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708-2023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技术规范_第1页
DB65-T 4708-2023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技术规范_第2页
DB65-T 4708-2023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技术规范_第3页
DB65-T 4708-2023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技术规范_第4页
DB65-T 4708-2023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B16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技术规范2023-11-08实施2023-11-08实施IDB65/T4708—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新疆师范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峻、季荣、杨坤、陈吉军、李占武、吴建国、郭雅婷、王晗、李璇、琪琪格、王晓彤、李金花、佟玉莲、刘程才、吴莹、屠海燕、陈新乔、康婕、张勇娟、古丽曼·海如拉、张小侠、王齐。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黑龙江路69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黑龙江路69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167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041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的招引区设立、招引点设立、治蝗效果调查与评价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粉红椋鸟分布区草原蝗虫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578草原蝗虫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NY/T157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注: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通过有计划地人工修建招引巢,招引粉红椋鸟栖息、筑巢、繁殖、育雏的方法。常发区frequentoccurrencearea蝗虫虫口密度在10年内有3年以上(含3年)达到8头/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招引区attractionarea利用人工招引粉红椋鸟防治草原蝗虫的区域。招引点attractionpoint招引区内,由多座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招引巢及附属设施组成的点。人工堆砌或修建用以招引粉红椋鸟栖息、筑巢、繁殖、育雏的鸟巢,包括砖混招引巢和堆石招引巢。招引巢穴attractthelair招引巢内留有空隙的洞穴。4招引区设立2DB65/T4708—20234.1应依据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机构监测资料,选择有粉红椋鸟分布的蝗虫常发区作为招4.2招引区内应建设多个招引点,相邻两个招引点间距8km~10km。5招引点设立5.1选址5.1.1招引点应选在招引区内地势较高、向阳、背风之处,避开低洼易涝、泥石流冲积的地段。5.1.2招引点周边5km区域内应有水源,招引点离公路距离应≥1km、离居民点距离应≥2km5.2布局5.2.1每个招引点宜建设10个~15个招引巢,每个招引巢间距宜为3m~5m。5.2.2招引巢种类可分为砖混招引巢、堆石招引巢等。砖混招引巢和堆石招引巢比例宜为1:4,每个砖混招引巢巢穴应≥1500个,每个堆石招引巢巢穴应≥150个。5.2.3招引巢不宜以“一”字型排列,可采用围合式、行列式或混合式布局,并架设围栏。5.3编号与定位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对招引点进行定位上图。每个招引区、招引点赋予唯一编号,招引区命名为:地区名一县市名一招引区+罗马数字;招引点编号:招引区-3位顺序编号。招引点上图信息填入粉红椋鸟招引点登记表,见附录B。5.4.1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招引点管理和维护。5.4.2每年巡护应≥3次,发现破损应及时组织实施修葺。宜根据实际情况每3年~5年大型修缮15.4.3在招引点应竖立宣传警示牌。5.4.4应对爱鸟护鸟进行宣传教育,防止破坏鸟巢、捕猎粉红椋鸟、捡拾鸟蛋。5.4.5招引区内不应使用化学药剂。6治蝗效果调查与评价6.1调查在粉红椋鸟迁入、迁出时各取样调查1次,调查方法见附录C,调查结果填入治蝗效果调查记录表,见附录C。治蝗效果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式中:D治蝗效果,单位为百分率(%);N粉红椋鸟迁入时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每平方米(头/m²);N粉红椋鸟迁出时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每平方米(头/m²)。DB65/T4708—20233治蝗效果应≥70%以上为合格,治蝗效果评价填入治蝗效果评价表,见附录C。4DB65/T4708—2023(资料性)粉红椋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A.1形态特征粉红椋鸟(Sturnusroseus)属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成鸟:体长19cm~22cm。头、颈、胸、翼上复羽,雄鸟羽冠显著,雌鸟无显著羽冠,三级飞羽及尾羽均呈辉亮的褐黑色,飞羽褐色,翼下复羽及腋羽褐色,具白色羽缘,复腿羽及尾下复羽黑褐,各羽具白色先端,两肋各具一暗褐色块斑,上体及下体余羽粉红,故有粉红椋鸟之称。雌鸟较雄鸟体色较淡,在上体的粉红色中常杂有灰色的斑纹。幼鸟:体羽呈现沙褐色,头顶的羽轴较深,两翅和尾均褐色,具浅淡的羽缘,下体浅沙褐色,上胸和前颈具浓暗的轴纹,下胸及腹部中央浅色近白。粉红椋鸟的虹膜呈暗褐色,嘴为黄褐色,跗踮呈淡黄褐色。A.2生物学特征粉红椋鸟是一种往返于古北界(繁殖区)—东洋界(越冬区)的长距离迁徙鸟类。新疆是粉红椋鸟在中国境内的繁殖区,每年5月粉红椋鸟从印度、斯里兰卡迁飞至我国,在原区栖息、筑巢、繁殖、育雏,7月下旬至8月下旬陆续迁离。粉红椋鸟在新疆主要以蝗虫为食,兼食蠡斯、甲虫和毛虫。粉红椋鸟喜食的蝗虫种类主要有戟纹蝗属、星翅蝗属、小车蝗属、大足蝗属、雏蝗属、曲背蝗属、斑翅蝗属、束颈蝗属、肿脉蝗属等。据研究,1只粉红椋鸟1天可捕食蝗虫120头~180头,捕食范围主要在巢区周围3km~5km,蝗虫密度较低时,捕食范围可扩大至巢区周围10km,尤其进入育雏期和幼鸟离巢期,粉红椋鸟对新疆草原蝗虫灾害的自然控制作用更为显著。A.3地理分布粉红椋鸟在新疆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的草原区,其中大部分区域为蝗虫常发区。主要分布区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州、昌吉、乌鲁木齐、哈密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中亚、西亚至欧洲东部和南亚等地。DB65/T4708—20235(资料性)粉红椋鸟招引点登记表粉红椋鸟招引点登记表见表B.1。表B.1粉红椋鸟招引点登记表招引区名称招引点编号招引点坐标砖巢数量(座)石巢数量(座)建设时间经度(°)纬度(°)注1:招引区名称命名:地区名+县市名+地名,例如:乌鲁木齐县南山粉红椋鸟招引区、塔城地区塔城市萨孜粉红椋鸟招引区、塔城地区乌苏市巴音沟粉红椋鸟招引区。注2:每个招引点均赋予唯一编号,编号按照县级行政区划编码+3位顺序编号组成。6DB65/T4708—2023(资料性)治蝗效果调查方法在粉红椋鸟招引区采用“十字”取样法调查,调查范围为以招引点为中心半径4km~5km区域,每隔1km按“五点”取样法设置5个样方,每个样方大小1m2,调查每个样方内蝗虫密度,样方调查方法应按照NY/T1578的规定执行。记录治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