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_第1页
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_第2页
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_第3页
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_第4页
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典型清代木构建筑修复项目,建筑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木构架,屋面采用传统陶瓦覆盖,墙体为青砖空斗墙。现存主要病害包括:木构件腐朽虫蛀、墙体酥碱开裂、屋面渗漏、基础沉降等。修复范围涵盖建筑本体结构加固、装饰修复及周边环境整治,遵循"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全程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修复方法。二、施工准备(一)现场勘查与设计建筑测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建筑进行全面测绘,建立1:50建筑现状模型,重点记录木构件榫卯节点、砖雕纹样等细节特征。对所有可辨识的原始构件进行编号登记,拍摄高清影像存档。结构检测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使用超声波检测仪测定木构件内部腐朽程度,通过回弹仪检测砖墙体抗压强度,采用全站仪监测基础沉降数据,形成《结构检测评估报告》。方案设计根据勘查结果编制详细修复设计文件,包括:建筑修复总平面图、各立面修复详图木构件替换清单及榫卯节点大样图传统材料配比说明书(如糯米灰浆配方)隐蔽工程处理节点图(二)材料准备传统材料采购木材:选用与原建筑同属的楠木、杉木,要求气干密度≥0.5g/cm³,含水率控制在12%-15%之间,需提供木材检疫证明及应力测试报告。砖瓦:定制200mm×100mm×50mm青砖(抗压强度≥15MPa)和300mm×200mm×10mm陶瓦,瓦件需经"三烧三冷"古法工艺烧制,表面做做旧处理。灰浆材料:按传统配方准备生石灰(陈化期≥6个月)、糯米浆(选用当年新糯米)、桐油(纯度≥95%)等原材料。现代辅助材料碳纤维布(抗拉强度≥3400MPa,厚度0.111mm)低碱度水泥基灌浆料(流动度≥300mm)透明环氧树脂胶粘剂(粘结强度≥20MPa)材料验收建立材料进场"三检"制度:外观检查:砖瓦色泽均匀度、木材纹理走向物理性能检测:抽样测试砖的吸水率(≤15%)、瓦的抗折强度(≥2.0MPa)化学分析:灰浆材料pH值测试(控制在8-10之间)(三)施工组织人员配置组建专业施工团队,包括:传统工匠:木作(8人,需持证上岗)、瓦作(6人)、油漆彩画(5人)技术人员:结构工程师(1人)、材料分析师(1人)现场管理:项目经理(1人)、安全员(1人)、质量监督员(2人)设备准备传统工具:鲁班尺、墨斗、锛子、刨子等木作工具,特制瓦刀、灰板等瓦作工具现代设备:激光投线仪、木材含水率测定仪、超声波探伤仪、小型起重设备(额定起重量≤1t)三、主要施工流程(一)基础加固工程地基处理采用"压力注浆法"加固松散地基,注浆材料选用3:7灰土(粒径≤5mm)与水泥混合浆(水灰比0.5:1),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注浆孔间距1.5m梅花形布置,孔深至基础以下2m。基础修复对沉降墙体采用"掏土纠偏"法处理,每次掏土深度≤100mm,每日纠偏量≤5mm受损阶沿石进行归安,采用铁扁担穿销固定,接缝处填塞传统油灰(桐油:石灰=1:3)新增地圈梁与原基础采用"植筋连接",植入Φ12钢筋,植入深度≥10d,使用环氧树脂锚固(二)木构修复工程构件处理拆卸保护:木构件拆卸按"先上后下、先外后内"顺序进行,榫卯节点编号拍照后拆解,构件存放于通风干燥仓库,采用樟木片防虫,环境湿度控制在50%-60%防腐处理:对保留木构件采用"蒸煮法"杀虫,将构件浸入80℃硼砂溶液(浓度5%)中4小时,自然晾干后涂刷桐油三遍结构修复柱类修复:柱根腐朽部分采用"墩接"工艺,新接柱材与原柱采用"巴掌榫"连接,榫头长度为柱径1.5倍,接缝处用竹钉加固后缠麻批灰梁架加固:对挠度超过L/200的木梁,采用碳纤维布环向包裹加固(纤维方向与木纹垂直),搭接长度≥100mm,表面涂刷与木材同色防火涂料榫卯节点:松动节点采用"打牮拨正"法复位,缝隙处填塞硬木楔(含水率≤12%),严禁使用现代铁钉加固新构件制作替换构件严格按原尺寸复制,采用传统榫卯结构:梁架节点:采用"抬梁式"结构,瓜柱与梁体连接使用"管脚榫"檩条连接:采用"燕尾榫"对接,榫卯缝隙≤0.5mm制作完成的构件需经"预拼装"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三)墙体修复工程旧墙处理对酥碱墙体进行"抽砖换砌",每次拆除高度≤1.2m,长度≤2m,保留原墙两侧各3皮砖作为"槎口"墙面裂缝采用"压力灌浆"处理,浆液为传统糯米灰浆(生石灰:糯米浆:砂=1:2:3),注浆压力0.2MPa砌筑工艺青砖砌筑采用"一顺一丁"组砌方式,灰缝宽度控制在8-10mm,使用"三浆三砌"法(铺浆、灌浆、补浆)墙角部位采用"梅花丁"砌筑,每皮砖需进行"刮缝"处理,确保灰缝饱满度≥95%砖雕修复对残缺砖雕采用"补配法"修复,先用硅橡胶翻制原纹样模具,选用同质青砖雕刻补配,接缝处用与砖色相近的环氧腻子填补原有砖雕表面采用"干刷法"清理,禁用化学清洗剂(四)屋面工程木基层修复更换腐朽椽子(间距