈钢D.铝E.兽骨答案:C解析:现代针灸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毫针材质主要为不锈钢。其具有弹性好、耐腐蚀、造价低等优势,相较于金、银等传统金属更适应工业化生产需求。《针灸器械与操作技术》等教材明确指出,1940年代后不锈钢针逐步取代金银材质。选项A、B在特定治疗场景仍有应用,但非常规选择。选项D金属特性不适宜制针,选项E属早期非金属制针材料,均已淘汰。第Ⅱ卷(非选择题20分)二、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多选题]下列穴位中,位于耳轮的有A.耳中B.耳尖C.肩D.肾上腺E.外生殖器答案:ABE解析:耳穴的分布区域中,耳轮包含耳中、耳尖、外生殖器等。耳中位于耳轮脚处,耳尖在耳轮顶端,外生殖器在耳轮上脚前上部。肩属对耳轮区域,肾上腺位于耳屏,两者不在耳轮上。相关内容参考《耳穴名称与定位》(GB/T13734-2008)。选项A、B、E属于耳轮穴位,C、D属其他区域。2、[多选题]影响得气的因素包括A.取穴不准B.浅深失宜C.手法失熟D.用心失专E.辨证失当答案:ABCDE解析:《黄帝内经·灵枢》提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确立了得气在针刺治疗中的核心地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粗守形,上守神",强调取穴须达腧穴本质而非仅体表定位。针刺深浅方面,《针灸大成》载"深浅在志,远近如一",要求因人而异调整刺入层次。手法操作需遵循《金针赋》所言之"循机扪而可法",强调精准与灵活的结合。心志专一取法于《标幽赋》"目无外视,手如握虎",专注是催气前提。辨证准确性源于《针灸甲乙经》"必先诊脉,而后调之",误判病机则难以获效。五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决定经气调达程度。3、[多选题]以下腧穴可以治疗吞咽障碍的有A.建里B.中脫C.上脫D.巨顺E.天突答案:ABCDE解析:解析:吞咽障碍多与任脉及胃、咽喉相关。建里(脐上3寸):《针灸大成》载其“主腹胀,反胃”,能调理胃气,改善胃逆致噎。中脘(脐上4寸):胃募穴,《甲乙经》称其主治“饮食不下”,调和中焦以降逆。上脘(脐上5寸):《铜人》谓“主饮食不化”,可缓解食道气滞。巨阙(脐上6寸):心之募穴,《甲乙经》载“胸满噫鬲”,通利胸膈以利咽。天突(胸骨上窝):《灵枢》言“主咳逆上气,暴喘咽肿”,直接利咽通窍。出处:上述主治参考《针灸甲乙经》《灵枢》《针灸大成》等古籍。4、[多选题]刺法的量学要素包括A.针的长短B.进针方向C.进针深度D.针刺强度E.留针时间的长短答案:BCDE解析:刺法的量学要素在《针灸学》中有明确阐述,涉及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选项B(进针方向)影响针刺穴位的作用靶向,方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