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1页
毕节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2页
毕节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3页
毕节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4页
毕节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节市喀斯特地貌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一)项目背景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乌蒙山腹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比达62.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处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处赤水河谷仅457米,相对高差显著。区域内年降水量849-1399毫米,集中于5-9月,且多暴雨,加之山高坡陡、土壤贫瘠(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pH值4.5-6.0),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约995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7%,其中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12.3%,主要分布于西部威宁-赫章高原区和东部峰丛峡谷区。(二)工程目标本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体目标包括:生态修复:新增林草植被覆盖率15%,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降低40%以上;生产提升:建设高标准梯田5000亩,发展经果林3000亩,带动项目区人均年收入增加1200元;监测保障:布设自动化监测站点5处,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控全覆盖。二、施工部署(一)分区治理策略根据地形地貌与侵蚀类型差异,将工程划分为三个治理分区:分区类型分布范围主导措施治理重点高原面缓坡区威宁、赫章西部(海拔>2000米)封禁管护+人工种草+生态沟渠防治面蚀、保护高原湿地中山峡谷区七星关、大方中部(1400-1800米)坡改梯+水保林+谷坊群控制沟蚀、稳定坡体峰丛洼地区织金、黔东南部(1000-1400米)石漠化修复+经果林+蓄水池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生态产业(二)施工组织架构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名,技术负责人1名,配备水土保持、林学、水利工程等专业工程师5名;施工队伍:组建3支专业施工队(生态修复队、工程措施队、监测运维队),每队配置施工人员30-50人,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协作单位:联合当地林业部门、农业合作社及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指导与后期管护。(三)资源配置材料:本地化采购苗木(云南松、刺槐、核桃等乡土树种)、石料(用于谷坊、挡土墙)、有机肥(每亩施用量≥500公斤);设备:配置挖掘机10台、打穴机20台、无人机2架(用于植被管护巡查)、自动化监测设备5套;资金: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0%,地方配套30%,社会资本(生态农业企业)投入10%。三、关键技术措施(一)工程措施坡耕地治理梯田建设:在25°以下坡耕地修建石坎梯田,田面宽2-4米,田坎高1.2-1.5米,采用M7.5浆砌石砌筑,内侧设宽30cm、深20cm的排灌沟渠,防止冲刷;地埂植物带:在梯田埂种植紫花苜蓿、黄花菜等固土植物,提高田坎稳定性,兼具经济收益。沟道治理谷坊群布设:在侵蚀沟道每隔100-200米修建浆砌石谷坊,坝高2-3米,顶宽1.5米,迎水面设反滤层,下游边坡1:1.5,拦截泥沙并抬高侵蚀基准面;跌水与消能设施:对落差>5米的沟段,采用阶梯式跌水设计,每级落差控制在1-2米,底部设消力池,防止沟床冲刷。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蓄水池:在坡地集中区域修建容量50-100m³的蓄水池,采用混凝土浇筑,配套沉沙池(容积为蓄水池的1/5),解决灌溉与人畜饮水问题;截排水沟:沿等高线开挖“人”字形截水沟,断面尺寸0.4m×0.5m,浆砌石衬砌,坡度1%-2%,将坡面径流引入蓄水池或天然沟道。