≤300mm),新椽子与檩条连接采用"螳螂头"榫卯结构望板铺设采用15mm厚杉木板材,板缝预留2mm伸缩缝,背面涂刷桐油防腐瓦面施工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顺序铺设底瓦,瓦垄间距220mm,檐口瓦出挑60mm,每片瓦用瓦钉固定于望板盖瓦与底瓦搭接长度≥100mm,瓦当间距50mm,滴子瓦挑出檐口≥70mm屋脊按原样式复原,正脊两端安装吻兽,脊身采用"扣脊瓦"压垄,接缝处填塞麻刀灰浆防水处理在望板与瓦件间铺设传统油毡(桐油浸泡麻布),檐口部位增设0.3mm厚紫铜止水带,天沟采用"三油两毡"防水做法(五)装饰工程油漆彩画基层处理:木构件表面"一麻五灰"处理(捉缝灰、扫荡灰、中灰、细灰、通灰),每层灰厚度≤2mm地仗工艺:采用传统"披麻"做法,使用亚麻布与血料灰粘贴,打磨平整后刷生桐油三遍彩画复原:参照同期建筑彩画样式,采用"一退六进"画法绘制旋子彩画,颜料选用矿物颜料(石绿、朱砂等),金箔使用98%纯度库金门窗修复对原有门窗框扇进行修配,残缺棂条采用"仿作"工艺,使用传统"攒插"技法拼接五金件修复:铜合页、门钹等按原样式定制,表面做氧化做旧处理,禁用不锈钢替代品四、质量控制体系(一)材料控制材料进场检验建立材料台账,每批次材料需提供:木材:含水率检测报告、抗弯强度测试记录砖瓦:抗压强度检测报告、冻融循环试验记录(≥25次)灰浆:配合比试验报告、凝结时间测定记录材料储存要求木材存放于通风棚内,采用"井"字形堆放,离地高度≥300mm生石灰需陈化6个月以上,储存于密闭容器中防止碳化传统颜料单独存放,避免阳光直射(二)工序控制隐蔽工程验收重点验收项目:木构件防腐处理(每100㎡抽查3处)基础注浆压力记录(每台班检查4次)榫卯节点连接质量(全数检查)分项工程检验木构架安装:垂直度偏差≤1‰,总偏差≤10mm墙体砌筑:灰缝平整度≤5mm/2m,墙面垂直度≤8mm屋面工程:雨后观察无渗漏,瓦面平整度≤5mm/2m(三)监测措施施工监测安装应力传感器监测木梁受力变化,每日记录数据在墙体关键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每3天观测一次采用湿度传感器监控木构件含水率变化(警戒值≤18%)质量追溯建立"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每个施工环节生成专属二维码,包含:操作人员及质检人员信息材料批次及检验报告编号施工时间及验收记录五、安全文明施工(一)安全防护高空作业防护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立杆间距≤1.5m),铺设双层脚手板(下层为防滑木板,上层为安全网),设置1.2m高防护栏杆。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双钩安全带,使用工具袋存放施工工具。防火措施施工现场设置2个消防沙池(容积≥2m³)及8kg干粉灭火器10组油漆作业与木作作业分区进行,距离≥10m每日施工结束后清理木屑等易燃物,切断临时电源(二)环境保护扬尘控制现场主要道路硬化处理,设置雾炮机(覆盖率≥100%作业面),易扬尘材料堆放采用密闭棚存储,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平台。噪声管理控制施工时间(7:00-12:00,14:00-18:00),对切割机等设备安装隔音罩,噪声排放≤55dB(昼间)。文物保护设置文物保护区(施工区外3m范围),采用硬质围挡隔离每日施工前对保留构件进行覆盖保护,使用木质垫块隔离脚手架与古建筑本体严禁在文物构件上刻画、悬挂重物六、工程验收(一)验收标准主控项目结构安全性:符合《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要求材料性能:传统材料配比误差≤5%,现代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工艺水平:榫卯节点严密(缝隙≤1mm),砖雕纹样与原物相似度≥90%一般项目木构件表面平整度:≤3mm/2m瓦面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彩画颜色均匀度:目测无明显色差(二)验收程序分项验收每个分项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重点包括:木构架安装分项(含隐蔽工程验收)屋面瓦作分项装饰装修分项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提交《修复工程竣工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修复前后对比分析材料使用清单及质量证明文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结构性能检测报告组织专家验收组进行现场核验,通过后签署《竣工验收证书》七、后期维护(一)保修期维护定期检查保修期内(自验收合格之日起2年)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木构件是否出现新的腐朽迹象屋面有无渗漏(雨后24小时内必检)墙面灰缝是否开裂应急处理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针对:暴雨导致的屋面渗漏(配备应急排水设备)白蚁等虫害侵袭(储备专业杀虫药剂)极端天气造成的结构变形(制定加固预案)(二)长期管护维护档案编制《古建筑维护手册》,包含:建筑历史沿革及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