(二)植物措施生态修复植被配置乔木:在海拔1800米以上区域种植云南松、华山松(混交比例7:3),株行距2m×3m;1800米以下区域种植刺槐、柏木,搭配香椿(经济树种),株行距1.5m×2m;灌木:在岩石裸露率>30%的石漠化地块,种植火棘、马桑等耐旱灌木,采用“穴状整地+客土造林”,穴规格40cm×40cm×30cm,客土中混合腐熟有机肥(比例1:5);草本:在荒坡及弃渣场撒播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种(比例6:4),播种量20kg/亩,覆盖无纺布保墒。经济林建设品种选择:威宁片区种植核桃(选用本地“薄壳香”品种),织金片区种植玛瑙红樱桃,黔西片区种植头花蓼(中药材),均采用等高线带状种植,带宽3-5米;配套措施:每50亩经济林建设1座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安装滴灌设备,结合雨季追肥(每年施复合肥2次,每次50kg/亩)。(三)监测体系建设径流小区监测:设置标准径流小区(10m×20m)10个,监测不同坡度(15°、20°、25°)、不同植被类型下的产流产沙量;自动化监测站:在流域出口布设5处监测站,实时采集降雨量、径流深、泥沙含量、土壤含水率等数据,数据通过4G网络传输至市级监管平台,采样频率15分钟/次;人工调查:每季度开展1次植被盖度、土壤理化性质(容重、有机质含量)调查,采用样方法(乔木样方10m×10m,草本样方1m×1m)。四、质量控制(一)材料标准苗木:选用地径≥0.8cm、苗高≥1.2m的优质壮苗,无病虫害,根系保留长度≥25cm;石料:浆砌石抗压强度≥30MPa,块石尺寸≥30cm×20cm×15cm,表面清洁无风化;土壤改良:客土有机质含量≥2%,pH值调节至5.5-7.0(石灰土区域添加硫磺粉,黄壤区域添加生石灰)。(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梯田工程:田面平整度误差≤5cm,田坎压实度≥90%,每100米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监测变形;植被恢复:造林成活率≥85%(第一年)、保存率≥80%(第三年),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法,浇足定根水(每株≥20L);监测设备:传感器校准误差≤2%,数据传输成功率≥95%,每月进行1次设备维护(清理太阳能板、检查电池电压)。(三)验收流程单元工程验收:每完成10平方公里治理区,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重点检查工程措施尺寸、植被成活率等指标;竣工验收:工程全部完成后,由业主单位牵头,邀请水利、林业等部门专家进行验收,提交《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五、进度计划(一)分年度实施安排年度时间任务里程碑节点第一年2026年3-12月完成30平方公里治理(含2000亩梯田、1000亩经果林)首个示范小流域(织金桂花小流域)验收第二年2027年1-12月完成40平方公里治理(含2500亩梯田、1500亩经果林)自动化监测站全部建成并联网第三年2028年1-10月完成30平方公里治理,开展竣工验收准备项目整体竣工验收(二)季节性施工安排春季(3-5月):重点开展植树造林、梯田土地平整,避开雨季(5月底前完成苗木栽植);夏季(6-8月):实施沟道工程(谷坊、蓄水池),利用雨水资源开展土壤改良;秋季(9-11月):播种牧草、经果林抚育,完成年度监测数据整理;冬季(12-2月):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编制下年度施工计划。六、后期管护(一)管护机制政府主导:明确县、乡、村三级管护责任,签订《管护责任书》,每平方公里配备1名专职管护员,负责植被抚育、工程设施维护;群众参与:将治理区划分为若干管护片区,由村民小组承包,实行“谁管护、谁受益”,允许优先采摘经果林产品;企业合作:引入生态农业企业,负责经济林后期经营(如核桃加工、樱桃采摘园),企业每年从收益中提取5%作为管护基金。(二)应急措施针对毕节地区常见的暴雨、滑坡等灾害,制定应急方案:预警响应:接到暴雨蓝色预警后,2小时内完成沟道清淤、挡土墙巡查;抢险队伍:组建20人/县的应急抢险队,配备挖掘机、编织袋(储备量5000条/县)等物资;灾后修复:灾害发生后72小时内完成受损工程排查,15日内完成修复(如冲毁梯田埂重建、倒伏苗木补植)。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一)投资构成总投资5000万元,具体分配如下:工程措施:2500万元(梯田1200万元、沟道治理800万元、蓄水池500万元);植物措施:1500万元(苗木采购800万元、种植养护700万元);监测与管护:800万元(设备购置500万元、后期管护300万元);其他费用:200万元(设计、监理、科研)。(二)效益预测生态效益:工程实施后,年减少泥沙流失量约50万吨,增加蓄水能力80万立方米,流域出口水质提升1个等级(达到Ⅲ类标准);经济效益:经果林盛产期(第3年)年产值可达600万元,梯田粮食增产20%(每亩增收200公斤),带动500户脱贫;社会效益: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